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大明武夫 > 第九百九十九章 再谈棉布

第九百九十九章 再谈棉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字营放出这五所学堂的消息并不是只有徐州知道也不是只针对各处来投的子弟而是安排快马将相应明细送到了赵字营所能压住的所有地方让所有该知道的人都是知道。

    学堂招募学生的范围也是有区别在流民为主体的村寨中个人不许报名但庄头管事可以推荐流民出身的庄户只能去商务、工务、农务和洋务四处其中加入工务学堂必须要有一定基础或者手艺在身洋务这边最起码要懂得水性知道操船渔民优先如果不符合条件就被推荐过来庄头和管事将被问责而想要加入徐州武馆的只有学丁、团练和巡丁这三个身份的人可以由连正会同队正提名推荐团正确认后才可以报名报名之后还要参加考核过了考核才能够加入。

    而徐州、邳州两处的子弟则是和家丁招募一样只要身家清白有人担保通过考核就可以加入任一学堂

    在这之外的各处人等只有商务、工务和武馆三个可以加入而且进去之后是从初级班开始学起凡是赵字营内加入徐州武馆的都是从中级班开始当这些细节出来后大家才明白了敢情这农务学堂和洋务学堂都是最精贵的外人还不许进入这边。

    农务学堂的范围仅仅是徐州邳州两地子弟加上赵字营控制的流民村寨内的流民而这洋务学堂虽说可以报名但这个报名的只是蔡家那船队相关人等以及松江余家那船队相关人等然后徐家子弟会有人参加其余学员不是报名而是由赵字营在属下各处挑选合适的才允许加入。

    当这个消息传开后大家自然是踊跃报名加入徐州武馆的人自然是最多可也有人知道自己没有拼命的本事也有人家里图个安稳不求子弟建功立业只要来到徐州做个人质和赵字营挂上关系就好这样的人进入商务学堂的不少赵字营云山行生意做得这么大金山银海的折腾肯定有点石成金的法子学到手肯定有大用至于这工务学堂进来的人就很少了徐州和邳州有些工匠倒是送了孩子过来都不是继承家业的长子而是老二老三这等本就养着花费大不如送到这边来求个出路然后徐家煤铁相关有不少人加入这些人世代做工又对赵进的行事做派比旁人了解所以愿意加入。

    不过工务学堂也很快招满了人因为赵进下令新抓的流民俘虏中所有有手艺的工匠都要挑选出来年纪大的甄别使用年纪小的一律送到这工务学堂中这么一来自然是不缺人的。

    当这徐州五大学堂的消息传开后四面八方的人都开始动了其中最积极的莫过于山东兖州府这一片的士绅豪强他们已经见识到了赵字营的威风实力可却没有和赵字营建立什么密切的联系现在有了机会正好让子弟过来还有那些赵字营驻扎过战斗过地方的百姓他们也见过了赵字营的威风更见过了赵字营的做事公平听说这学堂的消息够条件的儿子多的都尽可能的赶过来碰碰运气。

    对徐州五学堂的建立各方反应不同有人说赵字营这个做法志向远大又周全各方这学堂建立却把那些年纪大没出路的书生以及没了从前权位收入锐减的文吏们都收拢起来前者教人启蒙后者教人实务然后商务笼络商人农务和工务培养人才这徐州武馆则是把徐州三卫和地方上那些不愿意卖命博富贵又不甘心在家闲着的那些武人聚拢教人本领总归是个体面事情。

    可也有人对赵字营的做法痛骂不已痛骂的人里主要是二十岁到四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书生士子在他们看来赵进这样的方法狂悖大逆辱没圣贤居心叵测早晚要遭报应这个反应也很正常因为在赵字营的体系里那些端着架子不愿意沉下心学做事的读书士子是完全没有任何好处油水可拿更被摒弃在体系之外可这些人又没有本领在科举上取得秀才以上功名的可能自然怨气十足。

