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耽美同人 >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 > 第114章 五百万投资 接到陈霁云的电话时,叶薇……

第114章 五百万投资 接到陈霁云的电话时,叶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接到陈霁云的电话时, 叶薇刚结束一通电话回到饭桌上。
    今晚她电话尤其多,从坐上饭桌到现在,她饭没吃几口,电话已经接了两通, 陈霁云这是第三个电话。
    前两通电话, 都和宝贝星球得工作有关。
    第一通电话是为了新建厂房的事, 她在杨树区买的那块地设计方案已经定了, 目前正在走审批流程。
    负责这项工作的人会在这时候给叶薇打电话,是因为相关部门临时通知补一份材料。
    材料准备并不复杂,但这可能会影响审批进度, 所以得知这消息后, 工作人员赶紧打电话给叶薇汇报这件事,让她了解情况的同时, 也免得后续出现问题自己背锅。
    因为事情比较简单, 材料也只能等明天上班后准备,两人聊得不久,几分钟就挂了。
    第二通电话, 则和《宝贝星球2》开播有关。
    《宝贝星球2》是十一月份彻底做完的,自审没有问题后,很快送到了广电审核。这时候一年要送审的动画片都没多少部,审核速度还算快,十二月底,相关证书就下来了。
    虽然之前签合同的时候说好了, 档期优先《宝贝星球2》,但月初八频道傍晚档正在播引进的动画片,收视率很不错,电视台自然不会临时撤档。
    而对叶薇来说, 前一部动画片播完,正好赶上学生放寒假,档期相对来说要好一些。
    且前一部动画片收视率高,对接档的《宝贝星球2》也有好处,至少起点能高一些,实在没必要为了这件事和电视台闹不愉快,就默认了。
    引进动画片周三播完,周四,也就是昨天,《宝贝星球2》接档开播。
    至于第二季的排播,则跟签合同前叶薇要求的一样,每周四到周日傍晚连播四集,如果一切顺利,会一直播到三月底完结。
    之所以有如果,是这样的排播并不固定,毕竟是新的尝试,结果是能在拉长播放期的同时保持动画片的热度,还是因为周期太长,降低大家的追看热情,谁也说不准。
    所以电视台虽然同意了叶薇的提议,但也给了限制条件,即《宝贝星球2》的收视率不能低于过去一年的平均收视率,否则电视台有权利调整档期,将周播改成正常日播。
    八频道虽然是沪市电视台的主频道,但这不代表八频道所有时段的节目都备受重视,重中之重自然是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或者节目,然后是次黄金档,傍晚时段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因此跟其他省级电视台比,八频道买动画片也算得上财大气粗,甚至时不时能跟央视比财力。
    但实际上,八频道的动画片库存没有那么多,除了寒暑假,平时时不时也会重播已经放过的动画片。
    也因为这样,八频道傍晚时段的动画片年平均收视并不高。
    沪市电视台花了大价钱买《宝贝星球2》,就算不敢指望第二季收视率超过第一季,肯定也无法接受它的收视率拉胯到比平均收视率都低。
    而对叶薇来说,收视率也是根本,如果因为周播导致收视率拉胯到这种程度,那拉长播放周期对她来说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双方很轻易在这方面达成了一致。
    因为周播是新的尝试,《宝贝星球2》后续会不会改回日播,在收视率出来前是未知数,所以它播出期间,周一到周三要不要排新的动画片成了问题。
    不排,寒假这么好的档期,播老片有点浪费。但排了,说不定新动画片会成为炮灰,更浪费钱。
    电视台领导再三斟酌,决定重播《宝贝星球》第一季。
    这样周一到周三播出的第一季,和周四到周日播出的第二季,可以起到互相引流的作用。
    如果第二季播出,能把重播的第一季收视率带起来,让周一到周三的时段广告增加,这档期就不算浪费了。
    而《宝贝星球》虽然属于主线+单元剧结合的动画,在主线基础上,每集讲述不同的故事,所以就算观众没有看过第一季,在看完第二季开头的前情提要后,也可以看懂故事。
    但第一季同时播,更能方便观众理解整个故事,沉浸其中,对第二季的收视率可能起到正面作用。
    反正效果不好,第一周收视出来后再调整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当前,叶薇收到的第二通电话,是电视台打来的。
    昨天开播的第二季,首播当日的本地收视率出来了,刚过百分之十。
    打电话来的人在告诉叶薇收视率时,语气里喜气根本藏不住。
    虽然一般来说,地方台播出的电视剧或者动画片,在计算本地收视率时通常比较有优势的,全国收视率会在这基础上降一些。
    至于降多少,要看播出的电视剧和动画片是方言还是普通话,前者通常降得比较多,像前几年播出的《孽债》,因为是沪语,本地收视率和全国收视率差了两位数。
    但如果是普通话,就算降也不会太多,甚至有些剧会反常地全国收视率比本地收视率高。
    《宝贝星球2》是普通话,按照前一部动画片本地和全国收视率比例看,它的收视率至少能有百分之八。
    在电视剧圈,这收视率不算高,但这是动画片,成绩就很不错了。
    《宝贝星球》第一季的首播收视率也就刚上两位数,前一周的平均收视率只有百分之十几。
    虽然第一季是新片,播的时候没有基础,但央视和卫视观众数量差距挺大。
    而且第二季播出换了平台,虽然开播前,沪市八频道提前打了好几天广告,但看到广告的观众数量,肯定不会超过频道本身的受众。
    所以第二季虽然有基础,但这基础并不牢靠,如果开播首日收视率有百分之八,在沪市电视台绝对算高开了。
    要不是这样,电视台也不会这么着急地给叶薇打电话。
    这都是激动的啊!
