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三百零九章 淮北纷纷二

第三百零九章 淮北纷纷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后的消息刘延庆所部在留守的辛稼轩安排下已经入驻永城并接手了小庄集的防要。

    这样的话有这支比较靠谱的友军坐镇后方我至少可以不用担心那只打得异常顽强的河东军卷土重来而全力投入到针对毫州西部的防御。

    徐州正面的大战场我这里则是外围一隅的小战场。

    虽然说不上举足轻重但是在大战役外打酱油刷刷强度不高的副本对我这只新生部队来说未必不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要知道

    参加了徐州攻略战的刘延庆后锋部大小战的折损陆续积累下来换员已经达到六成以上至今还处于未满编的七八成休整状态。

    才被前沿帅司给紧急拉过来救场。这次过来的只有不满编的六个轻装营四千多人而已至少还有两三千伤员被留在徐州境内。

    不过既然来了就借着协守的机会暂时置身事外好好休整一番把我是如此回应和交代他的。

    不过我发现他居然也拿了我的操条和编制编练了一支火铳部队。这次以协作为名派过来随我在前沿进行某种交流。

    这样那只留在军中打酱油的临时联络官种师中也终于有了派上战场的机会了。

    两天后

    涡水西岸的毫州州城也被我们夺回来了虽然里面驻军和百姓跑的七七八八还被退走的少量敌军给放了把火但是至少把城防给留了下来。

    这些轻松夺城的北军骑兵也是有些轻怠了因此只是派人在渡口和桥头警哨却没有试图模拟管制或者封闭四门未想到我们在稍稍休整和侦查后就敢于主动渡过涡水以标兵团为先头强袭不断有人逃亡而出的州城

    在城中最大的长街上用长矛和火铳的密集列阵给这些施展不开的北朝骑兵们好生上了一课什么叫做排队枪毙的杀戮。

    只是这些聚拢起来的北兵也是颇为骁悍眼见骑战不力在马背如割稻而倒却也不见得溃乱和沮丧而是纷纷跳下马来然后牵挽着坐骑用目标更大的战马作为掩护小跑着步行向我们发起反冲锋。

    这一下却正在堵在了我的铳兵射界的盲点上牺牲了数十骑后顿时将我部第二营四团的巷战战团给硬生生的撞散、冲垮了两阵眼见要取得上风才给急忙刚来的掷弹兵爬上高处用一轮防御型火雷弹给炸的血肉横飞马匹惊起自相践踏而溃散而去。

    剩余的少量骑兵眼见在巷战中大为不利就抛弃了被击杀的尸体和伤员贴城墙而遁走最终乘着北门还未被彻底堵上的情况下果断转进了。

    而显然对方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很快就调整了部署随后我很快就得到了明火持杖的大队骑兵沿着涡水南下城父县的消息。

    这时候就可以体现出步军对于骑兵的某种尴尬和无力感了我发现我的部队居然追之莫及只能望之兴叹之余派出游哨小队隔着河岸尾随而行以判断和追踪其真正目的地所在。

    事实上在有足够纵横腾挪驰骋空间的情况下步军想要成功的围追堵截骑兵乃至打出成建制的歼灭战就是一种奢望。

    相反骑兵有足够马力就可以在情况不利的局面下脱离接触拉开距离和纵深重新寻找战机和调整方略。

    所谓人家不想跟你玩你就没得玩。如果不惜代价也要跟上去的话两条腿未必机动的过四条腿却很容易在长途行军的疲累中给人以有机可乘。

    但是被骑兵盯上的步军就没有那么容易脱身了厚实的城墙或是简单营寨都可以提供些许保障但想要在野战中击败骑兵往往就需要依靠严整而无畏伤亡的列阵来对拼消耗把对方缠住或是拖垮然后才有致胜的可能性。

    就如后世被吹上天的铁血大宋大多数时间也只能消极应战或是夺在城墙后面的些许安全感来打肿脸充胖子鼓吹所谓有宋一代在自家门口的战争胜率比较高。

    然后装傻闭口不谈究竟消灭多少敌国有生力量又损失了多少牛羊人口财帛。

    至于“敌可往我亦可往”开疆拓土式的汉唐雄风那也是靠大量骑兵投入来实现。无论是卫霍封居狼胥的深入匈奴或是苏定方迂回突厥王庭的斩首战术都不乏其例。

    从毫州城缴获兵杖旗帜看以及俘虏的供述看我们终于可以确定对方的身份这是支打着“黄梁骑”旗号的马军光是马队至少有七千之数。

    却是来自洛都方面拱卫都亟道被称为八门锁钥的防要部队之一从属于两河通衢的重镇汴州今河南开封的镇兵资序却是西军东进时少数驻留在当地的老牌部队渊源也可以看作是洛都方面的预备队之序。

    当年就算是洛都之变也没有动用过这支部队不想却以偏师的身份出现在这里要知道他们是靠人马分装后坐平板式漕运纲船从涡水上过来的。

    在此之前一些捉生兵已经先行一步潜度而来对云林军在沿岸的观察警哨进行灭除因此成功的在没有惊动当地守军的情况下先头一千人和坐骑连夜登岸完成初步集结并在刚发白的天明时分对着鹿邑守军发起强攻。

    随着黄粱骑军成功占据毫州西部还有数量相仿的若于地方部队构成的步军作为黄粱骑从属的后援和续力正在沿着已经占领的鹿邑、真源陆续进入毫州。

    这意味着什么我这里将成为新的战场热点么。或者说北朝已经忍不住动用预备队而先一步出牌了么。

    要知道

    所谓的战争动员体系并不是那么好发动的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一跃而就的。涉及的人口和资源越多规模越大就越是需要旷日持久的前期准备。

    我家为了出征各种人员调配和物资生产、征集就花了将近大半年的功夫还不包括之前那些日常整备和训

    而南朝大梁为了北伐可以说是在多年前就开始有计划的吹风和推动慢慢调整相关军工产能和相关供应结构虽然其中几度被各种变数打断过但是也借着镇压清远军变的需要多少完成了由西向东的兵马和资源上的重点倾注

    因此一朝誓师便是水到渠成的万钧齐发数路并进。

    相比之下北朝才是仓促应战的那个除了镇压南方藩镇的部署之外他们的大半军力都是从东北向的进攻序列里紧急抽调回来的。

    因此按照我的幕僚小组对于大局有限分析和猜测起码洛都在前期的战局上有一个相对后继乏力的虚弱期所拥军队那是损耗一分就少一分因此只能玩重要节点的层层抵抗来消耗南军的锐气和优势。

    但是一旦被他们熬过这个虚弱期徐徐回升的主场优势和内线作战的便利就会随着越来越多动员和调集行动的完成而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

    正是所谓的胜机在手而只争朝夕拉一群民夫上过战场后马上变成精兵的终究是小说家美好景愿。

    至于那些小说里各种做豪爽霸气状说你要战我就战的主角随随便便的扯淡一番马上就能拉出一只大军克服交通和通讯上的物质限制天上直接掉下来成千上万训练有素装备齐全士兵的动员效率那只能用创世神它亲儿子各种言出法随的大许愿术来形容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