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五百二十七章 经略7

第五百二十七章 经略7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江宁石头城因为前方的战事变化与四野聚拢而来的兵马而重新变得繁忙碌碌起来的行在之中

    “什么他有意自己过来”

    监国的嗓门难得大了一线。

    “行在练兵一事自当是始作俑者为国出力当先了”

    通政司都承旨陈观泰正色回复到

    “御营诸军他也算是熟捻且不乏渊源”

    听到这里监国不由心中一动却是不免考虑其这个可行性来。对方毕竟是铳战起家而历经转战天南地北的单论对治军练兵的心得举国自当是无出其右的。

    而且以不足而立之年就临危受命而特任简拔与军前置制一路国朝之中就已经少不得非论与争议了如果调回来专领御营诸军的编练相比也会减少许多阻力和非论的但是若是考虑到其他问题和因素?

    “衷心可嘉不过其请就免了吧”

    监国还是摇摇头将自己从这个诱人想法里摆脱出来。

    “余还需要人坐镇北地呢为前方呼应”

    “舍他又能取谁呢”

    至少于公而论他暂时还没有临阵换将的必要和打算也不必去承受失去淮东飞地这张重要底牌和应对手段的风险。

    更何况监国想要编练的是几只指如臂使的善战之师却又不希望某个挟铳战起家的威名与资望在御营诸军中明显处于强势的存在在这些亲要之军中影响过大这也不是君臣长久善存之道啊。

    而且依照国朝制度外任守臣入内则要例行加衔优抚的他已经是御营左统制了再加上去就少不得领受掌握实权的副都统制或是负责行在防要的中军统制官将严重影响御营军鲜有的结构与格局。

    但是如果调任级别不变的话那就是形同变相的惩罚与冷遇了在这种关键位置上表现出功赏不明亦是为上位者的大忌显然目前是时机还不到。

    “既然军前抽调有所不便那就派人过去好了”

    监国很快就有了决定他并非是不知变通之辈。

    “着令从御营前、后、右军选派得力之士赴淮上军前操习铳战”

    “初定员额五百”

    “大将在外长久善存之道就是边疆不可一日无事将士不可短不闻警患。”

    我看着这张陈条有些叹息道这已经是某种诛心而论了。

    北上的船团有相当部分已经陆续回程并且为我带来了东海三藩地的之一一海之隔的新罗藩乃至本土大陆安东藩的消息和回应。

    他们满载着皮毛羽毛、药材珠贝、云母、玛瑙、沙金、蜂蜡等特产归来的。因此很好代表了这次出行的成果的态度。

    前朝的安东都护府下辖9个都督府羁縻十数属国;而在此基础上开拓而来的安东道则是主要是建立在故渤海国与契丹大八部的故地上分设六府五十五州分治两百余县而最远的流鬼、库索等郡治已经北至永久冻土边缘东到勘察加半岛上的部帐与居民点。

    经过历代的开发与经营孜孜不倦的归化与征拓如今的安东道内已经成为户口百万耕垦数千里的东北第一大道也是北朝一只想要征服平定的重点目标和战略方向。

    而这些开化富庶之土大多数被掌握在众多分藩诸侯的领下虽然对待南朝的态度莫衷是一而且会随着继任者的态度和倾向有所变迁或臣藩、或亲附或结好、或中立或疏离乃至对立和敌视。

    但作为长久以来的贸易对象显然拥有足够的消费市场和资源物产的输出规模。特别是早前在他们被北朝攻打压迫甚急之下对外输出交换资源的需要一直就很大。

    按照前朝沿袭下来的体制这些边藩诸侯又被分为两大类既所谓国中分封的内藩之臣和率部帐户口田土投附的外藩之属。

    而安东最盛时足足有上百家分藩经过了数代前的大分裂之后仍旧有数十家诸侯沿袭了下来虽然对内纷争不断而时有冲突但是一亦外部进犯就立刻中断争议联手对外。

    而作为曾经安东诸侯的领头人位于渤海腹地辽郡的大罗氏虽然已经持续衰微多年但在底盘和人口上说好歹还是当地举足轻重的大藩。也是亲附南朝大梁的诸侯失落代表之一。

    再加上之前梁山海市开始的渊源与往来因此重新获得联系和通商许可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而根据船团带回来最新的消息自从北朝因为抵御北伐的需要而收缩了延边的重兵之后如今的安东各藩正在合力侵并和夺取被北朝所据有多年的安东道西南各州并伺机侵入北朝掌控下的平卢道与松漠都督府如今正与驻屯当地的军民打的不可开交而攻战正酣。

    因此对外海贸通商的需求十分旺盛与送上门来的青州船团可谓是一拍即合。基本上就是将原本梁山后港的功能放大若于倍之后分摊转移到我控制区里的其他几个大小港口中去。

    而且除了南北互通有无的中继转口贸易外日后本地的煤炭和相对廉价的铁料等等也可以作为大宗出口产品的参考。

    这样再加上之前与夷洲、扶桑藩的往来以东海三藩为基础的初步贸易圈就基本相继建立起来了再加上夷洲广府婆罗洲在内三点一线的南海贸易线路一个上下游都受我间接把持和垄断的海贸循环就此成型了。

