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五十年代小日子 > 第52章

第5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于未来, 徐甜甜倒是很冷静。    从一开始她就知道,她与他的未来是非常渺茫的。也尽量克制着自己不要心存    幻想,更不能头脑发昏。    可是,爱的感觉毕竟是甜蜜的。    她想, 在这个年代能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 本就不易。在这有限的时间里, 能    多体会一点就多体会一点?    对她来说, 精神层面的交融才更可贵?    现在, 她每天依然保持着读报的习惯。    一到下午, 就扯着冬娃去邮电所。    而冬娃早已习惯了娘的这番举动, 每次还让娘给他念一段小故事听听。甭管听    得懂还是听不懂,都咧着小嘴笑眯眯的。    她发现冬娃的性子特别好。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见了他,都很喜欢。启康一放学, 就爱领着冬娃在后院里    玩耍。有时, 启宽大哥也会带着俊兰过来,和冬娃玩一会儿。    那个俊兰人小鬼大, 哄弟弟很有一套。    冬娃也爱和她一起玩。    婶子见了, 就把俊兰留下来住几天。    爹也喜欢这女娃, 高鼻梁大眼睛的, 一看就是章家的种。启宽大哥发现后,每    逢休息天把俊霞也带着, 和这边亲近一下。    有小孩一起玩, 冬娃总是大呼小叫的,十分兴奋。    不过, 这种机会并不多。    大多数时间,还是跟她在一起。    她在柜台上招呼顾客,冬娃就在柜台里仰着小脸听着。    看到那些大闺女、小媳妇和她说话,他就跟着一起笑。见到那些莽汉粗着嗓    门,就皱皱眉头,那小表情别提有多丰富了。    有时,她也有些担心。    害怕冬娃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得少,变得孤僻起来。可让他和街坊邻居家的娃娃    一起玩耍,她又不大放心,更害怕那些闲话传到冬娃的耳朵里。    冬娃已经五岁了,个子往上蹿了不少,也明白了一些事理。    偶然也会揪着她的衣襟,问起爹来。    可她能咋说呢?    总不能告诉娃,他爹跑了,不要他了?    每到这个时候,对章老三的怨恨不由得冒了出来。    想着那人跑到了海外,早晚是一大隐患,不如干脆说那人死了,以免冬娃惦记    着。可又怕家里人听见了,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时颇感为难。    冬娃对爹的记忆是模糊不全的,见娘不愿提起,就不再问了。    可心里毕竟是好奇的。    家里收到叶先生来信的这一天,小家伙跑到他爷爷那边,对着叶叔叔的照片瞅    了半天。    晚上临睡前,忽然钻到她被窝里,糯糯地问道:“娘,我爹是不是也像叶叔叔    那样,戴着黑框眼镜?”    “……”徐甜甜听了一愣,半天缓不过神来。心说,你爹是戴着黑框眼镜,样貌也    不赖,就是人品不咋地。    她想了想,觉得一味逃避也不是个办法。    于是,攥着冬娃的小手,柔声说道:“冬娃,你爹自小就爱躺着看书,结果把    眼睛给弄近视了,就戴上了眼镜……”    “娘……那我爹呢?”    “冬娃……你爹啊,特别爱学习,成绩也很好,先是在县里读书,后来去了外    地,再后来受了伤,就死在了外面……这事儿你跟谁也不要说,也不要去问你爷爷,    以免你爷爷伤心难过……”    冬娃一听,赶紧点了点头。    大声说道:“娘,我都记住了,以后跟谁都不说,我只跟娘说……”    “嗯……”    徐甜甜心想,等到冬娃长大了,能够理解也足以承受时,再给他明说好了。现    在,她可不想让自家的小宝贝受到任何伤害。    即便家里人听到了,尽管来找她好了。    距离年关越近,铺子里也越忙。    立春这天,徐甜甜带着冬娃像往日那样去邮电所看报纸。    结果,在头版就看到了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纲要,接着就是关于“农    业合作化改造加速进行”的大标题。    她屏息静气,细细浏览了一番。    心里想着,农业发展建设开始了,合作化进程加快了。    那接下来呢?    就该轮到“手工业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了?    回到家里,她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爹。    章存林沉吟了片刻,预感到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    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而接下来,从政策下达到具体落实,远比他们预料得要快。    小年刚过,无论是村里还是镇里都召开了动员大会。    村里是号召农户们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带着生产资料和农具,自主自愿加入高    级农业合作社。镇里是号召手工业者、商户组织起来,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建立起    供销合作社。    章存林开会回来后,就把家人召集在一起,细细商议起来。    徐甜甜盘算了一下。    她知道“农业合作化”是必经之路,不过周期也拉得很长,倒是不用着急加入。    况且,最早一批加入高级社的,有积极分子,也有浑水摸鱼的。最后,好的、    孬的都在一个锅里搅食,搞得是平均主义,效果也可想而知。    