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快穿] > 第124章 紫鹃(3)

第124章 紫鹃(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管家送信出去之后,柳五儿就一直默默等待,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 林如海依然没做出什么布置不说, 对待贾琏和别的贾府下人也依旧放任。    柳五儿忍不住着急起来,正想着什么时候再去林如海屋外求见, 这次——哪怕拼着僭越使用一次那个特殊能力影响林如海,也非得让他意识到贾家对黛玉来说实是“龙潭虎穴”的这个事实不可。    “紫鹃,你最近怎么总是走神?是家里边出什么事了?”耳边传来黛玉清泉一般的声音, 柳五儿怔了一下, 才缓过神来, 看着手里的茶壶,还有桌上的水迹, 忙放下壶, 垂手向黛玉道歉, “家里还好, 奴婢就是担心……”她瞄了黛玉一眼,又老老实实地低下头, “请姑娘责罚。”    “唉,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黛玉笑着招呼小丫鬟过来擦桌子。    早上林如海派人来说, 他今天有要事要和管家商量,黛玉就不用过去侍疾了,黛玉也就难得清闲地留在自己屋里, 拿着一本书慢慢看着。刚才紫鹃(柳五儿)过来倒茶,又都倒在了桌子上——幸好她没在写字, 这才没让这茶水毁了一张纸,又发觉紫鹃的心不在焉,这才出言提醒。    柳五儿认错态度良好,可惜却不便对着黛玉解释自己走神的缘由,只能这样遮掩过去。好在黛玉也不过问了一句,没得到答案,也没有往下追究的意思,反而和柳五儿说起了旁的事,“今儿爹和管家说事,说的是过几日在家里招待亲戚的事……咱们家亲戚不过,和宗族那边也不大亲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亲戚上门了,这一次,不知道是哪一房的亲戚要过来,爹昨儿还和我说,让我也出面待客……”    林家的亲戚,这可是第一次听说——柳五儿依稀记得在自己寄身雪雁的时候,陪着黛玉给林如海送灵回乡、还有在黛玉死后送灵回乡的时候都没见到过什么林家宗族的人,她还以为林家人已经差不多死绝了呢,却没想到还有能上门做客的。    而黛玉向她提起这事,也有和她商量的意思,“我也没出面招待过客人,紫鹃,你之前在外祖母跟前服侍的时候,也见过不少大场面,到时候还要帮衬着我才行。”    柳五儿忙笑着推拒,“有管家娘子在呢,什么事自然都会事先安排得妥妥帖帖,不用姑娘操心。奴婢在旁边陪着姑娘,也不过是陪着姑娘和客人逗趣说笑罢了,再有,也就是端茶倒水,不让客人挑剔了咱们家的礼数。”    “就是这话了。”黛玉把手里的书册往腿上一扣,拍了拍手,“让你帮衬我,也就是在旁边看着我有什么疏忽的地方好提醒我,别让客人觉得怠慢了。”    柳五儿转了转眼珠,“不知那户客人家里是做什么营生的?”    “自然也是读书的。”黛玉笑了笑,“我们林家世代书香,族人再没有做别的营生的……只是具体是哪一房的伯母婶子,我却不知道了,爹和管家娘子也都没有告诉我,只说到了客人上门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这可奇怪了。柳五儿心下狐疑,却也不好妄自猜测,只好把疑惑埋在心里,又帮着黛玉参详那日见客人时穿的衣裳、梳的发髻、插戴的首饰……主仆两个半是商量半是说笑的,倒是难得闲散快活地过了一天。    ***    又过了几日,那户神秘的客人终于来到了林府。    家里没有主母,现有的几位姨娘也都不堪大用,因此黛玉并没有被允许直接到前院陪同林如海一起迎接客人,而是由柳五儿还有林如海身边的一位老牌姨娘宋氏陪着,等在正院的堂屋内。    第一次暂代家中的女主人之责,黛玉心里难免忐忑,趁着客人未至,拉着柳五儿只不肯松手,并不住地问,“紫鹃,等下那位伯娘来了,我是该先问候她家里人好,还是先请她喝茶?”    到底是刚年过十一的孩子,哪怕从小被贾敏还有贾母带在身边言传身教,黛玉还是露出了些怯意,问出来的问题,也是进退失据,显得很没有章法。    听了这天真之语,宋姨娘就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柳五儿眉头一竖,斜着眼睛看去,见宋姨娘脸上眼底并没有鄙薄之意,神色才缓和了些。