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妆欢 > 第 116 章节

第 116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云集永和宫。    由彤贵妃、琳贵妃带头分列两侧,向皇贵妃行大礼。    皇贵妃道:“众姐妹免礼平身。”    众人道:“臣妾谢过皇贵妃。”    皇贵妃道:“赐座。”..    众人尽皆落了座。    皇贵妃道:“琳贵妃又有身孕了,今日姐妹们人员最为齐整,可要好好地贺一贺你呀。”    琳贵妃道:“多谢皇贵妃娘娘,都是托皇贵妃娘娘的鸿福。”    彤贵妃道:“如今宫里面除了皇贵妃娘娘,生育孩儿最多的就属你了,真是好福气啊。此胎若还是个皇子,你便是三子之母了,真是让人羡慕得紧。”    皇贵妃道:“彤贵妃,你已有两位玉雪可爱的小公主在膝下承欢,还羡慕旁人生下的皇子,这可让其他未曾生育过的姐妹们怎么办呢?”    彤贵妃道:“皇贵妃娘娘教训得是。”    琳贵妃道:“我倒是也羡慕彤贵妃得享女儿福呢。此胎若是个公主就好了。”    皇贵妃道:“不错,儿女双全是福气。彤贵妃,你也别着急,兴许你这福气在后头呢。“    彤贵妃道:“借皇贵妃娘娘吉言。”    皇贵妃道:“你们二人位居贵妃之位,已经是后宫妃嫔之中的翘楚,切不可生出怨妒之心。”    彤贵妃道:“皇贵妃娘娘多虑了,臣妾乃是真心实意地为琳贵妃高兴呢。”    皇贵妃道:“那便好了。本宫座下万万容不得那些残害皇嗣的歹毒妇人。”    众妃嫔道:“臣妾不敢。”    皇贵妃点了点头,随后扫视一圈,只见恬嫔和成嫔一直低眉垂首。    皇贵妃道:“许久不见恬嫔和成嫔了,皇上开恩,终于放出来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恬嫔无奈,只得抬头道:“皇贵妃娘娘这样金尊玉贵的身份都曾被禁足,臣妾自然也能承受。”    皇贵妃笑道:“闭关修行,果然可以进益良多。”    彤贵妃道:“怎么不见恬嫔对琳贵妃有孕之喜恭贺一二呢?”    恬嫔道:“臣妾位份低微,几位娘娘说话,哪儿有臣妾插嘴的份儿呢?”    皇贵妃道:“恬嫔此话差矣,本宫治宫以来向来是鼓励畅所欲言,并不设一言堂啊。成嫔进来这么久了,还未说话。本宫倒是想念你的声音了。不知闭关的这些日子里,你可否如恬嫔一样有所进益了呢?”    成嫔道:“皇贵妃娘娘说的是。臣妾不才,从前只是认得几个字罢了,于文墨上却不大通。这些日子以来,臣妾苦心孤诣,细细钻研,只求有朝一日可以如皇贵妃般能与皇上谈上几句。”    彤贵妃道:“成嫔为讨皇上欢心真是用尽心思啊,令人佩服。”    成嫔道:“臣妾自问不如彤贵妃娘娘那样花容月貌,惹人垂怜,只能在其他的地方下工夫了。”    皇贵妃道:“既然苦学多日,想必已有小成,不如说上几句,给姐妹们听一听。”    成嫔道:“臣妾学到一句诗,心中甚是喜欢,却不知此时说出来是否合宜。”    皇贵妃往旁边瞥了雨落一眼,笑道:“都是自家姐妹,但说无妨。”    成嫔道:“乃是汉代才女班婕妤的名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彤贵妃虽然只是粗通文墨,但是听得出这两句诗所言不善,因此怒喝道:“大胆!太过于僭越了!”    成嫔道:“这诗乃是皇贵妃娘娘特许臣妾念的,皇贵妃娘娘还未说什么,怎么彤贵妃娘娘先着急了呢?”    第二百三十四回 既有翰林锦绣 又怀廊庙经纶    就在此刻,只听得殿外一个声音响起:“朕却觉得彤贵妃所言不错。”    高成随后高呼道:“万岁爷驾临永和宫!”    众嫔妃起身行礼,皇贵妃将皇上扶至正位坐下,自己则坐在一旁。    皇上道:“都平身。成嫔,你方才念的诗,不如再念一遍给朕听听。”    成嫔瑟缩着说道:“皇上恕罪,臣妾知罪了。”    皇上道:“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是班婕妤的诗。你可知道班婕妤是谁?”    成嫔跪下道:“皇上恕罪,臣妾知错了。”    皇上道:“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不仅文才卓著,更有却辇之德。”    彤贵妃道:“皇上,成嫔引用此诗是自比班婕妤,而将皇上比作汉成帝,此举是大不敬。”    皇贵妃道:“既然成嫔已经知错了,还请皇上从轻发落。”    皇上道:“太后生前享尽人间富贵,骤然薨逝一定百般不适,不如就派恬嫔和成嫔去陵墓为太后守灵,也在太后身边再添上一丝烟火气。”    