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耽美同人 >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 > 第36章 出发前 直接买被炒高的认购证虽然是个……

第36章 出发前 直接买被炒高的认购证虽然是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直接买被炒高的认购证虽然是个办法, 但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买一百份认购证,也就能赚十万。
    如果炒高的认购证要价三五百还好说,买一百份也就三五万, 最后获利能有五六万。比不上年初沪市发行的认购证收益, 但也算得上暴利了, 值得跑一趟。
    可如果认购证价格炒到了九百一千, 收益和投入就持平了,要是再高一些,还要倒亏不少钱进去, 大老远跑去深市就不怎么划得来了。
    再有一个, 就算认购证只炒高了几百块,她一个土生土长的沪市人, 千里迢迢跑到深市, 一个人都不认识,去哪托关系弄认购证?
    要是买不到认购证,又排不到队, 那这趟深市行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但叶薇想了许久,还是想跑这一趟。
    年初看到字幕时,她正因为机械厂拖欠工资而苦恼着。
    其他部门或者车间的职工不知道情况,陈玲周荣等人哪怕知道机械厂账上已经没什么钱,却仍会心存期待。
    他们觉得机械厂虽然比不上钢厂这样的万人大厂,但规模又比那些街道办的小厂大不少, 上千职工关系到上千个家庭,上面肯不会让机械厂就这么破产。
    所以那段时间里,他们总是把“一切都会变好的”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但叶薇觉得机械厂变好的概率非常渺茫,至少在领导班子不变的情况下, 它是不可能变好的。
    至于机械厂不会破产?
    这些年破产的国营厂难道还少吗?
    机械厂在其中并不特殊,它的职工数量也不是最多的,如果不能自救,下场只有一个。
    所以厂里出通知要用认购证抵工资,叶薇从孙淑兰口中得知账上连一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就开始琢磨自己的后路。
    但她没有想到,厂里领导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做出的决定,会替机械厂续了一命。
    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但意思差不多,如果不是厂里领导强制发放认购证给职工,如果上半年认购证价格没有疯涨,仅凭他连去年拖欠的工资都没能发放下来这一点,职工们早就闹起来了。
    职工闹起来,所有厂里领导竭力隐藏的问题都会暴露,然后加速机械厂的死亡。
    叶薇也是因为认购证被转移注意力的职工之一。
    这几个月她忙着炒股,赚钱,买房子,没再考虑过机械厂垮了要怎么办。
    直到最近机械厂假期增多,而新股上市频率不高,其他股票又不景气,她不需要频繁前往证券公司,空闲时间变多,才又琢磨起了这件事。
    年初那会她穷,家庭负担又比较大,所以考虑未来时想的是要尽快找个能赚钱的工作,能继续干会计最好,实在走投无路,也想过去跟杨倩学理发,或者去饭馆端盘子。
    但现在她有钱了,选择性更多,叶薇觉得自己也许能做更多尝试。
    买房是其中一条,字幕说未来沪市房价会持续上涨,现在买入,以后变现渠道很多,比如拆迁,又或者高价卖出,总之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段时间她没少去看房,除了沪东那套正在办贷款的房子和商铺,她还看中了两套位于黄浦区的小区房,且都付了定金。
    除了房子,商铺也在看,她想好了,等这些房子和商铺到手,除了自住的,其他的她全租出去。
