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铁骑纵横
野狐岭,杨康日夜操练兵马,派出兵马,防备草原生变。蒙古人秣兵历马,瞒不过近在咫尺的金国将领。
铁木真即将南下!
“汤将军,事情做的怎么样了?”杨康唤来了汤祖德,面沉如水。
站在杨康面前,汤祖德双手低垂,神色恭敬,目光不时从杨康身上扫过,这些日子杨康身上的威严气势越发浓厚了。即便是对他态度上没什么变化,可是那种压迫感还是会让他下意识的恭敬起来。这就是上位者的气势。
“一切都如王爷所料,他们的确有人不思报国,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对于这种人,王爷不必再仁慈下去。王爷的仁慈,只会被他们当作软弱可欺,反而会助涨他们的气焰,只要王爷一声令下,吾等自当为王爷扫清道路。”汤祖德义正言辞说道,野狐岭二十万大军,并非都掌握在杨康手中。尽管杨康拥有监军之权,又是赵王嫡子,终归不像赵王那般威严并重。
“王爷,这种关键时刻,千钧一发,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等到蒙古人大军来袭,他们这些人必然生出反心。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汤祖德跪倒在地,认真劝说道。他和杨康曾经有过师徒之缘,又是汉将,除了杨康,没有其他任何人会真正重用他。只要是对杨康有利的事情,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
杨康陷入沉思之中,半响方才咬了咬牙说道:“不必如此,既然他们不愿为本王效力,本王也不需要再给他们机会了。把他们和忠义军混杂到一起,成为先锋军,有着忠义军压阵,就算是他们临阵想要造反,也由不得他们。”
汤祖德拊掌而赞,面露喜色,张嘴说道:“王爷此计甚妙,到时候他们进退不得,只能奋勇杀敌,否则夹在了两军之间,唯有死路一条。”
其实这点手段并不复杂,战场杀人于无形,多是用上此招。用人充当中军,亲自殿后,夹在两军中央,就不得不战,唯有奋勇上前,也许会有一条生路,根本不存在其他可能性。
“唉,冥顽不明,要是他们愿意服从将令,本王还能给他们一线生机,可是他们选择了这条路……”杨康摇了摇头,他给过那些人很多次机会,可是事情却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发展。反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些人宁愿背弃金国,投靠蒙古人,也不愿意追随他。
“王爷仁义无双,不必为这种小人伤怀,世间总有人被蒙蔽了双眼,不识大体,这种人注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汤祖德毫不犹豫的说道,他是从骨子里瞧不上那些人。明明有那么多机会摆在面前,却不想着抓住。汤祖德是汉人,出生在金国,又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个籍籍无名的普通人,毅然选择投靠了赵王府。
凭借不断的努力,汤祖德好不容易攀上了赵王这棵大树,又能够获取机会教导小王爷杨康,他可是用上了十二分力气,就是为了能够抓住这次机会,让赵王看到他才能。尽管赵王没有重用他,可是用心的教导,还是让他获取了杨康的信任。
越是如此,汤祖德越懂得机会难得。他不是那种出身富贵之人,根本无法理解那些人的想法。换成是他,早就抓住机会了。
杨康点了点头,没说什么,汤祖德这人什么都好,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就是功名之心强盛了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杨康倒是不会在意这个。
草原上,大风吹动,铁木真亲率十万大军,绵延不绝,连成一片。盯着草原的人,不仅仅是有杨康,还有其他一些人。
“蒙古人真的南下了,要快点通知帮主。”卧伏在草丛里的一道身影,瞧见了这一幕,顿时警觉起来,弓着身子穿行在草地中。自从洪七公离开了草原,立即就派遣丐帮弟子关注铁木真动向。
“该来的还是来了。”
铁木真骑在马背上,头戴王冠,身披铠甲,斜挎着蒙古弯刀,身旁紧跟着的就是蒙古第一大将哲别。哲别紧随铁木真,背后挂着长工,目光锐利,犹若鹰隼。
“金人无耻,自从金国建立,就对草原上的部落压迫挤压。属于我们的战马,被他们掠夺,属于我们的女人,被他们侵占,属于我们的土地,被他们抢走了。”
“金人不仅迫害草原部落,还要我们年年岁币。”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蒙古人崛起了,咱们有了自己的战马,有了自己的武器,再也不要承受金人的压迫!”
