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五十年代小日子 > 第53章

第5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徐甜甜见爹不大明白, 就赶紧解释了一通。    可有些细节,不好说得太透。    她考虑了一下,就换了一种说法。    说改制之后,国营企业由公家管着, 搞得是统购统销, 没啥风险不说, 更是旱    涝保收。况且, 日后大大小小的工厂和店铺, 不是国营的就是集体的。反正, 两三    年内私营作坊铺子都会慢慢消失。    “爹, 赶早不赶晚,趁着现在政策好,咱也赶紧参加改制?只要入了国营,    日后的销售就不用犯愁了……没准公家还会拿出一笔资金来, 给咱扩大再生产呢……”    “冬娃娘,爹也知道改制好, 可改了制之后, 这酒坊不就归了人家?爹和你大    哥哪里还有说话的份儿?”    “爹……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日后, 形势还会发生变化……按照这个势头,    哪里还有私营铺子发展的空间?现在不改,以后就是想改也没机会了……”    “冬娃娘……你是说这铺子和酒坊都保不住了?那……那可咋办?”    “爹, 这份产业早晚都保不住, 以后无论干啥都是公家的买卖,所以说晚改不    如早改……”    “那……那改了之后, 咱一家子靠啥吃饭?”    “爹,改了之后,只要咱在厂里上班,每月都有薪水使着,足够咱一家人吃饭    穿衣用的……况且,国营单位福利好,吃喝拉撒、寻医问药,还有娃娃们上学都由公    家管着,一点也不用自个儿操心……还有啊,没准咱家还能搬到省城去,这对俊霞、    俊生,还有冬娃上学都有好处……”    听到这里,章存林也有点动心了。    他想,为娃娃们的将来考虑,就改了?    可这事说着轻巧,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叶家那边能答应吗?即便叶家同意了,那商业局能批准吗?    “章记”可不同于“叶记”,这边充其量不过是个小作坊,哪值得公家费那么多    心?可冬娃娘说机会难得,得牢牢抓住才是。    于是,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事,我去跟启宽也说一声,如果他那边没啥意    见,那咱就改了……”    徐甜甜见爹松了口,心中大喜。    不过,就像爹担心的那样,这不过是第一步。后续,如何说服叶家才是关键所    在。她想,这事恐怕还得叶先生出面,可那人远在异国他乡,一时半会的还回不来。    于是,跟爹说道:“爹,事不宜迟,这事得赶紧定下来……若启宽大哥那边没意    见,咱就给叶采办回一封信?把这个开酒厂的想法说一下,先听听叶家那边的意思?”    “好……”章存林点了点头。    这时,他也想到了叶先生,就补充道:“冬娃娘,晚上我让启康给叶先生也写    封信,把这个意思也说一下,当初咱家能和“叶记”搭上线,还多亏了叶先生在后面    帮衬……”    “嗯……”徐甜甜咧着嘴笑了起来。    她知道,那人一看到信就会明白的。    也一定会帮忙的。    她相信他,正如他相信她一样。    背街那边,章启宽正系着皮围裙,在酒坊里忙着。    见爹匆匆而返,面带喜色。    他心里一松,赶紧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听了爹的打算,他皱了皱眉头。    做生意多年,权衡利弊一向出于本能。纵然心里再舍不得,也得认清当前的形    势。几经犹豫之后,便点了头。    当天下午,他就提起笔来,给叶采办写了一封回信。    还亲自跑到邮电所,投递了出去。    他回到铺子里,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这可是爹一手创办的产业,里面投入了多少心血?    也唯有他最清楚。    可有舍,才有得。现在咬咬牙,没准以后就好过了。想想家里的那几个娃娃,    如果都能去城里读书上学,恐怕比啥都强?    对未来,他既惶恐,又充满了希望。    他觉得,冬娃娘“和离”之后就变得特别起来,那眼光更是杠杠的。爷爷还偷着    跟他说,冬娃娘是玉皇大帝之女下凡,浑身都透着一股子仙气儿,是专门来保佑咱    家的。    对爷爷的话,他半信半疑。    可冬娃娘眼界颇高,这一点倒是能确定。    相信她,准没错?    半个月之后,叶采办回了信。    说东家已知道了这事,说是先考虑一下。    他和爹看着信,心知这事难办。    那叶老先生都想提前退位养老了,恐怕也不想给自己找这桩麻烦。这时候,他    才明白冬娃娘口中的“机会难得”是啥意思了?也难怪她这么急火火的。    现在,叶家那边虽然没一口回绝,可也未明确答应。    难道这事就这么搁下了?    眼瞅着那“改制”就要开始了,还真是令人心焦啊。    章存林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收到回信的当天,就把这一结果告诉了冬娃娘。    徐甜甜见爹着急,就笑着说道:“爹,这事有点突然,叶老先生的反应也在意    料之中,咱家不是还给叶先生写信了吗?