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四百零八章 入汴

第四百零八章 入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后我召见了主动献城投效的敌军头目才发现莫名其妙变成北朝忠武将军的豹子头林冲什么的其实是无独有偶因为这三位也算是我某种意义上似曾相识的熟人。

    其中一个叫晁盖虽然没有托塔的事迹却是纵横河间的前水路大盗;另一个叫卢俊义据说念念不忘出自名门之后却家世破落的地方小豪强背景;还有一个叫柴进是地方前富商兼作私贩子的出身。

    如果再来一个公门出身的及时雨宋江的话估计梁山四大天王都凑齐搓一桌麻将了。这是水浒人物大批发么一下子就给我冒出来四五个。老子才不过上了一次似是而非的梁山啊。

    不过这个结果让人大出意外之余又多少又在意料之中。

    毕竟在如今天下扰动的北伐大势之中可以说什么牛鬼蛇神都被沉渣泛起的给搅拌出来。

    既然方腊什么的都继续以茶枭的背景冒出头来了再多几个原本在历史上就不安于平凡和寂寞的人物换了另一个时空轨迹以不同的身份和立场有所作为和表现也不是那么难以令人接受的事情。

    当然他们跳反献门的理由也说的很是无奈和悲情无非是北朝军中颇不把他们这些非正途的当人看各种死命催逼驱使卖力再多而依旧形同奴役所以毅然改换了门庭

    只盼“王师”看在献门的份上给稍加垂悯在这惶惶之世给那么一口足饱和存身之所便是心满意足了。

    关键看我怎么去对待处置这些人我甚至一度起过念头要不于脆让他们出意外以绝后患和变数。

    不过我思来想去以我现在的势力和底气弄不弄死这几个家伙其实和正常人踩不踩蝼蚁一般的无关轻重反倒坏了我的名声和信用。

    最后决定还是把这几个家伙给个不要紧的头衔变相扣留在军中余部千余人则大多给些口粮遣散只留少数自愿投献打散编管在几只散兵团里继续观校。

    然后我反倒是有些期待这些历史上各具特色的同名人物在我军中的监管和矫正下还能做出什么样的表现和花样出来。究竟是反复无常还是叛经离道?还是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造成另一种格局和模样?

    别说其他的作为自小就耳熟能详的水浒人物卡收集和改造也是一种为数不断的潜在乐趣啊。

    说到底这也不过是我征程之中小到不能再小的一个插曲而已。我的军队很快就拔营前进分头收复和肃清了汴州境内的大部分地区然后沿着广济河抵达了数条大河穿流而过的汴州城下。

    令人稍作欣慰的是虽然这段战线上还是一片乱糟糟的各种敌我不明但至少汴州城还是掌握在友军手里的。

    虽然城头除了南军的旗帜之外有点冷清的味道就算被我们大队人马惊动起来也就是稀稀疏疏的一些身影在探头探脑而已。

    因此在城南的广义门下稍稍交涉和出示了凭信之后就门洞大开的被引入这座汴州城中

    只是当我们走进去的时候才发觉之前的感受并非是错觉。

    这偌大的城池形同鬼蜮一般的清冷寂寥就算是有撞见少数巡曳在街道上的军士也是一副空荡荡的走在已经彻底失去活力而死掉废墟里的错觉。

    我们大队人马穿过城门而走在大街和桥梁之上连作为一座城市基本存在的嘈杂人声和生气都没有只剩下脚步行进中单调沉闷的沙沙声。

    天知道那一只以新军中锋为首的河南讨击军在究竟这里大开杀戒屠戮了多少人才把这么一座水陆要冲和枢纽变做一座人烟绝迹鬼城般的存在。

    要知道

    虽然这里已经不是另一个时空令人绰叹千年的东京梦华录的格局和气象但在我数年前路过的印象中也曾经是户口辐集商旅如云供养数镇精锐兵马的繁华要邑。

    这好歹也是我曾经有过不少记忆的城市当初洛都之变逃出来之后与那些与那些满腔悲愤的同伴和心怀异志难友们再次分道扬镳的地方。

    别说骑在马上随军前进的我是如何的百感交集。就算是刻意被我叫在身边一起进城的第五平和苏长生等人也不免露出某种缅怀和留恋的情绪来就好像州城水门之下的分歧和决裂还是昨日的事情。

