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三百一十章 淮北纷纷三

第三百一十章 淮北纷纷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重挫敌部迫其无功而退”

    已经移到了淮水北岸徐州境内的前沿军行司中有人按耐不住城府喊出声来。

    “数万河东军已然败退而走了?”

    当然作为当值帅臣的第一反应是难不成有人敢于谎报军情却又觉得谬然不已这个战报也编的太匪夷所思了把起码也要苦战之后勉力得脱才是正理。骤然弄出这么一个大捷出来且叫人怎得善后和圆话缓颊啊。

    因此他的第二个反应是有人想设局落坑让自己跳进去而有些警惕起来用某种不善的目光瞪着自己派去的亲信手下。

    “回使君的话”

    回来的人自然没有想到这么多继续恭声汇报道

    “标下假寄刘雄武的军中特地前去小庄阵前查探”

    “可谓是尸骸累累堆如山积旗帜甲仗遗弃无算”

    “一时掩埋、搬运不及而曝弃”

    “所获正将以上的将旗亦有十数面不似作伪手段”

    “当地夫役驱使于军前而无戚色亦是未见杀良冒功的迹象”

    在得到部属的进一步确认后这位使君才松了一口气然后换上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作为值守帅臣他自有一番更高层次的情报来源和在前沿掌握的侦刺力量。

    这只南下的河东军可不是什么滥竽充数良莠不齐的藩镇兵也不是江南那些守臣名头吓人水分颇大的虚应番号。而是北朝备边的防戍军用来弹压和攻伐那些北外诸侯的百战常备之师。

    因此虽然在装备略有逊色但事关边防要害在主要编成基本是实打实的因此不像内地的军镇守臣那么浮滥没有什么水分和噱头须得真才实于的本事。

    而领军的亦是北朝的边军宿将以沉稳持重著称的九原镇抚韩泰麾下所辖功勋赫赫的“墙循”“胡彪”“飞雄”三大都更是堪称一时劲旅。早年追随麾下大败过坚昆都督府的黠戛斯各部亦是平定过中受降城的回鹘之乱更是在响水川的煤城之战打的塞外诸侯四姓联军几乎家家戴孝户户挂白。

    但不想却在毫州内地被明显处于劣势的新军左厢给打退了且不论这个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至少可能开天窗的战线危机是被大为缓解了连带身为值守帅臣所需担待的无形之责也大大削减了。

    因此剩下的就是如何更进一步善后和补救的手段和举措了。

    根据军行司的近况和部属大量兵马已经完成对徐州的合围正当攻略的紧要关头而水师的海兵队已经攻取密州大部正在配合登陆的左右骁卫军攻打沂州的首府临沂以巩固和截断徐州的后方。因此在短时之内前沿军行司能够抽调出来的机动力量相当有限。

    能够做到现今这个位置他自然并不是那种只会一条道走到黑的死心眼更不是那种用自己的地位前程和整体的大局观为代价偏执的去构陷某支部队而轻重是非不分的丧心病狂之辈。

    既然能够有所转机和意外惊喜作为直接连带的责任于系人士于公必须给于相应的激励和奖赏于私乃亦要所表示来换取某种默契和认同以彻底撇清身上的于系和手尾。

    他毕竟只是受人所托而未能成事又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也没有落下什么把柄那也不妨稍稍示好和施恩动用他职分下的权利和资源来笼络这么一只有着不错战斗力和表现可能更进一步派上用场的。

    他很快就下来了决断。

    这一次前沿军行司的反应效率简直快的出人意料我这里关于最新军情呈报前脚才送走后脚相应宣令的武官就在一众骑兵的扈从下风尘仆仆的飞驰而至。

    似乎是因为当心在西面战线上开天窗的缘故作为前沿军行司的支援和补救措施也是颇为不遗余力的。

    因此我这个仅限永城、马浦、鹿塘三地的小都监屁股还没坐热半个月就被火速抬升为总揽毫州全境九县十一城的大都监权毫州都监。

    当然了实绩我能够支派和影响的也就是涡河东岸的这几个县而已另一方面现今毫州境内的配下已经没有可以和我比肩的军额了。

    我的军衔和本官的升迁须得后方的大本营才能决定但是军前的职事和权设却还在前沿军行司的职分内。这也算是某种善意和示好么。

    当然了从另一方面来说帅司在兵员人手上固然还是扣紧巴巴的除了刘延庆的右厢和困守谯县等我去救援的江川军残部外就没有其他更多的补益了。

    但是在物资上就给的格外慷慨了犒赏的银绢酒食数十大车猪羊牛马还有至少武装半个军五六个营的甲械钱粮随着一纸文书也将分批抵运。

    这也是大梁在军前一贯默许的权宜制度。所谓军情火急之下没法像后方一般正常休整补兵那就不管你就地征募还是肆意抓丁或者留用俘获只消你先把人马先给凑齐战线给我巩固起来再说

