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耽美同人 >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 > 第62章 内部职工股 其实叶薇生意做起来,还招……

第62章 内部职工股 其实叶薇生意做起来,还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其实叶薇生意做起来, 还招了个员工的事传出去后,大院里想给她打工,或者想让家里人给她打工的不少。
    但找上门的人怎么说呢,不是借着邻居关系, 想让她开高点工资的, 就是想借着给她做事, 搞清楚她的进货渠道, 然后单干的。
    叶薇其实不怕后一种人,她生意做起来后跟风的人是真不少。
    夜市上另外三家卖童装的,因为在那摆了好几年摊, 老板比较要脸, 所有跟风得比较含蓄,只照着叶薇摊位上卖得比较好的几款童装, 进了类似的款。
    可看到叶薇生意火爆, 才来也是摆摊卖童装玩具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就算不是第二个老林老朱,也是半斤八两的存在。
    童装款式基本照搬叶薇摊位上的热门款, 玩具也差不多,还有个人照着定做了个充气蹦蹦床回来。
    虽然这人定做的充气蹦蹦床比叶薇摊位小不少,但夜市里面肯定摆不下,所以学着叶薇摆在了夜市门口另一边,恰好和叶薇面对面。
    开业后还低价跟叶薇打擂台,叶薇门票收五毛, 他收三毛,还不限制人数。
    在叶薇摊位前排队的人一看,都去了对面。
    还有人因此觉得她搞饥饿营销,不然都是蹦蹦床, 对面的还比她的小一半,怎么人家能同时进百来人,她这里进六七十人就限制进入了呢?137zw.com
    连着几天时间,对面的充气蹦蹦床上人满为患,小朋友上去连转身都难,叶薇这边蹦蹦床上孩子却少得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期间有人劝叶薇降价,也有人让她解开人数限制。
    唔,因为当时叶薇摊位已经没什么生意,提这个的人不多,但每次说起来她都很坚持,说自己要为小朋友们的安全考虑。
    有些家长嗤之以鼻,觉得对面蹦蹦床上这么多人,他家孩子不也没出事——
    还真出事了。
    对面摊贩来摆摊不到一周,蹦蹦床就有些不堪重负,某天晚上孩子们在上面蹦蹦跳跳时,蹦蹦床不知哪里爆了个洞,里面充的气体迅速喷涌而出,上面玩闹的孩子也跟着摔了一地。
    最后虽然没出大事,但不少小朋友胳膊膝盖都有淤青,家长们心疼不已。
    更可气的是那名摊贩当晚说会赔偿,可第二天家长们找上门,他就跑路了。
    赔偿当然是不可能的,他定做蹦蹦床就花了一千多,摆摊时间不到一周,生意看着火爆,但门票收入加起来也不到三百,根本不够覆盖成本。
    已经是血本无归,再让他拿钱出来赔偿受伤的孩子和家长,不是要他的老命吗?
