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认购股票 能当上领导的都不是蠢人,不……
能当上领导的都不是蠢人, 不蠢,想得就会多一些。
谢超话音刚落,就有人在心里琢磨他提出取消认购份额限制的目的,再想到他们之前提议给基层职工制定认购任务, 不少人脸色变了。
他该不会是打算给他们也制定认购任务吧?
想到这个可能, 不少领导脸色一变, 当时就有人说自己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认购股票了, 再没有多余的钱。
其他人听了连忙附和:“没错,能拿得出超过五万资金的早就认购了,你取消认购限制又有什么用?”
他们的担忧实在多虑了, 谢超显然没有他们无耻, 抬手示意安静,然后说道:“我会再认购五十万股。”
这话一出, 会议室里更加嘈杂。
倒不是有人对他继续出资五十万有意见, 认为他果然是想把机械厂变成他的私营厂。
毕竟评估后机械厂的净资产有四千多万,加上发售的内部职工股,总股本高达五千万。
而谢超就算追加认购五十万股, 两次投入加起来,也不过占总股本的百分之一点一,远没有到能把机械厂变成私人厂的程度。
他们只是震惊谢超居然能拿出这么多钱。
在政府工作收入这么高吗?
他们这些人,参加工作二三十年了,半辈子存款也不过三五万,他工作才多久, 竟然能拿出五十多万认购股票。
一时间,会议室里想得多的人看谢超的眼神都不对了。
其他人不敢开口问,肖副厂长却没有那么多顾忌,一脸狐疑道:“厂长, 你别觉得我说话直,五十万不是小数目,你确定能拿得出来这么多钱?”
实际这话还是委婉了,肖副厂长更想问的是“你确定自己没贪钱?”。
听出他的言下之意,谢超说道:“肖副厂长放心,我父母留了一套黄浦区的洋房给我,卖五十万不成问题。”
会议室里沉默了。
沉默一直持续到会议结束,回到财务科,刚坐下陈玲几人就讨论开了:“你们说,谢厂长爸妈是干什么的,能给他留一套黄浦区的洋房?”
孙淑兰猜测说:“按谢厂长的年纪,房子很可能不是他爸妈的,祖上传下来的吧?”
改开到现在才多少年?就算谢厂长父母老当益壮,改开后下海创业,想挣一套洋房恐怕也不容易。
何况谢超入职机械厂也有几个月了,家庭情况不说透明,大家也能知道个大概,他父母据说都是知识分子,大运动时期还下放过。
所以他祖籍虽然是沪市的,但童年在西北度过,外地人听可能会觉得他沪市话说得很好,他们这些在沪市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却能听出不地道。
房子不是他父母挣钱买的,自然只剩下组上传下来一个可能。
这不稀奇,虽然建国初很多资本家的房子都被没收了,但改开后只要能拿出房产相关的证明资料,就有可能要回房子。
虽然这过程不容易,尤其有些房子被没收后作为公房使用,住户一住几十年,可能会不愿意搬。但这几年通过这样的方式要回房子的人并不少,说不定谢超父母就是其中之一。
想到这些,办公室里几人表情都有点酸。
陈玲啧啧两声说:“这人跟人啊,真是没法比,谢厂长脑子灵光就算了,命还好,那可是黄浦区的洋房,要是面积大点,别说五十万,出价一百万说不定都有人买。”
周荣咂摸着嘴巴说:“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竟然为了认购我们厂的股票,打算把房子卖掉。”
于晴猜测说:“也许,是因为他有信心让我们厂子起死回生。”
周荣反问:“你觉得我们厂能起死回生?”
问完不等于晴回答,周荣便说,“就算能起死回生,他这么干也划不来,黄浦区的私人老洋房,两三千都不一定买得到,这几年房价涨得那么快,我们厂子发展得多好,他才能不亏本?”
虽然陈玲不爱听周荣那句反问,心想你觉得厂子不能起死回生,那你每天到科长面前拍什么马屁?
早晚是下岗,副科长和干事有区别吗?
但她不得不承认,周荣后半句话并非毫无道理。
同是老洋房,私人的和国营厂职工住的老公房可不太一样,后者能卖一千就算高的了,私人老洋房,每平两三千却是有价无市。
如果机械厂效益好,改制后他们还能展望一下上市。
虽然现在股市行情不好,但新股上市基本都是溢价发行,而且上市后基本都会涨一波,没有出现跌破发行价的情况。
现在他们内部认购职工股,每股才一块钱,上市后如果一股能涨三五块,谢厂长这五十万就能变成一两百万,可比坐等房价上涨划得来。
但现实是机械厂的效益不好,就算厂里领导能厚着脸皮申请上市,相关单位的领导也不可能批准,毕竟他们要为股民负责。
别说上市,以机械厂现在的情况,它能不能撑过今年都是问题。
要是没撑过,谢厂长投进厂子的这五十万就要打水漂了。
所以不止周荣,也不止财务科的这些人,消息传开后,整个机械厂的职工都在纳闷,谢厂长这是怎么想的啊?
