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点石成金
有王友山的这幅字赵进酒坊里出的酒就算身价倍增了不得不说这幅字出的恰到好处如果在众人都没有喝到之前写出来等于是因为晚辈的关系捧场大家不会对这酒产生什么好感而在这众人喝彩的当口出来则是锦上添花大家非但不会觉得这是因为关系反而会觉得原来王大人也这么想那还能错的了吗?
文人士绅富贵人物觉得好喝而徐州参将这边的武将们还有徐州卫、徐州左卫的世官们对这甘洌醇厚的烧酒就更加喜爱了徐州寒冷武将武夫又是喜欢喝酒这等够劲的烧酒正对他们的胃口。
徐州参将名下的那家店铺买了酒回去并没有在店里发卖而是先送给参将大人品尝喝了之后大加赞赏要求多送些过去武夫世官的圈子交集密切一个人喜欢喝上上下下的都觉得不错也都过来买了。
徐州参将和徐州三卫本就是徐州地域的另一层富贵人士他们的喜爱更让这“汉井名酒”水涨船高。
事情的发展让赵进身边的人目瞪口呆谁能想到前后六天的功夫飘香酒坊里出的酒就能热到这样的地步?
目瞪口呆之后就是发愁想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保证产量对刚刚起步的飘香酒坊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权衡之下赵进选择了保证质量。
前期储备了一大批酿酒的高粱酒窖里发酵的酒粮数量也有保证但蒸锅只有一个而且还不能日夜不停的蒸酒必须要间断半个时辰一个时辰来休息
酿酒器械都要休息酿酒的工匠和伙计们更不用说为了保证时时刻刻都有人盯着卢向久和苏大各带一班人轮流替换大家疲惫归疲惫劲头却很足每天有白面有大肉工钱已经翻倍大家都恨不得这样的日子多些才好
整个酒坊满负荷的运转每天也只能出产二百六十斤上下二十斤一坛的酒也不过是十三坛子加上品酒会之前酒坊的储存在新蒸锅运行之前每天差不多就是二十坛也就是四百斤上下。
而且这样算计中间还要以清洗蒸锅的名义停业几天因为酒粮的发酵需要周期时间倒换不过来。
徐州城内十几万人总是有的城外就不必说了这么大的基数每天四百斤酒放出去就和在黄河上丢个石子小小水花溅起连个声响都不会有。
几十文一斤对寻常百姓是笔大钱可对于稍微有些身家的人物来说这实在算不得什么能进那些酒楼还出不起个喝酒的银子?
至于那些大户人家家宴待客时候讲究用好酒外客来如果能摆上徐州本地产的名酒无疑是有面子有谈资在外人面前觉得脸上有光。
酒楼饭庄、官绅富贵还都有点担心飘香酒坊生产出来这样的好酒纯粹是因为凑巧以后酒未必会变成什么样子宁可先买点在家屯着。
飘香酒坊的规矩依旧买前可以开封先尝任凭退换买手们每日带着点紧张的品尝都担心某一天味道会突然变差但这个事情一直没有发生有时候口味的确稍差但这个差距不是一般人品不出来第二天再尝往往又恢复原状甚至品质更佳。
大量的高粱被运进来一批批酒糟被运出去有心人根据酒糟和消耗量判断这“汉井名酒”的确是用高粱造的。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城内城外的酿酒作坊不约而同的用高粱试着造酒个别有心人还特意用赵进他们酒坊所买的高粱不过结果和从前一样酒粗劣无比根本无法入口。
这种别家做不出的消息传开来更让赵进的“汉井名酒”多了几分神秘而且大家喝酒的时候还会顺口说道赵进的事迹一个和做酒毫无关系的年轻武夫居然做出了这样的名酒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典故。
大家都愿意议论和倾听这样的故事在谈论和夸张中在城内城外的饮宴聚会中汉井名酒的名声和美味传扬开来原本只是徐州城内的酒楼饭庄和官绅大户购买城外十里范围之内的人家也过来买但慢慢的丰县、沛县、砀山、萧县四县的人也听说了邳州那边的人也有所耳闻。
