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三百六十七章 烈战

第三百六十七章 烈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而汴河对岸杨可世与带兵来援的辛兴宗杨惟中部合做一处同时从三面再次向有所巩固的桥头市攻打起来

    桥头市狭窄的地面上一时间麇集着这么多的人马大家都施展不开手脚于是混战的双方都不断地向两翼展开

    这时杨可世的全部亲兵都已整备齐全参杂着撤下来重振旗鼓的防河部队也返身回来加入战斗。这一部分人马之前因为缺乏统一的号令和指挥在敌军的压力下被迫撤离阵地。

    现今得到生力军的驰援后又有生龙活虎般的五百名亲兵做他们的拄心骨儿他们顿时勇气倍增在刘正彦重新部署和领头下奋力返身搏杀

    而桥头市的那些梁军背临着卞河要退回去已不可能他们只有拼死格斗方能死里逃生。因此也是战意高昂破釜沉舟之势。

    一时间双方战鼓大震。喊杀声四起展开了势不两立的剧烈的决战。

    其中最为抢眼的无疑是杨可世的亲兵们他们不但用双手用兵刃和敌军搏斗他们还利用骤马疾冲的冲刺力三五成群的冲击那些避散的敌军把他们连人带着兵器一下子就挤坠入河。

    这显然是一种简单有效、因地制宜的搏杀方式。

    他们从较远的地方觑定一个目标就猛冲上来一些猝不及防的南军被他们冲坠河中了也有的亲兵因为去势过猛勒不住坐骑自己和被他冲撞着的南军一起坠河。

    也有的南军有所准备轻敏捷巧地挪身躲闪过亲兵的冲刺反而转身到他背后借他疾冲时留不住马蹄之势轻轻一挤就把他挤入河中。

    一时之间河水里就像是下了饺子的滚汤仅是在挣扎的人体和甲马。

    尽管剧战还在进行但是在亲军为首的马步大队前赴后继的冲击下形势显然扭转过来了北**队完全控制住桥头市把原来占据在那里的南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赶开去。

    浮桥上的南军看见桥头堡被夺他们的通道已被卡断而无法登陆就抢着、挤着、挨着、混乱地退回北岸。

    只有零星的船只和木筏还在继续载运人马过河但是这段河岸的登陆点都被北军控制住了难以上去。

    这时暂处后方压阵的射声将高世宣率领部分正好以暇的弓弩手面对河岸上的目标目标手里的小旗一挥万千弩弓齐发箭雨到处就有成片成批的敌方人马满身刺扎的滚落河下去。

    那些强渡的船只顿时失去了篙手滴溜溜地在河心乱转筏子大幅度地向左右摇摆倾斜着把中箭和没有中箭的人马一起晃进河里去。

    也有个别南军奋力保持镇静站稳身体用盾牌挡住箭矢竭力保持筏子的平衡还想抢渡上岸来援救南岸被围的战友但是他们挡不住高世宣这一批弓手一再瞄准向他们施射最后一个个都被消灭在筏子上、河中心。

    南军增援的路线一条条的被卡断了北军的后续部队却源源不绝地从后方开上来聚在东岸的南军既不能渡河他们的箭矢又够不到西岸除了用少数射程较远的炮石和飞火雷继续轰击着对岸就只有瞪着眼睛于着急。

    这时残存在南岸的梁军虽然好像落入陷阱中的困兽般勇猛搏斗着但在人数上已居绝对的劣势。他们被优势的北军切成一段段、一块块。再也没法把残存的力量集合起来。

    他们就几个人围成一团背靠着背和身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宋军战斗着哪怕他们的衣甲上已经溅满了自己和敌人的鲜血。

    有的受了七八处、十多处的创伤血从创口里涌出来也腾不出手来包扎一下有的兵刃已经残缺不全。

    面临着如此迫近的死亡他们还是毫无惧色地为了保护自己、掩护战友为了守住这个一隅立足之地而奋力战斗

    有时他们一刀把冲阵的北军砍死在地上一枪把敌骑挑下马来就欢呼一声表示他已经捞回本钱死而无憾了

    有时他们英勇地抉围而出沿着河岸疾驰又受到前面敌军的拦击。看看前后受敌实在无法脱身时就迅速地卸下衣甲涌身向河中一跃企图泅水回去。

    追上来的北军就这么站在河岸边一阵乱箭。一连串的血泡浮上水面来结束了他的英勇的生命。而回应他们的只有对岸神机军发射过来的稀稀拉拉的火器所溅射起的星星点点的火团和飞焰。