彤贵妃道:“皇上此举孝感动天,太后在天之灵必然安慰。”    皇上道:“你二人还不接旨?”    恬品、成嫔只得跪下道:“臣妾接旨,谢主隆恩。”    皇上道:“皇贵妃曾经为朕生下四位子女,如今虽然只有两位长大成人,但是这些年替孝全皇后抚育四阿哥和两位公主,不能说不是劳苦功高。后宫琐事繁杂不堪,多是因为有害群之马,多生事端。若朕再发觉有人不但不知替皇贵妃分担辛苦,反而做出许多事来更添她的辛劳,甚至出言不逊,朕绝不姑息!”    众人道:“臣妾谨遵圣旨。”    皇上道:“彤贵妃,这些日子你辛苦了。琳贵妃有孕不宜多劳,近来后宫诸事都是你在帮皇贵妃周全。”..    彤贵妃道:“皇上言重了,这都是臣妾的本分。”    皇上道:“朕这些日子,只顾着朝政和考问阿哥们的学业,已是许久未见寿淳和寿禧了。今日有空进后宫,不如你带朕去看看她们。”    彤贵妃喜出望外,说道:“皇上难得来后宫,众姐妹都盼望皇上垂怜,更何况皇贵妃辛苦,琳贵妃有孕……臣妾,臣妾不敢。”    皇上道:“朕今日突然想念两个幼女,皇贵妃不会怨朕?”    皇贵妃道:“皇上爱女之心,天下共知。臣妾又岂会怨皇上呢?”    琳贵妃也道:“臣妾有孕之身,不宜伺候皇上,今次要辛苦彤贵妃姐姐了。皇上,臣妾也绝无怨言。”    皇上点点头道:“后宫一片和乐才是大清之福啊。皇贵妃,朕今日前来还有一件要紧事想与你和众位爱妃商量。”    皇贵妃道:“皇上请讲。”    皇上道:“连年征战,国库本就空虚,又加上赔偿洋人的种种款项,已是不堪重负。朕决意从即日起格外俭省些,已通知了御膳房裁撤了膳食的份例。不知皇贵妃和后宫众位爱妃可有什么节省的好法子?”    彤贵妃道:“臣妾初进宫时曾经随皇上巡视汤泉行宫,而后又每每随驾去圆明园等处避暑。臣妾觉得御驾出行一次所耗颇多,若要俭省,可以从此而起。”    郭嫔道:“彤贵妃娘娘,皇上问的是后宫俭省的法子。皇上乃是万乘之尊,这皇上出行的花费是万万省不得的。”    皇上道:“无妨。今日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    睦妃道:“臣妾晋封了妃位之后,按例宫里多了许多人伺候,可原本也用不了这么多人。皇上若想省下些银子,不如放些宫女太监出宫。他们必定会对皇上感恩戴德。”    琳贵妃道:“睦妃说的是。皇上,或许降低宫女出宫的时限也是一法。从前规定是二十五岁,今后若能改为二十二岁,宫中立时便可少许多人。至于一些老迈的太监,也可以早早地放她们出去颐养天年。”    皇上微笑颔首道:“不错,这是个好法子。朕便下令修缮京城西北的中官屯,让年岁大的太监们出宫后可以在那里颐养天年。”    彤贵妃道:“皇上仁心善举,必能得万民拥护。”    皇上看了皇贵妃一眼,说道:“皇贵妃今日少言寡语,不知何故。对于此事,可有什么见地吗?”    皇贵妃道:“皇上,臣妾的话或许不中听,但是为了皇上的大业计,臣妾还是要说。”    皇上道:“朕方才就说了,今日尽可畅所欲言。皇贵妃但说无妨。”    皇贵妃道:“臣妾觉得如今既然国库空虚,军费尚且不足,便不能再行铺张之事。后宫中人若要做万民之表率,与皇上与国家共赴难关,便不能只做些表面工夫。臣妾建议后宫自臣妾始,每月的份例自减一等。臣妾虽是皇贵妃,只拿贵妃的份例,后宫其他嫔妃以此类推。而且我等多年来尽享天家富贵,怎么能不为皇上分忧?臣妾建议号召众嫔妃捐出一应金银饰物用来充盈国库,从此装饰只用鲜花绢花等物来代替。所捐最多者可以由皇上赐予一个极特别的封号以此嘉奖。”    皇上抚掌大笑道:“皇贵妃有次决心,朕心甚慰。好,全依皇贵妃所言。”    彤贵妃道:“皇贵妃娘娘高风亮节,臣妾拜服。只是不知皇上打算拟一个什么封号呢?若早些说出来,更可以引得大家争相竞逐,也不算辜负了皇贵妃的一片赤诚之心。”    皇上道:“皇贵妃,既然这法子是你想出来,你也替朕想一个封号。”    皇贵妃道:“臣妾记得春秋时鲁国的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之家,自己也官拜上卿。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正所谓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若是当今后宫有人可在国难当头之时不吝财帛,大力捐助前线军备,臣妾觉得当得起‘上卿夫人’这几个字。”    皇上道:“皇贵妃说得是。那便这样定下来,以三日为限,哪位爱妃所捐金银最多,便是朕的上卿夫人。”    