这么多人想喝想买想要屯着而飘香酒坊的产量一时间上不去价钱就开始涨了从每斤三十五文涨到了每斤六十文然后到了每斤一百文还是那句老话能喝得起这个酒的不在乎这个价钱。
官绅富贵自家就不说了那些上等的酒楼饭庄讲究招待熟客客人来了点这个酒如果回答没有那岂不是落自家面子而且这些酒楼饭庄买进来的价钱高卖出去的价钱却一直保持在六十文上下这也是留客的好方法酒价钱恒定其他的多卖些也就赚回来了。
“赵大哥咱们这酒卖一百五十文也会有人买明天我写在水牌上咱们又能多赚不少了。”陈宏兴冲冲的说道。
现如今陈宏每天忙碌的满头大汗于劲却十足他本来对做生意的兴趣就很大何况这酒坊的热火让他根本没有想到陈宏想要知道这里面的窍门是什么更为这事业的红火兴奋所以每天来得早走得晚而且多想多问。
听到陈宏的话赵进回答的很于脆:“只卖一百文等第二口第三口蒸锅出酒我们下调到七十文如果还是这么热火再把价钱涨上去但也不要超过一百文等到我们真正大批生产了价钱定在五十文上。”
“为什么有钱不赚?”听到赵进的安排不仅是陈宏连赵进的其他伙伴都很不理解陈晃直接开口询问。
“我们这酒并不是什么精工酿造的上好烧酒说白了就是用了好法子做出的口味不错的大路货我们要保证喝得起这个酒的人多在十个人身上每人赚一百文也比不上在一千个人身上每人赚十文而且现在毕竟喝到的人少我们压着价钱也是为了这酒不要局限在徐州城内的小范围尽量的扩展开去让更多的人喝到等将来产量大了喝的人也会变多赚的钱就会更多。”赵进解释的很详细。
实际上开始十几天情况却是和赵进所计划的相反每人限购五坛实际上只有几家能够买到往往是势力最大的几家买到然后匀给知州、同知、推官和参将等人。
此外还有一桩趣事云山楼每天总能买到五坛上下可酒楼只能供应一坛其余的酒都送到云山寺去了这等好酒大师们也都是要品鉴一二才能更好的参悟佛法。
赵进在外面布置了眼线本来是为了盯着刺探酒坊的人可这些风吹草动的小消息也一样很快知道。
飘香酒坊迅速的做出了调整每家限购一坛而且要拿号排队每天早晨天一亮飘香酒坊的一位家丁就会拿着二十个黑木牌子过来分发拿到牌子的才能买酒。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家买手很快就想好了应对的法子几文钱雇一个人过来拿个牌子到时候拿着牌子买酒就是。
各有高招赵进也懒得管理太细物以稀为贵自家该做的做到了其他的就由着外面来了但是他一直让人放出消息说接下来飘香酒坊就要扩大产能产量就要增加现在喝不到马上就能喝到。
这也是赵进万全的考虑太稀罕导致喝的人少等到产能扩大价钱跌下去这些放弃的人未必回来喝那样就损失了客户群赵进对这款白酒的定位本就是大众都能喝得起的好酒。
不过那些黑木牌子倒是让大家感慨了一番因为这正是当年货场比武时候大家用来抽号对打的牌子。
“赵兄连小处都这么在意怪不得能有这样点石成金的本领。”王兆靖笑着说道其他人都跟着点头赞同。
当然是点石成金当初买高粱买酒坊雇佣人的时候一共花了四五百两银子现在完全赚回来不少而且已经翻倍了即便产能扩大价钱稳定在四五十文左右那也是结结实实的十倍利润这不是点石成金是什么稍微一算一年进账居然能过万两
“我也是灵机一动却没想到有这样的效果。”赵进只能这么笑着解释这件事再说是二叔教的估计没人会相信了不过赵进的笑容里带着些许自矜好歹自家从前勉强算是商业精英现在手里有一种包含“领先技术”的大众消费品如果不赚大钱的话那真是这么多年白活了。
“能者无所谓不能”王兆靖又说了一句经常说的话大家也都点头。
王兆靖说完这句不为人注意的观察了下伙伴们发现没人异样这才放下心来王兆靖家教极好也知道和别人交往的分寸时常自省自省的时候王兆靖发现自己对赵进太过“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