    待到第二日正午桥头市周围的南军已被全部歼灭和肃清了南朝的又一轮攻势宣告受挫。

    这时杨可世本人也饮了一囊水吃了点于粮。亲兵们牵着他的战马在河边饮水他亲自在旁看着不让饮得过

    许多将领都围到他身边来听候和请示他的命令重新思量着战局。

    杨可世指挥的这部分人马确实毫无疑问地已经取得汴河西岸局部地区战役的胜利可是这个局部胜利没有给他带来像塞外战场上战胜了敌人以后常有的那种欢欣鼓舞的情绪

    因为他也像所有老成的宿将一样无误地判断出战争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尽头对岸的南军不但是十分顽强的而且还是非常坚韧的正在俟机作下一次次的反扑。

    从战略意义上来估价杨可世部队的这个胜利只不过堵塞住南军的许多渡口之一歼灭了一部分南军的有生力量而已但是显然他们在对岸还是有足够的人马。

    因此这个战果终究是有限的它并不可能对正在进行中的全面大战发生决定性的影响。杨可世身负着指挥汴前兵马的重责也有武人追逐功业的野望和决心当然不能以此为满足。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他不断挫败和击退南军强渡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得到友邻各军告急的警报。

    从这里纵目西望在卞河上下游两岸他目力所及的纵深地带都有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据说有的敌军偏师已经楔入相当深远的后方。

    但己方军队却不能采取钳形夹攻来进行有效的反击说明在那些地区的战斗中友军正处于被动情况。

    对此杨可世不断地传令把可以调动的后续部队和已经开抵汴河前线的增援部队调出去增援友军。

    他发现对岸的南军也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许多整齐的步骑军扬旗鼓噪地向他们的西面驰援。但是他们已经控制住许多渡口可以无阻碍地渡过河来作战而本军只能被迫在自己的阵地中作战。

    他还发现一部分西驰的南军和西去增援的友军只隔开一条河沿着两岸的径道上似乎正在进行竞走比赛。

    有时走到河面比较狭窄的地区这些并行的将士们就用一阵急雨般的箭矢威吓对方企图打乱它的队伍。

    当然这种盲目发射射不到对岸就坠入河中的乱箭只能是受到对方的奚落和嘲笑。

    但是汴河对岸立营的南军大部分人仍然留在原阵地上不问歇地擂着战鼓吹起军号作着战斗的准备。

    在它的后方川流不息地出现新的流动部队似乎正在向前线增援。

    作为沙场宿将杨可世凭着多年战斗经验一看就判断出这是疑兵。老是这些部队这些战马却擎着不断地改变了颜色和番号的旗帜在后方转来兜去。

    但就算它是虚张声势的疑兵罢仍不能得出敌军兵力已竭的结论。聚集在北岸的部队仍有那么多这是凭肉眼就能看清楚的他们轻捷地行动着并不因为一次次渡河的失败就挫折了锐气。

    他们不是在虚弱下去而是仍在准备第二次、第三次的大规模渡河至少他们毫不掩饰作出再次渡河的姿态用来牵制杨可世麾下的主力部队。

    无论是认真渡河或者仅仅作出渡过的姿态这两者同样都够叫杨可世所在一方暂且伤透脑筋了。

    因为现在杨可世的确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除了向洛都请求更多援军外就别无他法了。

    他虽然取得局部战役的胜利但是西面战场上正在激战他要不顾一切地西去增援敌军就会真的渡河过来重新占领这一片河岸

    他好不容易通过一场血战才争夺过来的河沿阵地并且也可能直捣他所在的指挥中枢使整个卞前军马陷入失却根据和支撑而指挥失灵的狼狈境地。

    但他要继续留在这里敌人就达到牵制他的目的由于汴州的地位重要除了他带来的后援和回纥的友军外朝廷还把巡河水军的大部分和漕营的一部分混合编制起来放在他的指挥之下。

    南军牵制了他就等于达到牵制大量北军的战略目的而在其他战场上扩大战果向纵深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他没有得到洛都方面的确实消息但他对某些友军的作战能力显然不会估计得太高有些事疲老之师有些则是新扩充的军伍

    无论是汝州、许州乃至郑州等其他方面的统将有失全局都有可能糜烂的风险。

    汴州城内新军中锋部为首的别遣河南讨击军残部满身伤痕累累的轮换了下来前往后方的进行休整和重编。

    许多人都带着类似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叹然相互搀扶着步履蹒跚在友军的各色眼光和注视中慢慢走出城门来

    因为他们刚刚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甚至一度都要以为自己就要被四面八方汹涌而至的北军狂潮给彻底淹没了。

    他们最终坚守到援军来临的时候也只剩下身心俱疲的**千人但总算给国朝守住了汴州城这个中原枢要和前出都亟道的契入点。

    对于帅司缓步推进的战线中抽动大量有生力量全力来救援的结果也算是有所交代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