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 > 第十三章 雪幕·回声长街

第十三章 雪幕·回声长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子时的更鼓刚敲过,厂房里的灯火却不肯熄灭。
    炉膛敞着口,内里只剩一簇暗红的核,像打盹的兽,偶尔吐出半口温热。
    我蹲在炉门前,把最后一盘硅片缓缓拖出——
    铁盘与砖面摩擦,&quot;沙——&quot;声拖得老长,像替这座旧农机厂,磨亮一条新生的喉咙。
    林静摘了眼镜,用袖口擦镜片,白雾立刻蒙住她的眼,&quot;五百只,全数合格。&quot;
    她声音低,却像给黑夜敲了一记小锣,&quot;咚&quot;一声,撞在我耳膜,又回荡在胸腔。
    聂小红把绝缘杆横在肩头,杆尾挑着一只破旧的马灯,灯罩被火烤出裂纹,光从裂缝漏出,像一捧捧碎金,落在她耳廓的疤上,&quot;下一步,让铁开花的声音,传遍整条街。&quot;
    我点头,指尖却下意识摩挲着一只刚封装的晶体管——
    铝壳冰凉,棱角在皮肤下压出浅坑,像要把自己嵌进我的血脉。
    &quot;走,&quot;我起身,石棉手套拍在膝上,灰尘在灯影里扬起,&quot;去让长街听见自己的心跳。&quot;
    旧道木门&quot;吱呀&quot;转开,寒气扑面而来,像谁把一坛冷透的墨,当头泼下。
    门外停着一辆人力板车,木把被雪水浸得发黑,却泛着幽幽亮。
    车上,木匣层层码放,盖一块蓝底碎花布,边角被风掀起,&quot;扑扑&quot;抖动,像一群急于起飞的鸟。
    我扶住车把,肩骨一沉,重量顺着臂骨往下走,在脚底与石板之间,架起一条看不见的桥。
    顾骁从雾里走来,他没穿军大衣,只一件旧夹克,肩头皮革磨得发亮,&quot;路滑,慢点推,别惊动狗。&quot;
    我点头,脚尖碾了碾地面——薄冰&quot;咔嚓&quot;裂出细缝,像给即将启程的轮子,预先写下一串节拍。
    板车第一声&quot;吱呀&quot;划破静夜,声音被雾吞去大半,只剩一条细线,在耳后游走。
    我弯腰,肩膀抵住木把,骨节被重量压得发酸,却舍不得直腰——
    每一步,都要让长街听见自己的铁轮声。
    身后,林静提着风灯,灯罩被雾涂成毛玻璃,昏黄的光团在脚边晃,像一小片不肯熄灭的晨旭。
    聂小红走在最前,她背一根绝缘杆,杆头挑着铜钩,偶尔敲击地面,&quot;叮——&quot;
    脆响被雾折回,像给看不见的远方发信号:霜花要醒了。
    长街在雾里渐渐显形——
    两侧梧桐落尽,枝桠挑着残月,像无数瘦骨嶙峋的手,却不再瑟缩,而是悄悄张开指缝,偷看我们的队伍。
    第一家亮灯的是豆腐坊寡妇。
    她推开窗,雾气裹着她散了一半的发髻,&quot;要送货?&quot;
    我笑,&quot;送声音。&quot;
    她没听懂,却把孩子往怀里拢了拢,&quot;路上滑,慢些。&quot;
    第二家亮灯的是老铁匠。
    他赤膊站在门口,炉火从他身后扑出来,把他影子投在雾里,像一截被烧红的铁柱,&quot;铁开了花,记得回来让我瞅瞅!&quot;
    我扬手,指尖被炉光映得透亮,&quot;回见!&quot;
    一家,又一家……
    灯火在雾里次第浮起,像有人在暗里依次点火,把一条沉睡的长街,一寸寸点燃。
    长街尽头,旧码头伸进江面,木桩被水雾浸得发黑,却结了一层白霜,像老人胡须里藏着的盐。
    我把板车停在码头中央,江风迎面扑来,带着水的腥甜,也带着冰的锋利。
    雾在这里更浓,像一堵灰白的墙,把对岸的灯火、山影、甚至天空,都隔在不可知处。
    顾骁弯腰,掀起木匣盖,&quot;霜花&quot;在湿雾里泛着冷光,像一群刚被唤醒的星。
    他抬眼看我,&quot;让它们先听一听自己的回声。&quot;
    我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只旧收音机,旋钮&quot;咔哒&quot;一声——
    &quot;东方红,太阳升——&quot;
    清亮的嗓音从喇叭里冲出,撞在雾里,又弹回来,像两条金色的龙在江面缠斗。
    江水被声波震得簌簌抖动,细浪拍在木桩,&quot;哗啦——&quot;
    像给雾撕开一条缝,让光漏进来。
    我屏住呼吸,听见自己的心脏跟着那声音一起拔高——
    霜花,第一次在这条长街尽头,唱出了自己的歌。
    返程时,雾开始散了。
    月亮从云缝探出头,像谁咬了一口的银饼,冷冷挂在天边。
