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92章 应对(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192章 应对(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秉文回到伟业大厦顶楼的办公室时,方文山和凌佩仪已经等在里头了。
    见到他进来,两人立刻站起身。
    “陈生,会议还顺利吗?”方文山关心地问道。
    凌佩仪虽没开口,眼神也带着询问。
    陈...
    冬至的雨一直下到凌晨才渐渐停歇,深圳湾的海面浮着一层薄雾,像是天地间尚未散尽的心事。周志远站在观景台边缘,手中那瓶“脉动?陈皮特酿”已见底,空瓶被他轻轻搁在窗台上,与过去三十年里无数个深夜独处时留下的痕迹并列??一只旧搪瓷杯、半盒抽完的烟、一张泛黄的糖水铺收据。
    手机再次震动,是研发部总监张立群发来的消息:“‘凉语’首批试产完成,AI匹配出最优口感组合,但王曼玲老师坚持加了三秒南姜萃取液,说‘少了这一口冲劲,就不够瑶山的味道’。”后面附了一段视频:实验室灯光下,王曼玲戴着橡胶手套,小心翼翼地用滴管将琥珀色液体注入调配罐,动作轻柔得像在给婴儿喂药。
    周志远笑了笑,回了一句:“告诉她,我尝过最烈的勇气,就是在母亲病床前熬坏三锅绿豆沙后,还能重新点火。”
    清晨六点,南沙新厂再度苏醒。这一次不再是奠基,而是首条智能化灌装线的联调测试。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制服,胸前绣着“归源匠人”四个小字。佐藤健一并未离开中国,反而以“驻厂观察员”的身份留在项目组,每天跟着技术团队蹲点记录流程细节。有人调侃他是“三井派来的卧底”,他只笑着回应:“我不是来学你们怎么造饮料的,我是来理解你们为什么这么造。”
    上午九点,第一瓶正式量产的“脉动?根源”缓缓从传送带尽头滑出。无菌车间内,机械臂精准贴标,激光刻码瞬间完成??瓶身编号000001,匠人签名栏印着王曼玲的手写体,背面那句“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坚强”采用微雕工艺,在阳光下才会显现完整轮廓。
    周志远接过这瓶水,没有立即打开,而是把它放进一个特制木盒,盖上丝绒内衬。“送去云南那个小学,交给写作文的孩子。”他对随行助理说,“顺便问问校长,能不能让全班一起设计母亲节限定款的包装画。”
    就在这时,李伟明快步走来,脸色凝重:“刚接到越南方面电话,他们临时提出附加条款??要求我们使用当地指定原料供应商,且必须接受政府委派的两名‘协调官员’入驻工厂。”
    周志远眉头微皱,转身走向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上面用红钉标注了“归源计划”已覆盖的十七个地区,从广东潮汕的老酱油坊,到四川深山的竹编艺人,再到内蒙古草原上的奶豆腐传人。每一处都是一段沉默却坚韧的生命叙事。
    “告诉他们,”他坐下,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我们可以接受监督,但绝不接受干预。原料必须通过‘溯源联盟’认证,官员可以参观,但不能参与决策。如果他们不同意,那就换个国家谈。”
    李伟明迟疑:“可免税政策……”
    “政策会变,人心不会。”周志远打断,“我们不是去占便宜的,是去种树的。根扎歪了,枝叶再茂盛也是风一吹就倒。”
    中午,食堂照例供应云吞面。佐藤这次主动端碗坐到了工人中间,一边吃一边用生硬的普通话问一位老焊工:“你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
    老焊工名叫陈国强,五十岁,左耳因工伤失聪,手上还缠着纱布。“以前在工地扛钢筋,老婆孩子都觉得我没出息。”他咧嘴一笑,“现在不一样了,女儿学校老师表扬她爸爸做的饮料能帮同学提神考试。她说,我爸不只是搬东西的,是造力量的人。”
    佐藤怔住,良久才低声重复:“造……力量的人。”
    下午两点,一场暴雨突袭广州。芳村陈皮作坊屋顶漏水,几缸三年陈皮眼看要遭殃。摄制组紧急联系周志远,他二话不说驱车赶往现场。路上接到王曼玲电话:“陈伯不肯转移,说这些皮是他守了一辈子的东西,宁愿自己淋死也不能让它们湿了。”
    抵达时,老人正披着塑料布跪在晒场中央,双手撑着竹匾遮雨,背影佝偻如弓。周志远冲下车,带着团队和村民一起搭起防雨棚,又调来干燥机轮流烘干。整整七小时,没人喊累,没人退缩。
    夜里十一点,最后一缸皮安全入库。陈伯坐在门槛上,捧着一碗热粥,忽然开口:“小周啊,你知道我为啥不收你们的钱吗?”
