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46章 从行参军,出征华容

第46章 从行参军,出征华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廖化:“麋中郎,你如何断定孙氏分兵攻袭华容?”
    关羽中军大帐内,众人闻得麋威的提议,颇为不解。
    须知,早在北伐之前,关羽就已经在华容县屯下足量的物资和人员。
    因为华容地处南郡东界,恰与孙权所占的江夏郡接壤。
    历来是一处防范孙权的重要据点。
    不过。
    随着如今两军对垒于江陵周边。
    华容的战略价值已经下降。
    毕竟,得江陵者得南郡。
    脚下这座江陵城才是双方争夺的重点。
    像华容这种边边角角的小城,暂时顾不上。
    除了麋威。
    因为,他记起了一个叫孙桓的东吴将领。
    就在他昨日看地图的时候。
    孙桓是孙权的侄儿。
    具体是堂侄还是族侄他已经记不清了。
    唯独记得此人有一个“宗室颜渊”的美称。
    是江东孙氏年轻一代的将才。
    历史上,此人曾在夷陵之战顶住刘备前部的围攻小半年。
    替陆逊的战略反攻争取到宝贵时间。
    堪称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典范。
    虽然是被迫的。
    但也算某种意义上的陆逊福将了。
    不过,孙桓的成名战,却是在夷陵之前的这场荆州争夺战。
    就在吕蒙偷袭南郡二城的时候。
    孙桓自领偏师去华容,成功诱降了守军,俘获关羽留下的人员和物资。
    史称“得五千人,牛马器械甚众”。
    当然,因为麋威的操作,这场战争的走向已经有别于原本历史。
    眼下江陵和华容二城都未丢失。
    所以麋威也不确定孙桓还会不会去华容,能不能跟历史一样满载而归。
    但有备无患总归是对路的。
    更关键是,他能借着这个由头暂时远离江陵,避一避风头。
    老登们实在太能吹了!
    就在昨夜,关兴忍不住派关季姬来试探他口风,问他是不是真的打算当南郡的新主人。
    麋威都百口莫辩的。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便道:
    “君侯、廖主簿,下吏是这么想的。”
    “华容毕竟是南郡东界的要害所在,何妨让小关将军率领一部前去巡察?”
    “正好往东的道路已大致疏通,行军也算方便。”
    “而下吏自忖有些心得,正好随行继续勘察地形。”
    听到麋威打算继续推进先前的工作,不管关羽还是廖化都面色一缓。
    但麋威并未言尽于此,还有最后一击:
    “君侯!若此番能将前往华容的道路也整备妥当,不管是眼下防范敌军袭城,还是将来北上攻取襄樊,都大有裨益!”
    是的,华容不单单是南郡东界要害。
    同时还是扼守夏水通道的重要据点。
    如前所述,从江陵去往汉水河谷,从北到南有三条主要路线。
    其中:
    最北边的扬水-柞溪通道水情不稳定,只能临时应急用,不适合作为稳定粮道。
    最南边的长江水道虽然很稳定,但路途远,且有大段落在孙权境内,不安全。
    所以唯有中路的夏水通道相对可靠。
    关羽但凡有二次北伐的野心,就不可能不重视对这条进军路线的维护。
    不可能不重视扼守此道的关键据点,华容。
    而果然,听到麋威最后一句,关羽不再犹豫,当场拍板:
    “关平、麋威,上前听令!”
    两人立即越众上前。
    而廖化则同步打开竹简记录军令。
    “以偏将军关平督军,以从事中郎麋威参军事,领骑兵三百,步兵五屯,辅兵五屯,合一千三百员,备足半月粮秣,东出华容!”
    “若有敌来犯,击之!”
    “若无敌情,则沿途平整道路,以备将来!”
    两人躬身领命,并由关平上前接过调兵符信。
    麋威心中长长松了一口气。
    可算能远离江陵那群老登了!
    ……
    翌日,两人日出(卯时)点齐兵马,然后全军用过朝食,正式开拔。
    行军过程是枯燥的。
    但这毕竟是麋威第一次正式从军出征。
    他先前跟潘濬学了不少兵法。
    但除了后勤调度积累了经验,其他都还是纸上谈兵。
    眼下正好练练手。
    一连四日,麋威边走边学,收获颇丰。
    原来古人行军,并非简单排队前行。
    而是要分成前中后三部,依照一定次序进发。
    左右两边要有侧翼保护。
    还要派出斥候前出侦查。
    其中走在最前方的一部,称之为“导军”,又称为“道军”。
    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军前方辨认道路,引导方向。
    毕竟古代没有手机导航。
    想要不迷路,不绕路,不误入险地,只能靠熟悉地形的人来带路。
    后世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先锋,指的就是“导军”。
    导军之后的中军大部,倒确实要列队行进了。
    队列之间还有鼓车发信,随时协调各部。
    此外,常规行军还分为“轻行”和“重行”两种模式。
    所谓轻行,就是士兵们将笨重的甲胄长兵放在辎重车上,以较为轻松的姿态行走。
    如此行军速度最快,在平地能日行五十里。
    但代价是一旦遇到敌情,士兵还得花时间穿戴武装,无法立即投入作战。
    而这次东出华容,本质是一次武装侦查行动。
    需要随时防备敌军来犯。
    所以关平采取的是“重行”的方式。
    也即让士兵们穿戴整齐,时刻备战。
    这样行军,士兵负担重,只能日行三十里左右。
    而从江陵到华容,直线距离百余里。
    沿着曲折的夏水通道进军,还要多二三十里。
    所以行军四日后,距离华容就剩半日脚程了。
    ……
    这日午后,麋威正带着潘秘和一群辅兵勘察附近的夏水河道
    前方忽有斥候来报。
    一支打着“孙”字旗号,约莫两三千规模的军队正在攻打华容县城。
    敌将正是孙权麾下的武卫都尉孙桓。
    关平闻报,第一时间找到麋威,惊叹不已:
    “麋君莫不是神人,竟被你猜中了!”
    麋威心中同样有些吃惊。
    却不是惊讶孙桓真来了华容。
    而是说,既然历史已经改变,战局已经不同。
    那在这个节骨眼上,孙权就算不敢全力死磕江陵;
    至少也该尝试发挥自己水军优势,溯江西上阻击刘备的益州援军吧?
    怎么反而分兵来偷一处边角小城?
    这会不会太鼠目寸光了些?
    虽然他心里总骂江东鼠辈。
    但那是鄙视其人品。
    不至于因此轻视敌人的能力。
    然而敌情如火,容不得他多想。
    关平很快有了决断。
    他自领骑兵先行一步去华容救援。
    而麋威则暂代他执掌金鼓旗帜,一边遣人往江陵报信,一边督步军随后跟上,确保天黑前能汇合。
    麋威立即收敛多余思绪。
    要打仗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