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观阅

第一百四十三章 观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南州位于数百年前林邑国故地的精华腹地九龙江平原之上所谓环山面海河川众多地势胜要而物产丰饶也是大梁国姓之族分布在海外军州的众多直藩领之一而今为四大公室之一的通海公所领下中南要冲和海陆重镇。

    史上一度作为南海梁氏的陪都来经营在嘉佑大进军失败后面对急转直下的全面崩溃之势就曾经有人建议过从广府迁都到天南州去虽然最后未能成行但是作为陪都的经营却是一直没有停下来各种宫室官署居城军塞港湾可谓一应俱全。

    而当代的通海公其实从亲缘上算是当代幕府之主大相国的不多子嗣之一现任监国的异母从弟因为某种政治原因幼年就作为妥协和交换被过继给绝嗣的上代通海公。

    四大公室的存在本身是作为国姓一族的手足和延伸分藩镇守四方要冲同时作为幕府的主脉出现传承危机时的候补而已。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位通海公显然不甘于仅仅作为身份尊容之极的国姓分家和公室的身份而以朝请之名长时间滞留在畿内进而纠集党羽乘清远军之乱妄图在大内和幕府之中行篡逆废立之事而在广府内做下一系列泼天的祸事来

    有消息说这位夺权不成的通海公失败后在死党的拼死掩护下已经秘密逃回了天南州的领下大开府库集藏招兵买马尽起青壮准备继续负隅顽抗一时。

    此外几乎是同时在天南对岸昔日水真腊故地的首府安元洲也出现了变故

    此地乃是刚刚请辞的大司徒马扩一族的世领所在世代繁衍生息下来亲眷族人盘根错节遍布地方也是安南都护府东境屈指可数的大藩

    马扩的先祖乃是西京名门历经天宝乾元、泰兴三朝的名相马遂。也是南海硕果仅存最古老的五脉臣属之一底蕴更在名为八叶的世臣家族之上而马扩本人更是当代的元老重臣所谓西人党的领军人物之一。

    结果广府派去索拿涉事逆党人犯的钦使和护卫几乎一上岸就彻底断绝了消息朝中闻之无不震动。

    而发生宗藩院前的袭杀行动则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管是谁幕后策划和指使这些死士的黑手在宗藩院前的这一幕简单粗暴却饶是高明的直接将幕府和朝廷努力维系和控制在上层游戏规则内的最后一点遮羞布给撕掉了。

    而针对天南州的战事一起主张北伐中原的东进党人和军中主战派的计划和打算无论理由多么充分和得势都不可避免的再次陷入遥遥无期的延后之中了。

    毕竟以南朝现下的准备和动员情况是不可能两线开战的而对南朝治下的版图区属的复杂关系和局面来说全面动员牵涉到的东西实在太多的令人难以下定决心。

    这一环套一环的紧抓时局走向却堪称阴谋中的阳谋让人很有点恍然大悟又感叹不已。

    一阵又一阵的巨大喧闹声将我从回忆中唤回现实今天是广府出征讨伐逆乱之前的阅兵式。

    籍着这次各路勤王之师汇聚与广府周边的良机举办这场大阅之礼也是肩带为了安定人心和威慑那些潜在的不安分之辈。

    因为某种关系我也在附近分到了一个好位置楼顶上临时打起来的凉棚已经摆满饮料和小食的案子不过我们已经没有心情享受这些东西了。

    作为的前驱是六匹大白象无论是在天竺还是南海诸国都可以被视作为难得祥瑞之兆的白象在这里训练有素的排成横列踏着微微的震感在围观士民的大呼小叫声中波澜不惊不疾不徐的缓缓前行着。

    它们一律络着金笼头披了各色彩缯色绫、缨络流苏并排地走在队伍前面开路。驭象人各自坐在象颈上张小小的木莲花坐椅上。

    紧跟着跟着的是一队队手持旗幡的仪仗兵青游旗飞黄旗白泽旗等五颜六色的长队如同大街上飘荡而过的云彩。然后是一群有一群穿着彩色号衣的鼓吹手金鼓齐鸣的演奏着某种浑然大气的占太平定胜乐。

    而紧居于其后是成片整齐划一的马蹄声其中最容易吸引眼球的是无疑是御龙卫所属军官们所组成的铁骑大队被称为“甲骑具装“阵容这支特别挑选出来的骑兵号称是禁兵中的精华仪仗队的中坚。

    他们一律连人带马披着连身大铠罩着层次分明的绣袍和大氅手执描金帖银的枪剑跨下骏马几乎是训练有素的应着铜鼓和金钲的节奏踏出一阵阵齐整匀称的马蹄声在观众们如此如醉的欢呼喝彩声中操纵自如地缓步而进

