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二百八十四章 投效、人心

第二百八十四章 投效、人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坐在渡江的船上随波起伏着靠向岸边左右刀枪如林甲光簇织不免生出如此的心态和想法。

    既然江北两大水军都已降服渡江就不再成为问题了我出发的时候京口那里甚至开始着手修复那条过江的铁锁浮桥。

    只可惜这首赤壁怀古已经被那位穿越者前辈给抢先用了因此至今还携刻在鳌头矶的山石上供人观瞻

    我能够抄的也只有明朝杨滇的临江仙作为现代三国电视剧主题曲的改版。

    只可惜那些衣衫褴褛如同难民一般蠕动行走在江边的人群多少破坏了这种豪情壮志。

    那些表情呆滞的江北百姓衣衫不整和各种伤痕明显遭到先前渡江的官军报复性的蹂躏但是他们就像是无数次习以为常一般努力相互搀扶着或者抬着不幸死掉的人向着一片凌乱的家园走去。

    事实上绵连的乱世很容易就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于统治者们的下限只要能够活着就好其他都是浮云或是只要咬咬牙就可以熬过去的坎坷而已只要人还有一口气在一切就有指望。

    瓜步洲到了踏上陆地之后我们等于进入了传统扬州的地界隶属与江阳县下辖。

    不过战火早已经随着再度出发的兵锋远去淮南藩镇联盟的土崩瓦解不代表着就是万事大吉。各种反攻倒算的策略和措施伴随着分化瓦解的勾心斗角

    我部人马马不停蹄的穿过一片荒败的江阳县抵达了扬州现今的治所江都城也是我昔日途径之地再次驻扎下来就地接受来自海路输送的补给和装备维护重点是本地无法提供的火药。

    不过在过江之前我再次处理了一个手尾就是手上那批江宁军的俘虏突然闹将起来郑重其事的提出一个请求期望能给我卖命一二。

    这个结果却是大出我的意料之外随后我才知道居然是因为我让人给他们治疗伤势有关。当然我也不是处于好心或是人道主义之类的缘由而仅仅是缺少培养战地救护的素材而已。

    留用这些俘虏的伤患来进行缝合清创修补等战地急救的练手好迅速传帮带出一批简单速成的医疗兵反正练死了也不可惜再加上简单的战地营养学禁忌和卫生防疫措施这样一个军事医疗的体系就初步成型了。

    但是这样却带来一个意外的后果被铳击伤的事后感染死亡率颇高如果没有相应的特殊工具进行处理包扎的话

    因此粗粗的救治之后我们的俘虏里居然有好些人活下来后起了思愿意改投麾下为本军效力。

    用他们的话说都是烂命一条也已经为旧主拼命尽力过了换个待遇更好的地方继续吃兵粮才是因由之一。至少连她们这些敌虏都能有所善待定然是一个有大胸怀、大气魄的将主云云。

    当然了。我也早过了那种被人一吹捧就飘飘然不可自拔的中二年纪无论是否真心归心投靠什么的他们这些俘虏对我来说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

    虽然友军之中也有从这些本地军队中受降纳叛补充兵员的行举但是信奉重点精兵主义的我完全犯不上这么做。

    不过这一次一贯没有这么主动作为的陆务观却是一反常态的先沟通辛稼轩又和他一起联手再次说服了我从中接纳了部分人的投效。

    理由很简单暂编第四营的价值和存在证明了我们这只新军就算再怎么精锐也需要相应规模专门配合我们并且充当某种外围和炮灰角色的普通部队或者说将比较精锐的核心战斗力从日常的杂务劳役里解脱出来的需要。

    乃至用某种更加吃果果一些的诛心之言说在这个席卷天下的北伐大势之中我们这个初见雏形的小团体也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来发出自己声音和创造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不是就这么随波逐流的泯然于大势那怕是一群炮灰走卒之流也好。

    先能拉起足够规模人马和装备然后才有本钱依据自己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前景向国朝谋取相应的编制和地位显然是这一系列的战斗多少给他们树立起某种期待和信心来。

    起码润州兵也不是我像的那么差劲因为润州其实是有唐以后的叫法在此之前它还有另一个名字丹阳郡没错就是丹阳郡所谓“丹阳精兵”乃至是三国至南北朝时代屈指可数的几个可以与北地争雄的优秀兵源地

