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奉旨求人办事
街道上路过的官员和行人,眼睁睁看着白净可爱的小男孩被一个中年锦衣卫校尉扛起来进了北镇抚司的大门。
那些目光或错愕、或悲愤、或怜悯……仿佛看着一只小羊羔投入凶猛的虎口。
锦衣卫凶名狼籍,居然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已经有人在心里编成了故事,用以止小儿夜啼。
阿蛮慌了,想要追进去,被凶悍的兵卒拦在了大门外,可平安跟她提前约定好了,半个时辰内还不出来,才能回去报信。
罗四凤,是锦衣卫指挥使罗纶的本名,很多跟过他的军卒和共事过同僚都知道。
从前在边关打仗,因为悍勇多谋屡立战功升至千户,皇帝登基之后,又给他弄了个武进士的学历,破格擢升为锦衣卫指挥同知。
可他如今是指挥使,这个名字多少与锦衣卫的气质有些格格不入,皇帝便亲自给他赐名罗纶。“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希望他能绳愆纠缪,列群肃澄清之风。
自此“罗四凤”就成了人尽皆知但讳莫如深的名字。
平安一声“罗四凤”,直接被扛进了北镇抚司,跟在身后的两个年轻校尉还低声议论:“一个黄口小儿怎知缇帅的旧名?”
“莫不是缇帅的私生子?”
“你还真别说……”
老校尉扛着平安转过身:“再敢信口胡嚼,剜了你们的舌头!”
两人恭声应是,可前辈越掩饰,年轻人想得越多,然后用目光交流,片刻就生成了一出人伦大戏的话本子。
平安听到“缇帅”二字,便明白了几分,心想堂堂锦衣卫指挥使怎么叫这个名字?
又从年轻校尉的对话中得了灵感,灵机一动,瓮声瓮气地喊道:“我是来寻亲的,罗四凤是我干爹,我有信物!你们对我客气一点,不然我干爹不会饶过你们……”
他说的有鼻子有眼,一路穿过三重门,途径东西司房、经历司六房,路过的校尉、六房官员纷纷探头来看。
一名姓刘的指挥佥事闻讯赶来。
“缇帅在吗?”校尉问。
“缇帅进宫了。”刘佥事问:“出了什么事?”
那校尉道:“这小孩儿来找缇帅,满大街乱喊乱叫,属下怕有损咱们北镇抚司的名声,就给扛进来了。”
刘佥事:“……”
还有什么比当街抓小孩更损害名声的事吗?
平安见来了个管事儿的,手蹬脚刨地挣扎起来:“我真的有信物,快放我下来!”
刘佥事冷声威胁:“再喊,割了你的舌头。”
平安赶紧捂住嘴。
“找个地方先把他看起来,让他别乱喊,等缇帅和同知回来处置。”刘佥事道。
“是。”
……
平安又被扛过了两重门,来到一间厅堂,才双脚落地。
他环视整间屋子,对老校尉道:“大爷,你们这衙门真大呀,院子套着院子的。”
“谁是你大爷。”老校尉翻翻白眼:“老实在这儿待着,外头都是守卫,乱跑乱动被人乱刀砍死,可别怪我没提醒过你。”
言罢,黑着脸就要离开。
“你别走!”平安一把薅住了他的腰带。
“诶,你别无理取闹啊!”
“你不许走!”平安死死拖着他。
老校尉理都不理,径直往外走,直把他拖行了一段,无奈地问:“你要怎样才肯撒手?”
平安蹲在地上,昂着脑袋对他说:“你得看着我,不能留我一个人在这儿。”
“院子里都是人……”
平安道:“你把我带进来的,你就必须陪着我,不然一会儿冲进来一堆人,说我擅闯军情重地,给我安罪名可怎么办?”
“你话本儿看多了吧?”校尉无语道。
“反正你别想走!”
“松手。”
“不松。”
两人正在掰扯,忽听一个洪钟般的声音传进屋内:“怎么回事?”
指挥使罗纶走进屋来,只见那穿着飞鱼服、挎着绣春刀的高大魁梧的校尉身上,挂着个不大点的崩豆子。
好吧,是校尉太高的缘故……
“缇帅。”校尉连忙行礼:“此人说是您的干儿,还带了信物。”
罗纶面带不悦:“随便什么人攀个亲戚,就能放进来?”
校尉张口结舌地解释:“不是放进来的,是抓进来的,他满街乱喊您的名字,他喊您罗……”137zw.com
“罗四凤儿。”平安道。
罗纶脸都青了,罗四凤就罗四凤吧,加什么儿化音!
好在他久经沙场,早已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镇定,沉声问道:“你是何人啊?”
“我叫陈平安,是国子监司业的儿子,”平安从袖子里掏出一串念珠,“得了陛下允诺,来求您办件事儿的。”
那校尉下巴险些掉下来,这孩子什么来头,奉旨求人办事?
罗纶接过念珠,一瞥旁边的椅子:“你先坐。”
摆手令校尉退下。
平安也不跟他客气,大大咧咧的上坐了。
那把椅子正对堂门,还是在左边,老校尉临关门前瞪他一眼:“那是你坐的地方吗?”
平安一眼瞪回去:“是四凤叔让坐的啊。”
“你先下去。”罗纶道。
老校尉暗怪自己多事,赶紧退出。
“说吧,什么事?”罗纶问:“只要在我职权范围,一定帮你。”
平安心头大喜,皇帝的信物果然有用!
他将陈平继离家出走的事详细描述一遍:“已经一个月多了,家里人来回找了两趟,蓟州也找过,少林寺也问了,连影子都找不到。四凤叔……”
“罗指挥使。”罗纶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罗指挥使,锦衣卫在全国各地都有探子,找个人应该不难,只有您能帮我了。”平安道。
罗纶听完,陷入沉默。
平安眼观鼻鼻观心,罗纶不说话,他就静静地等。
“陈平安,”罗纶肃着脸问他,“你可知这串念珠的分量?”
