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进程,再闻
修正了好几日随着上呈的军报而来的是前沿军行司的新一轮调遣令赶赴江宁助阵。
我们移防出小金山的时候回身望去一个颜色鲜艳的热气球被高高的放到天空上这也意味着观察范围的极大扩展江北兵马再想潜越偷袭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国朝这次数路并发的大进军虽然势如破竹但是也暴露出诸如:后勤辎重跟随不上甚至脱节各部番号多而杂调遣和编管混乱的问题
京口遭遇的江北军反扑就是一个警示而已。
因为润州附近的东南路兵力被集中去围攻江南最后几处还在顽强抵抗的坚城之一江宁没错就是江宁。
我另一段回忆和遭遇的所在我和抱头蹲一起如同游园惊梦一般游离与乱世之外的短暂安逸时光遇到豪爽待客招贤揽士的韩良臣并收下第一批追随者的开端和起始之地啊。
只是这一次我是带着一只满编的军队重新杀回来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是这种“我胡汉三又回来”式的欣然自得和成就感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意味。
更别说是生养长成在此地的韩良臣。离开江宁之后他似乎就似乎有一部分情感和灵魂就此失落在这里而变得沉默寡言就像是变了另一个人一般
直到听到重返江宁的消息才微微有些动容起来。
离开之时
作为镇守程煊还友情赠送了我们一批作为畜力的牲畜都是他从本地收刮而来的这样总算避免了我们某种窘境因为辅助大队和相应的额骡马船都还没有及时跟上来而只能用人力来抗挑的现实。
虽然按照惯例我们固然可以在沿途行使“就地调达”的权宜之计但是要我们自己动手下乡去搜罗无疑是事倍功半的事情。
我也得到了一匹新坐骑驰援京口的骑兵队乃是东南行司为数不多的机动力量与我麾下的宁都尉在内少数人也是旧识因此他们作为昔日同袍之谊所赠送的礼物是一只铁灰色的吴山马。
因为骑兵力量的相对匮乏大梁曾经试图在很多地方都养过马只是南方的暑热雨湿瘟疫造成的水土不服一直是马匹等大型军畜的大敌最后只有在闽地、吴中等少数具有大片高山草甸相对于燥凉爽的地区才获得成功。
这吴山马便是其中之一算是东南行司马匹来源的自留地之一。
我想了想还照例是将它命名为“灰熊猫”既灰熊猫五世。
当然了左近也有对这个名字表示疑义和好奇的我对他们的解释是熊猫乃是上古神兽的化身世称食铁兽乃是西南特有的祥瑞而灰熊猫更是其中的异种因此坐骑一次命名多少能够带来逢凶化吉代死替伤的好运气
从京口到江宁不过一百多里的短短路程却让我看尽了战火带来的荼毒与破败出了京口以西的桥亭驿后就十分明显的破败凋零所谓十室九空百里不闻鸡鸣的荒败景色。
至少我前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虽然不乏流民载于道途饿殍横于野中但沿江的那些村邑市镇至少也是人烟稠密颇有生气的。
江边青山如黛的大背景下大片水网纵横的田稼之中依稀有劳作的身影被晒于翻浆的田埂垄头上那些手持弓箭刀棒的青壮也在有些紧张而警惕的箭矢这大路上那些饥肠辘辘蹒跚而过的人群。
但是现在似乎什么都没有了连蓬头垢面的乞丐和坐在路边奄奄待毙的饥民都消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零星驰走的巡骑和游哨。唯一没有变化的就只有东去大江轰隆哗然的涛声依旧。
按照官军的说法这是江南藩镇聚于江宁大城的最后一些残余抵抗各种清野坚壁的成果不过我的队伍取道穿过一些村落的时候一些刀兵和过火的痕迹明显是几天内才发生的。
这就是乱世无论胜负如何也勿论兴衰成败作为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百姓必须付出的代价和不可避免的悲哀。所谓“兴亡皆苦”的朴素道理所差别的只是秩序与和平重新来临之前的长痛短痛而已。