“战斗!”
号角声响起,铁木真的声音在草原上飘荡,这个年代可没有那么多战争宣言,更是不需要向后世打仗那样互相通牒。反而更多是讲究不宣而战,只要能够获取胜利就好。
“战斗!”
“战斗!”
“战斗!”
……
蒙古人的声音汇成一起,响彻云霄,十万人的怒吼,声震天地。躲在暗中的不少人面色急变,他们可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壮观的场面。
“进攻!”
战旗挥动,一队队人马朝前奔走。自从铁木真崛起,统一了草原,他就不断的学习其他民族的技术,战争手段,无论是女真人,契丹人等等,还是汉人,他都有涉猎。
铁木真并非自大之人,反而是博学者,平日里最爱读书,博古通今,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解决了诸多蒙古人的问题,将其他民族的优点,融入蒙古人里面。解决了草原骑兵的劣势。
十万大军,遮天蔽日,黑色的铠甲,犹若黑云压顶。
三天时间,蒙古人就赶到了野狐岭附近,铁木真立即命人安营扎寨。
尽管铁木真瞧不上野狐岭的金人大军,他还是谨慎无比。行军打仗,向来没有小事。铁木真能够战无不胜,依靠的就是这种谨慎,从来不会小看任何敌人。
蒙古包中,铁木真命人点起了油灯,身前摆上了沙盘,就是野狐岭的图形,他要一战破关而入,彻底击溃金人的信心。
“自从完颜洪烈逝世,赵王世子完颜康就到了此地,据说是他主动向金国皇帝诉说此事。”一将站在角落,沉声说起此事。完颜康对他们而言很陌生,甚至要不是需要进攻野狐岭,估计他们这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个名字。
铁木真坐在中央,神色严肃,只要是正式的会议,他绝对不准许出现嬉笑,否则定然会被他军法处置。
“完颜康此人颇有手段,到了野狐岭,先是按兵不动,后来收留草原窜逃的贼匪,组建了忠义军,练成之后,寻了机会,邀请其他将领饮酒聚会,接连诛杀数位大将,压服了所有人,方才真正有了话语权。”说到这里,其他将领方才露出诧然之色。
“也就是一个毛头小子,要是让我碰到了他,一巴掌就把他拍死。大汗,就让我来做先锋。”速不台朗声说道,开口请战,这可是灭国之战,他有自己的小心思,完颜康一听起来就比其他人容易对付多了。这种捡便宜的事情,速不台可不会放过。
“速不台,我看你是被冲昏了头脑,完颜康能够降服二十万大军,可不是你一句话就能灭掉的。”立即有人出口讽刺道,倒不是他真的那么瞧得上完颜康,只不过顺嘴用来讽刺速不台的罢了。
“哼,大汗,只要此事交给了我速不台,我以项上人头作保,定然会把金狗杀得片甲不留。”速不台被气的一跳而起,面红耳赤的说道。一双眼睛瞪得圆圆的,蒙古众将,其实分属不同部落,蒙古人最重战功。只有取得更多的战功,才能够给部落带来足够的好处。这种捡便宜的事情,速不台自然会奋勇当先。
铁木真默不作声,神色平静,让人瞧不出他的想法,唯有那双眼睛,无论是落到谁身上,立即会让他感受到压力。
“速不台,退下吧。”铁木真摇了摇头,速不台好战,平日里让他放纵一番也就罢了,这种关键时刻,铁木真可不会准许出现任何意外。
“是,大汗。”速不台立即乖巧的坐了下来,别人的话他还会反驳,可是面对铁木真,他可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此战就由哲别为先锋!”铁木真立即定下了基调,不管完颜康有什么手段,他都相信哲别的实力。论及战场纵横,哲别绝对称得上佼佼者,就算是木华黎等人,恐怕都比不得哲别。
哲别是猛将,即便是此时年龄早已不小,铁木真依旧对他信赖有加。
“是,大汗。”哲别霍然起身,恭敬说道。
另一侧杨康早就察觉到了铁木真的到来,大帐内灯火通明,他早就下令让众人多加小心,防备蒙古人偷营。
杨康神色振奋,这是他面临的第一场真正大战,而且就是当世的最强骑兵,蒙古铁骑。换成别人或许会有其他心思,到了杨康这里就只剩下兴奋。