    现在沪市房租不便宜,老公房不提,职工自住的话租金一般也就十几二十块。
    但市场化租赁价格就不便宜了,像机械厂一间二十平左右的房子,租给外人房租至少要上百块。要是地段好一些,比如位于黄浦或者静安这些区域,房租至少要翻一倍。
    如果地段好面积大,功能还齐全,比如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这样的房子,至少能租到五六百,比一般的国营厂职工月工资都高。
    而叶薇付了定金的这两套房正好符合要求,也就是这两套房装修好租出去,她一个月光租金就能收一千多。
    以后房价涨了,房租肯定也能涨,所以叶薇觉得当包租婆也是很有钱途的。
    除了囤房,她还在考虑要不要自己做生意。
    但她没有做过生意,所以投资比较大的比如开饭馆、商店、服装店,她暂时都不打算考虑。这些店开起来了当然好说,可要是搞砸了,她这半年赚的钱可不够亏几次。
    要是做,前期她比较倾向于自己摆摊,投入几千就能支起摊子,生意好可以慢慢做大,不好亏不了多少钱的同时也能积累经验。
    可她厨艺一般,摆摊卖不了早餐或者小吃,所以叶薇最近在考虑要不要去一趟浙省的小商品市场。
    但她还没行动,去深市的机会就摆在了面前。
    改开后深市的服装产业发展很快,质量虽然不如内地许多国营制衣厂,但价格便宜款式新,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欢。
    借着深市服装产业发展的便利,羊城十三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全国数一数二的服装批发市场。
    叶薇想,也许这趟深市行能给她带来些许启发。
    再考虑到她怀揣着两个目的去深市,总能达成一个目的吧?而只要有一个目的达到了,她就能不虚此行。
    所以考虑过后,叶薇对陈玲几人说:“去深市的人选加我一个。”
    之前叶薇一直不吭声,陈玲还以为她不看好这次深市发行认购证,这会听她开口,长出一口气笑道:“成,我现在就去找老侯,问他什么打算,要是确定去了我们干脆一起,也能有个照应。”又问孙淑兰怎么想。
    周荣是确定会去的,但孙淑兰明显在犹豫。
    “我……”孙淑兰确实有些迟疑,“我回家商量一下吧。”
    “行,但你最好尽快,办边防证需要时间,拖久了怕来不及。”
    “好。”
    几人说定,陈玲就去了宣传科找老侯打听情况,等再回来,就说宣传科的人也基本要去。
    孙淑兰听了问:“都去?厂里能给我们这么多人批假吗?”
    “为什么不能批?月初还说车间一星期能开两天工,结果到了这星期,直接停了,车间不开工,厂里没业务,我们财务科都闲得发慌,更不用说其他部门。”
    陈玲撇嘴说,“要是不上班,厂里能正常发工资也就算了,可去年十月到现在才发了几次工资?我们这些职工不找领导们闹,只是想请个假找路子赚钱,他们总不能还反对吧?”
    “他们说不定巴不得我们请假,请假可是能少算工资的,”周荣嗤笑说,“再说之前股市红火的时候,厂里那些领导一个个冲得比我们都积极,现在深市要发行认购证,你觉得他们能忍得住不去?”
    听完两人的话,孙淑兰说:“也是。”
    ……
    “去深市?”
    中午回到家,叶薇跟叶兵叶芳提了打算去深市的事,两人听后都是一脸惊讶,“怎么突然就要去深市?”
    刚问出口,叶芳就想了起来,“因为深市发行认购证的事?”
    叶薇点头说:“有这个原因。”
    “姐你一个人去?”叶兵问,“要不我跟你一起吧?我下午就去厂里请假。”
    高考结束后,叶兵没休息两天就开始找工作,恰好附近有家私营雪糕厂招兼职,他收到消息赶紧去报了名,并顺利通过面试得以入职。
    雪糕厂工作强度挺大,但有一点好,里面凉快,所以叶兵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每天上班可积极了。
    “深市离得远,我跑这一趟至少要一周时间,你不怕回来厂里没你的位置了?”