    结束这通电话后,叶薇自己也打了通电话给助理,告诉对方这个消息,并让她明天组织开会。
    结束这通电话回到餐厅刚坐下,手机又响了。
    电话一响,饭桌上的人都看了过来,叶兵忍不住说:“姐,你要不边吃边接电话吧,再不吃菜要冷了。”
    叶芳连忙说:“对对,反正我跟二哥都吃好了。”
    说完叶芳放下筷子,留下一句让叶薇慢慢吃,待会她来收拾,就拉着叶兵回了各自房间。
    两人跑得太快,叶薇没拦住,只好收回手去看手机。
    其实她出去接电话不是防着叶兵叶芳,而是他们怕打扰到她,每次她讲电话的时候,他们连声都不敢吭,她觉得没必要,就自己拿着电话去了书房。
    但这会两人都跑了,叶薇就没动弹,盯着手机屏幕看了会,确定来电号码自己不认识,所以接通电话时没有立刻说话。
    电话那头没让叶薇久等,电话一通便传出声音:“你好,请问是叶总吗?”
    这声音……叶薇觉得自己应该听过,但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便问:“你是哪位?”
    “叶总你好,我叫陈霁云,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负责人,”电话那头的人自报家门道,“大概三个月前,我们在金八仙酒店门口见过,当时你给了我一张名片,您还记得吗?”
    “哦……”
    叶薇拖长声音,像是才想起来,“是你啊,你游戏做得怎么样了?上市了吗?”
    “十月份就已经上市了。”
    “上市了?真的?”叶薇明知故问道,“你做的游戏叫什么?也许我玩过?”
    陈霁云没有多想,说道:“叫《西行记》。”
    “《西行记》是你做的?”叶薇声音惊喜,“这款游戏刚上市我就注意到了,特意去专卖店买了一份光盘,到现在已经通关好几次。不止我,我身边很多人都在玩,没想到它居然是你做的,太巧了。”
    “确实很巧。”
    陈霁云真心感慨道,又问叶薇对游戏有没有什么建议。
    叶薇今年玩过不少游戏,还真有不少想法,但她知道陈霁云打电话过来不是为了听建议,便只说了两个小小建议,便将话题转回来问:“对了,你今天打电话过来是?”
    陈霁云原本有些拘谨,但经过简短的交谈,确定叶薇玩过游戏后,他紧绷的情绪放松不少,说道:“是这样的,您当时说如果我有资金问题可以联系您,这话还作数吗?”
    其实叶薇的原话是,如果他有资金问题,可以带着游戏光盘联系她,有兴趣她会考虑投资。
    但刚才叶薇说她玩过《西行记》,听她的意思,显然对游戏很感兴趣,所以陈霁云略掉了后面的如果。
    叶薇之前给他名片,本身就是为了投资,自然不会纠结他有没有完整复述她当时的话,只问道:“你是打算做游戏的第二部 ?”
    “对。”
    叶薇挟了一筷子青菜,想了想说:“这样吧,明天你带着计划书去我公司,我们详细谈一谈这件事。”
    陈霁云应声,对着名片复述了一遍地址,确认问道:“您公司是在这里办公吗?”