她一跟着黛玉回林府,就听王嬷嬷和雪雁说过些林府后院的事——雪雁年纪小,跟着黛玉北上进京的时候年纪更小,对府里后院的事了解不多,大部分都是王嬷嬷告诉她的。    比起贾家来,林家真可谓人口稀少,林如海后院里的姨娘、通房也都不多,这次能得到特别的脸面、陪着黛玉在堂屋待客的这位宋姨娘,已经是少有的能说得上几句的女人了:这位宋姨娘是当年林老夫人身边的丫鬟,性格和顺爽利,又爱笑,自然而然就得了林老夫人的青眼,被送去“服侍”自己的儿子。    在贾敏过门三年之后,凭着老资历,自然而然地被抬为了姨娘——也是府里的第一位姨娘。贾敏对她,倒是没什么不喜,虽说也只是面子情,却也颇得重用。偶尔贾敏出门,需要一位姨娘跟在身边装点面子的时候,多数都是带着她的。    也因此,比起别的姨娘来,她终归是多了几分见识,在外人面前,不至于丢了林家的脸。    虽然突兀地笑了一声,似是有些僭越了,但是宋姨娘却像是没感受到屋里瞬间沉下来的气氛似的,“姑娘还小呢,虽然是府里的小主人,但是在长辈面前,也不用太过紧张——只管陪着堂太太说话,别的事,自有奴婢和管家娘子帮着姑娘张罗。”    虽说有些没规矩,但是宋姨娘的话说得倒是在理——就算宋姨娘并不值得信任,林家的管家娘子料理林家事务那么些年,自然不会让黛玉失礼于人前。    黛玉为人虽然有些清高,但是对待父亲的妾氏们却颇为和善,更何况宋姨娘是切实地帮了她一把,至少在这个主意被柳五儿认同之后,黛玉也有了主心骨。“多谢姨娘指点。”    她笑着客气了一句,宋姨娘也没有再无理地多说什么,而是微微福了福身子,就转身出去安排茶水点心等事宜了。不得不说,林家的姨娘,在行事上,还是比贾家的那几位姨娘多了几分守礼。    只是宋姨娘出去的时间太过短暂,黛玉和柳五儿还没来得及再多说几句话,她就已经折身回到屋内,“姑娘,管家娘子已经带着宗房二太太往这边院子里来了,咱们赶紧迎出去。”    身为林家小辈,黛玉没有站在垂花门处迎接,已经是颇为失礼的表现了,更不能大喇喇地坐在正院堂屋里等长辈上门。她连忙起身,让柳五儿帮她打理了一下衣裙,才扶着柳五儿的手,在宋姨娘的陪同下,出了堂屋,直接站到了院子中央。    不一时,管家娘子魏大娘侍奉着一位看上去非常板正严肃的中年妇人穿过穿堂,走了进来。宋姨娘悄悄一拽黛玉的袖子,黛玉才深吸了一口气,朝着那位中年妇人快走了几步,款款下拜行礼,“黛玉见过宗房二伯母。”    宗房二太太严肃的面容中也带上了几抹和善,她微微一点头,伸手扶起黛玉,“侄女不必如此。”    黛玉顺势起身,在众人眼神的鼓励下引着宗房二太太进了堂屋,又请宗房二太太坐到太师椅上,自己只坐在两侧的交椅上相陪。宗房二太太让出东面的位置,当仁不让地坐在了西面的太师椅上,一脸俨然地喝了一口宋姨娘亲自端上来的茶水。    有宋姨娘、魏大娘、还有柳五儿帮衬着,黛玉招待宗房二太太的时候也算得上进退有据,至少没有丢了林家的脸,也没有堕了京城国公府嫡亲外孙女的名头。    在短暂的寒暄之后,宗房二太太主动露出了自己的来意:原来,在今年春天的一场殿试中,宗房二房的独苗苗林五爷竟然有幸中了二甲传胪,已经定下了进翰林院供职。这一次是回乡祭祖,顺便接寡母进京奉养的。    这位宗房二太太,娘家姓陈,也是京城一户官宦人家,听闻黛玉说起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内都在京城的外祖母家生活,不禁勾起了对娘家的想念之情,“从出嫁到如今,我也有近三十年没有回过京城了。”提起家乡,林陈氏的语气里也带上了些许唏嘘,倒是让她多出了一点人气,“若不是栖儿这次进了翰林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对于黛玉来说,京城却又比不上她从小生长到大的江南了,而且她对京城的了解,也仅限于贾家的范围之内——而且基本上就是荣国府的那一点地方,连宁国府几乎都没去过,因此对于林陈氏的感叹之言,也只能随口附和几声,多的却说不出来了。    好在林陈氏的唏嘘之意很快就平复下来,呷了一口茶,又抬头细细问起了黛玉的日常起居——这就展现出她身为长辈对小辈们的爱护了,又说早就听说黛玉自小身子骨若,从老家带来了不少珍贵补身子的药材云云,还告诉了黛玉几个补身子的汤水,让黛玉听了大为感激,恨不得立时就吩咐厨房煮来,送去给林如海喝下。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