    雪糕厂季节性太强,只有夏天需要大量工人,所以厂里正式工很少,为了能让临时工安心干活,开的条件不差。
    尤其这时候空调价格昂贵,别说私人,就算是那些大规模的国营厂都很少会在车间配空调,所以其他单位的车间夏天都跟蒸笼一样,就雪糕厂凉快。
    综合下来,雪糕厂虽然是私营厂,但它的临时工作依然很抢手。
    厂里任务正重,叶兵开口就是请一周假,而外面想进厂做临时工的人那么多,想也知道厂领导会怎么选。
    叶兵有点舍不得工作,但想到深市路途遥远,一咬牙说:“大不了我回来再找别的工作。”
    叶薇笑了,却说:“没必要,我们科室的人都要去深市,我跟他们一起,安全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芳芳学校马上要开始补课,你跟她一起在家里,也能有个照应。”
    住在家属院里别的都好说,但有一点,隔壁吴家有两个男的。
    虽然吴兴父子是伪君子,平时看着也不是色中饿鬼,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叶薇可不敢让叶芳一个人在家。
    叶兵已经成年,知道叶薇的意思,不再提一起去深市的事,而是拍着胸脯说:“姐你放心,我一定照顾好芳芳。”
    三人商量好后面的事,下午去上班时,叶薇带上了办边防证需要的资料。
    办边防证主要有三个流程,首先需要单位进行政治审查,如果不是国营单位职工,就需要去街道办理手续。
    单位审查通过后,公安机关会对资料进行核查,没有问题,公安局才会发证。
    整个流程下来,顺利的话三五天,不顺利拖上十天半个月都正常。
    叶薇科室的人速度算是快的,上午打听好需要那些资料,下午就把资料准备好了。因为他们是第一拨交资料的,所以厂里的审核速度很快。
    一来他们不是老职工,就是像叶薇这样的厂子弟,个人情况厂里都很清楚,核实不需要时间;二来厂里领导都看到了新闻,对大家一窝蜂地往深市赶这件事早有预料,也不打算故意卡人,速度自然就上来了。
    当天下班前,资料就送到了街道派出所。
    晚上吃完饭,叶薇又去找了张江明和杨倩,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去深市。
    张江明一口应下,他七月份就没上几天班,除了跟着叶薇和杨倩去看房,再时不时去一趟证券公司,他的时间基本都浪费在了迪厅和游戏厅里,每天闲得发慌。
    但这两个地方,他最近都不太敢去了。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以前他没觉得自己有多受欢迎,但近半个月他每次去这两个地方,都有姑娘跟他搭讪。
    不止女的,跟他搭讪的男人也不少,不是说觉得他跳舞厉害,就是说觉得他游戏打得好,听得他飘飘然,认识了好几个新朋友。
    本来张江明没觉得奇怪,但最近几天,这几个朋友不约而同地说要带他玩点新东西。刚开始他有点意动,可说这话的人一多,他就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套路了。
    这几年沪市拆迁多,时不时有拆迁款刚到手,就被人带去赌博输光的案例出现。
    但他仔细想了想,又觉得不太可能,他囤认购证赚了几十万的事连亲妈都没说,外人就更不清楚了,怎么会有人给他下套?
