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妆欢 > 第 110 章节

第 110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装殓,让他安息。”    太后恶狠狠地瞪向皇贵妃,只见她仍旧软绵绵地倒在皇上怀里,柔若无骨。    皇上道:“高成,让雨落进来。”..    高成道:“奴才遵旨。”    说罢连忙回身找到雨落,说道:“雨落姑娘,皇上喊你进去呢!”    雨落不及搭话,忙慌慌地跑进了殿,扑通一声跪下,额头抵在地上,仍在抽泣。    皇上道:“雨落,你忠心侍主,朕自会好好嘉奖你,现在先扶你家娘娘回宫歇着去。”    雨落叩首道:“谢皇上。”    皇上亲手将皇贵妃扶起来,又将披风再次裹紧,说道:“静欢,你今日受惊了,万事有朕,你先回去休息。”    雨落上前来扶住皇贵妃。    皇贵妃道:“多谢皇上,太后。臣妾告退了。”    说罢任由雨落扶着她走出了太后的寝宫。    高成道:“皇上,太医院的太医们来了。”    皇上点点头,走近太后,说道:“皇额娘,请节哀,还是早点让太医为绵忻装殓。”    太后于是送了手。    皇上又对高成道:“去通知瑞亲王的福晋,带着孩子进宫见最后一面。”    太后道:“皇上莫要忘了对哀家的承诺。”    皇上道:“朕即刻下旨,由奕志承袭瑞亲王的王位,并加封绵忻的长女为县主。”    太后缓缓地闭上眼睛,眼角默默地滑下一滴眼泪。    皇上向高成道:“让太医们进来。”    诸位太医进了寝宫,均被这一片狼藉吓了一跳,而瑞亲王胸口插着的匕首更是触目惊心。    皇上道:“你们听着,瑞亲王乃是因病薨逝。今日此间的一切,若有人泄漏半句,诛九族!”    众太医纷纷跪下,叩头说道:“臣等领旨。”    皇上又对皇太后说道:“儿子再次请皇额娘请节哀,这些日子国事繁重,英国人不断骚扰海防,儿子还有许多国事需要处理,就先回养心殿了。”    太后沉默不语。    皇上行了个礼,自顾自地退了出去,带着高成等御前的人往永和宫方向去了。    第一百二十二回 困兽之斗本已山穷水尽 殊死一搏又是柳暗花明    道光二十年六月,英军北犯定海,疯狂屠杀无辜民众,最终占领定海。    同年七月,英军再次北上,直抵天津,直隶总督琦善率部在大沽口与英国人会谈。    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    早在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京城旁边便建天津卫来拱卫京畿,因此天津素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    若天津不保,则京城危矣。    而这两个月之内,太后竟然凭借惊人的毅力戒断了延胡索的药瘾。    皇上闻知亦震惊不已,前往寿康宫问候。    寿康宫,太后寝殿。    皇上快步走进太后寝殿,跪在太后床边,说道:“儿子给皇额娘请安。”    太后的精神已比往日好了许多,斜倚在软靠上,徐徐地道:“皇儿来了?坐到哀家身边来罢。”    皇上起身,靠近太后身边落了座。    太后道:“哀家虽然足不出户,也知道前线战事吃紧,今日怎么有空过来了?”    皇上道:“儿子听底下的人禀报,御药房误在皇额娘的药中下了延胡索,皇额娘得知后竟然一举截断药瘾,儿子心中钦佩,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前来给皇额娘请安。”    太后道:“哀家虽然老迈,可还不糊涂。皇上禁烟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之举,哀家怎么会不支持?就连近日的战事也是因此而起,英国人向我大清倾销鸦片此等毒物使我大清臣民沉湎吸食大烟而体质越发羸弱。哀家老了,不中用了,帮不到皇上什么,只能以身作则,教化感召我大清子民罢了。”    皇上心中感怀,动情地道:“皇额娘此举乃是大义。朕听闻御药房误下延胡索之时也是心惊不已。但是我天家富贵毕竟不比寻常百姓,皇额娘但凡有所需要,儿子就算是集全国之力也会为皇额娘供给。儿子只是担心皇额娘的凤体安康,这延胡索虽能镇痛,长期用来却会使体质越发虚弱。可是万万想不到皇额娘如此深明大义,冒险戒断药瘾。皇额娘对大清、对朕所做的事,朕都会记在心里。朕必会倾尽全力守住祖宗基业,让我大清江山不致于被外族侵袭。”    太后哀叹道:“何止是冒险,简直就是将半条命舍去了。好在皇上甚是重视孝道,平日里哀家也没缺过人参燕菜的恩养,上天垂怜,总算是扛过来了。”    淮秀在一旁插嘴道:“皇上有所不知。太后戒断药瘾之时几次都背过气去了,形势极为凶险。