    周志远摇头。
    “因为我怕拿了钱,就成了交易。”老人望着天边残云,“可这事不是买卖。是我这辈子快走到头了,终于有人愿意蹲下来听我说一句‘这块皮要晒九百天’。这份尊重,比十万百万都贵。”
    那一夜,周志远宿在作坊厢房。睡前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下一行字:“真正的品牌,不在广告牌上,而在一个人愿意为另一人多等九百天的耐心里。”
    三天后,视频《守皮人》上线。画面最后定格在陈伯布满裂痕的手掌抚过金黄陈皮的特写,画外音响起:“时间从不说话,但它记得所有坚持。”
    全网沸腾。有年轻人留言:“我以为快才是进步,原来慢也是一种反抗。”有餐饮老板宣布:“从今天起,我的店只用‘脉动×陈皮’调味。”更有数十位濒临失传的手艺人主动联系“归源计划”,希望留下自己的故事。
    与此同时,“初心学院”迎来第二批学员。其中一名叫林晓雯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是黄德昌的女儿,曾在英国留学攻读金融,回国后本可进入顶级投行,却执意报名基层岗位。
    开学第三天,她跟随环卫工清扫街道。凌晨四点的街头寒风刺骨,扫帚划过地面发出沙沙声响。一位拾荒老人蹲在垃圾桶旁翻找塑料瓶,手里攥着半瓶喝剩的“脉动”。林晓雯上前帮忙,发现瓶身上写着“别低头,皇冠会掉”。
    老人抬头一笑:“这是我闺女给我买的。她在东莞电子厂打工,每个月寄钱回来,还总塞一瓶这个。”
    “她说,妈,你捡瓶子不怕丢脸,我也不怕别人说我爸坐牢。”
    林晓雯愣住,眼眶骤然发热。
    当晚,她在培训日志中写道:“从前我以为成功是年薪百万、住豪宅开豪车。可今天我才明白,真正的尊严,是一个母亲能在众人面前挺直腰杆地说:我女儿为我骄傲。”
    这份日志被周志远看到后,亲自批示列入“初心讲堂”教材,并邀请老人和她女儿参加母亲节新品发布会。
    转眼进入腊月,公司启动“年味归源”特别行动。全国范围内征集普通人关于“家的味道”的记忆,筛选出最具共鸣的五种风味,由王曼玲带队复刻成限量饮品。其中之一,是一位东北老人提供的“冻梨茶”配方??将野生山梨冷冻后再熬煮,酸甜中带着凛冽回甘,象征寒冬里的生命力。
    测试阶段,王曼玲坚持不用浓缩汁,非要亲自去长白山采集野梨。周志远劝她不必亲力亲为,她却笑道:“你说过,味道是要等的。那我就陪你等到最后一颗果子落地。”
    他们在雪地里住了十八天,拍下了整套制作过程。影片播出当晚,北方多地出现抢购潮,许多游子打电话给父母:“妈,今年回家喝您熬的梨汤,但我先寄几瓶‘脉动?冻梨’给您暖身子。”
    与此同时,内部管理迎来一次重大考验。随着东南亚市场扩张加速,部分高管开始主张“适度妥协”??比如在广告中弱化励志标语,改用明星代言提升销量;或是在成本控制上放宽标准,换取更高利润空间。
    董事会上,财务总监陈志强直言:“周总,情怀不能当饭吃。我们要对股东负责。”
    会议室一片寂静。
    周志远没说话,起身打开投影,播放了一段未经剪辑的监控录像:深夜的医院走廊,一名年轻护士悄悄把一瓶“脉动”放在癌症患儿床头,轻声说:“这是超人特饮,喝了就能打败怪兽。”孩子虚弱地笑了,第二天竟主动配合化疗。