倒不如现在的初级社,以互助组的形式,规模虽小,可效率反而很高。村里除    了那几个二流子,也没见谁家偷懒不肯干活的。    再说,她家和西院大伯家搞互助,是再合适不过的。    倒是那供销合作社,可以考虑一下。    对工商业和手工业,国家是有扶持政策的,也有一定的补贴,反正不会亏本。    只是加入供销合作社不能盲目了,得先看清楚了才好。    章存林听了,不禁犯起了嘀咕。    自家的铺子和酒坊经营得好好的,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可一旦入了社,有些    事儿就由不得他了。    打心眼里,他是不想加入的。    可听冬娃娘的意思,说是早晚都得入,赶早不赶晚。    还说入了社,总比关门歇业要强?    他衡量来,衡量去。    最后,打算先观望一下再说。    同样持观望态度的,还有经营文化用品的章存贵。    他特意跑来,想听听存林老哥的意思。当他听到那句“早晚都得入,赶早不赶    晚”时,猛然悟到了什么。    他嘿嘿一笑,心里便有了主意。    他就继续跟着存林老哥好了。    只要存林老哥入社,他也跟着加入。    至于原因嘛,不可言说。    这一年,因为赚了不少,家里好好过了一个肥年。    等到元宵节一过,铺子才恢复了营业。    这时,街面上已经热闹起来了。    而镇上的干部们也没闲着。    未出正月,镇政府又把商户们召集起来,开了几次会。    在会上,曹书记和李主任轮番上阵,把上面的政策和供销合作社的好处大大宣    传了一通。可台下的掌柜们,对入社大多持怀疑态度。    甚至还有人忖着,宁可把铺子关了,也不想受制于人。    结果,动员来动员去的,没一家主动表态的。    李主任有些犯愁,这工作开展起来咋毫无进展?    上级下达的任务咋完成啊?    一连几天,他冲着老曹直摇头。    而曹书记也在想办法。    他想来想去,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在他的印象里,章存林可是个积极分子。以前在虎头村,他可是第一个报名去    识字班的汉子,还打破陈规陋习去区里登记结婚。    这一回,是不是还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于是,曹书记和李主任又抽空拜访了“章记”铺子。    还去背街的酒坊里看了看。    章存林对曹书记是充满敬意的,甚至想留曹书记和李主任在家里吃顿饭。可一    涉及到加入合作社,却有些犹豫。    倒是徐甜甜见了曹书记,把镇子里的合营政策问了个一清二楚。    这时候,她心里大致有了数。    家里的铺子想挂上国营,估计没戏。    不过,想变成镇上的集体所有,倒是绰绰有余。    而曹书记见徐翠翠对入社兴趣颇浓,也十分振奋。    这一家人果然没错,个个都是积极分子。    可这事却急不得,还得继续做思想工作。    就在章存林举棋不定之时,省城那边的叶采办忽然发来了一封信。    在信里,他说东家准备参加“商业改制”,想与市里的商业局合作,把“叶记商    行”改为春城土特产批发零售店,把“叶记加工坊”改为春城副食品加工厂。    等到“改制”完成后,商行和加工厂就成了商业局名下的国营直属企业,归商业    局统一管理。而东家也打算提前养老,只担任工厂顾问一职。    另外,商业局还准备给东家挂个委员名号。    以后,东家算是政府里的人了。    而他们这些干活的,就成了商业局下属企业的职工。    看到来信,章存林大吃一惊。    对叶老先生做出的决定,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不就相当于把财产捐出去了吗?    这家产一捐,在局里换了个委员名号?    这徒有虚名的委员,能值几个钱?    章启宽一听,也瞪大了眼睛。    叶老先生这是疯了?    大笔的家产,就这么白白地献给了公家?    这是受了啥刺激啊?    还有改制后,他们两家的生意可咋办?    以后有商业局管着,这买卖还能顺畅吗?    章存林和章启宽大眼瞪着小眼,半天回不过神来。    最后,还是章启宽开了口。    “爹,这信给冬娃娘也看看?让她也品品,这究竟是啥意思啊?”    章存林点了点头。    就揣着信,急匆匆地往铺子赶去。    这会儿,徐甜甜正在铺子里。    对着那两盆绿叶发呆。    见爹神色激动,还以为出了啥事?    听爹说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又接过那封信,细细浏览了一番。    对叶老先生的决定,她十分赞赏。    这可是一大笔资产啊,能下这种决断的,可是个有魄力的。    不知叶先生是如何说服他爹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她的功劳。    而叶先生呢?    在关键时刻,还真够舍得的。    对她的信任,更是非同一般。    感动之余,徐甜甜也意识到酒坊的机会来了。    只要把“章记”挂到“叶记加工坊”的名下,不就一起并入了副食品加工厂?    也就成了商业局的资产?    那以后,可是响当当的国营企业啊!    想着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商业系统可是统购统销。    在各行各业中,更是牛气十足。    她不禁咧开嘴,笑了起来。    为了谋划那个铁饭碗,她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啊。    想不到,机会就这么从天而降了?    她冲着爹,大声说道:“爹,机会难得,咱可得抓住咯……”    章存林听得莫名其妙。    他瞅了冬娃娘一眼,心说,这能是啥好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