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教训许大茂开始 > 第七十九章:小心生面孔

第七十九章:小心生面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典型的名号传开后,连隔壁胡同的人都慕名而来。
    桌子从早翻到晚,马小军切菜切得手都快抽筋了,雨水收钱收到算盘珠子都拨拉得发烫。
    何雨柱却高兴不起来。
    他站在灶台前颠勺,眼睛不时瞟向门口。
    这几天总有些生面孔在店外转悠,有的拿着本子记什么,有的端着相机偷拍。他知道,这是典型招来的&quot;特殊关照&quot;。
    &quot;哥,你看那人又来了。&quot;马华凑过来小声说,&quot;这都第三天了,天天在对面胡同口蹲着。&quot;
    何雨柱瞥了一眼。是个戴鸭舌帽的瘦高个,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正往这边张望。
    &quot;别管他。&quot;何雨柱把炒好的菜倒进盘里,&quot;做好咱们的饭就行。&quot;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绷着一根弦。典型的名号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就等着他出错。
    果然,麻烦很快就来了。
    这天下午,店里来了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自称是区工商局的科长,要检查经营情况。他里里外外转了一圈,最后停在柜台前,指着墙上的价目表:&quot;何老板,你这价格...有点问题啊。&quot;
    &quot;什么问题?&quot;何雨柱问。
    &quot;红烧肉一块二,素炒白菜四毛...&quot;科长慢悠悠地说,&quot;这比国营饭店贵了不少啊。&quot;
    何雨柱耐心解释:&quot;科长,我们用的都是好肉好油,成本高。而且分量足,一块二的红烧肉有半斤多。&quot;
    &quot;成本高不是理由。&quot;科长板起脸,&quot;个体经济要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不能哄抬价格。&quot;
    马华忍不住插嘴:&quot;我们这价格都报备过,街道批准的!&quot;
    &quot;批准归批准,&quot;科长冷笑,&quot;现在群众有反映,我们就得管。&quot;
    何雨柱拦住要争辩的马华,平静地说:&quot;科长,我们的成本账目都在这里,您可以查。如果确实定价不合理,我们改。&quot;
    科长翻看账本,挑不出毛病,悻悻地走了。临走前扔下一句:&quot;典型就要有典型的样子,别给个体经济抹黑。&quot;
    人一走,马华就气得直跺脚:&quot;什么玩意儿!国营饭店用的都是冻肉碎肉,能跟我们比吗?&quot;
    何雨柱没说话,心里明白这是有人在下套。价格问题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找茬。
    果然,第二天税务所的人就来了。带队的是个生面孔的副所长,查账查得格外仔细。
    &quot;何老板,&quot;副所长指着账本上一笔支出,&quot;这五十块钱的'杂费',是什么费用?&quot;
    何雨柱看了一眼:&quot;是买消毒液和清洁用品的钱。&quot;
    &quot;有发票吗?&quot;
    &quot;小摊上买的,没发票。&quot;
    副所长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了一笔。接着又问:&quot;你们每天倒掉的泔水,怎么处理的?&quot;
    &quot;喂猪了。&quot;何雨柱说,&quot;胡同口老李头每天来拉。&quot;
    &quot;有记录吗?&quot;
    &quot;没有。&quot;
    副所长又记了一笔。查完账,他合上本子:&quot;何老板,典型要起表率作用。账目要规范,手续要齐全。这些小事不注意,容易出大问题。&quot;
    何雨柱送走税务所的人,回到店里,脸色凝重。
    &quot;哥,他们这是要干什么?&quot;雨水担忧地问。
    &quot;找茬。&quot;何雨柱简单地说,&quot;典型树大招风。&quot;
    秦淮茹小声说:&quot;我听说...是李干事在背后使的劲...&quot;
    何雨柱心里一沉。李干事是街道管个体户的,要是他存心找麻烦,确实不好办。
    更麻烦的事还在后头。没过两天,副食品公司突然通知,说猪肉供应紧张,要限量采购。何雨柱去了几趟,周科长都避而不见。
    &quot;哥,没有肉,咱们这饭铺还开什么?&quot;马华急得团团转。
    何雨柱没吭声,蹬着三轮车去了郊区的农贸市场。这里肉价贵一些,但好歹能买到。他咬牙进了三天量的肉,想着先应付过去再说。
    可原料问题刚解决,新的麻烦又来了。
    这天一大早,何雨柱刚到店门口,就看见墙上贴满了大字报。红纸黑字写着:&quot;黑心老板何雨柱,以次充好骗百姓!&quot;&quot;典型典型,典型的黑店!&quot;
    马华气得要去撕,被何雨柱拦住:&quot;别动,等街道的人来看。&quot;
    老王闻讯赶来,一看大字报就火了:&quot;这肯定是有人指使的!何师傅,你放心,街道一定查清楚!&quot;
    大字报事件还没平息,防疫站又来找茬。这次来的不是刘干事,而是一个更年轻的办事员,说接到群众举报,焦香居的碗筷消毒不达标。
    &quot;我们每次都用开水煮过。&quot;何雨柱解释。
    &quot;开水煮达不到消毒标准。&quot;办事员一本正经,&quot;要用消毒柜。&quot;
    &quot;消毒柜?&quot;马华瞪大眼睛,&quot;那玩意儿一台好几百,我们哪买得起?&quot;
    &quot;买不起就别开饭铺。&quot;办事员冷冷地说,&quot;典型更要带头达标。&quot;
    何雨柱咬牙买了个二手消毒柜。可装好没两天,电力公司又说用电超负荷,要限制饭铺用电时间。
    一桩接一桩的麻烦,像潮水般涌来。何雨柱疲于应付,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更让他心寒的是院里的反应。刘海中见了面就阴阳怪气:&quot;何老板,当典型不容易吧?&quot;许大茂更是公然在胡同里说风凉话:&quot;我看这典型啊,快成典型反面教材了!&quot;
    连一向中立的阎埠贵,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幸灾乐祸。
    只有秦淮茹还在默默支持。她每天早早来店里,把卫生搞得一丝不苟。有时何雨柱忙得顾不上吃饭,她就悄悄留一碗热汤面。
    &quot;何师傅,&quot;一天晚上打烊后,秦淮茹小声说,&quot;我听说...是李干事和刘海中联手...&quot;
    何雨柱擦灶台的手顿了顿:&quot;你怎么知道的?&quot;
    &quot;贾大妈...她跟二大妈聊天时说的...&quot;秦淮茹低下头,&quot;李干事嫌您没给他'上供',刘海中是嫉妒您当典型...&quot;
    何雨柱沉默良久,叹了口气:&quot;知道了。&quot;
    夜深人静,何雨柱独自在店里对账。这个月的收入明显少了,除去额外开支,勉强保本。他知道,再这样下去,饭铺撑不了多久。
    窗外,四合院的灯火次第熄灭。何雨柱走到门口,望着沉沉的夜色。寒风吹过,墙上的大字报碎片哗哗作响。
    他想起挂典型奖状那天,老王说的话:&quot;典型是荣誉,更是责任。&quot;现在他明白了,这责任有多重。
    但退缩不是他的性格。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明枪暗箭尽管来,他何雨柱接得住。
    锁好店门,何雨柱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