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咋办?我爹是奸臣! > 第36章 听平安的,以毒攻毒!……

第36章 听平安的,以毒攻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半个月内,孩子们拜了三次师,早都拜腻了,极其敷衍地完成所有礼仪,分别在自己的位置上落座。
    陈琰不放心,坐在院子里听了半日,出乎他的预料,张先生教学居然很有章法。
    他上午给进度不同的学生单独指导,下午统一讲经学,给年纪稍大些的孩子听,蒙学的孩子也可作为熏陶,虽然并不精深,也没有独到的见解,但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完全够用了。
    照说这个年代,殷实人家的私塾,多是以培养学生考取功名为目的,就像北陈家的周先生,对那些冥顽不灵的学生几乎放任不管,只要别在他的课堂上捣乱,逃学请假一概不理,只着重培养那些聪慧懂事的学生,这也是导致陈平继等人更加顽劣的原因之一。
    老张先生则不然,他坚持秉承“有教无类”的原则,要求所有学生,除了生病和家里的婚丧大事以外,概不许请假。
    前些天经过平安的一顿抢白,他如醍醐灌顶好。
    以他本人为例,不适合读书科举的年轻人真的太多了,读书需要天赋,经商也需要,可没有天赋的人却占据了大多数,难道都要躺在家里靠祖业养活?
    “读书不但能科举,还能开智,读过书的人不至于昏聩无理,做出毁家灭族之事。再者能写会算,也可以让不考科举的年轻人好好打理家业,莫要走我的老路。”
    赵氏听其言而观其行,险些感动地落下泪来,她的孙儿果真是“兴家之子”,大街上都能捡回一个这么好的先生来。
    总而言之,陈家找到了合适的先生,老张先生也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
    南陈家的孩子们比较尊老,看在他人到中年,不会在体力上折磨他,依旧是老套路,变着花样请假逃学。
    张先生又是个很固执的人,这种固执体现在工作岗位上,就显得极为负责。谁敢逃学,他可以扔下所有学生,满巷子找,直到抓回来为止。
    这天平安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正揣着手手跟几个婶子聊八卦呢,就见陈平继从巷头跑到巷尾,老张先生在后面穷追不舍。
    “陈平安!”陈平继也看到了平安,怒气冲冲地朝他冲过来,大有一种你死我活同归于尽的架势。
    平安拔腿就跑。
    可他人小腿短,没跑出几步就被捉到了。
    陈平继抓着他的肩膀一顿猛摇:“你我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我哪里得罪你了?找个阴魂不散的家伙来折磨我?!”
    平安差点被摇吐了,一脸无辜地看着他:“平继哥,人和人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也要对你好哇!”
    陈平继咬牙切齿:“谢谢你!”
    好在老张先生匆匆赶来,擦着额头的汗,吐了几口白气,殷殷劝道:“陈平继,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贵在坚持,重在积累,最忌一曝十寒,快跟我回学堂吧。”
    说着,他将陈平继从平安身上抠下来,连拖带拽的回学堂去了。
    “陈平安,我跟你没完!!”陈平继的声音回荡在巷子里。
    可是陈平继抓回去,其他孩子又跑了,老张先生只好挨家挨户的“家访”,反反复复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们的学业,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家塾联合”,把学生的人品和成绩提高上去……
    南陈家几乎所有人,都被他的职业精神所感动,每天将孩子们“押送”到学堂,反复叮嘱他们好好读书,别给老张先生添麻烦,他真的太不容易了。
    可是送到学堂又如何,这些长期放羊的孩子根本坐不住,安分不了几天就乱跑,老张先生只好再来新一轮的“家访”。
    寒冬腊月里,老张先生奔波在家塾之间,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希望把孩子们拉回正道,经常被折腾出一身热汗,又一头扎进刺骨的寒风。
    半个月后,他终于……病倒了。
    赵氏和陈老爷带着礼物、现银以及深深的歉意,亲自去张家探病,老张先生得了很重的伤寒,沉沉咳嗽,高烧不退。
    即便如此,老张先生固执依旧:“扶我起来,我还能教!”
    小张却不得不将他按回床榻上,还教,命都要搭进去了。
    赵氏哪敢让他这样回陈家巷教书,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不是作孽吗?
    于是同他商量道:“张先生,您先安心养病一段时日,容我们回去再想想办法,把这些离经叛道的孩子们捋捋明白,到时在请您回去,您看如何?”
    老张先生点点头,反复叮嘱:“一定要让他们读书明理,不能放弃啊!”
