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五十年代小日子 > 第81章

第8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秋季开学了。    启康去了县中, 接着读高二。平日里在学校住着,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而志    勇读高三了,明年就要考大学了。    省城这边,冬娃也升到了小学二年级。    这天一早, 去学校报到之后。    他一进家门, 就挺着小胸脯, 一脸骄傲地跟娘说道:“娘, 我长大了, 能自个    儿去上学了, 以后娘就不用来学校门口接我了……”    徐甜甜听了, 摸了摸冬娃的小脑袋。    笑着说道:“哎呦,冬娃懂事了,知道心疼娘了?”    可她还是不大放心。    虽然, 省城这边治安良好, 家里离学校也很近,可她还是想陪着冬娃走走。    这种童年记忆, 对一生的影响很大。    她希望冬娃, 就这么快快乐乐地成长。    况且, 等到明年, 即便她想去接送怕也没那个条件了。    肚子里的这个,已经四个多月了。    虽然还不显怀, 可她已经感到了他的存在。小家伙吸收很好, 惹得她的胃口也    很好,很容易就饿了, 一天下来至少要吃四五顿。    可她总觉得浑身发懒,不想动弹。    到家后,只想躺那睡觉。    抒文倒是勤快起来。    只要回来,就去逛菜市场。    要么买只鸡,要么割块肉,总之变着花样改善生活。    他做饭虽然还不在行,可学会了炖鸡汤。    每次炖好后,就把那两只鸡大腿扯下来,给冬娃一个,她一个。还把鸡翅膀都    留给冬娃吃,说:“小孩子吃了,写字写得好。”    而他自己,就喜欢啃鸡爪子。    冬娃也想吃,他就哄着他,说道:“冬娃,小孩子不兴吃鸡爪子,不然,写的    字就像鸡挠的一样……”    冬娃信以为真。    就乐颠颠地咬着鸡大腿,吃了起来。    为了增加营养,抒文还去门市部里批发了一箱饼干,给她和冬娃当茶点吃。每    次回来,还要去采购一篮子鲜鸡蛋,搁在厨房里。    还一再叮嘱她:“甜甜,你和冬娃每天至少要吃两个鸡蛋……”    她美滋滋地答应了。    心说,这个吃法如果放在镇子上,怕是会引来侧目。    这么花钱如流水似的,是个长辈都会说她不会过日子。可现在自己当家,抒文    又宠着她,真是想干啥就干啥,甭提有多痛快了。    截止到目前,她怀孕的事公爹和婆婆还不知道。    她没让抒文回去说。    她不想因为这个,让二老操心。    更不想自寻烦恼。    到了十月份,面向成人的高等院校开始招生了。    徐甜甜去那家专科学校报了名,开始了学习生活。    本来,她想报春城大学。可后来一想,那个林美华就在那里当讲师,没准就碰    上了,还是避开那里比较好。    再说,那边离家也远一点,来来回回的,多有不便。    更何况,她还有孕在身呢。    这时候,孩子五个多月了。    她的肚子就像气吹似的,鼓了起来。平日里,她穿着一件枣红色的大罩衫,尽    量遮着盖着。天一黑,也很少出门。    去学校听课也免了,就在家里自学。    期末去参加考试就成。    可因为怀孕,这精力就很难集中。    每次翻开课本才看了两页,就呼呼睡了过去。抒文见了,就笑着说道:“甜    甜,你躺着听就成,我来给你讲解……”    她笑眯眯地应了。    结果,一到星期天,俩人就歪在床上。    一个讲一个听,倒是其乐融融。    惹得冬娃也爬进来,听爹讲课。    进入十月中旬之后,天气渐渐凉了。    床上的粉色帐子已换成了一顶蓝碎花棉布的,把床裹得严严实实的。    冬娃也搬到了里间。    那张木榻就挪到了东间的窗台下,可以躺在上面晒暖儿。    这天下班后,徐甜甜正躺在塌上休息。    腹部高高地隆了起来。    冬娃蹬蹬蹬地跑了进来,嚷嚷着:“娘,水开了!”话音刚落,就像发现新大陆    似的,大声喊着:“娘,你咋长胖了?”    “……”    徐甜甜心说,还是被冬娃发现了。