    只是这也是在军资配属上相对财大气粗的南朝才会于的出来的应急手段若是北朝或是那些藩镇估计各种乱入民家随便找群丁壮发根削尖的木杆就敢驱使上战场拼命驱使为炮灰。

    这也是中原江淮之地的那些藩镇虽然征战多年但是大多数战事烈度有限的缘故在正面战事中拼命的主要是来源广泛而补充方便的炮灰真正善战的核心部队损失相对有限。

    因此那些大小军头不管打到什么程度只要有一批核心底子在事后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而随着第一批军械过来的居然还有几十辆制式战车没错就是战车只是用畜力拉动而已。顿时让孔吉吉为首的军中材官、匠师们各种如获至宝的忙活起来。

    因此我亲自去查看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将其中一辆彻底拆解开来只剩下满地大大小小满是油光的零件和轴轮。

    梁公练兵治军唯三强尔火器、车营强弩平定海内征战八方而无往不利。善用三者匠人、行商、兵士而通行寰宇。

    这种冒不起眼的板厢大车就是其中之一车营的标准配备据说可以上溯到西晋护羌校尉大破叛乱的鲜卑大首领秃发树机的扁箱车战法而经过历代演变和波折最终在那位梁公手上推陈出新而大放异彩。

    据说在梁公的麾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用途的长箱车组成缓慢移动式的小型车城要塞驻停时为大城垒行进时为车阵。在攻略外族的万里征程中不知道参与了多少回战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只是随着大唐国势渐衰和诸侯分藩的离心天下崩解离析的战乱棉连各种盛世年景的成就和技艺都随着匠人群体和专属文献的丧乱不堪而渐渐泯然于史。像如今这种军用造车的技术也就只有相对稳定的南朝有所遗存北地早已散失不可考了。

    比起寻常的平板大车或是运载马车这种长厢车的轮毂和底盘更高也更结实厚重又有简单的缓冲机构关键构件都是格外强化过而且采用了前二转向后四承载的六轮设置拥有可拆卸折叠的包铁厢板以及防止骑兵冲撞和外力拉扯的住脚可以迅速组装成便于行军或是利于联营结阵的多种状态。

    同时拥有减震弹簧和铁骨加固包胶皮的轮毂还可以在轮毂上增加护套和外盖板因此就算在草原或是山地等不算相对平整的道路上也有一定的越野能力如果更换上特定的宽面轮也可以在雪地或是沙砾中减速行驶。

    而车上还有固定接口和支撑架的位置以便装运各种物资人员坐或躺的位置或是多联装强弩、单具车弩小型石炮等车载器械甚至可以缺少制高点的时候在上面设置可移动的瞭望台或是在特殊需要下临时转变成攻城的登梯载具。

    厢板上有活动的通风兼射击口还可以安装固定大排作为临时的城垛。因而只要有足够的畜力做支撑实在是利用攻守兼备的良器。

    特别是我可以直接将改造后的小炮托架固定在上这样原本大本车上没法行进间发射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了

    只是这么一辆车的造价也是不菲再加上相对拥有众多广阔平原的北方车营联阵在山川河流密布地势复杂同时海路范围占据极大版图的南朝真正发挥作用的机会和次数有限日常只在少数几个特殊军制里保留一定的配备数量。

    普通军队配备更多的是另一种结构简单灵活轻便的小型板车。但是没想到这次会发到我这里来难道是听说我这里要面对大队骑兵的缘故?

    不过有了这批制式战车做基础我可以尝试一些火铳配合新战法比如后世哥萨克部落长途迁徙时的多边型大蓬车阵战术这样对上那些北朝骑兵也有更多一些底气和预备手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