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201章 绝对控股(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201章 绝对控股(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商场如战场,不能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
    陈秉文继续说道,“公告收购继续推进的同时,准备第二套方案。”
    方文山在电话那头道:“陈生请讲。”
    “一旦我们持股超过45%,立刻以糖心资...
    夜色渐深,维多利亚港的灯火倒映在玻璃幕墙上,仿佛整座城市都在低语。张建华关掉电脑,却没有起身。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如潮水般翻涌着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每一步棋。
    青州英坭一役,表面看是拉锯战,实则是一次精准的心理诱导。他并不指望真能夺下控股权??那本就是诱饵。真正要紧的是,让陈秉文误判局势,将注意力与资源过度倾斜于防守水泥股,从而为“灯塔计划”的暗线推进腾出时间窗口。
    而这个窗口,只有短短两周。
    凌晨一点十七分,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方文山拎着一个黑色公文包进来,脸色略显疲惫,但眼神发亮。“星海资本已完成第七笔协议转让的交割文件签署,”他低声说,“新加坡信托那边原本犹豫,但我们提前支付了三年溢价保证金,并附加了一项对赌条款:若和黄股价在未来十八个月内突破3.5港元,我们额外补偿其0.4%股权收益权。他们终于点头。”
    张建华睁开眼,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嘴角微扬:“很好。记住,不要让任何一笔交易超过1.2亿港元,避免触发跨境大额资金流动审查。另外,通知李国伟,从明天起暂停所有通过伦敦平台的操作,改走迪拜自由区的新通道。那边最近刚上线一套加密结算系统,监管追踪难度提升三倍以上。”
    “你怀疑……汇丰已经开始查了?”方文山皱眉。
    “不是怀疑。”张建华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是肯定。今天下午,我让克外团队故意放出一条虚假资金路径,指向摩根大通香港账户。结果不到两小时,长实风控就向金管局提交了一份‘异常交易观察报告’。这说明,他们已经在动用政商关系布网搜寻我们的踪迹。”
    他顿了顿,声音冷了下来:“所以接下来,我们必须像雾一样存在??看得见,却抓不住;感觉得到,却无法定性。”
    方文山沉默片刻,忽然问:“那你刚才发的‘灯塔计划’,到底是什么?”
    张建华没有立刻回答。他转身从保险柜中取出一份档案袋,抽出一张泛黄的老地图摊在桌上。那是1972年的香港土地规划图,红线圈出了当时尚未开发的荃湾工业区、屯门填海地,以及??天水围沼泽地带。
    “三十年前,这片地没人要。”他指尖轻点天水围,“政府想卖都卖不出去,每年还得花钱清淤治蚊。可你知道现在它值多少钱吗?光是住宅用地估值就超百亿。为什么?因为交通变了,人心变了,城市的脉络转移了。”
    他抬头看向方文山:“陈秉文守的是现在的权力结构??地产、港口、银行三位一体。他的思维还停留在‘谁控制码头,谁就掌控物流;谁掌握贷款,谁就主宰企业’的时代。但他忘了,这个时代正在崩解。”
    “互联网、全球化资本、离岸金融工具……这些新力量不需要实体据点就能完成控制。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攻城略地,而是重新定义战场。”
    他说完,打开手机,调出一段录音。是三天前与一位退休港府工务司高官的密谈内容。
    &gt; “……当年和记黄埔拿到九龙仓南侧那块地,名义上是建仓储中心,实际上拿到了海底电缆登陆点的排他许可。九十年代初全球通信爆发时,这块地每年躺着收的钱比整个货柜码头还多……”
    张建华按下暂停键:“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和黄真正的隐形资产,从来不只是账面上的物业和股份。它手里握着至少六条国际海缆在香港的接入权,还有三处卫星地面站的运营牌照。这些东西,在和平时期只是副业;但在数字战争时代,它们是战略咽喉。”
    方文山瞳孔微缩:“你是说……我们收购和黄,不只是为了实业整合,更是为了掌握信息基础设施?”