难道他们有钱人都这么视金钱如粪土?
不理解。
如果叶薇看不到弹幕,可能也会不理解谢超的决定。
但她看到了弹幕,而且这一年,她的生活因为弹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她除了夜市的生意,还有一家装修接近尾声,即将开业的店铺,大小也算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了。
叶薇和谢超并不熟,也不是很了解他,但成为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后,她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负责人对公司发展有信心,公司的发展未必会更好。但如果他对公司发展没有信心,这家公司的发展一定不会好。
而机械厂,会在谢超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所以叶薇相信,做出投入全副身家时,谢超一定对机械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虽然叶薇不知道谢超的信心从何而来,但这不影响她摆出一副,被他卖房都要认购机械厂股票的行为感染,而同样燃起信心的模样。
然后,她雄赳赳气昂昂敲开了科长办公室的门。
……
“什么?你要认购两百万股?!”
抬高声音喊完,罗丽娟猛地起身,上半身前倾越过办公桌,抬高胳膊伸出手去摸叶薇额头问,“小叶你是不是发烧了?”
【高情商:你是不是发烧了?
低情商:你脑子是不是瓦特了?】
【等等,这弹幕……我好像看到过?】
【哈哈哈前面的别怀疑,去年女主预支工资买认购证,她面前的科长也有过类似的“高情商”问询】
经弹幕提醒,叶薇想起来了,去年,唔,按农历算也可以说是前年,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场景,确实发生过类似的对话。
仔细看,她科长现在的表情好像都跟那次差不多。
但现在不是想七想八的时候,叶薇收回发散的思维,对罗丽娟说:“科长,我没有发烧,我是真的想认购厂里发售的股票。”
“你想认购股票没问题,但两百万……你哪来这么多钱?”
叶薇只是国营厂的基层职工,不需要向厂里报备个人财产,但罗丽娟是她的直属领导,对她的财务状况比一般人知道得更清楚些。
比如叶薇买的那三套房和一间商铺,在罗丽娟这里就不是什么秘密。
沪东那套房和商铺不用说,她自己没有特意瞒,到今年大院里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了。
何况那套房和商铺都是贷款,还用上了公积金,这些都需要单位出具证明。黄浦那两套房虽然是全款,但过程中有些资料也需要单位盖章。
罗丽娟是老派思想,她很认可叶薇赚到钱就买房的决定,因为知道她从认购证上赚到的钱大半付了首付,现在每个月还要还不低的房贷。
所以叶薇只认购两千股的消息传开后,筹备小组的好几个领导或明示或暗示,说叶薇去年白赚了厂里五十万,这时候可不能当缩头乌龟,让她去给人做做思想工作,多认购一些股票,但她没有答应。
也因为这样,罗丽娟怎么想,都想不通叶薇从哪弄来了两百万。
叶薇本来不心虚,财不外露是常识,在没有足够的能力自保前,她当然要小心再小心,但被这么盯着,她神色难免有些不自在。
毕竟,罗丽娟对她一直都不错。
但关系再好,叶薇也不可能全部交代,便半真半假道:“我去年很看好认购证,所以除了预支工资在厂里买了一百份,还另外花钱买了五本,因为我手里存款不够中签后买股票,所以抽签结果出来后陆续卖了一些,最后总共赚了两百多万。”
“两百多万!!!”
罗丽娟不是那种喜形于色的人,但听完叶薇的话,仍控制不住瞪大眼睛,长吸了口气。
叶薇当没看到罗丽娟的失态,继续说道:“您知道的,去年我陆续买了三套房,一间商铺,花了五十万左右,手头还剩了两百万出头。我虽然在做生意,但投入没那么大,现在股市行情又不好,我不敢轻易动这笔钱,正好厂里要发售内部职工股,所以我最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拿钱认购五万股。”
罗丽娟一怔:“那你之前……”
叶薇解释说:“我当时没有考虑好,看科室里其他人都认购了,才随大流认购两千股。”
言下之意,现在是考虑好了。
罗丽娟说:“就算你现在考虑清楚了,认购五万股不就好了,何必往里投两百万?”有这么多钱,你拿来干什么不好?往厂里投跟把钱扔水里有什么区别?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罗丽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好歹靠着意志力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叶薇像是没有听出罗丽娟的画外音,一脸正气说道:“昨天谢厂长在会议上说要卖房认购厂里股票,我回去想了一晚上,觉得他敢押上全副身家,肯定是对机械厂的未来有信心,而且……”
见叶薇停顿,罗丽娟连忙问:“而且什么?”
