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耽美同人 >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 > 第60章 开店准备 “黄河路到了!”听到售票员……

第60章 开店准备 “黄河路到了!”听到售票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黄河路到了!”
    听到售票员的声音, 叶薇赶忙起身从车门下去。
    刚落地,弹幕嚷嚷开了:
    【什么?这是黄河路?找错地方了吧?】
    【就是,这里也太破了,完全没有电视上的金碧辉煌嘛!】
    【查了下资料, 黄河路是九三年一月正式开发的, 到当年的九月份, 开发初步完成, “黄河路美食街”的彩色牌楼竖起,才有了电视上我们看到的黄河路雏形】[1]
    【现在是九二年十一月,所以这里应该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黄河路】
    ……
    黄河路要开发?改造成美食街?
    看弹幕的意思, 黄河路美食街应该还挺出名, 所以……可以考虑在这里开家饭店?
    念头刚冒出来,叶薇就摇了摇头。
    餐饮虽然是红海, 但竞争也大, 改开后最先开起来的就是饭店,到现在不说街上,随便一家国营厂家属院外面都有五六七八家饭馆。
    厨艺好, 有特色的自然能生意红火,但大多数人都只是过了把当老板的瘾。
    叶薇厨艺只能说过得去,身边做饭好吃的,在大院附近开家苍蝇馆子还行,勉强挤入以美食闻名的黄河路,怕是要亏得裤衩子都不剩。
    而且流水的饭店铁打的房东, 与其琢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开饭店,不如好好打听附近有没有卖房的。
    如果黄河路美食街真能有弹幕说的那么有名,不说这条街上的商铺,周围住宅房价肯定都能涨起来。
    思索间, 叶薇到了约定好的饭馆。
    饭馆并不大,只两间店面,里面空间大一些,摆了四张圆桌,外面竖长方形,两边各摆三张长方桌,左边最里面则是柜台,柜台可以通往后厨,往右再转过来,墙壁上则开了一扇去里间的门。
    还没到下班点,饭店里除了柜台里面坐着的工作人员,就只剩下左边第二张方桌前,面向大门坐着的青年。
    十一月中旬的沪市已经冷下来,青年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高领毛衣,外面套着一件黑色大衣,看起来清爽又暖和。
    他很快察觉到有人出现,抬头望过来。
    看清叶薇的模样,眼睛微微一亮,伸出声音不大不小道:“这里。”
    叶薇快步走进去,在他对面落座。
    青年,也就是杨征明问:“换发型了?”
    叶薇笑着说:“朋友理发店新开张,我去凑了下热闹。”
    杨征明点头,端详着叶薇。
    她是六月初剪的短发,八月份他们遇见时,头发刚长到女学生头的长度。但她平时会往成熟了打扮,看着没有高中生的稚嫩,倒多了几分干练。
    到九月份,她头发已经可以扎起来,有时候她会将头发盘起,不笑的时候有点冷,笑的时候又添几分温柔。
    如今她头发长到肩膀,烫成羊毛卷,白色高领毛衣搭红色收腰大衣,看着又多几分港式的靓丽。
    哦还有,他们今天都是毛衣配大衣。
    杨征明想着,说道:“新发型很适合你。”
    “我朋友帮忙选的。”叶薇笑着说,转了下头打量四周,压低声音问,“在这里请吃饭会不会不太好?”
    她倒不是嫌弃饭店的环境,机械厂外面那条街上的馆子装修基本都和这里差不多,她每次吃得也很欢。
    但今天吃饭的目的是为了请人帮忙,不说去和平饭店这样的高档场所,至少也该找家好点的饭店?
    “不用担心,饭店是他选的。”杨征明说,“他这个人不太重视吃穿,最近又在附近忙项目,常来这家吃饭,不想太麻烦,所以定下在这里碰面。”
    叶薇哦了声,想起弹幕说的,问道:“他忙的项目,是不是和把黄河路开发为美食街有关?”
    杨征明眼里掠过一丝惊讶:“你知道这件事?”
    叶薇没想到还真是,愣了下说:“我好像听人说过,之前以为是传言,没想到居然是真的,焦先生是参与了这次的方案设计?”