    “正是。”张建华点头,“‘灯塔计划’的核心,就是在不动声色中取得对这些关键节点的实际控制权。一旦成功,我们将拥有影响全港乃至华南地区数据流向的能力。这不是商业并购,这是未来十年的制高点争夺。”
    他停顿片刻,语气转沉:“但这事不能急。目前我们在和黄的影子持股已达8.3%,距离一致行动人披露红线只差1.7个百分点。再往上,就必须面对证监会问询。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合法外壳’。”
    “壳公司?”方文山问。
    “不。”张建华摇头,“是一个人。”
    ***
    三天后,星期一清晨七点四十五分。
    中环毕打街某间低调的律师事务所内,一场闭门会议正在进行。参会者仅五人:张建华、林仲贤、李德银行陈生、一名来自苏黎世的信托顾问,以及一位年约六十、银发整齐、穿着灰色西装的老者。
    此人名叫**周景明**,曾任香港联合交易所创始董事,退休后长期担任多家蓝筹股独立董事,在资本市场享有极高声誉。更重要的是??他是少数几位仍持有和记黄埔原始股份(0.91%)且无意出售的元老级人物。
    “张先生,你提出的方案我很感兴趣。”周景明缓缓开口,声音平稳有力,“你说愿意以每股2.3港元的价格,溢价收购我手中的和黄股份,条件是我必须接受一项特殊安排:股票不出户,表决权委托给你指定的管理委员会,同时你承诺未来五年内不分拆核心资产,并保留我在董事会的荣誉席位。”
    张建华点头:“没错。您是和黄历史的见证者,我不愿也不该强行改变这份尊重。但我需要您的旗帜竖在那里??一面代表正统、合规、稳健的旗帜。当市场看到连周老都选择支持新的治理方向,质疑声自然会减弱。”
    周景明凝视他良久,忽然笑了:“年轻人,你很聪明。你不买我的票,而是借我的名。这样一来,外界只会认为我是看好管理层变革,而非被迫交权。漂亮的手法。”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但我还有一个要求。”
    “请讲。”
    “我要亲自参与遴选你未来的两名执行董事人选。”周景明目光锐利,“必须是真正懂实业、有操守的人,不能全是金融掮客。否则,就算你拿到控股权,也撑不起这家公司。”
    张建华毫不犹豫:“成交。”
    握手落定那一刻,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骤然升温。这不仅仅是一笔交易的达成,更是一种象征意义的交接??旧秩序的守护者,主动为新势力打开了大门。
    ***
    与此同时,长江实业总部。
    陈秉文正坐在会议室听取最新情报简报。他的眉头越锁越紧。
    “我们追踪到至少四家离岸实体的资金流最终汇聚至BVI注册的‘星海资本’,”风控主管汇报道,“虽然该公司名义股东为一家马恩岛信托基金,但签字董事确系张建华本人。此外,过去一周内,已有三位原属和黄关联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辞职,其中包括负责电信资产运营的副总监。”
    “他在渗透内部。”财务总监沉声道。
    陈秉文手指轻敲桌面,半晌才开口:“传话给黄氏家族信托,就说我想见黄老板一面。就说……关于和黄未来的战略方向,有些老朋友的话题想聊一聊。”
    助理刚要出门,他又补了一句:“另外,联系通讯事务管理局那位熟人,请他查一下近半年来和黄旗下几家子公司是否有申请新增频谱或海缆扩容许可。”
    众人散去后,陈秉文独自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远处IFC大厦顶端闪烁的航标灯。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
    张建华的目标绝不止于股权争夺。那人想要的,是彻底重构和黄的价值体系??从一家传统商贸集团,蜕变为掌控信息流、资本流与物流交汇节点的超级平台。
    而这种转变,一旦完成,将不再是地产霸主与新兴资本之间的较量,而是两个时代的生死对决。
    ***
    当晚九点,张建华出现在铜锣湾一间不起眼的小糖水铺门口。
    铺子不大,招牌写着“建华甜品”,木桌竹凳,墙上挂着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八十年代的深水?街头、推车卖糖水的年轻人、一家人围坐吃杨枝甘露的笑容……
    这是他人生的第一家店,也是唯一保留至今的原址。每月最后一个周一,他都会来这里坐一坐,喝一碗红豆沙,听老街坊聊天。
    今晚也不例外。
    “张老板又来啦!”老板娘阿珍笑着迎上来,“照旧一碗温热红豆沙,少糖,加陈皮?”
    “嗯。”他微笑点头,在角落的老位置坐下。
    邻桌几位老人正在议论股市。
    “听说了吗?和记黄埔最近动静不小,有大班在偷偷买货哦。”
    “哪个大班?李嘉诚?”
    “非也非也,”另一人神秘兮兮地说,“我女婿在证券行做文员,听高层讲,是个年轻狠角,以前卖糖水出身,现在玩起股票来凶得很,叫什么……张建华?”
    “哎哟!就是这家铺子的老板仔嘛!”
    众人齐刷刷望来,张建华只是笑笑,低头搅动碗中的红豆沙。
    这一刻,他不是纵横资本市场的操盘手,也不是即将撼动香江格局的枭雄。他只是一个回到起点的人。
    十点整,他起身结账。
    阿珍递过零钱时小声问:“下个月还来吗?”
    “来。”他说,“只要这铺子还在,我就一定回来。”
    走出门外,夜风拂面。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加密邮件提醒。
    &gt; **“星海资本已完成对周景明股份的表决权协议签署。灯塔计划第二阶段启动。目标:年底前实现对和黄核心资产的实际控制。”**
    张建华仰头望天,星空寥廓。
    他知道,前方的路注定充满荆棘??监管 scrutiny、对手反扑、盟友动摇、甚至可能引来更高层面的关注。但他更清楚,这个时代属于那些敢于在规则边缘跳舞、又能守住底线的人。
    他掏出钥匙,发动汽车,驶入夜色之中。
    后视镜里,那盏昏黄的糖水铺招牌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城市的光影洪流里。
    而在前方,一座崭新的帝国轮廓,正悄然浮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