    因为这出事故,家长中再没人嘀咕叶薇搞饥饿营销,虽然孩子刚受伤,不少家长不敢再让孩子玩蹦蹦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摊位的生意还是慢慢恢复了。
    总的来说,几次被人跟风打擂台的过程中,叶薇的生意虽然受过影响,但因为她的口碑立住了,所以每次风波过后,她的生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红火。
    但是,不怕被人跟风,和招一个恨不得把“我看中了你的进货渠道”写在脸上的员工,还是很有差别的。
    借着邻居关系,想让她开高工资的人更不用说,这些人十有八九看不上给叶薇打工,只是想过渡一些。
    情商高的还知道摆出一副求人的模样,情商低的恨不得直接说夜市摆摊不入流,要不是看在邻居的份上,她们才不给她打工。
    叶薇是招人,不是想给自己找罪受,当然不想考虑这些人。
    但这时候招人的渠道非常单一,有门面的还能在门上贴一张招工启事,等着人自动上门,没有门面的基本都是通过人际关系招人。
    当然也可以去人才市场,或者人才中介,但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有公司或者店铺,且都需要交钱。
    叶薇倒是注册了一家公司,也租下了店铺,如果她招到人直接安排在店里上班,不论哪种方式都好招到人。
    但店铺装修好前,夜市这边的生意叶薇不打算停,一来这生意确实挣钱,一天都有好几百收入;二来生意做到店铺开业前可以顺势打广告,把老顾客都引到新店去,说不定能来个开门红。
    而夜市这边条件实在一般,尿急只能去公共厕所,冬天虽然扎了棚子,但仍挡不住寒风。通过以上几种渠道就算能招到员工,人来了说不定干不了几天就想撤。
    江韵愿意留下,一是叶薇开的工资确实不低,二是她朋友金敏敏就在夜市摆摊,对这里的环境早有心理准备,三是叶薇给她画了饼。
    当然,现在店铺已经开始装修,叶薇许诺让她当店长已经不算事画饼,所以她才更能踏实干下去。
    也因为有江韵在,叶薇之前虽然有招人的打算,但没有特别上心。
    毕竟机械厂五点就下班,而夜市客流到六点才会多起来,张江明又买了货车,从家属院到夜市开车不到十分钟。
    两边时间段不重合,除了因为摆摊睡得比较晚会有点累,其他的都还好。
    现在她要忙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叶薇到了夜市,和江韵一起把摊位支起来,就跟她说了想让她负责店铺装修的事。
    “具体施工有监工负责,你要做的就是和监工对接,了解项目进度,随时向我汇报,过程中有问题的话也需要你去对接。你不需要一天到晚待在那里,但最好隔两天能去一次,工资我会按照市场价算给你。”
    想到江韵白天另有兼职,叶薇顿了顿说,“可能工资没有你白天的兼职高,但我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历练,你把这件事做好了,等店铺开起来,我也会更放心交给你。”
    就算叶薇不开工资,江韵也会接下这个任务。
    干什么不接呢?
    叶薇把任务交给她,明摆着是要重用她啊!
    虽然叶薇之前给她画过饼,说让她当店长,但承诺没有兑现前,她可不敢百分之百相信。
    这会听叶薇的话,江韵倒是放心了,不管以后怎么样,至少现在,叶薇是真心打算把店铺交给她。
    她也相信,只要能把这件事办好,店铺开起来,她当店长的概率不说十成十,也有九成九。
    打定主意,江韵说道:“只要能把店开起来,监工没有工资我也愿意,明天我就去把兼职给辞了。”
    叶薇对她的态度很满意,说了声好,又问她身边有没有在找工作,又比较能吃苦的人。
    说出这话时,叶薇有些汗颜。
    如果她出去找工作,别人跟她说要能吃苦,她可能不会去干。但等她当上老板,到了要招人的时候,又觉得这是必须重点强调的一点。
    江韵迟疑问:“叶姐你的意思是?”
    “后面我会比较忙,可能没时间每天晚上都来夜市,考虑到你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我打算再招一个人,把装修的事交给你也是这个原因。”
    叶薇伸手划拉一圈道,“夜市的环境你也看到了,如果不能吃苦,招来的人可能待不住。”
    江韵了然点头,琢磨了下说:“我倒是认识不少做过售货员的女孩,但她们基本都有工作……我可能得回去问一问。”
    “行,你帮我问问。”
    叶薇没把希望全寄托在江韵身上,考虑过后还是在正装修的店铺门口贴了招工启事,并说明店铺开业前,工作地点在新村夜市。
    但叶薇没有想到,招工启事还没发挥作用,就有人给她送员工来了。
    这人也不是别个,是她小妹叶芳。
    这时候沪市高考实行的是三加一模式,即学生需要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六门科目中,选择一门进行深入学习,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选择重新编排班级。[1]
    所以下半年升上高二后,叶芳班里学生有了变动,她也因此认识了不少新同学。
    而叶芳介绍的人,就是分班后她新认识的同学。
    对方叫胡晓丽,家是附近棉纺厂的,虽然是独生女,但家里有好赌的爸,生病的妈,境况不太好。
    最近她家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她爸为了赌,把棉纺厂分的房子卖了,二是她爸在之前扫黑除恶的行动中被抓了。
    后一件事对胡晓丽来说不算坏,但前一件事对她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胡晓丽考虑过后,决定辍学扛起家庭重担。
    但她还没成年,能找的工作有限,叶芳知道叶薇在招人,犹豫过后找上了她。
    叶薇听后说道:“你这个同学成绩怎么样?”
