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两岸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两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银色闪电交叉在紫色火焰中的风雷旗高高飘扬在充满水汽的湿润空气中与另一面一大三小粉色团子构成的猫爪旗一起交相辉映在秋色粼粼的水光之中。

    无数神色狼狈仓皇疲惫不堪而走投无路的身影成片成片的跪倒在岸边向着这两面旗帜举手过头抛下武器那些少数还想负隅顽抗的同伴和上司则被这些大流给围拢起来刀剑纷纷的刺倒砍杀然后推滚下乱石抛进河水里。

    显然破釜沉舟的典故和寄望没有能如期的让最后的奇迹发生。数面合围的铳射列阵让任何反抗和突出的努力都化作了绝望的泡影。

    在当地人的卖力指引下我统帅的新军右厢不应该是游击军了逐一扫平了郓州十县之后追击着最后一股顽强的敌兵终于抵达了黄河岸边我麾下的散兵资序也再次多了一千六百余名本地背景的兵员。

    当然了虽然这些新附军表现的颇为卖力我并没有指望过具体的战斗力他们只是某种存在序列为了让当地人安心和的某种意义上的变相人质。

    除了一个示范性的散兵郓州团外其他人都被打散分派到散兵各队火什去自然构成好几个老人监督和盯梢一个新人的日常制约手段防止他们的相互串联和非正常接触就算其中某些人有什么异心也就很难翻出什么浪来。

    作为一个成功的上位者不能光是靠恐怖和暴力以及严厉的监视手段来掌控部下同时也要擅长构建合理内部制度和运转体系来达成内的平衡和制约不给叛乱苗头和野心发酵存在的空间。

    任何事后的补救措施和追究手段都已经落了下乘和失之被动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组织和制度的良性循环来消弭任何不安定因素和异己分子存在可能性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当得到和失去的不成比例之后很多人自然就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

    这也是上位者成功掌握人心和大势所趋的基本手段而具体到我的身边各种要走的路还很长呢。

    不过有这些本地人士引路做起事来就自然事半功倍这一路行来游击军的主力五营外加六大队辅军及十五团散兵至少击破了七个军号的残敌约大小二十二支兵马。

    虽然物资用度损耗无算用这些各自为战的北兵作为磨刀石和历练无论是新编的第四、第五营还是整变后的辅军大队也在持续不断的大小战斗日常中飞速成长战力初见规模了。

    但是扫灭境内的北兵还在其次真正的重头戏实在后续占领和巩固战线并且伺机阻断河北兵的南下对于都畿道乃至洛都的增援。

    相信随着战线向着洛都推进来自河北的压力和攻势也会与日俱增的。这样的话本地人士的协助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了起码短时之类是如此。这也是赵鼎用来劝说我妥协的理由之一。

    作为黄泛区的郓州自古就有反乱的传统特别是正当饥馑之年的时候这里也是暴民四起的发源地之一北朝平叛大军的屠刀在这里染红过不止一次了但是大乱之世除了少数偏安一隅的地区外总是杀不绝各种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

    因此郓州当地的驻军更多是用来镇压地方的“防贼需要”另一方面则用那个从军果脯为由从当地征募兵员发往异地戍防攻战以抽减其青壮比例减少地方反乱的风险颇有些另时空铁血大送的风范。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只要有足够的粮食物资要想驱使当地人其为之卖命出力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饥肠辘辘之下她们可是不会去管这些粮食究竟是是姓梁还是姓李的。

    我正好前段时间在毫、宋、陈三州之地好好的收割和刮地三尺捞了一笔又从帅司叫苦哭穷的开拔所需名义下要来一大笔军资补充所以手头暂且颇为宽裕。

    转移到郓州的时候是辎重满载于道而不见首尾。拿出些许不宜长期贮存的稍稍恩结下人心就够了。像新募的郓州散兵每人的基本身价也就一石栗米而已自带兵器的加一斗有甲械的多加半石有坐骑的多给一石。

    至于那些民夫杂役那是按照劳役的天数以升、合为单位来支给口粮和酬劳的。

    漫步在乱石嶙峋奇巧横突的黄河岸边

    这个年代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还没有后世那个严重因此大河上下浊浪涛涛万从滚跃奔涌无回的汹涌壮阔景象比起大半数时间表面都是水波不兴而暗潮潜涌的长江又是另一番风味了。

