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捕亡?劳军

第一百五十三章 捕亡?劳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所谓捕亡者乃是南朝自南海都督府沿袭下来的一个特殊政策最初是海陆大开拓时代为了满足新拓土地上底层劳力上的需要而在官方的组织和倡导下各种有活力的民间组织和家族对周边土著进行大规模的捕获和贩运为奴

    后来变成一种惩罚手段对于敢于顽抗天朝王师的一种杀鸡儆猴毕竟鸡犬不留的屠城在泰兴大开海之后就很少用到相比之下多费点周折将其举城举族的掳卖为奴婢无疑是性价比更高的事情。

    从这一点上说那位穿越者前辈梁公几乎在用一生的身体力行来作为表率和示范。对于这些异族按照抵抗程度予以三六九等的不同待遇。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最残酷和严厉的做法也不过处死过高过车轮毂的男性然后迫使剩余的孤儿寡妇与唐人带来的各族移民结合才能继续生存的自然淘汰之法;或是将整座城市的居民剥夺所有空手赶入浩瀚沙海之中任其自生自灭而已。

    飘摇飞舞的青龙旗下无论是雄踞高原威临西域、天竺的吐蕃人或是称雄西南号称南蛮霸主的南诏大蒙元国还是称霸西亚横跨三洲的阿拉伯大食都用无数的异族家破人亡骨肉离散的血泪史铺出一条尸骨累累的征程

    甚至培养起一套前方征战后方贩运随战随走而行之有效的章程和体制来。

    以贩奴作为盈利和收入的漫长征程中也为正在休养生息的国朝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廉价奴口虽然他们大多数人的命运就是在不见天日的矿山坑洞里劳作到死或是成为漫长艰辛的营造工程中时不时倒毙的横尸。

    但亦有许多奴口因为生聚繁衍在中土而变成二三代的顺民和国人。相比大夏建立过程中的崩灭的那些十万乘数十万乘的大国和霸主南海都督府索要面对的对手无疑更容易一些因此全民参与的程度更高捕奴的规模甚至要更大一些产业链也更加完善一些

    来源也更加广泛在南海和大夏关系最好的黄金时期从极北之域的雪原冻土之民到南荒莽林的山泽野人从大洋东隅的大小澳和更远的北俱芦洲到泰西之地的大秦诸邦和南部善洲的昆仑列国几乎都有国人居间折转贩运。

    他们乘风逐浪按照寰宇海图书所描述的理想乡追寻着每一片新发现的土地虽然其中不乏尝闻天威而慨然礼待的番邦土君蛮部头领亦有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或是其他因由而无法正常沟通和交涉的存在。

    于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武装战船之后尾随而来捕奴船团。

    他们每下一城便会将当地蛮族的男女老幼分类处置按照不同的价位发卖和转运。

    比如最好卖的是年轻的女性他们是最好的生育工具和财产按照姿色优异程度可以卖出好价钱就算卖不掉也可以配给归化人和驯丨熟的藩奴繁衍更多的人口基数。

    其次是不足十岁的幼童基本思想和世界观还没有行成成批买回去稍加调教和洗脑就是良好的兵员和家仆。

    然后才是15岁到四十岁之间的青壮需要编入最基本的苦役或是炮灰部队中在监管下的艰苦劳役中逐渐磨灭掉残余的仇恨和反抗情节或是为阵前驱数次后侥幸不死用血肉和性命为自己赎取自由和将来。

    最后剩下来的老弱伤残者是最便宜的如果依旧没人要就会赶到荒野中慷慨的放任其自生自灭

    很多海藩人家就是靠早期捕亡带来的血腥资本而积累起第一笔家业的不过相对后世那些暴发户式的西方殖民者以及他们傻大粗笨的殖民手段拥有古老底蕴的东方古国无疑表面上的额吃相要好看的多。

    起码在来自中土天朝文化的输灌和洗脑下很少有土族和藩奴在两代之后还能够坚持自己的传统和过去更别说南海之地那些占据绝大多数连自己民族和语言文字这些概念都没有土蛮岛夷之辈。

    理论上只要他们不在婚配前累死早亡的话子孙后代总有机会获得藩主和代官的开恩释放出身或是抬高阶层变成新来土奴的管理者和有产者的身份

    后来就逐渐演变成在战地一种犒赏性和激励性的特殊授权行为主要针对的是战区的敌境或是化外之民附逆之众等等。

    不过在天南州这样的亲藩腹地发布捕亡令却是极不多见的事情那表示官军所遭到的抵抗和伤亡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了。

    出现在道路上的捕亡人群就像打开了一个水闸一般接下来的日子里。

    没有多少俘虏只有一波又一波被捕亡的人口在马队的驱赶下如潮水般涌过道路。这意味着什么已经有些让人不大愿意去想

    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见多了如斯的场面也不免让人喉咙于涩有些眼不见心不烦的自欺欺人的避到邬堡里去。

    “安关镇来人说是犒师劳军来了”