“谢厂长调到我们机械厂才三个月,就愿意为了厂子的发展卖掉父母留给他的房子,我生于机械厂,长于机械厂,现在厂子到了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我有能力,肯定不能袖手旁观。”
“……”
罗丽娟想吐槽,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她也是没有想到,叶薇平时看起来挺稳重的,居然还是个热血青年,被人一感染,两百万都能舍得拿出来。
本来钱是叶薇挣的,她想怎么花是她的自由。
她一个外人,不好置喙。
何况叶薇愿意认购这么多内部职工股,对她个人来说也不算坏事。
一个资金宽裕了,厂里领导能拿出更多钱更换设备改生产线,生产出更多能销出去的商品,将机械厂彻底盘活,她投入的那两万不至于打水漂,她也不用担心中年失业老年凄苦;
二个有谢超和叶薇两人接连大笔投入,厂里那些领导肯定不会再提制定任务的事,他们上下嘴皮一碰说得轻松,他们这些中层的部门领导就要头疼了。
虽然财务科全员参加了筹备小组,知道谁是祸头子,但事情真定下来,吸引最多仇恨的肯定还是她这个科长。
好处很多,但叶薇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到她手底下后工作上又一直很认真。人心都是肉长的,见她为了心中的热血拿出大半身家去赌,实在有些不忍。
斟酌再斟酌,罗丽娟劝道:“小叶,我知道你一心为了厂子好,但两百万不是小数目,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又或者,你也投五十万,有这两笔钱,够厂子解决眼前的困难了。”
见罗丽娟真心为自己考虑,叶薇不再扯大旗,也说了几句实话:“科长,我投这么多钱其实也不单是为了厂子。”
“不是为了厂子,那你是为了……”罗丽娟脑洞大开,想到什么瞪大眼睛问,“难道你是为了谢厂长?”
“咳咳咳咳……”
叶薇被口水呛到,剧烈咳嗽起来。
等好不容易缓过来,脸已经涨红:“科长您说什么呢?我跟谢厂长都没说过几句话,而且为了个男人花两百万,怎么可能!”
只听叶薇前半句,罗丽娟脸上仍是怀疑居多,她是过来人,很清楚男女之间生出爱慕跟相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谢厂长年纪是大了点,但人长得还是很板正的,入职机械厂后打听他个人情况的可不少。
但听到叶薇后半句,罗丽娟脸上怀疑消失了,确实,为男人花两百万不值得,便问:“那你是为了什么?”
叶薇没有回答,只问:“科长,您买过我们厂生产的电饭煲吗?”
罗丽娟神色微怔,摇头:“没有。”
“我买过,过年这段时间,我家煮饭都是用这个电饭煲。”
叶薇决定投入这么多,可不单是因为弹幕说她会投两百万,且信德电器未来会成为行业龙头。
她是做过基础调研的。
“我家之前用的电饭煲是半球的,虽然已经用了两年,但到现在仍是品牌主打款。”
虽然半球成立时间不长,至今不过八年,但半球牌电饭煲的名气已经打出来,在这个领域绝对算得上知名品牌。
叶薇说道:“我对比过,虽然想把同样份量的米煮熟,我们厂生产的电饭煲耗时要久一些,但我们厂生产的电饭煲,煮出来的饭颗粒更饱满,口感也更好。”
和其他家用电器比起来,电饭煲价格不算贵,便宜的几十就能买到。
但一个铝锅才十来块,而烧电价格又比用煤气或者蜂窝煤更贵,所以家庭条件特别差,或者日子特别抠唆的人通常不会买它。
所以叶薇认为,舍得花钱买电饭煲的人,在煮出来的米饭口感和耗时短用电少之间,可能会更倾向于前者。
何况他们厂生产的电饭煲,煮饭耗电没比半球牌多很多。
“我不确定和半球牌价位更高的电饭煲比起来,我们厂生产的电饭煲在口感上还能不能保持优势,但就算不能,价位更低廉也会成为我们的优势。”
“虽然一直有人说我们厂之前生产的电饭煲能卖完,是因为产量太小,但要知道我们厂刚转产电饭煲,品牌没有名气,至今厂里也没有在宣传上面花过钱,能有现在的成绩,除了产品质量过硬,我想不出其他原因。”
说到这里,叶薇问道,“半球能靠着电饭煲,从粤省走出来,为什么我们机械厂不能靠着电饭煲,走出沪市呢?”
