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徐甜甜盼着爹娘早日到来。 怀孕有多辛苦? 这一回, 她可是深有体会。 身子笨,行动不便只是一方面。孩子六个月之后,两只脚就开始浮肿,用手一 按就是一个坑, 脚面高得连鞋都穿不上了。 抒文从部队上给她找了两双解放鞋, 才算解决了问题。 平日里, 肚子向上顶着胃, 也不大舒坦。 一顿也不敢吃多了, 只能分餐多吃几顿。 晚上睡觉时, 平躺着压迫心脏, 只能朝左侧卧着。 而这个娃娃还很调皮,时不时地会踢一脚。有时,晚上睡着睡着, 就被他踢醒 了。只好摸着他, 安抚着他,小家伙这才安静下来。 抒文见她休息不好, 很是担心。 可自己又帮不上啥忙, 只能干着急。 听她说起胎教的重要性, 就想把家里的收音机抱过来。 她哪敢去惹那个麻烦? 即便公爹和婆婆十分乐意, 也不能要。她咬了咬牙,就从暗格里拿出了一点 钱, 让抒文去百货商店里买了一台。 这样, 可以在家里听听音乐和新闻,还可以听听相声和小说连续广播。 音乐的安抚性很好。 小家伙似乎能感受到外界的动静。只要音乐一响, 就安静下来。她跟抒文说, 咱家这个老二没准是个音乐家? 抒文听了,直咧嘴。 心说,这个年代,当个音乐家能干啥? 还不如他这个写文章的。 因为这个娃娃特别调皮,他连名字都想好了。 出生后,无论是男娃还是女娃,都叫叶俊宁。 她听了,也咧着嘴直笑。 心里明白抒文的用意,这是随着冬娃的名字来的。 这样外人一听,就知道他们是兄弟姐妹。 只是公爹那边能同意吗? 大家族里,都排了长长的一列族谱,像抒文就是“抒”字辈的。到了小家伙这一 代,怕是早已经排好了? 可抒文却毫不在意。 他笑着说道:“甜甜,现在新社会了,要打破封建宗族观念,再说名字只是一 个符号,小娃娃叫啥都行……” 她想想也是。 等运动一起,家长们给孩子起的名字更是五花八门,还都带着时代印记。什么 建国、建华、建军,解放、援朝、公社之类的,没一点讲究。 而冬娃对这个小娃娃也充满了好奇。 只要见娘躺着,就过来趴着听一听,还隔着肚皮嘀咕几句。 听说小娃娃喜欢音乐,就哼哼着给他唱两句。 冬娃是个小细嗓,声音糯糯的,像个女娃娃一样,很是悦耳。肚子里小娃娃听 到了,就踢一下腿,随后便安静下来。 见冬娃在和小家伙建立感情,她感到十分欣慰。 想想后世,“二胎”放开后,有些家庭简直乱成了一锅粥。而那些独养长大的孩 子,哪里晓得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意? 血缘关系真的很奇妙。 爱情可能会消失,友情可能会中断,唯有亲情是割也割不断的。 有时候即便是个累赘,也得扛着。 这便是亲情的可贵之处。 在盼望中,爹和娘终于来到了。 还带着一大包红枣,说是今年的新枣子,好吃着呢。爹娘一来,徐甜甜感觉轻 松了不少。里里外外,啥活都不用干了。 每天一睁眼,净等着吃呢。 冬娃和姥姥、姥爷,也亲近得很。 一天到晚,乐颠颠地围着姥爷,还求姥爷过了年再回去。 这会儿正赶上“元旦”放假,抒文也从西郊回来了。 见了岳父岳母,先道了声谢。接着,就拎着竹篮子去了菜市场,买了一只鸡和 一大块猪肉,说是好好改善一下生活。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迎来了新年。 可徐永泰呆了两天,就准备回去了。 说学校里还有课,志勇自己在家,他不大放心。临行前,趁着翠翠娘和抒文在 厨房里忙乎,跟闺女悄悄说道: “翠翠,你娘跟你在这边招呼着,爹也放心,你这边有啥事就捎个口信过去……” “好,爹,我都记着呢!” “还有啊,翠翠,马上就要过年了,有个事得提前考虑一下……” “爹,啥事啊?” “呃,也不算啥大事……翠翠,爹问你,冬娃是在这边过年?还是跟着他大伯回去?” “爹……我想让冬娃在这边过年……” “唔……翠翠,让冬娃留在这边,你爹那边会咋想?不管咋样,冬娃都是章家人啊……” “爹,我明白,可冬娃离不开娘,让冬娃自己回去,我不放心……” “翠翠,你再考虑一下?这些年你爹待你不错,有时候咱也得退让一步,这样 两下里才能平和不是?” “爹……” 徐甜甜静下心来,想了想。 觉得爹说得也有道理。 章家爹有多疼爱冬娃? 她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初,她带着冬娃离开镇子,爹打心里舍不得,可最后还是让她带着走了,说 是为冬娃着想。 可现在,她回不去。 如果冬娃也不回去,爹怕是会多想。 去年放暑假前,爹让启康写了信来,说是想得慌,想让冬娃回镇子上过暑假。 可当时正赶上婶子生产,家里忙成一团。外加上她又怀了孕,工作又忙,就没让冬 娃回去。 爹也没说啥。 听说她怀孕了,还特地嘱咐她,不要来回跑了,在家里好好歇着。 过几天,冬娃就要放寒假了。 不趁着这个机会,让冬娃回去看看,怎么也说不过去?于是,笑着说道: “爹,我听您的,年前就让他大伯带着冬娃回去……” “唔,那我就放心了……”徐永泰一脸慈爱。 他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就压低了嗓门问道:“翠翠,我咋听冬娃说,他还有 一个名字叫徐俊琰?