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45章 另有所谋

第45章 另有所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按照潘秘的建议,麋威重新调整了漕运。
    如此施行小半月。
    总算在隆冬时节到来前,将先前大军遗落归路的物资回收个七七八八。
    顺利完成关羽交给他的第一个军务。
    关羽很慷慨地赏赐了他财物,以作表彰。
    麋威转头就分一半给潘秘,以褒奖对方献策的功劳。
    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该是别人的功劳,他不贪。
    然而。
    “下吏区区小计,怎及中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中郎以此嘉奖于我,实在让我无地自容!”
    麋威已经好一段时间没听到有人用这话盲目吹捧自己了。
    这潘秘看上去家教挺好的。
    怎么也跟关兴一个德行啊?
    “这些话,你都听谁说呢?”
    “城中诸公都这么说的。”潘秘道。
    “下吏听闻有人上书汉中王,提议中郎接任南郡太守,以侄代父。”
    城中诸公……
    南郡太守……
    麋威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老登们好端端的,怎么突然集体吹起了自己的牛皮?
    还要推荐自己接任南郡太守?
    莫非……因为关羽?
    对了,关羽!
    麋威突然明白了。
    眼下两军对峙的格局,正如自己先前忽悠老登们的说辞。
    不管孙权还是关羽,都没有去动本地士族。
    孙权那边估计是优宠有加。
    而关羽虽然一直不进城接见各家头面人物,却也没有动手处置。
    显然是不想在这种时候多树敌的。
    所以,老登们就据此以为他麋威真的“运筹帷幄”,并大肆宣扬!
    说不定,还存了跟麋威绑定更深的想法。
    以求这位颇得关羽赏识的“青年才俊”今后能够关照一二。
    就像潘濬将潘秘送到麋威身边一样。
    而潘秘虽然聪慧,但毕竟年轻阅历不足,没有老登们那么多花花肠子。
    竟被这套说辞给忽悠瘸了!
    潘濬怎么也不提点一下自己儿子!
    呃……慢着!
    他也是个老登,不会他也有份参与吹牛皮吧!
    肯定是了!
    他的身份立场、利益诉求跟其他老登别无二致。
    而且由他这个当爹领头吹牛皮,当儿子的才能更信服嘛!
    更别说吹的还是他自己教出来的徒弟。
    对他自己名声也有好处啊!
    麋威一时哭笑不得。
    但很快,他又意识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刘备不同于关羽,还挺在意士人群体中的声望。
    万一老登们呼声太高,刘备顺水推舟同意了这个请求,真让他麋威越级当南郡太守怎么办?
    毕竟荆州与益州隔着千山万水,总需要留些制衡手段嘛!
    麋威和麋芳,不都姓麋?
    麋威倒不是瞧不起两千石。
    但正如他那日在关羽面前说的那样,有关羽在这里,什么两千石都不如关羽的一个军令顶用。
    而当时自己可是口口声声宣称要跟关羽同甘共苦的,拒绝了“假太守”。
    结果转头就默许老登们举荐自己当“真太守”?
    那关羽肯定会怀疑自己的居心吧?
    制衡什么的不要啊!
    我只想抱关羽大腿!
    不行不行,必须赶紧处理。
    麋威左思右想,感觉众口悠悠,捂嘴是捂不住的。
    自辩也只会显得虚伪。
    思来想去,唯一办法还是继续接受关羽军令,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绝无二心。
    可军令这种事,关羽不下达,自己也无法生造出来啊……
    思忖间,他目光落到一幅简陋却足够精确的行军地图上。
    正是最近梳理漕运时所绘制。
    很快,他目光落在江陵东边的一座城池。
    一些前世的记忆浮上心头。
    忽而一亮。
    “有了!”
    ……
    扬州,豫章郡,柴桑县。
    平南将军吕范夜半收到急信,披星出门。
    匆匆来到江边,一艘足足有五层楼高的巨大楼船,赫然系泊在距离渡口不远的深水处。
    因刻意遮掩明火,加上夜色朦胧,远远看上去,如一头游荡至岸边的水上巨兽。
    望之令人生畏。
    稍稍走近,吕范总算看清船上旗帜。
    正是一头一尾,一大一小两面“孙”字旗。
    面色不免怪异起来。
    且说,急信上已有说明,今夜船上将领有两位:
    征虏将军,孙皎字叔朗;
    武卫都尉,孙桓字叔武。
    这两位都是孙氏公族当中的佼佼者,此时西去荆州支援倒也合理。
    唯独,两人既是孙权的弟、侄辈,又是孙权麾下将领。
    于情于理,都没资格使用这种奢华的五层楼船作为主将本部的。
    须知,就连吕蒙这个督军大将都没这待遇呢!
    若是旁人,此时不免要暗讽一句孙车骑任人唯亲。
    但吕范吕子衡与江东孙氏之间,自有一番殊遇
    所以只是稍稍怪异片刻,心中已有猜测。
    而果然,下一刻,一艘小舟从楼船下缓缓驶来。
    “子衡!”
    一道长上短下的矫健身影屹立舟头,遥遥发声。
    “当初早听你的话扣下刘备,就不会有冬日舟车劳顿之苦了。”
    “孤悔不当初啊!”(注)
    吕范闻声一时释然,继而肃然。
    连忙趋步上前,欲扶那称孤道寡之人登岸。
    但那人却只让小舟缓行下来,并无靠岸的意思。
    “孤听闻,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今欲逆流而上,夺回荆州,却又担心身后不稳。”
    “不知子衡可愿为孤后镇于建业?”
    吕范自无不可,躬身应命。
    他善于运筹帷幄,却不擅长冲锋陷阵。
    这种镇守后方、替前线足食足兵的工作,正适合发挥他所长。
    但应命之后,心思稍转,忽又感觉船上那人此番亲征虽是题中应有之义。
    却未免有些迫不及待。
    竟是连上岸稍驻一夜都不愿意。
    于是劝谏道:
    “前些时日陆伯言来信,说取江陵已经失了先机,而吕虎威又日渐病笃,南郡战事已然难为。”
    “往后孙刘两家只怕还是要媾和的。”
    “既如此,主公何妨大张旗鼓,信步缓行,以展现从容不迫之态?”
    闻得此言,船上那人沉默片刻,方才缓声道:
    “那就请子衡替孤在江上大张旗鼓,继续缓缓发兵增援吕子明。”
    “至于孤……你就当孤今夜不曾来此。”
    吕范闻言微愕。
    他猛然意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主公的战略野心。
    正如当年低估了对方竟敢放纵刘备去江陵一样。
    但未等他再开口,小舟已经悄然转回楼船方向。
    ……
    翌日,关羽中军大帐,日常商议军情。
    诸事商议妥当后,麋威突然提了个军事建议。
    ……
    注:孙权早在当大魏吴王前就称孤,比如他曾写信威胁曹操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可能是史家以后人角度书写,也可能孙氏早就展现出割据姿态。这里不纠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