叶薇说这些话时,语气可以说很平静,但罗丽娟仍听得血都热了,恨不得自己也拿出更多钱投入机械厂。
但她到底当了这么些年领导,血热得快,冷静下来也很快。
不过她没有打击叶薇,而是说道:“去年你囤积认购证成功,很多人说你是撞了大运,但听完你刚才的分析,我知道,他们都错了。”
说完,罗丽娟起身道:“我去找领导商量这件事。”
……
谢超是知道叶薇的。
不止他,其他两个新来的副厂长也都知道叶薇,毕竟她职位虽然不高,却是职工中最有钱的。
而且她这钱,还不单是下海做生意挣的,大头来自于认购证。
大院里靠认购证赚到钱的人不少,但只有她,最初是主动找厂里预支工资囤的认购证,数量还特别多。
每每提到这件事,机械厂原来的几个副厂长,都很悔恨当初没有预支工资多囤点认购证。
这次厂里发售内部职工股效果不佳,又有人提议让叶薇多认购一些,觉得如果不是机械厂,她也不能挣这么多钱,回报厂里应当应分。
不止叶薇,厂里那些靠着认购证赚了十几二十来万的,都应该有所表示,没有机械厂,他们能有现在的好生活吗?
每每听到此类言论,谢超都想出声提醒,时代变了,现在不是打土豪分土地的时候。
但每次,他都把话咽了回去。
如今也不是他能畅所欲言的时候,因为他需要团结一切力量渡过难关。
话说回来,谢超知道叶薇有钱,但他没想到她有钱到了能拿出两百万的程度。
听完罗丽娟的话,谢超思索片刻,试探着问:“我记得,她当初只找厂里预支了三千工资。”
叶薇要拿钱出来投资,再藏着掖着没意义,罗丽娟说:“除了预支工资找厂里买的,当时她还用存款买了几百份认购证。”
“所以,她现在是决定把收益大头都投进厂里?”
“没错。”罗丽娟感慨道,“厂长您刚来,不知道,小叶父母都是我们厂的老职工,她爸还是为了拯救厂里财产牺牲的,她在我们厂出生长大,对这里很有感情,知道募集的这笔资金对机械厂至关重要,心一横,就把收益大头都投进来了。”
罗丽娟看着叶薇长大,又当了几年上下级,一直觉得她是个单纯的姑娘,所以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谢超却不怎么相信,这是叶薇往机械厂投这么多钱的理由。
一个在大家都不看好,却义无反顾囤积几百份认购证,又能在发财后做到不露富的人,会单纯因为感情,而往机械厂投入大半身家吗?
何况……
谢超翻了翻下面交上来的认购表格,找到叶薇的名字,说道:“她之前认购过两千股?”
罗丽娟点头说:“对,她之前没有考虑好,见大家都认购了,就跟着认购了两千股。”
这话和罗丽娟前面的说法有些相悖,如果她真的是因为一腔热血才往机械厂投入两百万,之前怎么会只认购两千,而非五万股?
毕竟五万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事,认购五万股的决定,肯定不会比认购认购两百万股的决定更难做。
但她偏偏只认购了两千股,而等到他宣布取消认购限制,她立刻追加投入准备砸两百万进来……
这不像是一时意气,而更像是她在等着厂里取消认购限制。
念头刚冒出来,谢超便不自觉摇头。
这不可能。
其实在刚确定发售内部职工股时,他根本没打算搞什么认购份额限制。
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他早已经摸清了厂里职工的想法。
他们当然盼着机械厂能起死回生,但为了实现这一点让他们掏出存款,愿意的人不会太多。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想好了,如果职工中愿意认购的人不多,缺的钱他来补上——父母留给他的那套房子,他早已托人寻找买家。
但恰好是确定发售规则那几天,他延迟听说了感觉定改制时,厂里针对他的一些流言。
为了避免坐实他改制是为了把国营厂变成私人厂的猜测,考虑过后,他在筹备小组的会议上提出限制个人认购份额。
后面厂里组织职工认购的效果不太好,他也没有急着跳出来修改规定,直到大家黔驴技穷,才提出取消认购份额限制,并主动表态愿意认购五十万股。
消息传出后,果然没有人再阴谋论。
昨天的会议前,谢超没有对任何人提过自己的想法,所以除非叶薇能预知未来,否则她的那些作为,无法用故意等待来解释。
那么,她是真的在犹豫?
虽然疑惑,但谢超斟酌过后,没有点明罗丽娟话语中相悖的点。
不管叶薇隔了几天后,突然决定追加认购两百万股的原因是什么,只要这笔钱能到账,对机械厂来说就不是坏事。
所以,没必要深究。
谢超说道:“走流程吧。”
……
两百万不是小数目,因为担心走漏风声导致叶薇改变主意,所以工作安排下去前,谢超特意警告大家不要外传,否则按照违纪处理。
所以直到流程走完,叶薇拿到员工股权证明书,她认购了两百万员工股的消息才渐渐传开。
机械厂也因此再次掀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