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文星先行
贞观十三年秋,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祥和安宁的金色光辉中。盛世气象已深入骨髓,市井繁华,田野丰收,紫微帝星的光辉温润地滋养着万物。然而,在这极致的圆满之中,一丝宿命的秋风,已悄然拂过文曲与左辅的府邸。
徐茂功府邸,后院静室。青烟袅袅,一炉檀香已燃至尽头。徐茂功青衣素袍,坐于蒲团之上,手中不再持羽扇,只静静搁在膝上。他面容红润如婴孩,呼吸绵长深远,仿佛与天地韵律合为一体。今日清晨,他遣散了所有仆役,只留一书童在室外伺候,言要静参玄机。
午时三刻,日正当空。徐茂功缓缓睁开双眼,眸中星辉流转,清澈如九天寒潭。他望向皇宫大明宫的方向,嘴角泛起一丝了然、平和的微笑。
“时辰至矣。”他轻声自语,声音空灵,不似凡人。
言毕,他缓缓闭上双目。头顶百会穴处,忽然有清濛濛的霞光透出!那光芒初始柔和,渐转璀璨,随即,一道凝练如实质、身着八卦仙衣、手持玉柄麈尾的元神虚影,自其顶门飘然而出!虚影容貌与徐茂功一般无二,却更显年轻、飘逸,周身清气缭绕,散发着智慧、圆融的浩瀚气息——正是其本命左辅星君(或对应其星宿)的元神法相!
元神法相悬浮于静室空中,对着皇宫方向,躬身三拜。一拜,谢君王知遇之恩;二拜,贺盛世圆满之功;三拜,别红尘因果之缘。礼毕,元神抬头,目光似乎穿透重重宫墙,与那端坐于紫宸殿中批阅奏章的李世民,有了刹那的对视与交流。李世民正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心有所感,抬头望向窗外,只见秋空高远,一片澄澈。
随即,徐茂功的元神法相不再停留,化作一道青色流光,矫若游龙,穿透静室屋顶,直上九霄!那光芒清正祥和,毫无戾气,径直投向北方星空中,那颗始终拱卫紫微、光芒温润的左辅星!星体微微一震,光华大放,随即恢复平静,只是那星光,愈发晶莹剔透,道韵盎然。
静室内,徐茂功的肉身依旧端坐,面色红润安详,嘴角含笑,仿佛只是酣然入梦。然而,气息已绝。坐化而去,元神归位。
几乎是同一时刻,魏征府邸。书房之内,烛火通明。魏征正襟危坐于书案前,案上摊开着未完的《群书治要》 手稿。他刚刚写下最后一笔,搁下狼毫,轻轻吹干墨迹。这位以直谏敢言著称的诤臣,此刻脸上不见半分严苛,唯有完成使命后的平静与释然。
他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一丝不苟的朝服,走到窗前,仰望星空中的文曲星,目光锐利如昔,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深邃。
“臣职已尽,国事已安。法度昭昭,青史可鉴。” 他低声吟哦,如同在宣读最后的奏章。
忽然,他周身散发出纯正浩然的白色光华!那光芒并非刺眼,而是如同皎月清辉,充满了刚正不阿、法理庄严的气息!一道头戴进贤冠、手持玉笏、面容肃穆的元神法相自其顶门浮现,正是文曲星君本相!
元神法相同样朝着皇宫方向,肃然三揖。一揖,明法度;二揖,正朝纲;三揖,别君父。揖毕,元神目光如电,扫过案上墨迹未干的《群书治要》,微微颔首。随即,化身一道凌厉而纯正的白色光柱,冲天而起,直贯文曲星宿!文曲星光芒骤亮,文气大盛,朗照乾坤,随即内敛,更显博大精深。
书房内,魏征的肉身依旧保持着挺拔的站姿,目光似乎仍在凝视着窗外的江山社稷,神色刚毅,无愧无憾。无疾而终,星归天阙。
接连两日,房玄龄、杜如晦等对应天星下凡的文臣,亦以类似方式,安然离世。或是在批阅文书时伏案而逝,或是在庭院漫步时含笑坐化,皆是神态安详,异香满室。其元神光华(或为辅星、谋星等)皆回归本命星宿,引得夜空文星区域,光华流转,交相辉映数日,方渐渐平息。
消息传开,朝野悲恸。李世民闻讯,默然良久,泪湿衣襟。下旨辍朝七日,以最高规格祭奠,追赠厚爵美谥,并亲撰祭文,盛赞其“经纬天地曰文,安定社稷曰贞” 的不世之功。
然而,在无尽的哀思之下,有识之士亦能感受到,这并非寻常的死亡,而是一种功行圆满后的超脱。徐茂功的仙逝,被视为道家真人羽化登仙;魏征的殒落,被尊为儒家圣贤魂归星海。他们的离去,虽令人悲伤,却也庄严肃穆,为这贞观盛世,添上了一抹神话般的传奇色彩。
夜空之中,文曲、左辅等星辰,光芒愈发纯净、稳定,静静地照耀着他们曾为之呕心沥血的人间盛世。他们的智慧与风骨,已融入这大唐的律法、文教与气运之中,与国同休。
文星先行,并非陨落,而是归位。
他们以最平和、最庄严的方式,完成了人间的使命,回归了星辰的永恒。
留下这海晏河清的盛世江山,作为他们……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