    “是这里,我明天上午十点之前有时间。”
    “好。”
    约好见面地点,叶薇挂断电话,端起饭碗时看到虚空出现弹幕:
    【啊啊啊女主是不是要投资陈霁云了!】
    【上次女主给了名片后一直没有动静,我还以为这事没戏了,好在兜兜转转,他们还是联系上了】
    【我一直以为陈霁云会接受叶薇的投资,是因为她救过他,但看现在这剧情,好像跟救命之恩没关系?】
    ……
    刚看到弹幕跳出来时,叶薇以为弹幕会透露投资了云端多少钱,又换回了多少股份,心里小小地激动了一下。
    谁想直到弹幕消失,她也没有看到想了解的信息。
    但要说她有多失望,也不至于,她侧面收集到的信息虽然不多,却也足够判断陈霁云现在面临的情况。
    《西行记》爆火后,云端的财务危机肯定是没有了。
    但受盗版影响,游戏光盘带来的收入应该不多,至少不够陈霁云继续做《西行记2》,所以他才会对外寻求投资。
    还是因为游戏爆火,陈霁云应该不缺投资。
    而她和陈霁云不过萍水相逢,宝贝星球现在名气虽然不小,但毕竟不是做投资的,所以她应该不是陈霁云的最优选。
    更重要的是,在快要走投无路时,陈霁云都咬着牙没给她打电话。如今选择多了,陈霁云更不会轻易联系她。
    所以在打这通电话前,陈霁云应该见了不少投资人,但那些人开出的条件,都不如他意。他没有其他选择,才会想到联系叶薇。
    在投资方面,叶薇并不介意被当成备选。
    因为凡事有两面,从这一面看,她对陈霁云来说是备选,但从另一面看,她未必不是救命稻草。
    而且,在买方多的情况下,卖方总是更能掌握主动权,相应的能接受的底价会更高。但随着选择一个个减少,卖方的底线会不断下降,谈判过程中也更容易露出底牌。
    所以第一个加入谈判的,往往不一定能笑到最后。
    而这,也是叶薇为什么早就铺垫好了联系陈霁云的理由,却迟迟没有行动的主要原因,她觉得还不是时候。
    《西行记》第一部 的热度还没过去,陈霁云的选择太多了。
    叶薇原本的打算,是过完年再联系陈霁云。
    因为到那时候,有意向的投资人,陈霁云应该接触得差不多了,但时间又比较短,不至于正式签订合同。
    这样如果他和前面投资人谈得顺利,叶薇不至于错失良机,如果他们谈得不顺利,那就更好了,她可以顺势压价。
    另外,如果过完年陈霁云还没有联系她,很大概率是把她忘了,这时候她再不主动,投资这事就基本没可能了。
    好在,最后是陈霁云先沉不住气。
    而先沉不住气的人,更容易露出底牌,所以就算弹幕没有透露相关信息,明天叶薇想摸清陈霁云的底价也不难。
    至于弹幕猜测陈霁云接受投资是因为救命之恩,叶薇个人并不这么想。
    因为当初她把陈霁云从河边劝走,在他看来算不算救命之恩,本身就是个问题。就算他认为是,但恩情和利益面前,他会怎么选也不好说。
    何况,如果陈霁云更看重利益,就算因为叶薇提出来而被迫让步,也会给他们以后的合作埋下祸患。
    所以这种事,在谈判结果出来后锦上添花可以,想靠它扭转局面,叶薇觉得还是算了吧。
    ……
    隔天上午,叶薇在办公室里见到了陈霁云。
    他今天装扮得很精神,白色高领毛衣搭黑色呢子大衣,头发尽数往后梳,戴着副银丝眼镜,看起来斯文俊秀。
    只看外表,陈霁云给人的感觉并不很精明,交谈起来也差不多,他的话很少,基本叶薇问一句答一句。
    也不像有些人,一说起公司发展就满嘴跑火车,他的回答有工科生特有的严谨,就算是预测,也是基于现实基础给出来的。
    不仅回答如此,他的计划书也是这种风格。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严谨是优点,但从陈霁云个人角度看,这会成为投资人压价的现成理由。
    故事里都说诚实是美德,职场上流传的那些考验传说,似乎都在引导人们向善。
    而现实是,资本家在挑选员工时,最先考虑的永远不会是拥有善良诚实这样美德的人。
    他们会先看各人条件和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更能吃苦耐劳的人,然后给予他们更低的薪酬与更多的工作量。
    但陈霁云很聪明,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出自己能拿到什么样的条件。
    他又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在心里划下一条线后,就不会再轻易让步。
    而这,可能是他和前面见到的投资人,都没有谈拢的主要原因。
    脑海里分析完陈霁云的性格,叶薇觉得有点棘手,因为她本来也想压价,但现在她觉得这想法悬了。
    谈判不怕碰到老实人,或者满嘴跑火车的人,因为前者耳根通常比较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说动。后者通常心里比较虚,对半砍都不是问题。
    最麻烦的,则是陈霁云这样的人,他的回答会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但心里又划了一道线,越过去就没得谈了。
    但叶薇转念一想,又觉得陈霁云其实是这几类人中最好的合作对象。
    他严谨,不夸大事实,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而他的性格,也能让他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人,带领公司做大做强。
    何况,弹幕都说他的公司未来能上市。
    所以就算短期看她开价高了,长远来看,这也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
    叶薇想着,合上计划书说:“我可以给你投五百万。”
    陈霁云愣住:“您……”这么快就决定了?不找人做个背调?