    “比我好。”叶芳说。
    叶薇惊讶,叶芳成绩是他们三姐弟中最好的,高中考上了区重点,进学校后成绩也在稳步上升,高一期末考了全校第五。
    胡晓丽成绩比她好,怎么也能进前三吧?
    “你们学校领导同意让她退学?而且她这情况,”叶薇思索着说,“如果转到没那么好的学校,应该能谈下来补贴或者奖学金吧?”
    “她妈没有工作,又常年生病,要吃药,之前家里有两间房,租出去一间,她妈再接点零工,省点花勉强够用。但现在她家房子被卖了,她妈又因为这件事病情加重,动不了,家里彻底断了收入来源。”
    叶芳做事细致,情况早已打听情况,“学校知道她家的情况后,给她申请了补贴,但只够她一个人吃饭。也有其他学校有意招她,但补贴高不了太多,不够她们母女的开销。至于考上复大这样名校的奖金……远水救不了近火。”
    叶薇沉默下来,虽然她没考上大学,现在也过得不错,收入不比大学生差,但她心里始终觉得读书好。
    要是胡晓丽成绩没那么好就算了,区重点的前三名……就这么辍学实在可惜。
    叶薇想了想,问:“她妈妈生病,每个月吃药大概要多少钱?”
    叶芳不清楚具体数字,但给了大概区间,说完她想到什么:“姐,你是打算资助她吗?”
    “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叶薇说道。
    已经十二月,参与今年沪市认购证抽签的公司基本都已经上市,六百份认购证加上炒股盈利在四百六十万左右。
    到目前为止,她陆续买了三套房一间商铺,其中沪东的商铺和房产是贷款,首付加起来也就付了十来万。位于黄浦区的两套房全款买的,因为面积不大,两套房加起来也没花到四十万。
    减掉这部分和八月去深市的支出,她手头还剩四百万出头。至于店铺投入可能会比她预期高一些,但就算减去这部分投资,她也还能剩下三百多万存款。
    而夜市摆摊生意看着不大,但利润不少,她八月中才开始摆摊,到现在十二月初,盈利已经超过四万。
    所以就算不考虑存款,只看摆摊收入,资助个女学生对她来说也不算事。
    她也不是善心泛滥,叶芳能来求她帮忙,除了和对方关系不错,肯定也因为认可对方的人品。
    人品不错,成绩也好,伸手拉一把结个善缘,以后不说求人回报,多条人脉也不是坏事。
    “她可能不会答应,”叶芳犹豫着说,“她妈妈的病比之前严重,身边离不了人照顾,她打算找份工作,再请邻居帮忙照看,加上房租、生活费,每月开销少不了,她想辍学找工作,也是因为不想一直厚着脸皮朝人伸手。”
    只听叶芳这么说,胡晓丽的情况确实挺棘手,她想辍学也正常。
    想到叶芳高中下午五点多能下课,叶薇想了想说:“那你问一下她,愿不愿意和学校商量不上晚自习,夜市六点客流才会起来,如果她身体扛得住,可以先在我这里干着。这期间她可以好好想想以后的路怎么走,如果店铺装修好她还想辍学随她,如果不想辍学,我可以视情况资助她。”
    叶芳听后,连忙应下来,隔天晚上再回来,就跟叶薇说胡晓丽选择了后面的方案。
    学校那边也搞定了,叶芳班主任本来就觉得胡晓丽是个好苗子,就这么辍学有点可惜,只是她班主任家庭条件也一般,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得知找到暂时能两全的办法,立刻去找了上面领导,给胡晓丽特事特办。