对了这些天的额休整和补充我还有另外一个意外收获这是在清点那些首级的时候发现在京口粮河南堤的战斗中我的部队无意打死了一个敌军大将人称镇三关的义安军统制曹晖
虽然这个“镇三关”镇的不是什么天下知名的关要只是扬州境内的三个小水关而且江南藩镇的军号有些浮滥繁杂多数编制虚浮亢费却从来就没有满员过最多只能类似三国游戏里“吴郡之龙”严白虎式的小军阀之类角色
但好歹是江淮这个大斗兽场厮杀割据出来既成事实二、三十年小强之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将相王侯宁有种为兵强马壮尔”的时代也是政局相对稳定的南朝大梁所最是痛恨的“纲常沦失尊卑丧乱”的割据形制。
因此这位在地方政治格局上或许有限但是作为大小武人集团成员的实战经验上算是相当娴熟老成的因此特地被委任成为奔袭江南的东路总领人选。
没想到这次过江来就莫名其妙的这在我手里了。如果不是收尸的时候有俘虏突然出首指明某局尸体的身份请求按照惯例给于遗骸相对的体面的处置估计就这么胡乱丢尽进某个填埋坑。
这也是我独立领军后第一个有分量的斩获和成果少不得在随军日记和拟寄出的私信中略作炫耀一下。不过他这样的小军镇出现在江南也意味着另一个事实。
根据过江送来的消息如今江北藩镇在唇亡齿寒之下已经在北朝介入的情况下暂时放下陈见玉宿怨基本完成了某种连横合众组成联盟共抗大梁的步步紧逼而江北的这个淮扬副总管就是首当其冲的桥头堡兼淮南道的第二大势力。
常年与江南东道的藩镇拉锯对抗而颇占上风常常过江打的润州军各种守势这次不过是他们利用熟悉地理水文外加上不甘顺服大梁的本地带路党而故计从施而已。
而被围攻的江宁大城则是他们在江南之地的另一个战场。
跟镇守程煊那里共享的内部军情在西路的过江突袭中虽然前沿军行司行司仗着兵力雄厚而重整战线挡住敌势的攻袭但至少有两万以上的北兵连同辎重一起突破临江一面的警戒而进入江宁大城之中。
如今的江宁大城之中聚集了宣、遂、漓、高、芜、常、江、涂等八州六路镇守仅存的反抗力量。再加上江北兵的支援可谓是愈加顽抗一时。
这也是我这只人马刚刚协助东南招讨行司收复和稳定了京口防线之后就急匆匆被召唤去江宁助阵的缘故之一
旁晚时分我们开始在沿江不蜀戍的旧址上就地驻扎宿营突然有哨位报告江上似乎有所异动。
江水颜色出现了某种变化像是反肚的死鱼一般的漂浮物顺着青白色调的江水冲刷而下死鱼?不对那并不是死鱼
事实上长江中出现大片死鱼我们这个距离也未必看得到能够在被肉眼观察到只能是更大的物体。
我在逐渐拉伸到放大极限的咫尺镜里总算看的有些分明了那就是大片的尸体夹杂一股股红褐色或是焦黄乌黑漂浮物的水流沉浮飘荡着想着下游而去。
然后江水中出现了一些更加明显的事物那些明显破碎烧焦的船体碎块像是斑驳褪色的污点一般从上游漂流而下。
第二天我急行军三十里后在江宁接境的甘露镇粮台所停歇补充的同时也获得最新的一轮消息就在前日江宁西北的江面上发生了一场水军大战。
这一次常年横行于长江隶属于东海道水师的侯官舰队与明州舰队刚刚在江北藩镇水军用自杀性火船攻击下遭到一场惨重的挫败。
那些高大坚固而转向缓慢半径大的大沙船和近海帆船面对小而轻便灵活的江北水军先是再度大胜了一场然后因为追击江北水军残余而不觉靠北岸太近
结果被藏在上游草荡水泽中的火攻船顺势而下转向避让不及而各种冲撞和焚毁无数又因为被打乱阵势而慌乱败退不及搁浅和冲岸的亦是不计其数可谓是元气大伤短时之内已经无力再战了。
虽然这点损失对南朝庞大水师编制来说的不过是一隅之力而已但是要从东海道的诸多驻泊地就近在调迁过来水师增援同样需要时间和海程。
这也意味着上万名已经攻过了江占据北岸的白沙港和江阳下城的东南行司兵马将面临后路断绝援兵不挤而凶多吉少的境地了。
与此同时当我们看见巍峨棉连的钟山之后也意味着已经抵达江宁城附近
:话说我的书评区真太可怜了难道我要看读者对去请的猜测和期待非得到贴吧去看自己盗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