奴婢和秦太医屡次三番劝太后放弃戒断,重服延胡索,太后都严词拒绝,最后终于成功。可是犯瘾之时,太后凤体摔打磕碰不断,落下了好多伤痛。”    皇上道:“皇额娘受苦了。”    太后道:“也是多亏了淮秀带着几个寿康宫的宫女日夜不息地照顾,还有秦太医从旁指点。”    皇上向淮秀道:“淮秀姑姑此番真是劳苦功高,那日朕救人心切,曾对姑姑不敬,还请姑姑不要放在心上。”    淮秀跪下道:“皇上言重了,奴婢哪里受得起。”    太后道:“淮秀也就罢了。秦太医可是居功至伟,皇上莫要薄待了他。这些年,皇上信任齐太医,哀家也不好说什么。可是秦太医毕竟资格最老,屈居于齐太医之下多年也从无怨言,一直对哀家的病尽心尽力,此番又助哀家截断了药瘾。哀家不禁想为秦太医请一道恩旨了。”    皇上道:“皇额娘说的是。既然齐太医已经升迁,秦太医理应升任院判,总理太医院大小事务。”    太后笑道:“皇上赏罚分明,前朝后宫众人一定叹服。只是方才皇上提及上次皇贵妃到寿康宫一事,哀家也想要向皇贵妃致歉。忻儿是哀家的心头肉,见他突然暴毙于哀家寝宫里,哀家难免慌了阵脚,险些冤枉了皇贵妃。幸得皇上圣裁,才没有铸成大错。”    皇上道:“皇额娘休要这样说,儿子和皇贵妃都担当不起。”    太后道:“因绵忻之事,哀家心中对她有愧。不知皇贵妃那日受了惊吓之后,身体可有大碍?”    皇上道:“劳皇额娘挂心了,皇贵妃也是外柔内刚的性子,如今她已一切安好。”..    太后道:“那便好了。哀家的愧疚也算减轻了几分。”    皇上道:“皇额娘大病初愈,最是需要滋养休息的时候,儿子就不多耽误皇额娘休养了,前朝事务众多,都还等着儿子裁决。”    太后道:“哀家历经三朝,也见过不少风浪。若皇上信得过哀家,有什么为难之事,不如说出来让哀家替皇上参详一二。”    皇上沉吟片刻,说道:“那好。若皇额娘不觉疲累,儿子就说与皇额娘听听。如今英国人咄咄逼人,气焰嚣张,提出许多条件,儿子都难以满足。可是英国人船坚炮利,不论是水战还是陆战,大清将士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太后道:“皇上原本打算怎么办?”    皇上道:“朕仍在犹豫,不知是全力迎战为好,还是避其锋芒为妙。”    太后道:“哀家听闻英国人都已经打到咱们家门口了,若不是皇上派遣直隶总督绮善前去和谈,只怕英国人已经攻破天津,直抵京城。那时候皇上又当如何?”    皇上道:“皇额娘的意思是应该避其锋芒?”    太后道:“不错。忍得了一时,日后才能再图大业。”    皇上道:“可是英国人想要朕查处林则徐、邓廷桢等人。那可都是禁烟御敌的功臣啊!若朕此时迫于英国人的气焰将林则徐、邓廷桢交军机处议处,君威何在?国威何在?”    太后道:“皇上糊涂。难道忘了唐朝的安史之乱了吗?叛军攻入长安,唐明皇李隆基只得逃亡蜀中避难,更赐死了亡国祸水杨贵妃,最后还迫不得已沿途就传位给太子李亨。强敌当前,国将不国,何谈君威国威啊?”    皇上心惊不已,说道:“皇额娘说的是。”    太后道:“我大清泱泱大国,有的是忠臣良将。少了一个林则徐又有何惧?依哀家看,直隶总督绮善就很好,他在朝中也一直是主和的,此番大沽口谈判,皇上派他前去算是用对人了。”    皇上道:“绮善虽然沉稳,但是性格过于软弱,被洋人几句话就吓住了。朕早已对他不满,想要另派人手。”    太后道:“万万不可。绮善善于周旋,此时最能稳定洋人的情绪。若是派去旁人,激怒了洋人,恐怕京城百姓和皇家禁苑都难逃被洗劫的命运,到时候皇上如何向列祖列宗和天下臣民交待呢?”    皇上道:“绮善出身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与皇贵妃乃是同宗。朕还以为皇额娘会因皇贵妃而让朕裁撤他。”    太后道:“举贤不避亲,也不避仇。更何况,哀家差点冤枉了皇贵妃,本就心怀愧疚。哀家认为,皇上应该依洋人所请,将林则徐、邓廷桢交军机处严加议处,以平息洋人的怒火。再令绮善为两广总督,继续与洋人周旋,以延缓危势,为大清赢得喘息的机会。”    皇上略略沉吟,缓缓地说道:“看来也唯有如此。儿子多谢皇额娘指点。”    太后突然不住地咳了起来。    淮秀连忙拿水喂与太后。    第二百二十三回 朝来寒雨晚来风 人生长恨水长东    皇上道:“皇额娘说了这么久的话,想必是累了。都是儿子不孝,明知皇额娘凤体违和还拿这些俗事来搅扰皇额娘。”    太后喝过水之后,咳喘舒缓了许多,说道:“不碍事。国难当头,哀家身为皇太后也不能置身事外,专心礼佛。只是求佛祖保佑,但愿皇上可以早日智搏奸佞、平定祸乱,还大清以太平。”    皇上道:“皇额娘大仁大义,儿子受教了。有劳淮秀姑姑费心照料太后。朕今日就先告退了。”    太后道:“皇上慢走。国事虽然重要,但是皇上的龙体安泰也是国之大事。