    板车空了,轮子轻快地&quot;吱呀&quot;,像另一种节拍,在青石板上敲出欢快的鼓点。
    我走在最前,肩头被江风吹得发麻,却舍不得拉上领子——
    要让风把刚才那声&quot;东方红&quot;吹回长街,吹进每一扇刚刚亮起的窗。
    经过老铁匠铺,他竟还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只小铁锤,见我们回来,&quot;当——&quot;
    一声敲在铁砧上,脆响被夜风送得很远,像给这条长街,盖上一枚滚烫的印章。
    我扬手,指尖在月光下划出一道白线,&quot;铁开了花,您瞅见没?&quot;
    老人咧嘴,火光映着他缺了门牙的笑脸,&quot;瞅见了,满街都是!&quot;
    我笑了,心里却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
    满街都是,是啊,霜花开了,开在铁与雾之间,开在刚刚苏醒的黎明。
    就在回声散尽时,风忽然变了方向。
    它从江面倒灌回长街,卷起细雪,也卷起一股淡淡的煤烟味——
    那是旧邮电楼锅炉房的气息,却混了一丝陌生的焦糊。
    我脚步慢下来,鼻尖在寒风里用力嗅了嗅,心里&quot;咯噔&quot;一声:
    有人在烧电路板,而且是批量烧。
    ——想毁掉我们刚布下的&quot;回声&quot;?
    顾骁显然也闻到了,他侧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冷峻,&quot;去看看。&quot;
    我点头,把板车交给林静,&quot;你们先回炉,我去灭火。&quot;
    聂小红把绝缘杆往肩上一甩,&quot;我也去,灭火得用对工具。&quot;
    旧邮电楼后院,铁门半掩,里面透出诡异的绿光。
    我推门,热气扑面,像谁把一堵火墙推到我面前。
    锅炉膛里,火舌舔着铁栅,上面架着一只旧铁桶,桶里塞满半成品的&quot;霜花&quot;——
    它们被火焰撕扯,铝壳扭曲,发出细微的&quot;噼啪&quot;,像一群小鸟在哀鸣。
    林斌站在火前,手里拿着铁钳,脸色被火光映得惨白,却带着扭曲的快意。
    我心脏猛地一紧,血涌上耳膜,&quot;住手!&quot;
    声音在锅炉房炸开,却被火声吞了大半。
    林斌回头,嘴角扯出一抹冷笑,&quot;铁开花?我要它化成灰!&quot;
    他抬手,要把整桶半成品倒进火膛。
    千钧一发,聂小红的绝缘杆横飞出去,&quot;当&quot;一声砸在他手腕。
    铁钳落地,火星四溅。
    我扑上去,一拳砸在他腹部,他弯腰痛呼,却还想挣扎,被顾骁反剪双手按在铁栏,&quot;游戏结束。&quot;
    火仍在烧,桶里残片被热浪卷得翻飞,像一群来不及起飞就被折翼的鸟。
    我弯腰,捡起一片尚算完整的&quot;霜花&quot;,铝壳已被烧得发黑,却仍保有一丝棱角。
    我把它攥进掌心,被烫得生疼,却舍不得松——
    这是提醒:火能锻花,也能毁花;风能助燃,也能灭火。
    火灭了,雪又开始下。
    我们压着林斌往回走,风在耳边呼啸,像给黑夜吹响一支无形的号角。
    我走在最前,手里攥着那只半焦的&quot;霜花&quot;,棱角硌着掌心,疼,却让我异常清醒。
    经过长街中央,我停下脚步,抬头望——
    雪落在眼里,冰凉,却也把远处的灯火洗得更亮。
    顾骁走到我身侧,他没说话,只把一只手搭在我肩上,掌心温度透过布料渗进来,像给刚刚淬火的我,覆上一层缓慢的回火。
    我深吸一口气,铁锈味混着雪气,呛得肺发疼,却让我异常踏实。
    &quot;下一局?&quot;他低声问。
    我点头,指尖在寒风里划出一道白线,&quot;让霜花开到更远的山脊去。&quot;
    雪落在那条线上,瞬间化成一个细小的凹坑,像给未来留下的印记。
    回到厂房,天已微亮。
    我立在门口,回望长街——
    灯火一盏盏熄灭,雾色一寸寸褪去,青石板上留下车轮碾过的湿痕,像两条并行的河,通向不可知的远方。
    炉膛里,余烬仍在呼吸,偶尔&quot;叮&quot;一声,是铁在收缩,也是心脏在归位。
    我把那只半焦的&quot;霜花&quot;放在炉口,火光映着它残缺的棱角,像给黑夜点上一枚不肯熄灭的星。
    风还在吼,火还在燃,长街的夜,终于不再只有寒冷与黑暗。
    ——第十三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