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223章 隐患

第223章 隐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按照麋威的构想。
    最适合邓艾的职位就是刺史门下的兵曹从事。
    毕竟这个职位按照后世的说法,相当于后勤参谋+作训参谋。
    正好邓艾同时具有军事才能和管理民屯的经验。
    但邓艾新官上任未满一月。
    各处军屯的负责人忽然上书举告邓艾以权谋私,要求麋威严查此事,以正军法。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荆州。
    就连关羽都被惊动,特意来过问此事。
    麋威干脆将相关各方的都召集一堂,共商此事。
    令他意外的是,各军屯长吏居然找来了关羽长史杨仪作为带头人。
    麋威虽然不惧杨仪,却情知此事绝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一时神色凝重。
    杨仪对麋威还是敬重的,并未直接上来质疑。
    而是由一名年长的军屯长吏代为发声:
    “好叫使君知晓,我等奉命开设军屯于襄樊周遭,本就负责供应大军所需。”
    “过去沔北的樊城直面魏军,田地多不能用,这也就罢了。”
    “如今魏军已经败北,那沔北的良田肯定都要开垦起来的吧?”
    “垦田肯定要招募佃兵的吧?”
    “而我等招募流民,都是依照过去几年的成例,合情合理,为何这位邓兵曹横加阻挠?”
    “莫不是他自忖军屯不归他管,而南阳新设的民屯则为他所治,故而厚此薄彼了?”
    原来是抢人。
    麋威心下了然,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杨仪。
    只见后者暗暗摇头,忽有所悟。
    暂不作声,只等邓艾自辩。
    邓艾早有准备,让一名口齿伶俐的书佐替他开声辩解。
    大意是两条。
    一是他并未直接干涉襄樊军屯募兵,只是因为新设的南阳民屯,良田较多,所以流民更愿意留在北边。
    毕竟收获越多,分利才越多。
    田地的质量有时比分成比例更能吸引人。
    二是南边的军屯,制度相对混乱,有些田租较高,有些较低。
    即便较低的那些,还有各种额外征收的绢帛,徭役。
    这些都导致流民更愿意留在北边。
    邓艾根本不需要刻意抢人。
    非要说抢,不过是制止了几次军屯北上抢人的行为。
    简而言之,是南边军屯本身不干不净,怪不得别人。
    对此,襄樊的屯吏们自然又搬出成例、旧例加以反驳。
    而且对于所谓不干不净的指责,都有明面上的说法。
    比如额外征收的绢帛,乃是为了满足军士的日常穿着需求。
    徭役就更不必说了。
    关羽大军北伐了大半年,粮秣、军械是谁往北运的?
    营垒是谁来修建的?
    况且军屯中的佃兵本就是半农半兵的性质。
    战时本来就要征调的嘛!
    别说军屯佃兵了,就你邓艾原本在曹魏,所谓免除徭役的民屯,难道就真的都免了?
    你邓艾是怎么被姜维俘虏的自己心里没数?
    对此,邓艾自然无可辩驳。
    却给出了一份极其详细“证词”。
    指出各屯军吏去年一年是如何假借北伐的名义,让佃兵帮助他们修建宅邸,谋取私利的。
    而这些宅邸,大多属于南郡、襄阳的地方士族。
    麋威仔细看了看,这份证词大部分来自从军屯逃到民屯的佃兵。
    小部分来自耿直敢言的军吏。
    当然也可能是有人见麋威有革新的倾向,特意投机。
    但无论如何,邓艾作为新近归汉的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罪证公开,那十之有九是真的。
    对此,麋威居然丝毫不感到惊讶。
    甚至暗暗庆幸关羽威望尚在,这些人好歹没敢私吞军粮,兼并土地。
    那样问题就真的严重了。
    而且还惊喜于邓芝治下的江夏郡竟连这种“小问题”都罕见,着实难得。
    难怪刘备将他当作救火队长,最近又迁调至襄樊了。
    不过眼前的问题还是要处理的。
    事关“二田”大计,又涉及荆州地方士族。
    一有不慎,就会动摇根本。
    想了想,麋威干脆转去后堂另开个小会。
    只让杨仪、邓艾等少数人心腹跟来。
    杨仪这时候才作声:
    “自古以来,天子、诸侯、士人、丘民如何分利,就是社稷根本所在。”
    “所以孟子才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丘民者,百姓也。百姓者,士族与黎庶是也。”
    “方今朝廷厚恩于黎庶,却寡恩于士,此为患。”
    “前度大将军北伐宛,乡野黎庶皆望风而降,独城邑大姓与魏将同守,便是由此而来。”
    “使君欲求州郡大治,切不可再厚此薄彼。”
    言罢,杨仪躬身拜退。
    显然不想为此得罪麋威。
    而麋威自然不至于为这事怪罪杨仪。
    他只是从对方这番言论,验证了先前猜想。
    这时邓艾见他蹙眉,自以为给他招来了麻烦,不由愧色告歉。
    麋威却摆手道:
    “经此一事,我已经知道了士载的才能。”
    “区区兵曹从事,确实不适合你。”
    邓艾听到这里,以为麋威迫于压力,只能罢免他的职务。
    虽能理解,但心中难免失落。
    哪知下一刻,麋威语气一转:
    “我门下尚缺一位功曹书佐,不知士载是否愿意屈就?”
    邓艾闻言先是一愣。
    然后又一愣。
    再一愣。
    三愣之后,才惊声:“啊?”
    麋威笑着重复道:“我欲辟你为功曹书佐,你可愿意?”
    邓艾这才意识到麋威不是在开玩笑,顿时喜形于色。
    那可是“功曹书佐”!
    按照两汉制度,州牧刺史门下佐吏,以州别驾和州治中最尊贵。
    二者又有纲纪吏之称。
    往往委任本州的名士,以此获得地方上的支持。
    而二者之下,又以州主薄和功曹书佐职权最重。
    其中主簿直接服务于州牧、刺史本人,如今是诸葛乔在兼任。
    而功曹书佐则为州治中的主要佐吏。
    之所以叫这么一个奇奇怪怪的名字。
    是因为在司隶,对应州牧刺史的官职叫做司隶校尉。
    对应治中从事的官职叫做功曹从事。
    其书佐自然要加一个“功曹”作为前缀。
    外州这些门下吏职本就是参照中央司隶来设置的。
    所以外州治中从事的首席佐吏,仍然叫功曹书佐。
    而眼下,麋威因为并未实据有豫州,两大纲纪吏暂时寻不到适合人选,都是空置。
    所以门下众吏,实际上就以州主簿和功曹书佐为最贵。
    后者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州治中职权的下级替代。
    从一个名不经传的魏降人,一跃成为州部顶级实权佐吏之一,邓艾怎能不惊喜?
    但他好歹是奔三的人,不至于得意忘言。
    一番感激之后,却未忘本职所在,问麋威打算如何处置眼前这个难题。
    感谢书友【20220318221219690】的打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