    不过特事特办也就这一学期,如果期末考试胡晓丽成绩没有下滑,这事自然好商量,但如果下滑严重,上门领导可能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现在,这件事是解决了。
    隔天刚好周日,早上吃过饭,胡晓丽就来了叶家,叶芳介绍两人认识。
    简单聊过后,叶薇发现胡晓丽虽然不算外向,但也不怵人,说话谈吐都很不错,就让她晚上去试下岗。
    说是试岗,其实只要她表现不是特别差,叶薇都会要她。
    而她表现也确实不错,脑子灵光记性好,熟悉两遍,就搞清楚了摊位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一晚上没出错。在顾客面前也落落大方,不张扬也不怯场,进入角色很快。
    当晚,叶薇就跟她说定了待遇,知道她家庭比较困难,又预支了底薪给她,以解燃眉之急。
    ……
    解决招人的问题,叶薇在机械厂的工作渐渐忙起来。
    忙的不止叶薇,整个财务科都挺忙的,陈玲和周荣也就算了,两人都盯上了副科长的职位,现在正是表现的时候,有怨言也不会在单位表现出来。
    孙淑兰就不一样了,她在机械厂干了二十来年,以前到点就能下班,自从搞什么改制,晚上加班到八、九点都成了家常便饭。
    要是像陈玲周荣一样有机会升上去就算了,可她学历差了人一截,哪怕有资历,想往上升也不容易。
    又或者她缺钱,可能也会忍了。
    但上半年她家在认购证上赚的没有六位数也有四五万,八月她丈夫还和叶薇他们一起去深市,买了一百份认购证回来。
    深市认购证抽签已经结束,中签率跟之前公告上说的一样,只要能有沪市认购证的收益,她丈夫买回来的那一百份认购证,再赚四五万没问题。
    算下来,两次认购证至少能给他们家带来八、九万的收入。
    如今沪市平均工资才三百多,存款上五位数就算是比较富裕的了,何况她家有八、九万存款。
    再加上厂里已经搞出一条电饭锅的生产线,马上要恢复生产,孙淑兰丈夫又在第一批回到工作岗位的员工名单里,所以她实在没那个动力跟着一起卷。
    忙活不到三天,她就开始找借口推脱工作。
    这情况出乎罗丽娟的意料。
    她以为叶薇在外面有生意,会是第一个撂担子,没想到进到筹备小组后叶薇干活挺认真,孙淑兰却出幺蛾子了。
    偏偏她还拿孙淑兰没办法,原因也简单,国营厂的工作是铁饭碗。
    什么是铁饭碗呢?意思就是只要你不犯大错误,就能在这里干到退休,或者厂子倒闭。
    孙淑兰最近虽然不怎么服管,但这不算大错误,罗丽娟没法拿这当理由开除她。别说开出,调离工作岗位也不行,她可是出纳,这岗位不能随便换人。
    罗丽娟没办法,只好一边将她的工作分摊一部分给叶薇三人,一边打申请从一线调人,让人边学边干。
    科室内部的都是小摩擦,外部的问题才算棘手。
    自从谢厂长宣布改制,厂里关于这方面的阴谋论就没有停过,有些过激的,甚至在叶薇等人清查资产时故意使绊子,给他们制造了不少麻烦。
    陈玲和周荣怕给领导留下他们办事不力的印象,不敢上报,叶薇却没有那么多顾虑,有问题就直接找领导。
    谢厂长知道后,让人又组织了一次员工大会。
    会议上,谢厂长先解释了机械厂改制的必要性,又讲了几个国营厂改制后活下来的案例,最后,再挨个回答大家的问题,才勉强消除大家心里的顾虑。
    会议结束回厂办的路上,陈玲忍不住感慨:“我们这个新厂长,有两把刷子啊?”