    好吧我又想起当初被我一时烂好人大爆发而藏在地窖又拼着人品大爆发给带出来的那些女人们了却是有种不若初见的淡淡忧伤和失落暗淡涌上心头。

    我已经回来了并且带着兵强马壮的新式军队回来了但是当初那些熟悉的人和事物却不知道纷飞四散如今身在何处是否又能从都畿道到中原的者长绵连战火中独善其身的活下来。

    唯一比较遗憾和挂念的是那个半道突然起了背诺之心把我的前身给推下水的女人似乎是因为某种保护性的创伤我居然仍旧记不得她的名字。或许只有亲自见到了才会想起来。

    另外一个牵挂就是独孤伽珈

    我还记得这是我双手紧紧抱着深浅不一的一路跋涉在满是恶臭的沟渠里才得以逃出来那个很乖巧没有哭闹最后还在我怀里睡着软乎乎小女孩儿的名字。

    按照独孤学姐最后的交代在很多年之前她就与马前卒马相公在府中泾渭分明各行其是了。因此她过往的入幕之宾不少但这个孩子却也只能算是独孤家的孩子跟着母姓而已。

    我落水失散之后她被带到哪里去了却是我一个不小的遗憾和心结。怀着这种复杂的情绪和缅怀我们穿过同样空荡荡的内城抵达了多少有点人气的牙城。

    开始接管城中的事宜

    只是交割城防和要务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偌大的只驻留了三四千人马其中大半是被击溃后逃散又聚拢到这里的数量上甚至还不如在陈桥镇聚集的北军多

    其中职阶最高的也不过是一个散授郎将而能够约束的也仅有愿本驻军的一部而已其他人都分作大队小股的散在这座城中各据一片街坊自行其是去了。

    因此实在无力对城池以外的地区多做点什么。

    只是迎接我们这只援军的不是有限的热忱和激动而是各种如释重负和得以解脱的情绪

    他们甚至连名面上虚以应付的态度都省了就像是逃避都来不及或是有着什么可怕的东西在后面追着他们。

    疲沓、困惑、倦怠还有很多难以用言表形容的东西荡漾在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之中让人想起后世名著西线无战事里所描写的某种战争综合征。

    如果没有能好好的编练和休整的话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也就是作为明面上的存在感而不能指望太多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作为前线和后方之间屈指可数的重点和枢要之一我们还是得到了不少比较确切的前方情况。

    主要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还有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

    好消息是中路军的前锋已经成功逼近了洛都南面城墙因此北军的主力收缩去全力防守南面了无心在东线短暂的战地空档里继续扩大战果和控制区。

    这也意味着我们防守和应对的地段其实没有太多正面的压力了。

    而坏消息是因为连场的战斗和大败东线余下的各军其实也已经打不动了在递往后方的各色呈表之中缺粮草、缺薪炭和燃料缺少器械和工具缺兵员和夫役几乎什么都缺。

    虽然其中不乏夸大的困难和水分但至少在没能得到重型攻坚器械补充的短期之内就只能拿人数去淹没地方的防线了。

    而不好不坏的消息则是来自西线一只保持牵制和跟进姿态的西线两路帅司突然玩了一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分兵潜袭。

    其中西蜀招讨行司的兵马突然出武关而绕道走太白山南下大散关从陈仓道突袭了割据汉中的天宁军彻底关上了西军入蜀的通道将川东诸镇军马与北地隔断开来。

    而荆湖招讨行司的人马则出兵攻入河东道的陕郡将盘踞潼关之敌内外包夹做了孤悬之军。

    这样的话战场态势就变成了东线只能被动防守西线保持有限牵制而中线全力主攻的格局了。

    这个结果让本以为救急如火至少会有一场以上的恶战要打的我多少有些失望又有些庆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