舔了舔嘴唇,杨康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和蒙古人交手了。
“尔等传令下去,小心防备蒙古人偷袭,另外集合大军,本王要让蒙古人看看咱们的厉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杨康对他亲手训练出来的忠义军信心十足,五千精锐,配上二十万大军,就算是铁木真手段通天,他也不信能够轻易攻破野狐岭。
西夏国内,人心惶惶,蒙古人大军压境,早就让他们丧失了抵抗的胆气。这些年来,西夏再也没有了建国之际的强盛。当初党项人尚且能够对抗辽国宋国,三足鼎立,而今早就不是那个西夏了。
蒙古人数次征讨西夏,早就把西夏人击败了,不仅是从军事上,精神上也彻底击溃了西夏人。
西夏皇宫,乱成一片,此时的西夏皇帝是夏神宗李遵顼。李遵顼此人最大的名气来自于他是第一位状元皇帝,甚至是唯一一位。曾经参加西夏科举,成为了科举状元。1211年,抓住机会杀死了沉湎于酒色的夏襄宗李安全,登基成为了西夏皇帝。不仅夏神宗李遵顼是这样登位的,夏襄宗李安全同样是杀死夏桓宗李纯佑上位。从夏桓宗李纯佑开始,就是蒙古人强盛入侵西夏的时间点。自此之后,西夏连年衰落,到了此时,早已无力对抗蒙古人。
夏神宗李遵顼坐在皇位上,面色阴沉的盯着下面吵吵闹闹的重臣,心里不禁叹了口气,党项人真的衰落了,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气魄。他弑君上位,就是看不惯夏襄宗所行之事,夏襄宗被蒙古人彻底打散了胆气,对蒙古人低头认输,更是遵从蒙古人号令,这点是当时身为齐王的李遵顼不能容忍之事。尽管他成功的当上了皇帝,可是其他的事情并没像他预计中的那样发展。
党项人的**,早已深入骨髓,李遵顼数次想要试图改革,理清关系,都没有真正的成功。就连他派军与金人交战,宋国交战,都被这些人拖住后腿,接连战败。
越是听着下面纷杂的议论声,李遵顼越是有种想要杀人的冲动。登基十年,他甚至不如当年在齐王位置上面更加自由。那时候还有夏襄宗顶在前面,这些人就算是找麻烦,找的也是夏襄宗。现在李遵顼倒是有点明白了当初夏襄宗的无奈。
“蒙古人十万大军,万万抵挡不了,还是需要派人前去探上一探,蒙古人所求无非就是钱财,尽可与之。”捋着长须,枢密使沉声说道,就凭西夏国那些虾兵蟹将,可不是蒙古人的对手,他自然就是主张求和。
“蒙古人十万大军,来势汹汹,所求必然不是钱财之物。”立即有人摇头反驳。
李遵顼脸色越发的难看了起来,主和派投降派几乎占据了主流,就算是偶尔有人想要说点什么鼓舞士气的话,立即就淹没了下去。若是真有可能,李遵顼真想把这些人统统杀光。可是这些人偏偏才是党项人中的贵族,掌握西夏国方方面面大权,根本不是他轻易能够撼动的。
任何王朝到了后期,伴随着大量土地兼并,定然会出现繁荣的世家豪族。这些豪族的昌盛,预示着王朝的衰落。正如汉末时期,四世三公袁家,山西杨家等等,累世豪门,影响力遍布天下,就连皇族轻易都动不了他们。这点恰恰说明了王朝是衰落倾颓,而非其他。
西夏国此时正是处于这种现象,这些大臣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关系,底层民生凋敝,他们却依靠着巧取豪夺,获取了现在的地位。甚至某种程度上,他们根本不在乎皇位上面坐着的究竟是谁。
“够了,若是再让朕听到这种话,定斩不饶!”李遵顼一巴掌拍在了龙椅上面,恨声说道。下面的群臣,低着脑袋,谁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洛阳赵麒收到了蒙古人南下的消息,立即传下了数道命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