平安愣了愣:“这我还真没称过。”
“……”
罗纶被噎了一下,耐着性子解释:“这是宣皇帝之物,生前几乎从不离手,驾崩前留给了太皇太后。
“陛下还是皇子时,乃太皇太后亲自抚养长大,封王开府之日,太皇太后将这串念珠赐给他,希望他以藩王之尊垂范天下,戍边守土,拱卫大雍江山。
“陛下初战漠北骑兵告捷的当日,太皇太后薨逝的消息传至边关,庆功宴变成了祭礼,三军缟素,陛下恸哭不已,自此这串念珠再也不曾离身。”
平安惊讶地张着嘴巴,原来这念珠有这么大的来历。
罗纶坐下来,看着平安的眼睛:“你竟还不知,陛下赐你此物,或可换一世富贵荣华锦绣前程,又或在危难之际保你全族平安,比任何‘铁券丹书’的分量都重,你现在告诉本官,要用它来找一个亲戚,还是个隔房的堂兄,你确定吗?”
平安承认,他犹豫了那么一秒。
一世荣华,全族平安,他朝思暮想了这么多年的事,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我确定。”平安道。
罗纶执掌北镇抚司三年,看惯了人情冷暖,人人都在汲汲营营的争取利益,平安这三个字,差点把他蒙尘已久的心灵都净化了。
他攒眉费解地问:“为什么呢?”
平安的目光更加肯定:“我祖父说,一个家里,人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排在后面。富贵前程我长大自己挣,家族祸福尚且未知,我堂兄的危难却在眼前,我得救他。”
罗纶不再接话,起身出门,叫来十三太保中的老六,交代几句,便让他跟平安回家收集线索。
平安朝他团团作揖:“多谢啦,四凤叔!”
“罗指挥使。”罗纶再次强调。
“这样显得亲近些。”平安道。
罗纶快刀斩乱麻,手动帮他调了个头,拎到门槛外头去:“跟我亲近不是好事,快走吧。”
……
陈家险些炸了锅。
平安的留书上只有十二个大字:“去救堂兄,晌午即回,切勿挂心。”
这个节骨眼上,前脚陈平继不见踪影,后脚陈平安冲撞了锦衣卫被抓进北镇抚司,能不炸锅吗?
陈琰和陈敬时前后脚告假回来,林月白也闻讯赶回,曹妈妈懊悔不已,责怪阿蛮知情不报,出门还把安哥儿看丢了。
“那是锦衣卫,阿蛮一个半大孩子能怎样?”林月白道。
“要紧还是找人疏通一下关系,这位罗指挥使素日与谁交好?”陈敬时问。
陈琰摇头:“此人不群不党,对谁都是公事公办的态度。”
“这可如何是好……”
陈琰道:“只有进宫面圣了。”
他决定恶人先告状,去皇帝面前哭诉一场,就说锦衣卫掳走了他儿子,皇帝对平安印象颇深,不会坐视不管,大不了事后揍他个屁股开花,给北镇抚司一个交代便是。
腹稿都打好了,带着牙牌正要出门,就听见前院传来一个熟悉而谄媚的声音:“六爷这边走,六爷当心门槛儿,六爷您热不热,灶房有冰镇的酸梅汤。”
不是陈平安又是哪个?
众人加快脚步向前院走去。
陈琰一只脚刚迈出二门,后脊背一片寒凉。
前院里整齐地站着一排身穿飞鱼服、腰跨绣春刀的锦衣卫。
锦衣卫的六太保都亲自来了,敢是来抄家的吧?
……
好在六太保态度还算客气,及时解释了来意,记录下陈平继的全部线索,并带走了陈琰亲手画的肖像,复刻数十份,发放至各地卫所,全力寻找陈平继。
平安却因为擅自出门乱跑,还跑到北镇抚司去涉险,喜提禁足七天,又因为积极寻找堂兄有功,喜提七天假期。
主打一个奖惩分明……
其实他出不出门区别不大,因为接下来除了求神拜佛,就是焦急的等待。
那串珍贵的念珠再次回到皇帝手里时,他显然有些错愕,倒不惊讶平安猜出了自己的身份,而是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居然被这孩子轻易的用掉。
“他真是这么说的?”
“是。”罗纶道:“臣也十分惊讶。”
皇帝喟叹一声:“你我没托生在这样的人家,只怕永远无法理解了。
“尽力帮他找人吧。”
“臣已经交办下去了,运河两岸的卫所全都拿到了画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七日后,六太保处终于收到密报,陈平继在登州一带被黑虎会的绑架,因为他咬死不提自己的出身,无法勒索钱财,差一点就被送去接客……
下面有个做事狠辣的百户,连夜捣毁了黑虎会的一个堂口,救出十几个被绑架、诱拐的妇孺,将堂主溺死在粪池里,其余成员的尸首□□悬挂在悬崖大门外一棵巨大的公孙树上,险些没将当地知县吓死,生怕像国初一样被“剥皮实草”,立刻回衙召集衙属升堂,展开了一场“扫黑除恶”行动,抓获了不少黑恶势力……的小鱼小虾。
……
陈平继还在“解送”进京的路上,平安就先带着礼物来到北镇抚司。
“你怎么又来了?”今天仍是老校尉当值。
平安开口道:“大爷,我找……”
“别说话!”老校尉环视四周,趁无人关注,将平安拽了进去。
“那是谁呀?”年轻校尉甲不知内情。
“小声点,”年轻校尉乙一脸讳莫如深,“缇帅的私事,少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