    画面切换,是监狱课堂上,一名服刑人员读完《归源》纪录片后的感言:“我偷过钱,骗过人,但我没想到,一瓶饮料能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说的话??做人要有骨气。”
    最后,镜头回到南沙工厂质检台,一名盲人检测员正用手触摸瓶身材质,确认标签位置是否准确。他每天经手三千瓶,误差率为零。他说:“我看不见字,但摸得出温度。你们印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在心里。”
    视频结束,周志远缓缓开口:“各位,如果我们连这些人都辜负了,那赚再多的钱,也只是数字坟墓里的尘埃。”
    没有人再提“妥协”。
    春节前夕,越南项目最终签约。条件一如周志远所坚持:三百名女性工人全部来自贫困村落,育儿托管中心同步建成,厂区设立“匠艺角”,鼓励员工下班后学习传统编织技艺。当地政府代表签字时感慨:“我们见过太多外资来了又走,但从没见过一家企业,把人的成长当作核心KPI。”
    除夕夜,周志远没有回家。他来到深圳某城中村的24小时便利店,穿上店员制服,站上收银台。零点刚过,一对农民工夫妇走进来,男人背着行李,女人怀里抱着熟睡的孩子。
    “两瓶‘脉动’,挑有‘加油’字样的。”男人说。
    周志远递过去,顺手多塞了一瓶:“送孩子的,祝他新年快乐。”
    女人眼圈红了:“谢谢……这玩意儿贵,平时舍不得买,但今天想让孩子也尝尝‘力量’是什么味道。”
    待他们离去,王曼玲打来视频电话,背景是糖水铺旧址改造的文化馆。她举着一碗红豆沙,笑着说:“我妈教我的方子,今天第一次对外公开品尝。大家都说,还是当年那股魂儿。”
    周志远望着窗外烟花绽放,轻声道:“因为火候没变,心也没变。”
    初一清晨,一封匿名邮件发送至公司邮箱。附件是一份手绘图纸,标题为《糖水铺复兴计划》。作者自称是当年被周志远资助完成学业的山区学生,如今已成为建筑师。他在信中写道:“我想重建那间老铺,不做商业,只做公益空间??供环卫工歇脚、快递员充电、老人喝茶、孩子读书。它不该消失,而该重生。”
    周志远当即批复:“批准立项,资金全额支持。名字就叫‘源舍’。”
    正月初五,“源舍”奠基仪式举行。没有红毯,没有领导讲话,只有二十位曾受“归源计划”影响的普通人共同铲土。其中包括那位儿童临终关怀中心的护工阿玲、云南写作文的小男孩、林晓雯的母亲、还有陈伯派来的徒弟。
    摄像机静静记录这一切。周志远站在人群中,不再像董事长,更像是一个归乡的游子。
    当晚,他又梦见母亲。她依旧站在老铺门口,手里捧着红豆沙,只是这次,身后多了许多人??穿工装的、戴围裙的、拿画笔的、握锄头的……他们一个个接过那碗糖水,喝完后抬起头,眼里闪着光。
    醒来时,天还未亮。他打开电脑,更新企业使命宣言:
    &gt; “我们不做饮料巨头,我们要做这个时代的情绪基础设施??
    &gt; 在每一次疲惫低头时,递上一句相信;
    &gt; 在每一段孤独前行中,点亮一丝微光;
    &gt; 在每一个快要放弃的瞬间,告诉世界:
    &gt; 你还值得被温柔以待。”
    窗外,启明星高悬。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他知道,只要人间还有冷暖,就有“脉动”存在的意义。
    而他的旅程,远未结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