    后面的话陈霁云没有说出口,但只看他脸上诧异的表情,叶薇都能猜到他想说什么。
    如果她没有系统,在决定投资前她肯定会找人做背调,毕竟这年头满嘴跑火车,把濒临倒闭的公司吹得跟马上要上市一样的公司老板不少。
    五百万不是小数目,万一碰上个这种人,换来再多股份也是白搭。
    但陈霁云公司已经做出了《西行记》这样的爆款游戏,只要他没有江郎才尽,别说五百万,就算是五千万,他也早晚能赚到。
    再加上弹幕透露的消息,虽然因为信息来源参差不齐,偶尔有错的,但大家都赞同的信息,基本都是真的。
    陈霁云公司会上市做大做强,就是大家都赞同的信息。
    找人背调,只能查到公司现在的情况。而听弹幕的,可以知道公司未来的发展。哪个更重要,可想而知。
    如果背调可以查到其他投资人的报价,叶薇或许愿意花这个钱,但这种商业机密,想也知道那些人不会轻易透露。
    但这些想法,叶薇不打算告诉陈霁云,说道:“这是我的个人投资,和公司无关,我愿意投资,也仅仅是因为喜欢《西行记》这款游戏。”
    陈霁云这个人也很矛盾,他身上不仅有工科生的脚踏实地,但同时他又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叶薇这话,正好戳中了他的心窝。
    他动了动嘴唇问:“叶总您的条件是?”
    “我要百分之三十四的股份。”
    陈霁云脸色微变,倒不是觉得叶薇要求的占股高了,而是百分之三十四,在有限责任公司中是很微妙的数字。
    因为一般情况下,持股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对公司重大决定有一票否决权。
    吴总只要求参与公司事务,没想在股份上做文章,陈霁云都没有答应,自然不可能同意叶薇的要求。
    陈霁云直接说道:“叶总的要求,我无法答应。”
    叶薇脸色不变,笑着说道:“陈总是觉得我投资的金额少了,还是要求的股份多了?你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五百万,占股百分之十五。”陈霁云说完,停顿两秒又补充道,“不干涉公司事务。”
    其实最后一句,陈霁云觉得可加可不加,他在叶薇的报价基础上砍了不止一半,虽然谈投资和去菜市场买菜的流程没什么区别,但这砍价幅度太大了,一般人都不可能同意。
    合作谈不成,叶薇自然干涉不了他公司的事务。
    陈霁云说完,一口喝完面前的茶,他已经做好了谈崩的准备,却没想到叶薇直接把头一点,问道:“什么时候签合同?”
    陈霁云再次愣住,以为叶薇空耳了,重复说道:“叶总,我的心理价位是投资五百万,占股百分之十五,以及不能干涉公司事务?”
    叶薇微笑着反问:“我都听清楚了,有什么问题吗?”
    要求百分之三十四的占股,当然不是叶薇的底价,三年前她认购信德电器百分之二的股票,都花了两百万呢。
    虽然信德电器规模比云端大很多,但三年过去,沪市的平均工资都从六百多涨到了九百多,三年前的一百万,和现在的一百万,购买力不好放在一起比较。
    而且两家公司行业不同,直接放在一起比规模大小太简单粗暴,论公司未来的前景,云端不一定会比信德电器差。
    所以叶薇的底价,是投资五百万,得到百分之十的股份,至于公司事务,她一开始就没打算参与。
    当然,如果陈霁云给出的心理价位也是百分之十,叶薇可能会跟他谈价还价一番,因为压价越厉害,越意味着价格可以谈。
    但五百万换百分之十五的股份,算是一个比较公道的价格,陈霁云没有故意压价,可以从侧面得出,这确实是他的心理价。
    再谈,也不过是白费功夫,还可能弄巧成拙。
    既然如此,已经谈到满意价格的叶薇自然不会再纠缠下去。而陈霁云在确定叶薇不是开玩笑的后,也喜不自禁。
    因为双方都担心出现变故,想早点把合同定下来,后面合同推进得很迅速,最终赶在春节假期来临前,双方正式签下了投资合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