    今年黄浦区政府陆续收到在南京路旁边增设饭店的信件,经过论证,上面决定把地点定在黄河路。[1]
    虽然事情没有确定前,区政府的领导不准备大张旗鼓,把这件事宣扬得人尽皆知,但很多事知道的人一多,就很难成为秘密。
    何况项目已经到了考察阶段,设计院和规划局的人频繁出入,周围不可能察觉不到。
    所以杨征明没有怀疑叶薇的解释,点头说道:“他确实参与了方案设计。”说完招呼服务员上茶,又将菜单递给叶薇,让她点菜。
    这家饭馆是做本帮菜的,叶薇不怎么挑剔,想着杨征明说老焦最近常来这家饭馆吃,也不多问对方是哪里人,吃不吃得惯本帮菜了,只问他知不知道老焦比较喜欢哪几道菜。
    杨征明还真清楚,说了三道,叶薇全给点上,又看着点了几道有特色且她觉得比较好吃的,完了又问:“你朋友喝酒吗?”
    “酒就算了,他晚上可能还要回去加班。”
    “设计院这么忙?”叶薇随口问,询问服务员有什么饮料,考虑过后选了价格比较贵的可乐。
    “沪市大搞开发,他们自然忙。”杨征明说完看一眼手表,“他估计快来了。”
    说来也巧,杨征明话音刚落就有人推门进来,他抬头看一眼,招手:“老焦,这里。”
    叶薇起身转向门口,就见一个穿着厚棉袄的青年,边脱手套边走进来。
    到了面前,青年停住脚步,看一眼叶薇转向杨征明问:“这位是?”
    “叶薇,我朋友。”杨征明说完又看向叶薇,介绍道,“这是焦平,我大学师兄,现在在设计院工作。”
    “焦先生您好。”叶薇伸出手说。
    焦平个子看着比杨征明还要高几公分,估计有一米九,长得浓眉大眼,说话带点东北口音,一看就是东三省的人。
    他性格爽朗,开口就道:“都是朋友,就别您啊您了,你和老杨一样,喊我老焦吧。”
    叶薇不算内向,但也没有焦平这么社牛,犹豫片刻见杨征明点头,才喊道:“老焦,你也喊我小叶就好。”
    “行。”焦平一口答应。
    寒暄间,服务员就端着响油鳝丝来了,这道菜下饭,焦平看了便让服务员上饭。等服务员提着保温桶上来,焦平用眼神指使杨征明先给叶薇盛一碗。
    杨征明照做,将碗递给叶薇后,又给焦平盛一碗,后者接过碗说道:“不得了,我今天也是吃上大老板盛的饭了。”
    杨征明眼睛一斜:“吃你的饭。”
    “光吃饭可不行,”焦平边说,边就着鳝丝吃下一大口饭,看着叶薇开口道,“妹子你那个店铺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我之前在夜市摆摊,主要做童装和玩具生意,后来增加了充气蹦蹦床,这个项目很受欢迎,我就开始琢磨扩大生意。恰好杨树区的第七百货一楼服装店关门,我去看过后,觉得位置合适,想在那里开一家儿童乐园。”
    介绍完前因,叶薇继续说道:“之后,我找了几家做设计的公司,但咨询过后发现,他们做的业务基本都是家庭装修设计,而聊过以后,他们都表示很难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焦平问:“你想要的效果是?”
    叶薇问道:“你去过大世界吗?”
    “去过。”焦平稍一琢磨,问道,“你想要在店铺的有限空间内,打造出大世界那样不同主题的小世界?”
    “可以这么说。”
    焦平疑惑问:“虽然有难度,但沪市这么多设计公司,难道没有一家能达到你的要求?”