切勿为了政事而疏于保养啊!”    皇上道:“多谢皇额娘,儿子记下了。”    太后点了点头。    皇上向太后施礼后,退出了寝宫,带着御前的人回养心殿去了。    皇上走后,淮秀一边服侍太后就寝,一边向太后问道:“太后果真要保荐博尔济吉特·绮善为两广总督?那皇贵妃不就更得意了?”    太后冷笑道:“那绮善本就不是将才,资质平庸,充其量只能在太平盛世守成而已。哀家推他一把,他也一定不负所望,只待他获罪便可打击皇贵妃在朝中的势力。”    淮秀道:“不错,近日皇贵妃在朝中的势力日益壮大,很多人都被皇上重用,对我们大为不利。”    太后道:“何止是不利,哀家布下的局已经被拆解得七零八落了。”    淮秀道:“可是皇贵妃一向机敏,那日太后以瑞亲王之死陷害她,她都能设法脱身。此事她也一定能提早准备啊。”    太后道:“她又能说什么?做什么?哀家乃是太后,皇上的养母。哀家说几句朝政无论是皇上还是旁人都不会说什么,可是皇贵妃就不同了。后宫干政乃是大忌啊!”    淮秀笑道:“终究还是太后您技高一筹。”    太后道:“可惜已经晚了。哀家的两个儿子都被她害死,五阿哥也已入嗣给了绵恺。哀家早就没了指望。可是哀家活着一天,也断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她那么轻易地赢了!”    淮秀道:“依奴婢愚见,太后此番筹谋必有善果。”    太后道:“皇贵妃之前屡次胜过哀家都是因为她懂得顺势而为。哀家又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此番哀家搏命截断药瘾,以一己之身驰援皇上禁烟的大计,容不得皇上不对哀家感恩戴德。之后哀家再说什么,皇上也不得不卖哀家这个面子。否则他素来极重孝道,宣扬以孝治国,又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淮秀道:“太后圣明。”    太后道:“如今哀家与皇贵妃可谓是一样了。没了亲人,没有指望,只是为了过往的仇恨。可是那仇恨却又是那么地难以放下。”    淮秀道:“太后,您累了,让奴婢把安神香给您点上。”    太后点了点头,转身欲睡,慢慢阖上眼。    淮秀燃起安神香,悄悄地退下了。    是日晚些时候,皇上便下旨指示绮善接受英国人的要求,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人交军机处严加议处。    皇上此举瞬间传遍朝野,后宫也于稍后得到了消息。    隔日,永和宫中。    皇贵妃正在练字。    雨落端了茶点进了殿,走近皇贵妃说道:“娘娘今日好雅兴。”    皇贵妃说道:“你来得正好。不如帮本宫看看,这幅字写得如何?”    雨落将茶点放在一旁,又再靠近一些,口中念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雨落摇摇头说道:“娘娘的字写得甚好,可是这意头似乎不大好。”    皇贵妃道:“你有所不知,这是南宋末年的忠臣良将文天祥写的诗。他一生力抗外侮,拱卫河山,浩然正气流传后世。后来南宋被元所灭,元世祖忽必烈想要招降他,许以中书宰相之职,他拒不接受,只求一死,最终壮烈殉国。”    雨落道:“忽必烈那不是咱们蒙古的大英雄吗?”    皇贵妃笑着道:“的确,可他也深感文天祥的忠烈,说他是南宋君臣中的第一人。”    雨落道:“那此人的确是厉害得紧。”    皇贵妃从旁边又拿出一幅字,说道:“你再看看这个。”    雨落念道:“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娘娘,这意头也不大好啊,太过哀婉了。”    皇贵妃将纸笔放在一边,坐下幽幽地说:“这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作。待到山河破碎之时,再哀叹就晚了。”    雨落道:“好端端地,娘娘写这些做什么?”    皇贵妃道:“如今大清已是危在旦夕,只怕离诗词中所描述的情形也不远了。”    雨落道:“娘娘何出此言?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上励精图治,卓有成效,又何至于此?”    皇贵妃道:“难道你没听人说过英国人已经打到天津了?”    雨落道:“那倒是听过,可是皇上已经与其和谈,平息事端了呀!娘娘,咱们入宫这么多年,也经历了不少事。新疆、蜀地、台湾,多次叛乱不都被皇上平定了吗?想必这次也不例外。”    皇贵妃摇摇头道:“这次殊不寻常。大清将士向来擅长内陆御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