    因为这,张江明没好意思直接问他们是不是给他下套,只是几天没去迪厅游戏厅,也没跟他们联系。
    但昨天,有两个他新认识的朋友来大院找他,问他为什么要躲着他们,张江明被问急了,就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他那两个朋友听后都很伤心,回去想了一天,今天又给他打电话,说他要是不想玩别的,他们就不劝他了,又说他们是真心拿他当兄弟,虽然他误会了他们,但他们还是希望能跟他继续玩。
    张江明听后羞愧不已,就答应了下来。
    可等挂断电话,他心里那股违和感又上来了,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因为想不出,又跟他们说好了一起玩,他现在正愁着了。
    叶薇这话对他来说是现成理由,再加上他长这么大还没出过沪市,也想去深市看看,自然乐得答应。
    杨倩则略犹豫说道:“我去的话,家里人知道肯定有想法,而且我想尽快把房子和店面手续办下来,这样也能早点装修开业,不用像现在这样坐吃山空。”
    她七月中旬从理发店离职后,和叶薇一起抓紧时间跑了不少新建小区,最后看中了位于徐汇的一套小两室,以及一间五十平左右的商铺。
    其实这期间她不是没有看到地段更好的房子,比如叶薇在黄浦区定下的那两套房,小区周围都挺热闹,离外滩还很近。
    虽然房价稍微高一点,但差距不大,她能负担得起。
    但杨倩觉得黄浦区证券公司和商业街都很多,机械厂的职工经常过去炒股或者逛街,她把店开在那里比较容易遇到熟人。
    而徐汇虽然也是比较中心的区,但在城市另一边,离得相对较远,碰到熟人的概率会小很多。
    理发店开起来后她会和家里做个切割,而大院里这些人,除了叶薇和张江明,她谁都不打算再联系。
    综合考虑过后,她把房子和店面买在了那一边。
    刚开始她心里也不是没有遗憾,本来她想和叶薇当邻居的,但现在看似乎没可能了。
    叶薇知道后倒觉得没什么,安慰她说:“想做邻居有什么难的,你先过去安顿下来,说不定我下次去你家里觉得好,就在你小区里买一套房呢?又或者以后你生意做大了,决定买其他房子,也可以考虑跟我买在一起啊。”
    听完叶薇的话,杨倩心里的最后一丝遗憾也消散了。
    叶薇不确定这次去深市能不能有收获,所以见杨倩有自己的想法便没有多劝,告诉张江明办边防证需要哪些资料就结束了这场谈话。
    ……
    等待边防证审核的时间里,叶薇没有闲着,抽时间去把黄浦那两套房的房款给付清了。
    她当然更想贷款买房,虽然国家没有出台针对买房方面的优惠利率,银行贷款执行的是“固定资产贷款利率”,当前五年以上最新年利率高达9.18%,而贷款期限通常不超过十年。[3]
    但以一套二十万的房子为例,首付六万的基础上贷款十四万,贷款十年她每个月要付的房贷是一千七百多。
    一千多听着好像很高,毕竟把房子装修好租出去,一个月也才能收回几百块租金。但就算她不贷款,本金也是要出的,而扣掉本金,十年实际要还的利息只有七万多。
    以前叶薇会觉得七万多是天文数字,但现在她觉得还好。
    更重要的是现在通胀太厉害了,十年前沪市国营厂职工月工资只有几十块,现在基本三百起步。
    对现在沪市普通家庭来说,七万可能是一大笔钱,但十年后可能不算什么。
    而她沪东那套房选择的是公积金贷款,贷款期限更长,能有十五年,利率也能更低一些。至于省下的房款,她可以拿来多付两套房的首付,难道不香吗?
    问题在于她愿意贷,银行却不可能批她这么多款。
    公积金如今还在试点阶段,她沪东那套能不能办下来,到现在还是未知数。商业贷款倒是好办,但一个人最多贷两套,再多就不行了。
    叶薇买的那套商铺是商业贷款,所以后面买房都只能全款。
    虽然这是个噩耗,但好在沪东那套房子面积大,哪怕房价便宜些,最后总房款也比沪西这两套小两房高一些。
    不算太亏。
    付清房款,叶薇就带着合同和其他需要的资料一起去了房产局。
    因为需要核实信息,所以这时候机关单位的办公速度都不怎么快,资料交上去,初步审核没有问题叶薇就回家等消息了。
    等叶薇忙活完房子的事,边防证也下来了。
    公安局那边电话直接打到了厂办,所以当天在上班的叶薇几人很快收到了消息,同时各科室出动了一个人去拿边防证。
    财务科去的是陈玲,公安局离得有点远,她上午接到电话就出发了,但直到下午快下班才回来。
    进了办公室,她直奔放茶壶的斗柜,拿着杯子倒了大半杯水,“咕噜咕噜”喝下去,才一抹嘴巴走到风扇前说:“你们没去不知道,今天公安局里人是真多,我们上午接到电话就去了,以为自己到得还算早的,结果到了地方,挤都挤不进去。”
    周荣嚯了声问:“公安局也这么热闹?那些人都是干什么的?”