    叶薇摇头:“一是他们做的主要是家庭装修设计,和商业门店设计不太一样,二就算有做过商业门店设计的,也只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搭配,而我设想中的乐园,有些游乐设备没有现成的产品……而且如果我在店铺里面搭建小的空间,会涉及到建筑方面的知识,所以没有这方面知识储备的设计师不敢接。”
    如果是在平地搭建一间小房子,室内设计师可能不会有什么顾虑。
    但叶薇想在店铺里搭建两层甚至三层的小型建筑供孩子们攀爬,这样的建筑再小,对结构稳定性要求也很高,一般的室内设计师当然不敢接。
    这也是叶薇想到找杨征明帮忙的原因,他大学是学建筑设计的,虽然毕业进规划局后没怎么搞设计,但认识的相关人才肯定很多。
    但叶薇没有想到,杨征明竟然会介绍在设计院工作的焦平。
    虽然焦平在设计院不算大佬,但能参与黄河路开发改造这种大项目,肯定也不是小喽啰。找他帮忙做店铺设计,在叶薇看来跟杀鸡用牛刀没差别。
    焦平倒没嫌弃叶薇的项目小,答应碰面聊之前,杨征明就跟他说过是做门店设计。
    何况他这工作拿的虽然不是死工资,但工资加上项目奖金,平摊下来月收入也就八、九百。
    这八、九百还是他今年才能拿到的工资,去年这时候,他月均收入不到六百,大学毕业刚进设计院那会更少,两百都不到。
    而沪市的房价,在他刚大学毕业那年就涨到了五六百一平,到今年更是涨到了四位数,房价涨幅远高于他的工资涨幅。
    他是外地人,进设计院虽然能拿到沪市户口,但分房,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很难。
    他也曾是理想主义,觉得只要能做喜欢的工作,吃糠咽菜他也甘愿,何况设计院的工资不低,够他生活了。
    但他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他经人介绍处了对象,且已经到谈婚论嫁的阶段,他无法再继续理想主义,不得不考虑起现实。
    而当前,摆在他面前最大的现实难题是,他买不起房。
    虽然沪市正在推行公积金,买房可以分期付款,利息比商贷低不少,但月供仍不是他那点工资能负担得起的。
    就算他女朋友愿意婚后一起供房,他也拿不出来首付。
    如今沪市两室的商品房,随便一套都要十来万,首付最少也要三五万,而他毕业至今已有五年,年初盘点存款,不足五位数。
    恰好今年杨征明开始涉足房地产,知道他的近况,开出很好的待遇邀他跳槽,后来得知他暂时不想辞职,分了他一些可以赚外快的工作,又帮他介绍了些客户。
    这半年他忙得昏天黑地,首付终于攒到一半,如果买杨征明公司开发的楼盘,首付还能再便宜些。
    但这是婚房,买在哪里他一个人不好决定,而且杨征明已经帮他很多,买房再让人打折,有点连吃带拿了,所以他至今没有下定决心。
    总之接了半年私活,焦平早不似刚出社会那会一样,眼里只有大项目。对现在的他来说,项目大小无所谓,钱给够就行。
    恰好,叶薇要求虽然多,但她腰包也很鼓,开的设计费不低。
    同时叶薇的话也打开了焦平的思路,现在私营店铺越来越多,那些老板为了让店铺看起来更显眼,纷纷开始在装修上下功夫。
    既然如此,叶薇这一单做成后,他是不是可以多接一些类似的单子?
    但这是以后的事,焦平没有多想,琢磨着叶薇的话问:“我可以试一试,但你刚才也说了,游乐设备没有现成产品,我做整体设计的时候,可以按照你的要求画出大概,但是具体能不能落实,是个问题。”
    “这你放心,我联系过之前定做蹦蹦床的厂家,他们说可以安排设计师来一趟沪市,进行当面沟通。”
    叶薇在第七百货租下的商铺不过百来平,就算游乐设备全从宏达玩具进,订单金额可能也就几万。
    而宏达规模看着不大,但老板有进出口的渠道,不缺订单。正常情况下,他们不会为了几万块的订单安排设计师出差。
    何况甲方要求总是天马行空,只听叶薇的描述,就知道她的要求不好搞,以宏达玩具的技术能不能做到也是问题。
    能做到自然好说,要是做不到,可能一通忙活全白干。
    所以和叶薇对接的销售员柴丽,把这件事报上去后,上面领导直接让她放弃这个订单。
    但柴丽觉得叶薇关于儿童乐园的设想在国内非常新颖,如果这家店能顺利开起来,说不定会成为宏达玩具打开国内市场的契机。
    柴丽虽然是新人,却很有拼劲,哪怕知道领导不赞同,仍回去写了长达几页纸的方案,并在领导的挑刺中一次次修改,一次次优化。
    几次后,这份方案终于被送到玩具厂老板的办公桌上。
    听叶薇这么说,焦平再没有顾虑,说道:“行,你这周日有没有时间,到时候我跟你去看看场地,再详细聊一聊设计方案。”
    “可以。”
    见叶薇答应,焦平看向杨征明:“老杨上大学时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说不定能有好的建议,你周日一起来?”