可看他作业本上,写的是叶俊琰……” “爹,这个……”徐甜甜一听,脸一红。 冬娃改名的事,都还瞒着呢。 她三言两语解释了一通。 徐永泰听了,乐得嘎嘎直笑。 翠翠不愧为他的闺女,这歪点子也想得出来? 不过,这事可不能让章老二知道了。 否则,可了不得。 “翠翠,这事可得保密哦……” “嗯,爹,我注意着呢!冬娃回去前,我再叮嘱他几句……还有啊,您这一提 醒,这课本和作业本也甭拿回去了……”徐甜甜笑着说道。 “翠翠,你心里要有个数,纸里可包不住火。况且,冬娃他大伯也在这边,不 一定哪天就知道了……” “嗯,爹,我明白……” 徐甜甜心知启宽大哥的为人。 即便知道了,也不会乱说话。到时候,她向大哥解释一下就成。 只是,爹在给凤芝和婶子跑工作调动。 等人都过来了,这事还能瞒多久? 送走了爹。 徐甜甜安下心来,开始复习。 下个星期天,学校里要考试了。抒文看她辛苦,劝她下期再考。可她觉得这几 门耽误了,影响毕业不说,补考时更是麻烦。 于是,下了决心想一次通过。 考试这天,她穿着一件军用棉大衣,坐在教室里。 由于裹得太厚,看着就像个圆球。 叶抒文也穿着军用棉大衣,一直守在外面,怕她有个闪失。他知道甜甜的性 格,只好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她。 好在一切顺利,小家伙在肚子安分得很。 倒是监考老师,一脸紧张,生怕这位女同志挺不住就生了。 考试结束后,徐甜甜一脸轻松。 心说,这咬咬牙不就过来了? 如果留个茬子,怕是连年都过不好。 读大一时,她就挂过一回。 结果,整整一个寒假都是在悔恨交加中度过的,光想一想就觉得累得慌。 转眼过了小年。 冬娃放寒假了。 徐甜甜搂着他,跟他说了回乡之事。说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小叔都念着他呢, 还有小小叔也会张着小嘴“啊啊啊”了。 他回去了,可以哄小小叔玩哪。 冬娃一听,也挺乐意的。 可随后听到娘不回去,就不想回去了。 他使劲粘着她,说要跟娘在一起。 徐甜甜把道理讲了又讲,冬娃才勉强点了头。 说过了年,就跟大伯一起赶回来,省得娘挂念着他。 “冬娃,等你回来时,没准家里就多了一个小弟弟啦……” “娘,我还是想要个小妹妹……” 冬娃瘪着小嘴,可着劲儿撒着娇。 对那个小娃娃也有些怨念,都怪他,不然就不用和娘分开了。可一想到下个月 就能看到那个小娃娃了,又隐隐期待起来。 农历腊月二十六,冬娃和启宽大哥一起搭乘班车返回了家乡。 到镇子上时,已是黄昏时分。 凤芝正在门店里,准备打烊。 一见冬娃,就一把搂在怀里,还在他的小脸蛋上“叭叭”亲了两口。惹得冬娃害 了羞,嘴里哼哼着,自己是大娃娃了,不能让女的乱亲。 凤芝一听,笑得咯咯的。 几个月不见,咋就变成“小封建”了? 章存林刚好从酒厂回来了。 见了冬娃,高兴得把他驮了起来,在院里跑了两圈。这些年来,冬娃可没少在 他背上趴着,可娃娃越来越沉了,眼看着快要驮不动了。 瞧瞧这个子,又长高了不少。 启康正在后院里,听到前面的动静就跑了过来。 见冬娃从爹背上下来了,就拉着他比了比个子,嘴里说着:“哎呦,看看冬娃 都快到小叔的胸口了,还真是猛一蹿哪!” 腊梅婶子抱着小娃蛋,站在窗前乐呵呵地向外瞅着。 心里想着,翠翠也快生了。 如果在家里就好了,还能一起做个伴呢。 今年过年可是热闹。 家里添了一口人不说,那个李学军也要回来,还要带着凤芝回临水。 可凤芝不想去,觉得在自己家过年比较好。 存林也舍不得。 可闺女已经成家了,一直呆在娘家怕是不好。就劝道:“凤芝,去那边住几天 ,外样过得去就成……” 凤芝勉强点了点头。 还悄悄跟她说:“婶子,这军婚说好也不好,平日里离得那么远,见一面可真 不容易啊!” 她点了点头。 心说,万事不能两全,只要人好就成。 看看翠翠,不就熬出来了? 冬娃回老家了。 猛一下,徐甜甜还真不习惯。 感觉屋里空荡荡的。 院子里,再也看不到那个蹿来蹿去的小娃娃了,还真是冷清了不少。 娘见了,就宽慰了几句。 可她心里还是闷闷的,怎么也适应不过来。 好在抒文也放假了。 这天下午,见他拎着一大包年货回来,心绪才高涨起来。 抒文说,要跟着娘好好学做菜。 她咧了咧嘴,笑得很开心。 公爹和婆婆也派陈姨送了一堆吃的、穿的和用的。 可就是没提回家的事儿。 她也就装着不知道。 今年,是她第一次在省城过年。 因为身子笨,就老老实实呆在屋子里。 除夕这天上午,她倚在榻上晒暖儿。 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感觉浑身上下都是暖暖的。 厨房里传来了剁饺子馅的声音。 她听着,不禁又想起了往年回到老宅过年时的情景。 那种热闹,还真是难忘。 在家乡时,她一心二心想着离开。 可真离开了,却又念着那里。 那种平淡而温馨的日子,就这么不经意间留在了记忆里。 回想起来,心里一片和平。 她与虎头镇和青沙河看着远了。 可又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