    但在六月中最吸引各方注意的是各处豪富士绅送给赵进的贺礼以及朝廷关于山东方面的后续在这一次赵字营没有和以往一样低调而是将各处送上的贺礼摆放在凉棚下展览每一份礼物前面都有送礼人的名字来历这个做法大家都是赞成因为可以凸显众人和赵字营的亲密关系又可以炫富夸耀这可是淮扬富豪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为了不在展览中落后于人很多都是临时追加礼物可赵字营却制止了他们的行为赵字营又不想借这次发财。

    虽说赵字营是为他们考虑不过却让那些想要补充礼物的富豪们很是不满。

    黄金白银以及金银材料做出的礼物加起来差不多是白银十万两的样子其余各色礼物的价值差不多也有四万两上下这数目当真是惊人骇目可想到清江浦和扬州有多少豪商富贵想想他们的家底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了。

    最夺人眼球的却是松江余家的贺礼是一艘一千料上下的福船也多亏赵字营能控制住南直隶江北区域的漕运不然在这个大批船只北上南下的时候偌大一艘海船在小船牵引下北上还真是个麻烦。

    福船宽大稳重不过在海上可以借洋流风力在运河上的大多数时候就只能用漕船牵引了好在余家财雄势大赵字营又在沿途给了各种方便这才顺利到了何家庄附近的渡口。

    偌大一艘海船就在甲板上搭台唱戏张灯结彩连不少聚在何家庄的人都过去瞧个新鲜赵进也是带队前往余致远倒是说得明白本来就准备替赵进打造船队这福船是最先造出来的趁这个机会送来凑热闹还有几艘广船和福船正在船厂中建造。

    “大哥可知道洋面上的生意吗?这一船货物出去回来就是一船的银子海上虽然风浪凶险可只要有一艘船跑下整年这整个船队一年就赚回来了而且还赚回来几个。”余致远在赵进面前没有丝毫的隐瞒他在拼命的表现。

    “这个好那洋务学堂的学丁们可以在这上面学习历练让他们先熟悉着。”赵进对这个很满意笑着说道。

    余致远连连点头附和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先安排些老成稳重的船工水手带他们跑近海等真正熟悉了再去洋面上。”

    “你对棉布熟悉吗?”赵进也是开门见山不过这话题转换让余致远有些发愣心想不是说海上贸易怎么问起棉布来了。

    “大哥你可问对人了这松江棉布甲于天下松江府产棉纺纱织布都有大量的作坊工场每年大批棉布通过水路行销天下甚至连高丽倭国和南洋地方也要用咱们的松江棉布。”说起这个的时候余致远脸上浮现出自豪表情

    能听得出余致远对这个的确很懂:“余家每年收入有三分之二出在这面上船队出海带什么都能发财可能就地收购稳定大宗而且稳赚不赔的就是这个棉布了。”

    “如果咱们能出产棉布产量能有松江府几分之一甚至比松江出产还要多你觉得价钱会不会跌下来赚不了那么多了?”赵进含糊着问道但余致远却立刻来了精神。

    对于余二公子来说徐州赵进差不多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话能说到这般肯定是有了相应的办法虽说他想不到如何能做出那么多棉布来可既然这么讲赵进一定能做到余致远更是注意到赵进那句话里的“咱们”。

    稍一出神再开口的时候余致远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大哥天下间这么多人谁不需要穿衣除了大明之外还有倭国和高丽还有南洋这些地方都需要这棉布大哥每年松江府出产那么多从来都是供不应求除了个别的没听说谁家布匹有积存过咱们能出产这么多棉布等于再造一个松江府出来等于多了一份松江府生发钱财的这这可是金山银海啊”

    “金山银海?最近多少人都在念叨这个”赵进笑着说道随即郑重嘱咐余致远:“从棉花种出来到采摘到纺纱织布这每个阶段你都要给我找到懂行的工匠师傅给高价工钱请到徐州这边然后咱们再议。“

    “请大哥放心就是小弟回去就抓紧办理。”余致远拍着胸脯承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徐州愈发热闹尤其是京师那边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了徐州闻香教乱贼平定留山东本地兵马千余搜寻余孽残余其余各路兵马撤回驻地

    0月票加更会在晚上七点半左右到时候会和大家多说几句

    感谢“元亨利贞”老友的打赏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大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