    弥漫在空中的水汽也没有明显的土腥味靠近岸边一些水势较缓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清浊分明的交界线因此这里也是当地人衣食为数不多的重要来源河捕。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之下

    在黄河边上堆起柴灶架起大锅烹制现捞上来正当秋肥时节的黄河大鲤只需几段大葱而无他佐味汤滚釜沸之后正所谓葱绿鱼白汤汁如乳筷著轻抖而骨刺尽落盛在黑陶粗碗里馥郁的色香俱全令人不禁食指大动各种大快朵颐就停不下来了。

    足足有尺长的鱼白胶套上同腹剖取的黄白鱼子油锅微炸再切做细片于煎外焦酥劲道而内鲜美多汁亦是别有风味

    然后是剔下的鱼骨、鱼鳞、鱼皮另外大火熬出浓汤辅以茱萸木姜、老豆腐煮到汤汁尽收便是别有滋味的河南豆鱼羹。

    还有人直接拿浓重鱼油的汤头蘸着切块的饼子吃

    让人吃得是赞不绝口而大汗淋漓顿时之前激烈战斗的辛劳和疲惫也顿然不翼而飞了。附近须昌县送来慰军讨好的数百尾大鱼全营上下顷刻间就一扫而空。

    作为心情大好之下的回馈拨下一千石的杂色粮食足够让他们欢喜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时侯虞侯组里也来禀报新绘制的地图初稿也已经完成了固定在某个架子上抬了过来请我观祥

    图版上比较清晰的郓州十县六十五乡的基本轮廓当然是参照了我们缴获和在地方上获得多个图样范本日后将作为我们布防的参考和凭据。

    其中也可以看到我现今所在的郓州西北端

    奔流的黄河河道在这里向北转了一个型大弯沿着大弯的南端就进入濮州境内而折转向北则进入了济州的阳谷县境内夹在这两者之间郓州在黄河边上的突出部不过三十四里宽而已。

    而对面就是河北重镇朝城镇拥有水寨和黄河水师的所在也是我需要重点防范的地段我已经下令沿着河流进行逐一勘察水文地理寻查适宜大规模登岸的地段主要是因为黄泛过的地型变迁在地方书志上是没法体现出来必须取得第一手资料才行

    “敌情?”

    隔河相望对岸的尘烟四起正在行进的北朝军队却是步骑皆有。

    黄河北岸青色的玄鸟旗下河北观容使兼东面招讨副使张叔夜也骑马站在河岸高处上眯着眼睛打量着对岸好一段时间了。

    经过了漫长的行军之后原本有些板结贲张的须发又被被河风吹的凌乱不堪。

    他虽然姓张但却与执掌国朝的大摄并非同宗近族而是出自河北土族的官州张氏属于老青淄军一脉的将门遗族少以弓马出众而从军转事安东、卢龙河北诸边要地依靠自己的本事一步步走到现今的位置算是北朝为数不多的外姓栋梁之臣了。

    他通过咫尺镜遥遥望去也只能隐隐看到那里战斗过后的尘烟已经彻底消散了这也意味着又一只北朝资序的兵马覆没在南岸上。

    南朝声势夺人自从淮北防线的核心青徐镇陷没后才没多久大半个河南道就已经沦陷了大半的黄河下游对岸已然尽皆敌国所属了。

    再联系到前些年的洛都大变以及当朝大摄这些年的疾进之策都不似什么好兆头难道这天下真要大变色了。战事已然打到如今这个地步就算最后成功挫败击走了南军北朝之下也是损失惨重不复旧观了。

    只怕另有一番风雨跌宕的局面了。他隐隐生出某种自己已然站在世事大变革前沿的错觉却又随即将这个大逆不道的念头又按灭在心底。

    他的身家前程都在北国恩遇和出身也是出自大摄所给于公于私他也只能站在这面旗帜下战斗到底了。

    他的身后是无数行进队列构成尘土飞扬的大背景。只是大多数人面带倦色而士气还算盎然。

    而在这些队列中除了大多数衣甲鲜明的河北兵外还有一些相貌装束都迥异于中原的士兵。

    他们光着膀子赤果着半身或是仅着半截遮胸皮袍佩挂着弯刀和手斧须发浓密而杂乱肮脏。时不时低声的嘶吼着缓缓的向前涌动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