    居于这个队伍的第人。则是负责指挥这只甲骑具装的殿前中郎将他头戴朱提兜鍪身披光明细鳞金铠外面罩件绿袍显得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举手投足之间不知道有多少少女妇人为之痴醉癫狂。

    连我也只能酸溜溜的看着谜样生物她们涨红的脸蛋和拍红的小手有些不情愿的赞叹一声“真是一副好卖相啊。”

    这支甲骑具装正是南朝开国的正定帝名为在嘉佑大进军的北伐之中花了不少心血才打造出来铁骑劲旅御龙卫也是南朝为数不多的纯骑兵部

    不过历经岁月之后现在已经沦为公卿显宦子弟充斥的样子货和仪仗部队了不知道多少代没有见过真正的战斗了。

    紧接下来就是主要有马步军混编而成同样是源自正定帝一手打造的另一只精锐之师殿前军看起来要像样的多据说是因为相当部分轮驻过延边战区的缘故。

    其中马营是骑马代步的步卒他们身穿整片的胸甲仅有护肩和蔽膝挽着代步的坐骑昂首挺胸徐徐从列而过。而大队的步军们则穿着更加厚重的连身明光甲闪亮的铁片甚至一直遮蔽到小腿上带雉尾的头盔则包住面颊看起来就像是一排排行进的铁人一般。

    然后是举着瑞马麒麟金虎飞熊等旗帜的拱卫诸军分别代表着左右卫、武卫、骁卫、领军卫、威卫等中军另又有左右金吾、监门、千牛等六卫仅为仪卫寄名之所而没有实编因此没有出现在场中。

    再下来就是广府戍卫各营两海道分属水师的附属海兵营团以及枢密院大参事府、兵部、卫尉寺等强力、重要部门直属武装和保卫序列也以小方阵的形势出现在长街和校场之中。

    手举捧日旗的枢密院直辖的教导队;高举朱雀旗的是总章府的学军营;红日滔海旗的海兵总署本队

    然是才是国朝配下的义从和藩军序列的校阅队伍当然了有资格出现在这里的无不是一些威名赫赫藩军背景的老牌劲旅或是善战之师。

    比如皮肤黝黑的昆仑奴后裔组成的夜叉营;明显带有白种血统的塞种营;带有鲜明游牧色彩的胡陌营;习惯在脸上刺青的剽子营;个头矮小精悍以倭人居多的隼人队;来自内陆黔中道和南平都护府诸山蛮的悍断义从。

    本来还有一些没有出现的诸如善使盾阵结战的俪人营因为牵扯进叛乱事宜而被取消了被校阅的资格。

    最后来自地方上的数量不等的府兵、乡兵、团勇之属。服色旗号就杂乱的多不过也另有一番风貌。

    但是我更关心的是出现在广场上的火器部队主要有三种:

    身穿类似牛仔布的铁灰色帛甲腰挂成排引火管的掷弹兵以及背着特制长箱紧随身后的辅卒他们也是军队中攻守兼备的中坚力量既能野战也能攻坚据说必须有军中最有经验的老兵充任才能避免手忙脚乱的把这些威力可观的武器丢在自己人的队列里;

    然后是成排穿着半身链甲抱在臂弯中的粗管手炮身后背着支架更像是后世我哒清版锯短加上支撑握把的抬枪据说是用来发射散弹的;

    其次是来自各地军州各种奇形怪状的炮队组合有驮载马背上的皮炮也有两人合抬在肩上的木炮看起来很有点抗日根据地时代的风采。

    然后才是用大牛和健马拉的车架上大小制式不一身管和内径打磨的黝黑发亮看起来不明觉厉的炮车从长短和口径厚度来看铸造工艺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更接近中古时代的炮兵。

    这些负责操作名为“国之重器”的神机营士兵紧步跟随在一些马拉车载的重型装备后面沉默而迅速的穿场而过

    排在炮车之后除了一眼就能认出来的传统石炮、车弩之外还有些一些看起来比较奇葩的武器。

    自然有人为我介绍那些车轮上的硕大箱型其实是火巢车还有那些神机军拿在手上长匣般的发火箭都是用火药力量密集投射的箭只看起来邪气十足。

    让我不禁有点怀疑这算不算点歪了科技树。最后过场的是十几具斜架在支架上的大型长管有人告诉我那是飞火雷雷看到这里我不禁再次吐槽道这不就是康格里夫火箭么作为近代炮兵集群之前兴盛一时的过度产物

    不过如此阵容去平定天南州一地的逆乱似乎看起来有点牛刀杀鸡式的浪费了。

    最后是一些典型的杂牌军手持各式喇叭口和长短管的火器义从从样式上更像是火绳枪或是火门枪夹杂着少量的燧发枪。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每人身后都有一名身背药箱或是手持轻牌的辅兵。

    也代表了这个时代火铳部队的真正常态这也更坚定了我下一步的决心和方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