    “能干什么?跟我们一样呗,都是去拿边防证的。”
    陈玲挤了一天,别说饭,水都没喝上几口,回来喉咙干得发疼,刚灌了一大杯水都不管用,才说几句话又渴了,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水杯,又喝了几口才继续说,“排队的时候我跟工作人员聊了几句,才知道深市新闻见报这几天,他们公安部门的都在三班倒审核资料,辛苦着呢。”
    “确实。”周荣点头,又说,“但我们这次拿证的速度好像比之前快,我听人说,以往资料交上去,半个月能下来算好的。”
    陈玲说道:“那是因为我们反应快,看到新闻第一时间提交了资料,要是再拖几天,不再拖一天,恐怕都不一定能在深市认购证发行前拿到证。”
    “还好还好,”孙淑兰一脸庆幸,从陈玲手里接过认购证问,“我们厂这次有多少人去深市?”
    “多着呢,光我们厂办就有差不多二十人,车间我知道的有三拨,但他们没我们行动快,能不能拿到边防证是问题。”陈玲说着想起来,“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孙淑兰说:“认购证九号开始销售,我听人说从沪市到羊城坐火车是三十多个小时,羊城离深市很近,你们提前两天,七号出发应该就行了吧?”
    孙淑兰是出纳,请不了那么久的假,但她丈夫丁保卫是一线工人,说好了这次和财务科的人一起去深市。
    “七号?会不会太赶了点?”陈玲愣了下说,“现在还不知道去了深市是什么情况,如果人很多,我们最好提前一点去,到了当地休息一天,排队也更有精神,你们俩觉得呢?”
    周荣点头说:“我也觉得最好能早一点,主要羊城去深市可能会有点麻烦,我们最好能多留点时间给这段行程。”
    听周荣说完,陈玲又看向叶薇:“小叶你怎么看?”
    叶薇说道:“我建议待会下班直接去火车站买票,票能买多早买多早。”
    “这么早?”孙淑兰看一眼日历,“今天才四号,不用这么着急吧?”
    “光沪市一个去的公安局就有这么多人去办边防证,整个沪市会有多少人准备去深市?这么多人一窝蜂地去深市,你们觉得票会好买吗?”
    之前叶薇不提买票的事,是因为不确定边防证能不能下来,如果能,它哪一天能下来。
    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提前买票后面想退都麻烦,而如果不退,就有点浪费钱了,陈玲他们可能不会答应。
    叶薇继续说:“你们再想一想,沪市有这么多人去深市,其他省去深市的人肯定也不会少,到时候各销售点肯定会提前排队,我们早点去,也许还有机会占到靠前的位置买到认购证,去晚了说不定什么都没有。”
    听叶薇这么说,三人表情都严肃起来,纷纷表态说:“我们今晚就去排队。”
    ……
    如叶薇所料,他们到火车站时里面也是人山人海,而且这些人大半都是去深市的,当天去羊城的火车票早已售空。
    他们排了半宿队,才买到五号晚上去羊城的票,而且清一色都是软卧。
    这次蜂拥去深市的大多数投机者都是普通人,为了能节省开支,他们买票会优先考虑硬座,没有硬座也会选择无座,实在不行才会考虑硬卧。
    至于软卧,因为价格昂贵,一般人不怎么舍得买。
    尤其现在离认购证发行还有几天,所以四五号的其他车票已经售罄,但软卧还剩了不少票。
    本来陈玲几人也想省点钱买晚几天的票,但叶薇根本没考虑,直接买了四号的软卧票,几人见状虽然觉得肉疼,却还是咬牙跟她一起买了软卧。
    但他们愿意跟叶薇一起,其他科室的人就不太舍得钱了,都选择了买六号以后的票。
    所以次日晚上,一起坐上前往羊城的火车出发的,只有叶薇、张江明、丁保卫以及财务科另外两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