下一步就看叶先生的了……我觉得这事啊,    还是有希望的,咱家就再等等……”    “呃……”章存林也定下心来,不知叶先生收到信了没有?    一家人抱着一线希望,耐心地等着。    到了四月,省城那边的叶采办果然发来了一封信。    说是东家考虑好了,答应把“章记”黄酒挂到工坊名下,具体事宜最好是当面商    议一下。另外,东家和商业局那边的廖局长也打了声招呼,那边对扩大黄酒生产一    事,也挺感兴趣的。    “呵呵,这事一定是叶先生帮得忙?”章存林读着信,又惊又喜。    “嗯,我觉得也是……爹,这事多亏了叶先生……”章启宽笑道,对爹结交的这位叶    先生,颇有好感。    “那……咱家就商量一下,这就出发去省城?”    “好咧,爹……”    一家人聚在一起,商议之后。    最后,章存林决定带着启宽和冬娃娘一起去省城。    这一趟,可是关乎到家人的未来生计,他不得不慎重考虑。即便女子出门再不    方便,也得带上冬娃娘。    也唯有这样,这事才能商量出个结果来。    明天,就要去省城了?    对徐甜甜而言,这个跨度可真够大的。    她原本计划着,能从村里挪到镇上,再从镇上搬到县里就顶了天了。    可没想到这一下就去了省城?    对那座古老的城市,她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她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陌生的是这是五十年代的春城,与后世有    很大的不同。无论是街道还是建筑,恐怕都是两样?    婶子和凤芝听了,羡慕不已。    冬娃见娘要出远门,也想粘着一起去。    徐甜甜心一软,就想带着冬娃出去见见世面。    可一想到要出门谈事,带着个娃到底不方便,也显得不够尊重,只好硬下心    肠,把冬娃托付给了婶子和凤芝,让她俩帮着照看。    冬娃哼哼唧唧的,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    她只好哄着他,柔声说道:“冬娃,娘去城里谈事,等回来了给你捎一包方块    糖吃……”    哄了好一会儿,又有糖勾着,冬娃才打起了精神。    还和她拉了勾,说下次去一定要带上他。    当晚,徐甜甜收拾了一下。    她对着镜子,换上了那件蓝碎花布褂子和宽脚黑裤子。还把头发从中间分开,    梳了两条麻花辫子,然后盘在了头顶上,显得十分俏丽。    反正,她不想在脑袋后面窝着那种大发髻,一副农村小媳妇的样子。    这进城可不比别的,城里的年轻女子早就时兴剪短发了。那个林美华,不就留    着一头齐耳短发吗?    而她的头发乌黑发亮的,舍不得一下子剪掉,那就盘起来?记得城里那些留    长发的年轻女子,就喜欢这么盘着头发。    她也不能太土气了不是?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    章存林就带着启宽和冬娃娘搭乘货船,逆流而上。    相比起客船,货船就没那么舒服了。    他们和押货的采办一起,挤在货舱里,十分狭窄。好在是镇上熟人介绍的,算    是临时捎脚,船家只是象征性地收了点茶钱。    货船走了一天一夜。    在次日上午,终于抵达了省城。    章存林按照叶采办留下的地址,找了永兴大街上的“叶记商行”。可叶采办不    在,说是出门验货去了,估计明天才能回来。    这可咋办?    章存林心说,干脆直接登门?    反正,叶采办已经和叶老先生说过了。    三个人一路走着,一路问着,终于摸到了叶家大宅。    站在那两扇红漆木门外,章存林掸了掸衣襟,叩响了门环。    好半天,未见人来开门。    这家里不会没人?    徐甜甜一仰脸,见那门框上装着一个门铃,就上前一步,轻轻摁了两下。“叮    咚……”门铃一响,把章存林和章启宽吓了一跳。    心说,这是啥洋玩意儿?    正在纳闷间,就听到门里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接着,就听到一位中年男子的声音。    “请问,您找哪位?”    “呃,我姓章,是从平城那边过来的,想拜访叶先生……”    “哦,是章掌柜吗?”    “呃,我是章存林……”    “呵呵,原来是章掌柜啊?您稍等……”说话间,里面门栓一响,大门上的一扇小    门从里面打开来。    接着,从门里走出来一位身穿灰布对襟褂子的中年男子。    他大约五十岁上下,头发斑白,身材瘦削,看着十分儒雅。    他站在门边,冲着章存林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哎呦,贵客来了,有失远    迎……章掌柜,里面请!”    说着,把三人让进了院里。    穿过一道迎门墙,就进了宅院。    这院子很大,栽着花草树木,一栋二层红砖小楼静静地耸立着。高高的长条形    窗户,带着中西合璧的风格。    徐甜甜走在最后面。    只一眼,就发现叶先生的样貌和这位中年男子有几分相似。    莫非这位就是叶老先生?    可瞅着这宅院虽然不小,怎么连个看门的都没有?    甚至搞得叶老先生亲自过来开门?    难道叶家早已遣散了佣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