她抚着冬娃的额发,柔声说道:“冬娃,娘    这里鼓鼓的,是因为……里面藏着个小娃娃……”    冬娃一听,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他趴在娘的肚子上,听了半天,才略带羞涩地问道:“娘,你肚子里真有个小    娃娃?”    “嗯……”徐甜甜抚着肚子,一脸幸福。    她借着这个话头,把“娃蛋”小叔叔又扯了出来。    还问冬娃是想要个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冬娃想了想,小声说道:“娘,我想要    个小妹妹,好哄着她玩……”    “冬娃,万一是个小弟弟呢?”    “小弟弟?呃,那我就管着他……他要是调皮捣蛋了,我就用拳头揍他,还要揪    着他耳朵问他,小毛头,你为啥要闹人啊?”    “……”徐甜甜心说,坏了。    咋给冬娃留下了这个印象?    看来是冬娃小时候自己揪他耳朵揪的。    她赶紧搂着冬娃,一脸认真地说道:“冬娃,不管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如果    他们闹人了,可不能动手动脚,你得跟他们讲道理,这才是当哥哥的样子……”    冬娃点了点头,笑嘻嘻地答应了。    娘说了,明年他就要当哥哥了。    就像小叔那样,小小叔一生下来小叔就应哥哥了。    徐甜甜挺着个肚子去上班。    吕科长也注意到了,就让她在批发站里坐班,不用再出门跑业务了。    叶抒文这才稍稍放了心。    部队里刚分了单人宿舍,他想让甜甜请长假住在那边,由他来照顾她。可徐甜    甜不想丢了工作,也想出去走走,活动一下。    再说,真住过去了,冬娃咋办?    自从知道娘怀了小宝宝,冬娃就喜欢牵着她的手走路。    还摆出一副小男子汉的架势。    对这个懂事的孩子,怎么宠爱都不为过。    转眼又过了一个月。    这天下午,徐甜甜在批发站里遇到了叶采办。    当年,叶采办可没少去镇子上,和章家爹和启宽大哥都很熟,也和她照过面。    这贸然见到她,自然十分热情。    他也是叶氏族人。    抒文结婚之事,他虽然听说了。可具体娶了哪家闺女,却不是很清楚。    见她怀孕了,也不好多问。    只是去叶家陪着老东家说话时,无意间提了一句,说在门店里遇到了章老哥的    闺女,原来也调到总厂来了?看着好像还怀孕了。    叶茂才一听,是又惊又喜。    心说,文儿这嘴巴可真够严实的?这么大的事,竟然不通知家里?这成了亲    了,胳膊肘就朝外拐了?    可他就不想想,文儿成亲之事,叶家连亲戚门上都未通知。    对外也一直含含糊糊的。    现在,通知了又能咋样?    还能让翠翠带着冬娃搬回来不成?    晚上临睡前,叶茂才忍不住跟太太说了。    叶太太一听,心头一喜。    可面子上却拉不开。    她想了想,方开口说道:“抒文他爹,回头去书院街那边,给送点东西过去?”    “……呃,好……”叶茂才听了这话,有些发虚。    太太这是知道了那院子的事儿?    他和文儿一直瞒着她,她也从未问起。搞了半天,太太心里清楚着呢。他干笑    了两声,不禁问道:“你……你都知道了?”    “……哼,啥事能瞒得住我?”叶太太轻轻地暼了他一眼。    她这是看在儿子的份上,才不露声色。    否则,早就闹开了。    可心里却想着,不知那边情况咋样了?    实在不行,就让陈姐过去招呼着。    家里的厨子和佣人早就遣散了。    只留下了陈姐。    当年,她是她的陪嫁丫鬟,跟着她从陈家过来,感情深得很。    她也把陈姐当作家人看待,还把她许给了家里的厨子。后来,就让她去专门伺    候老爷子和婆婆,代她尽一份孝心。    叶太太的心思活动起来。    她想,这么做是为了自家孙子,跟那个翠翠可没啥关系。    可是心里却莫名欢喜起来。    这个星期六,叶抒文拎着一只竹篮子进了院子。    搁在桌上打开来一看,里面有两大包饼干,一包木耳和银耳,还有桂圆、藕    粉、黄豆、花生米、红枣、莲子等补品。    徐甜甜还以为他去菜市场了呢。    一问,才知道是公爹给买的。    