    回去的路上,赵氏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一拍车壁,吓了陈老爷一跳。
    “就听平安的,以毒攻毒!”赵氏道。
    陈老爷张口结舌:“什……什么?”
    ……
    这天晚饭时,全家人一边吃饭,一边开家庭会议,主要商议两件事:
    第一是陈琰春闱。
    陈老爷和赵氏倾向于放弃,林月白表示中立,平安因为前科过多被剥夺投票资格,最终以多胜少,决定让陈琰暂避锋芒,下一科再考,毕竟今年新皇登基,后年极有可能加开恩科,不必再等三年。
    第二是请陈敬时回来教书。
    正好小寒要到了,盛安有小寒团聚吃糯米饭、喝羊肉汤的习俗,陈老爷便让陈琰去瓷坊街,请陈敬时回来聚一聚,顺便提出让他回来教书的事。
    陈琰直白地说:“请过好几回了,他不想回来,他说一回到陈家巷喘气都费劲。”
    陈老爷喘了一大口气:“喘气有什么费劲?”
    赵氏也道:“你去都不去,又怎知人家不来?明天就去,你们夫妻一起去。”
    陈琰敷衍地应着,对平安道:“明天你带着阿蛮、小福芦一起去,把你小叔公请回来。”
    平安正埋头吃饭呢,闻言抬起头:“为什么让我去?”
    陈琰毫不掩饰地说:“天太冷了,我不想出门。”
    平安无奈道:“爹,也没必要对小孩儿这么诚实。”
    ……
    最终还是平安带着两个小伙伴去了瓷坊街,江南一带冬季湿冷,平安裹得像个大毛球,揣着小手直嘟囔:“大懒使小懒,小懒干瞪眼。”
    阿蛮却很喜欢出门,她好像不怕冷似的,曹妈妈明明给她缝制了厚厚的棉袄,她非要穿薄袄在外头乱跑,且从不见她生病着凉。
    平安把自己缩成一团:“阿蛮,咱俩像两个季节的人。”
    阿蛮笑嘻嘻地说:“你也太弱了,每天早上起来跟我们一起练功吧。”
    平安断然拒绝:“不可能,起不了一点。”
    陈敬时还是很喜欢这几个孩子的,尤其是他的小侄孙陈平安,孩子们热情相邀,连拉带拽,他也就半推半就地跟着回来了。
    两年未踏足陈家巷,多少有些恍惚,可看着热情过了头的兄嫂,又觉得好像是一场“鸿门宴”。
    果然,酒酣耳热之际,赵氏和陈老爷趁机提出,已经把他旧宅子的抱厦改成了小私塾,供家里的十几个孩子读书,希望才高八斗满腹经纶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陈敬时小兄弟可以回到陈家巷教书。
    陈敬时早就不是那个酒劲上头就随便许人要求的单纯青年了,闻言翻他一记白眼:“绝不可能。”
    他连孩子都不想生,居然想让他回来带孩子,带那么多逆子,简直是痴人说梦。
    “只是过度一段时间,让孩子们改邪归正即可,毕竟这事儿你熟。”陈老爷道。
    陈敬时翻个白眼:“污蔑,我可从没邪过。”
    陈老爷掰着指头数:“那是谁拿臭鳜鱼、臭豆腐、臭鸭蛋、霉苋菜梗……腌成一缸,搬到学堂里摔碎,害的学堂整整一个月进不去人?”
    陈敬时:……
    “是谁往塾师的鼻烟壶里放芥末,辣的人家睁不开眼,跑去脸盆架上洗脸,盆里的水还被换成了墨汁?”
    陈敬时:……
    “又是谁从街上捡了一把没人要的锁,一大早将塾师锁在屋里,带着同窗在学堂院子里疯了一天,要不是夜深人静路过的更夫听见呼救声,就把人家饿死了。”
    陈敬时破防,陈敬时撂筷子,陈敬时起身走人,连一句告辞都欠奉。
    赵氏对着满桌狼藉的杯盘,嫌弃的瞥一眼陈老爷:“早给你使眼色让你不要说了,求人办事还揭人短。”
    陈老爷道:“这叫短啊?我一直以为他挺骄傲的。”
    赵氏摇头道:“就知道他不会答应。”
    “诶呀,真让人头疼。”陈老爷再次看向陈琰:“儿啊……”
    陈琰忙道:“别叫我,我这回真没办法。”
    ……
    一家三口回到东院,陈琰看书,林月白坐在镜子前卸妆,平安像个猴子一样在屋里爬上爬下,爬上娘亲的梳妆台。
    “娘,你很久没给我念《三侠平妖传》了。”平安道。
    说起这个,林月白就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