    叶薇并不怀疑焦平的话,规划局是热门单位,哪怕他们上的是名校,一个专业能进这样好部门的人也寥寥无几。
    不是家里有特殊关系,就是成绩名列前茅。
    听王浩的口风,杨征明读高中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他在寒暑假自己摆摊做小生意挣出来的,可见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更没有关系可用。
    那他能进规划局,就只有成绩好这一个可能。
    虽然进规划局后,杨征明没有像焦平一样精进专业,如今更是摇身一变成了地产开发商,但专业底子毕竟在。
    只是……
    叶薇问:“杨先生周日有时间吗?”
    “刚好有。”
    ……
    周日,三人在第七百货门口碰头。
    虽然服装店老板不准备干了,转租合同也已经签订,但他本月租金已交,仓库里又积压了不少库存,所以会营业到月底。
    为了能早日将库存清完,多回电本,老板在临街玻璃窗上贴了大大的折扣标识,吸引了不少顾客进店,收银台那里甚至排起了不长不短的队。
    碰头后,焦平站在门口问:“这家服装店生意看着不错啊?真要转租?”
    “平时生意不太好,今天估计是因为打折才人多。”
    叶薇话音刚落,高鹏下来了,她在中间给三人互相做介绍。
    寒暄过后,高鹏拿出第七百货的建筑图纸给焦平看,后者拿着图纸,从百货正门进去,绕着服装店走了一圈问:“相当于这整面墙都是后来单独隔出来的?”
    “对。”
    “我可以进去测量尺寸吗?”
    “我跟店长说一声。”焦平说完走进了服装店,找到店长,跟对方说明情况,几分钟后,他出来说,“可以了。”
    三人进店,焦平没有急着测量尺寸,而是绕着店铺走了一圈,询问着叶薇的构想。
    “我想在店铺中心,大概是这里,做滑梯组合,要包括滑梯、攀爬架,造型最好童话一点,像城堡,或者看起来像树屋……”
    叶薇说的时候,虚空中又出现弹幕:
    【哈哈,下面还可以加上海洋球,我小时候超级喜欢玩海洋球】
    【别加海洋球吧?那简直是细菌培养皿,可以加小火车,就是不知道当时的技术能不能做出来】
    【有一说一,女主的这些想法确实很超前啊,就算是现在,儿童乐园里好像还是这些东西?】
    ……
    身边焦平也在夸叶薇有想法,她听得有些心虚,这些想法还真不是她一个人想出来的,很多都参考了弹幕。
    但她不可能暴露这件事,只能含糊说道:“也不都是我一个人的想法。”
    简单沟通完,焦平开始测量尺寸。
    等完事,高鹏继续回去上班,叶薇则请焦平和杨征明去了附近咖啡厅继续聊。
    这两年喝咖啡成了新潮流,许多精英都喜欢约在咖啡厅谈事,不过工业区这边喝咖啡的人不多,咖啡厅里很安静。
    焦平听完叶薇的想法,简单说了下自己的意见。
    赞同的部分他不多说,主要提出不同意见,沟通过后不是他说服叶薇,就是他被叶薇说服,基本能达成一致。
    但也有无法达成一致的部分,两人通常会询问杨征明的看法。
    和焦平比起来,杨征明没有那么专业,和叶薇比,他又没有那么多新奇的想法,但他在社会历练几年,大局观更好一些,总是能在两人不同的想法中找到平衡点。
    两杯咖啡下肚,叶薇和焦平终于沟通好,她提出请两人吃饭,但焦平只想回去赶工,婉拒了,说道:“你们两个吃吧,宏达那边的人来了你及时联系我,到时候我们再碰头聊聊技术方面的问题。”
    叶薇一口答应,起身送焦平离开。
    等人走了,和杨征明面面相觑半分钟,问:“我请你吃饭?”
    杨征明说:“应该是我请你。”
    早在八月份他就说过请叶薇吃饭,但回沪市后两人都忙,直到九月去深市在碰头,这顿饭也没约上。
    唔,深市期间他们倒是吃过几顿饭,但都不是他提的那一顿。
    她从深市回来前,两人说好有时间见面,但他在深市一待就是大半个月,回来后她白天要上班要学车,晚上又要摆摊,根本没时间应约。
    这次要不是为了店铺,估计她也不会联系他。
    听出杨征明话里的哀怨,叶薇心虚道:“我是真的忙,但等我忙完,你再约我,我肯定不会拒绝。”
    杨征明看着叶薇问:“是吗?”
    “当然。”
    杨征明唇角微翘:“可我今天想约你吃饭,怎么办?”