她道了声谢,就笑嘻嘻地收下了。    心说,不要白不要,这可都是好东西。    她和冬娃能可着劲吃一阵呢。    可这还不算完。    到了星期天的中午,院门被“哒哒哒”地敲响了。    叶抒文去开门,见一位中年婆子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一只黑陶罐子,盖得严严    实实的,可还是透出了一股子鸡汤的香味。    “陈姨,你咋摸来了?”叶抒文惊讶地问道    “唔,小文,这是太太特意安排的……赶紧掀开来,让她趁热喝了……”陈姐笑着说道。    说话间,就利落地进了院子。    她一头扎进厨房里,把那罐鸡汤搁在了案子上。    还盛好了一碗,摆在了一旁。    接着,就返身出了院门。    徐甜甜听到外面的动静,却未露面。    不一会儿,见抒文端着一碗鸡汤进来,就趁热喝了。    心说,婆婆这是转性了?    这孙子的威力就这么大?    还打算一个星期派人过来一趟?    叶抒文也很开心。    娘这是想通了?    以后,是不是就能带着甜甜和冬娃回家看看了?    他把一只鸡腿拧了下来,让冬娃吃着。    还问他,这味道和爹炖得比起来,哪个更好?    冬娃嘴甜,自然说爹炖得好吃。    不过,这只鸡腿好像更烂糊一些。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天气也越来越冷了。    徐甜甜的身子越来越笨重,可对家人的牵挂却停不下来。    明年六月,户籍登记就要开始了。    趁着现在得把家人安顿好了。    她先给章家爹写了一封信。    说得了消息,户籍这一块儿很快就会管起来,以后孩子的户口都随着娘。娃蛋    还小,为了他将来考虑,得想办法把户口落到省城来。    接着,把启宽大哥找了过来,让他想办法把大嫂和几个孩子都搬过来。    现在,厂里盖了宿舍。    像启宽大哥这样的业务骨干,给分配了一个单间。    如果家属过来了,还可以向厂里提交申请。    如今,厂区周围有了很大变化。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与城区连成了一片。    上个星期,还通了公交车。    现在进城,可是方便了不少。    启康写了回信。    说收到姐的信后,爹这边也活动了一下,想把凤芝姐姐和腊梅婶子的工作关系    办过去。爹自己就留在分厂里招呼着。    说爷爷和奶奶还在村里,爹不能离得太远。    再说,呆在在分厂里也自在。    徐甜甜看了信,算是放了心。    只要腊梅婶子在这边落了户,那启康和启建也能随之落户。    以后,腊梅婶子想在哪边工作?    选择的余地可是大得很。    转眼快到年底了。    徐甜甜的预产期就在明年二月份。    她向厂里请了假,在家歇着。抒文说,家里想派陈姨过来招呼着。可她瞧着那    位陈姨,心里却不大舒服,就委婉地拒绝了。    这位陈姨,在抒文面前一脸慈爱。    见了面,还喊他小文,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可对她,却保持着一段距离,    甚至没和她说过话,也未听到她喊过自己。    这算啥?    把她当外人吗?    她想,如果放在过去,像陈姨这样的是不是得称呼自己为少奶奶?    可她这种态度,咋就让她想起了电视剧中的容嬷嬷?    说来说去,还是中间隔着一层。    况且,这也间接反映出了婆婆的态度。    她想,公爹和婆婆那边如果想表心意,多送点吃的就成。    至于其他的,还是不要掺和进来。    再说,她还有娘呢。    爹来信说,赶在“元旦”前把娘送过来照顾她。    估计再过几天,娘就到了。    爹还说,调动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等过了寒假,就要去新华书店上班了。    书店里的张主任说,让他负责课本批发。    以后,想见面就容易得多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