    而这一次作为辽郡大罗氏对于我这个南方同宗的通好态度随船还带回来了数百匹安东种马这却是一笔尤为可贵的财富。

    作为塞外草原与东北山地的折冲之隅渤海故地自古以来就多地盛产良马名驹也是历代辽东、渤海之地的土贡特产之一。

    但显然不是什么马都可以作为种马。须的用野外捕获的天然野马群与厩养的驯丨熟家马经过精心的育种与饲喂充分的锻炼和驱驰优选出其中正当壮龄的良驹经过数代配对繁衍之后将诸如耐力、负载、爆发力、不畏寒与抗病等某些优选的遗传特征给稳固下来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良种马。

    而且种马的繁殖配种也不是像小说里一般无限制的每年发情的季节就是那么短短一段时间而越是靠北的寒冷地带这个周期就越短然后还要收到环境饮食的影响来决定最终的受孕率。

    而且超过一定年限和次数之后原本种马就再也无法使用下去而只能作为退居二线低强度使用的驮挽马一直使用到自然老死。

    因此优质的种马往往也代表着一笔活生生的潜在战略资源而且通过适当的培育与饲养是可以不断增值和孳息的动产。在古典时代的马匹与盐铁等物资一起同样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资源之一代表了战争中的机动力与更多的战术选择以及进攻方向上的主动性。

    另一个时空那个在宋粉口中总是在被人堵在家门口打而保持胜率高的铁血大送最好的洗地理由就是吃了没有产马地的亏云云

    而现如今在我治下各州拥有的牛马畜群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光是各种挽马、驮马、军马、战马之属就达到了十数万的数量。

    其中除了从北军那里陆续缴获的各色北地战马和从各路藩胡手中夺取的塞北、草原马之外还有少量来自扶桑的虾夷马搜刮自淮南的淮马在长江以南所获的平山马岭内配备的东江马以及青州本地特有的大驴和骡子。

    再加上这批优质的安东种马已经具备了某种种群培育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了。根据大罗氏本家的表态只要我能够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源至少还可以继续输送更多数量的安东马来源。

    因此我已经决定在镇抚府的名下另行增设立一个畜务司的直属结构以专事统筹管理我下辖境内的所有的牲畜资源与六行判官之一兵判下辖的马曹以及营田使所辖的畜管构成前后方的协同与衔接关系。

    同时尝试性的在临沂建立畜务司下辖的第一个兽医站以负责日常的防疫、育种诸事并在官办联校的百工科里开始增加兽医药的常识课目以培养相应的人才。

    而具体兽医站的负责人兼带兽医课的讲习当仁不让的由随军以来的天字第一号兽医一直沉溺于自己的领域里处于某种神隐状态的悲风同志来胜任了。

    据说现今的他正在按照我提供的思路研究如何促使牲畜反季节发情与用人工授精的手段来提高牲畜孕育出产率的技术门槛当然至于他具体能够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我就不会去多想了相信一定会很是曲折与令人不敢直视的。

    因此我唯一多少会有所担心的是一贯被军中知情者们隐隐视为某种人形自走的感官瘟疫与会移动的两脚精神污染源的他会不会因此流毒甚广而培养出一批潜在的爱马仕来。那个场面太美让我简直不敢再想了。

    但是基础学科的进步往往都是伴随着某种传统伦理和人道情节下限为的代价我也只能两害取其轻解决最优先的问题。

    当然随着各项工作和不知的按部就班更多的好消息也不是没有的。

    比如我委任的莱州团练使姚平仲在登莱境内的掖县、黄县、蓬莱、胶水等沿渤海一线初步站稳脚跟括地安民肃清地方练兵数千所聚得户口也有数万人已经初步满足沿岸的屯田开发和修缮港口的需要了。

    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的后续投入他们就可以继续深入内陆向东的牟平、文莱、或是南线的莱阳、即墨一带拓展。

    不过我对他的指示是不要急于扩张继续就地巩固沿海把内沿渤海几个港口的基本功能和用途恢复起来再说

    这样我们可以不用辛苦的翻越内陆山区而直接利用沿海的海运功能进行大宗的人员和物资流动。

    然后利用我这里输送过去的俘虏将当地蕴藏比较浅的三山岛和芙蓉金矿给就地开发出来为最大优先。

    我需要足够的贵金属来输入各种物资同时作为南北贸易中转的流通准备金。

    除去一片动乱的中原腹地不说在稍微稳定一些的地区真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还是最好也最通用的比价支付手段。等有了稳定的产出后我就直接可以考虑就地铸币来完成东海贸易圈的经济布局与渗透。

    “海州急报”

    这时一个突然而来的消息却打断了我的好心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