    正在值日的目官张立铮向我请示道

    安关镇?我转了好一会才想起来这是我驻地边上那所小镇的名字平时交集的不多亲自接触就更少了以至于缺少了点存在感。

    简单看了下清单他们送来劳军的东西还真不少

    有鸡、鸭各四十对鲜猪肉四百斤、牛羊肉各一百五十斤、尺长鲥鱼、刀鱼、青鱼各六十尾、各色杂鱼两百斤还有各类于菜、于果、坛货各一百四十斤青盐和白盐二十五石蔗头烧和包谷酿的酒水五十坛。

    全部装在盖了红布的筐篓里沉甸甸的挑进来也有一百多担不过我反而更疑惑了。

    现在并非市日又不是年节之期更不是两税催收的时候粮台也没有下达就地征募的指令他们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只是未雨绸缪的讨好手段而已”

    随营书记第五平在我身后低声道

    “他们害怕的是被列为通贼之名被官军捕亡而已”

    “所以特意过来态度和宛求一二”

    随后我见了这些乡绅代表才知道。

    我这只人马在当地居然风评还不错主要是没有入住相对繁华热闹的市镇中因此少了许多日常摩擦和生事的机会

    另一方面往来买卖还算公道基本禁绝强取豪夺的事情发生甚至为此杖责了几名违规的士兵当然我是因为不想在这只新生部队里放任某种不良风气的苗头而已。

    再加上征用当地物资和劳役都有给点钱做补偿所以很有点符合仁义之师秋毫无犯的标准。

    听到前线的发生的事情之后就不免有些惶恐和紧张跑过来寻求某种安全感和庇护了。

    按照那个颤颤巍巍留着一戳山羊胡子的乡老的说辞最好能派些人到镇子上立起旗帜象征性的驻扎以下圈示一下地盘的所有权当然他们会代表举镇近九百多户人口不惜砸锅卖铁另有酬谢的云云。

    我权衡利弊想了想还是大部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顺便也提出一些条件。这时候我忽然察觉到外面的嚣闹声。

    顿时有些不满意的走了出来发现送来劳军物品的场地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在我身边的韩良臣的喝令下才纷纷散去露出里面的“货物”让我眉头猛然皱了起来转头对着那些陪同身后的乡老冷声喝到

    “这又是作何道理”

    因为我居然看见还有一小群穿的花花绿绿的女人

    “只是劳军的些许心意”

    “军上莫怪”

    “军上恕罪”

    在他们有些惊恐惶然结结巴巴的急忙解释中才才多少明白却主要是镇子上乡老们在祠堂里鼓捣出来的所谓两害取其轻的某种对策

    虽然当地人不怎么在乎女性贞洁这东西但是除了矽统绿帽文的爱好者外肯定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女性成员不知道那天就被上门来的官兵给拉出去轮了一遍又一遍什么的。

    所以在很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下镇上仅有的从业或是兼职人员都被收罗过来以至于担心数目不够一些没有男性成员的寡妇之流都被威逼利诱着塞进去派了过来让我有些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

    我似乎犯了一个错误

    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念过这些东西用累死人的操练压制下去就好晚上有空就开开识字认书的夜校让掌握文化的军官们有偿充当合格或者不怎么合格的教员多少也能转一下注意力这也是后世国朝军队不同于国外那些欧美大兵满是性病和丑闻军营生活的一**宝。

    可是一不小心把这些不安定因素给放进来见到了实物之后就有点树欲静而风不停了

    她们短暂的存在已经让那些正在热火朝天齐声喊着号子的训练场地中顿时多了好些杂音和闹出不少错误陷入乱糟糟一片叫骂和呵斥声中。

    就连负责督导训练的士官和军官也有不少眼神都变成沟着了多少少少的转头过来。

    好吧食色性也这是人类的本能和道德伦理上的善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实在高估了这些古人的局限性和生活环境

    或者说用我本身作为现代人阅尽无数国际主义生理卫生学科的教育家么们各种兵步兵之作已经达到眼中有码心中无码所养成的挑剔胃口和标准来比照和要求这些古人实在太过苛刻了。

    犯了错就要想办法补救我可不想一手打造的部队真弄成一个菊花盛开的地方或是变成历史上那只臭名昭彰的底斯比圣军一般靠搅基来维持战友情和战斗力的奇葩。

    所以就连一手操办这只队伍的我也只能捏着鼻子只能折中兼全一下。

    宣布有偿性的让她们留下来然后安排好食宿和限定每天的次数做好身体检查和基本环境卫生然后轮流作为训练和对抗表现优异者的某种变相奖励。

    作为提供服务的支付手段可要选择实物也可以是钱币至少在目前供给充足也不差钱没有必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去牺牲一只正在成长部队的发展潜力和纪律服从性。

    至少在我王八之气可以强大到将所有配下资源都变成个人指挥如臂使之前我只能将错就错有所底线的妥协现实。

    顺便借这个机会考察一下这支队伍里的藩生子、国人和武学生的在外物诱惑之前的心性差异及表现水准。

    我自我安慰道。只是我对军官们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虽然他们努力保持着表情的肃然和服从但是还是能感受到某种原本肉眼无法见到的精神和气势猛然高涨了几分也不知知道这是还是还是坏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