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活死人王朝 > 第164章 东征残师——归

第164章 东征残师——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名性急的屯将按捺不住,抱拳躬身,嗓音都带着几分焦躁。
    “大人,您拿个主意吧!”
    这一声,打破了帐内死寂。
    武官们争议归争议,可现场唯一能拿主意的。
    自然是东路军主将,总兵孙邵良。
    至于监军,勉强算是半个。
    角落里,那位始终闭目养神的监军,则像是入定的老僧,与帐内凝重的气氛格格不入。
    文武不和,内外对立。
    这基本就是大顺王朝的惯例。
    所谓内外,就是内廷宦官,和外廷文武的不和。
    阉人监军,天子家奴,名为监察,实为爪牙。
    他们与外廷文武,从来都不是一路人。
    天下的钱粮就那么多,内廷多刮一分,外廷便少一分,早已是水火不容。
    这就造成了对立。
    而历代大顺皇帝,也乐得如此。
    内外制衡,方为帝王心术。
    若真是内廷外廷团结一心,文武官吏和睦相处。
    皇位上的人,屁股哪还能坐得安稳?
    ......
    孙邵良沉思,一言不发。
    手指,在桌盘上缓缓敲击,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帐内烛火摇曳,将他脸上的阴晴不定照得格外分明。
    许久,许久。
    他霍然起身,双掌重重拍在案上,发出一声巨响!
    “本官决意,遵令撤军!”
    作为辽东总兵中的边缘人物,孙邵良深知自己根基浅薄,行事只能如履薄冰。
    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孙邵良心中有自己的计较。
    抗命的风险实在太大!
    只要,自己手中留着主帅刘安的这封亲笔信。
    留着他这上面的两枚印记。
    这便是铁证!
    纵使撤军之后,发现一切都是倭人诡计。
    东征失利,那也怪不到他一个偏师主将的头上。
    最大的一口黑锅,还是得失了印记的刘安去背。
    毕竟,是他下的令。
    回去交钱打点一番,最多就是罚一罚。
    顶多降到千户,起码罪不至死。
    再者说……
    孙邵良瞳孔微缩,一个念头在心底炸开。
    倭人如何能拿到主帅大印?
    西路军主帅大印,能被倭人使用?
    什么情况下,倭人才能拿到大印?
    ......恐怕只有主帅刘安被杀,甚至被俘的前提下。
    其背后蕴含的意味,比之西路军尽殁也没两样。
    若真如此,他们继续南下......
    岂不是从齐头并进,变成了孤军深入?!
    那顷刻之间,怕不是就要步上西路大军的后尘!
    前后利弊一权衡,撤军,是他自己唯一的生路!
    撤军。
    若成,则有保全偏师之功。
    不成,有帅令在手,也可免去杀身之祸。
    人还活着,总比死了的强。
    当然,这些想法,绝不能对眼前这些眼巴巴望着他的下属道明。
    “咳!”
    他清了清嗓子,目光如电,扫过帐下众人。
    “刘帅必定事态紧急,方才如此大量的放飞信鸽!”
    “纵使信上说的泣血复生不是真的。”
    “再者,诸位想想,若信中所言为假,只是倭人设下的伏兵之计。”
    “刘帅身陷重围,理应是急召我军西援,合力破敌!”
    “何故要我们火速班师,不得南下?”
    这话,直击要害。
    这其中疑点重重。
    东西两路,本就互为犄角,有守望相助之责。
    帐内武官们闻言,脸上的疑虑顿时消散大半。
    孙邵良语气一沉,加重了砝码。
    “本官只怕......瘟疫或许做不得假。”
    一听此言,武官们也是开始赞同的点头。
    “大人所言极是!”
    “有理!”
    瘟疫,是足以让人谈之色变的天灾。
    它很纯粹。
    纯粹到......
    一场大疫,便可让数十万大军凭空消亡过半,史不绝书。
    信中所言之莫名‘邪疫’,让众人心中不安。
    有人暗自猜测,许是西路军陷入高丽大疫。
    至于病症如何?
    信中所言泣血,或许是对的。
    至于死者复生?被大部分人选择性忽视。
    或许,他们只是不敢退。
    若退回去......
    岂不是把这他乡之瘟疫,带回自己的家乡?
    防疫,除了熬,没别的法子。
    把熬不过去的人都熬死,剩下的人才能烧尸回返。
    虽说残酷了些,却也没别的好法子。
    孙邵良见火候已到,这才将视线转向角落。
    “监军大人,您意下如何?”
    闭目养神的监军,这才慢悠悠地撩开眼皮,嗓音又尖又细,带着一股子阴阳怪气。
    “咱不管那许多,既然刘帅有令,将军要撤,那便撤。”
    他慢条斯理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袖,话锋一转。
    “不过......咱可也提醒过了,可得把丑话说在前头。”
    “若这信是假的,致使战机贻误,咱家定会原原本本地禀明陛下,治你个不察之罪!”
    这番话,听着是威胁,实则不过是撇清干系的场面话。
    一个被发配到偏师的监军,既捞不着油水,也混不上大功,无非是内廷斗争的失势者。
    武官们虽面上恭敬,心底里却并无多少畏惧。
    只要这阉人不从中作梗,便已是烧了高香。
    要说真正有权有势的。
    早早就去了主帅所在西路主力,当个监军,躺在功劳簿上领功捞钱两不误。
    当然,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足的。
    毕竟监军代表了陛下的脸面。
    只要监军不拖主将后腿,武官们便算是谢天谢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位监军,其实也还算是中上之姿。
    孙邵良面色不变,对监军的敷衍之词毫不在意,只是微微颔首。
    这些皇家奴仆,对谁都是这么个心高气傲的德行。
    媚上而欺下,宫廷内监,一直就这么个传统。
    他们本就不是一路人,自然也就无所谓对方的观感。
    搞定了最后一环,孙邵良转身面向帐下众将,声调陡然拔高,下达了最终军令。
    “既如此,全军听令!明日拔营,班师归北!”
    “责令前出斥候,不必再往江陵府查探,即刻归队!”
    帐内所有武官精神一振,齐齐抱拳,甲叶碰撞,发出铿锵之声。
    “喏——”
    “我等谨遵将令!”
    ......
    就这样,本该南下的东路军,在距离江陵府不过百里之地,突兀地调转了方向。
    他们向着来时的路,那座位于更北端的咸兴府,再度归去。
    倘若他们当时再坚持一日,抵达江陵府。
    或许,这五千人的命运,将会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光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