皇贵妃道:“皇上,臣妾名位最尊,理应为众人做出表率。而正因臣妾名位最尊,多年来深受皇恩也不宜与众嫔妃竟逐这个封号。但是臣妾自愿将私库之中的金银珠宝尽数捐出,为皇上江山万年尽一点心意。”    睦妃道:“这些年来皇贵妃所受赏赐,后宫之人无能出其右者,如今竟然能够尽数捐出,臣妾佩服。”    皇贵妃道:“江山社稷为重,此时若不充实国库,扩充军备,万一让洋人打进了京城,你我作为皇上的后妃唯有以死殉国,到时候性命都没有了,还留着这些身外之物有何用呢?”    皇上道:“皇贵妃深明大义,的确是后宫众人之楷模。你放心,朕必不辜负你一番心意,必将重整旗鼓,再塑海防,抵御外侮。”    彤贵妃道:“皇贵妃拳拳之心,不仅是为了大清国,更是为了替皇上分忧。皇贵妃待皇上的深情厚谊,臣妾等只能望其项背,唯有效仿皇贵妃尽数捐出多年来的金银财帛。”    皇上道:“众位爱妃都如此懂事,朕心甚慰。”    皇贵妃道:“皇上别忘了,今日要去翊坤宫看望两位公主呢。”    皇上道:“不错。一说正事便险些忘了。”    皇上说罢便携了彤贵妃往翊坤宫去了。    第二百三十五回 用晦即是处明 安心便可适境    是年年底,彤贵妃再次怀有龙嗣。    而第二年初夏,先是琳贵妃率先生产,为皇上再添一位公主,排行第九,取名寿庄。    随后不出两个月,彤贵妃也临盆为皇上再添一位皇子,排行第九,取名奕譓。    譓,乃是思辩之意。    道光二十三年,秋,京城和硕长公主府内。    苑若一早就入了府,服侍长公主晨起梳洗。    长公主道:“彤贵妃的小皇子满月,咱们府上也要备上贺礼,就参照琳贵妃所生的寿庄和硕公主满月之礼来操办。”    苑若道:“公主放心,奴婢都已打点妥当。听高成说,皇上老来又得了一双儿女,龙颜大悦。”    长公主道:“子嗣昌茂是福兆,果然还是天佑大清。”    长公主顿了顿,看着苑若说道:“银两都送过去了么?”    苑若道:“已送过去了。只是青夫人每日替公主打理府内外的琐事,这些人员往来,怕是再难瞒住她。”    长公主道:“瞒不住也要尽力瞒着,此事断然不能让青芜知道。”    苑若道:“那件事已经过去了那么久,想必已不会有大碍了。”    长公主道:“小心使得万年船,这可是天大的事。”    苑若道:“公主放心,奴婢知道了。”    长公主道:“皇上近年来为战事忧心劳苦,推行勤俭的新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后宫中的嫔妃都不许过度靡费,更何况是本宫?镶金饰玉的钗环一并取了罢。”    苑若拆解掉一支金孔雀垂珠步摇,说道:“是,公主。奴婢本想着公主多年不进宫了,总要格外体面些。”    长公主道:“本宫虽常年居住在宫外,但是仍然与皇室休戚与共。皇上忧心,本宫也不得安眠。”    苑若道:“公主还是要保重身体啊。朝政上有那么多能臣帮衬着呢。”    长公主道:“本宫已年迈,唯一的儿子也……实在不能再为皇上做些什么。唯有力行节俭罢了。”    苑若道:“皇上必能感念公主的一片苦心。”    长公主道:“本宫与皇上是亲兄妹,自有如此默契。”    车马也已准备停当,苑若将长公主扶上马车,又叮嘱了杜若、白芷几句。    宫中,养心殿。    高成早就在殿外等候。    长公主一到,高成即刻迎上来,说道:“奴才叩见长公主,长公主殿下千岁千千岁。”    长公主道:“平身,都一把年纪的人了,别动不动就跪。”    高成扶着长公主往殿内走,边走边说道:“长公主您说笑了,奴才不管是多大的年纪都还是皇家的奴才,见到主子岂敢不跪呢?”    长公主道:“听说皇上已经遣散了好一批太监出宫养老了,你这个大总管是不是也快要退位让贤了?”    高成道:“若是哪天皇上嫌奴才老了,不中用了,不要奴才伺候了。奴才就去长公主府上给您牵马,只要长公主赏奴才一口饭吃就行。”    长公主道:“这本宫可不敢应承,你去本宫府上牵马,那本宫府上的管家可还怎么管人呢?”    高成道:“求主子可怜可怜奴才。”    长公主笑道:“这没影儿的事儿怎么还越说越像是真事儿了?”    正说着话,高成扶着长公主已行至御前。    皇上走下龙椅,迎上来说道:“何事如此开怀?不如让朕也乐一乐。”    长公主道:“臣妹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将长公主扶起来,二人都落了座,高成则在一旁伺候着。    皇上笑着说道:“今日的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