    据说吴大帝孙权的解烦亲军就多数出自这里此后历代又是以南抗北的前沿民风彪悍而好狠斗勇哪怕在隋末乱世的满地尘烟之中亦是有所出

    直到大唐鼎立天下一统海内无事丹阳变成不重要的内陆腹地润州然后乙未之乱后的这一百多年的争据乱世又将这些丹阳兵的后代给磨练出来

    别看他们经常被江北的淮扬军虐那是因为水军不振被压着打的缘故这次乃是上层直接丧失了抵抗意志才比较平稳的易主入手的。

    但是数千名反乱的润州军为前驱也足以京口得而复失乱了好一阵子。事实上作为江宁军也有相当部分兵源是来自附近的润州地区的。

    按照国朝体制军行在外可以酌情就地随征从役以足军用属于没有具体数目限制的临时编列应虚而聚应时而散只要你后勤上能够维持的起来。

    既然这样我也从善如流将暂编的辅助第四营又扩招了一倍达到了十一个大团本地人和国朝兵拆散混编用缴获的装备重新武装起来。

    然后我又从中象征性的挑选了十几个比较精于老练的军士编入我的亲直团中作为邀买人心给与信任的措施于是乎人心可用。

    在江都接受进一步补给的时候犒赏也终于到了。

    我也顺势发了第一次战地军饷包括正薪、军种津贴和勤务费辅员也有一半的收入就连那些刚加入不久的本地兵员也多少见者有份的给发了一点象征性的饷钱。

    我主要是用便于携行的小银宝和大白眼钱来支付结果却未向因此生出一场风波来。

    看着手上几枚白花花明晃晃的大梁宝钱很多人是需要狠狠咬了一口才确信是真的而不是什么哪来糊弄人的货色这才傻笑着被后面急不可待的同伴给用力推搡到一边去。

    早年跟随我的那些第一营和第二营的老人还好只是当场喜笑颜开或是谈笑风生的憧憬期许着这些收入的用途和规划。

    第三营乃至暂编第四营的却是骚动了起来。因为据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拿到没有层层折水也没有变价做他物的足额薪饷

    群情激动之下有些人当场涕泪满面的嚎啕哭了起来然后有感染了许多人当场变得哭声一片让负责统计人头发放军饷的虞侯们有些不知所措了差点出动标兵队来弹压。

    我后来才明白他们失态的缘故。第三营主要是选自国朝陆师各军的铳手平日就属于某种待遇和重视都吊车尾的垫底角色而第四营主要来自那些二三线的杂号部队还有部分本地转化留用的降藩兵员。

    要知道那些藩镇军队来说除了镇守藩帅的牙军、亲兵能够比较足额享用正薪之外其他部队按照清疏远近的重要程度和三六九等配给状况也存在各种克扣和变通手段

    有些杂号部队于脆就是用各种实物来折色打发部下主要是积压的战利品或是清仓的陈年旧物然后士兵拿到手还要到街上去找商家强行买卖一番才能变成落袋的现钱

    或者于脆让他们去抢劫士民百姓来养家糊口填饱腰包。亦有无良之辈直接在发饷的最后期限前驱使他们去做送死的炮灰好节省下相应的开支因此通常情况下能混个肚饱还有抢劫的收入机会就算是令人羡慕的生活和待遇了。

    而对于南朝的军队来说虽然相对条件好一些吃相没有那么难看但也同样存在各种亏空吃饷的弊端和内幕最常见的温和变通手段就是以防止逃亡为名将士兵的薪饷按照季度发放乃至拖延到半年才结算一次

    只有到出征的时候才按时给予足额发放据说可以防止士兵逃亡和自扰地方云云。然后还有在发饷的时候将发放的军饷由较大面值的制式银钱兑换成质量参差不齐的散钱好吃中间的利差。

    通过这些手段这样期间截留下来的大笔军费可以挪作他用滋生各种出息去投资各种商也活动算是比较有良心的了而私下放高利贷无疑是这些军将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了。

    想我这种坚持按月发放薪饷的而且自掏腰包把成色不足的部分给补上的冤大头简直是良心与道德的奇葩楷模当然我也因而被当作某种凯子和败家子很是背后非议和嘲笑了一段时间

    这次发饷却是触痛到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堪之处了。

    因此人心可用之下我于脆乘机做了一次热情洋溢的动员讲演将他们煽动的嗷嗷叫恨不得建功立业升官发财就在眼前触手可得了也将第三营被集体惩处的一点隔阂和怨望一起抹平过去。

    紧接补给船团而来郑艇所代表的军从商和军属的辅助大队终于赶上来了。在江都与我们会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