    叶薇打趣问:“陈姐你现在不怀疑他别有用心了?”
    陈玲闻言赶紧左右张望,见没人注意到才松了口气说:“之前我那是不了解谢厂长的为人,但现在我觉得,他肯定能让我们机械厂变得更好。”
    叶薇附和着点头,心里则想谢超口才确实厉害。
    这么想不代表叶薇怀疑谢超的能力,毕竟弹幕都说了,机械厂未来会成为电器行业龙头企业。
    但机械厂的职工可不像她能看到弹幕,谢超仅用口才就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确实有两把刷子。
    值得她学习。
    没人再使绊子,清查工作顺利起来,元旦前,资产清查工作彻底结束,产权也很快界定清楚,改制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没叶薇那么多事,只是会议很多,主要是为了确定改制形势,机械厂未来到底是要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1]
    再就是设计公司的股权结构,指定公司的章程。
    这些讨论虽然琐碎,但叶薇听得很认真。
    此前她也注册了一家公司,虽然才三个人,但她相信自己早晚会有把公司做大的那一天,现在经历的,未来都会成为她扩大公司规模时经验。
    叶薇不止听,还发表了几次看法。
    她第一次发表看法的时候,陈玲在旁边全程瞪着眼,不是觉得她抢风头,而是觉得她胆子太大了。
    要知道,参加第二阶段会议的不是厂里领导,就是职工代表,或者第三方会计事务所派来的人,跟厂里内部人员比起来她们可以说人微言轻,跟第三方的人比起来她们又不够专业。
    整个财务科,也就罗丽娟这个科长能在会议上发表意见,她和周荣连低声说话都不好意思,哪能想到叶薇胆子会这么大。
    叶薇不觉得有什么,她发表的看法虽然不全对,但厂里领导也不是都懂。
    她一个基层职工说出来,哪怕错了也不会有人在意,领导说错就丢面子了,所以她觉得领导们应该挺愿意她站出来发表看法。
    对她个人来说,她本身就把这当成一次学习机会,当然要多说多问。
    反正她端的是铁饭碗,就算说错了领导觉得她专业方面能力不够,也不至于就这么开除她。
    何况她本来也没打算久待,等这项目结束,她认购股票成为股东,就会提停薪留职离开机械厂。
    不过股权认购没那么快,改制方案确定后,厂里还要带着方案以及相关资料,报到上级主管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审批。[2]
    审批通过,再下一步才是资产处置和股权设置。[3]
    而等机械厂制定好方案,再将准备好的资料提交上去,新年就来临了。
    这一年的春节过得比前一年热闹不少,不止叶家如此,整个大院都比去年这时候多了几分喜气。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机械厂转产生产的信德电饭煲卖得很不错,虽然没到抢购一空的程度,但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电饭煲都卖完了。
    厂里拿出小部分回款付了供应商一半货款,再拿出小部分回款勉强堵住银行的嘴,剩下一半回款则都拿来发工资了。
    除了工资,今年机械厂还有年节福利,每人分到了一条肉,五斤米。
    别看东西不多,这都是靠新厂长的面子赊来的。
    都说厂子效益好不好,年节福利就能看出来,过去一年机械厂没发过东西,今年春节发的肉和米,也算是给职工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大家看到希望,脸上自然喜气洋洋。
    等过完年,审批也差不多下来了,机械厂改制流程也进入到了第四阶段。
    和弹幕说的一样,机械厂设置了内部职工股,募集资金五百万,占总股权的百分之十,机械厂在职的正式职工都可以参与认购。
    消息出来后,整个机械厂家属院都沸腾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