    “今天啊,”叶薇抬手看表,佯装思考道,“五点前我有时间。”
    杨征明唇角笑意加深,走下阶梯拉开车门,朝向叶薇侧身站立,伸出手道:“请。”
    ……
    吃完这顿饭,叶薇是真没时间跟杨征明见面了。
    别说见面,接下来一段时间,她连他的电话都没多少时间接。
    新官上任三把火,机械厂新厂长上任后的烧的第一把火,就是让厂办职工正常上班。
    叶薇在财务科工作,隶属于厂办,白天自然没有之前自由。夜市那边虽然江韵很能干,但摊位生意太好,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叶薇撒不开手。
    此外叶薇还要花时间和焦平沟通设计,宏达玩具那边也需要她对接。其实她和宏达玩具之间早已确定合作意向,但双方在版权上有些分歧。
    虽然叶薇提出的构想,有些参考了弹幕,但也有不少是她自己的想法。而有些游乐设备的造型,是焦平听完叶薇的描述后,结合个人想法画出来的。
    所以叶薇认为,哪怕宏达玩具加入后协助完善了设计,最终生产出来的游乐设备,版权大头也应该属于她和焦平。
    而她琢磨这些是为了赚钱,肯定不想看到宏达前脚跟她合作打造出儿童乐园,后脚拿着她提供的创意去发掘新客户和她打擂台这种事发生。
    因此,她希望宏达能保证一定期限内,不在国内销售她提供创意的游乐设备,出口到港城,甚至是其他国外市场游乐设备,需要支付她和焦平一定的版权收入。
    焦平没有想到还能有一笔意外之财,自然不会拒绝。
    他也不反对叶薇提出的前一个要求,虽然这样会少一笔收入,但如果没有她的创意,他连其他市场的版权收入都不会有。
    拉锯战谈了小半个月,宏达玩具才同意叶薇的要求。
    除了这些,叶薇还要注册公司,虽然这工作也可以找人办,但需要她出面的事情也不少。
    这段时间她忙得连午睡的时间都没有,当然不可能把时间拿来打私人电话。
    十一月下旬,宏达玩具的人来了沪市。
    叶薇脱不开身,干脆找领导请了假。
    罗丽娟不赞同叶薇请假,新厂长才烧第一把火,她担心叶薇请假正撞枪口上,被杀鸡儆猴。
    但叶薇之前不辞职,是因为机械厂这工作有跟没有差不多——不怎么需要上班,单位也不怎么开工资。
    现在工资没发下来,工作时间倒是恢复了,叶薇已经在考虑辞职的事,真不怕新厂长拿她开刀。
    这假最终还是请了。
    宏达玩具来的人比叶薇以为的多,除了设计师和对接叶薇的销售,还来了一名技术员,可见他们的诚意。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叶薇在工业区的某家高档酒店订了房间。
    不止房间,会议室也是在这家酒店订的。
    宏达玩具的人落脚第二天,叶薇联系焦平,一起参加了首次会议。
    会议过程算不上顺利,因为叶薇参考弹幕形容出来的有些游乐设备,以宏达目前的技术,制作确实有点困难,所以需要沟通和调整。
    而沟通和调整需要时间,所以会议进行得断断续续,到第三天才在技术方面达成一致,然后又继续谈价格。
    如果叶薇打造的儿童乐园能一炮而红,宏达不说能打开国内市场,在沪市积攒出一定名气肯定没问题。
    虽然有版权限制,叶薇提供创意的游乐设备不能对内销售,但他们公司产品很多,能打开销路的话前景不会差。
    因为以上原因,宏达玩具给的报价相对优惠,叶薇只意思意思小刀了一下,便和对方签下了合同。
    随着合同签订,时间也进入了十二月,第一百货一楼的服装店正式撤出,叶薇联系的施工队也迅速入场。
    叶薇忙碌的时候,机械厂的新任厂长也没闲着,他先是联系下游厂家,折价把仓库里积压的产品卖出,用不上的旧设备亦然,回拢资金给厂里职工发了几个月工资稳定人心。
    然后带着工程师技术员常驻车间,一番研究后决定转产电器。
    最后,他组织召开原本他刚入职就应该开的员工大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并告知厂里已经组装出电饭锅,后面会安排部分职工进行生产,争取小部分人带动大部分人,让大家都能回到工作岗位。
    说完喜讯,他又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即经过探讨,上面领导决定将第二机械厂作为试点,对它进行股份制改造。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