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快穿] > 第118章 抱琴(7)

第118章 抱琴(7)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翌年正月十五,宫妃在元宵晚宴后起驾归宁省亲, 凤藻宫虽然没有预备着元春省亲的事, 却比任何一个宫殿都更要忙碌喜庆——盖因元春在大半个月前, 腊月里临近正月的时候,终于诞下了皇帝的长女, 此时正坐月子呢。    一个女儿,虽然元春内心稍微有一些失望,贾家人也觉得皇子更好, 但是在柳五儿看来, 元春此时诞下公主, 倒比诞下皇子要强上百倍。而且,皇帝的长女, 得到的重视并不亚于吴贵妃诞下的两位皇子——甚至于, 因为当时皇上还只是太子, 吴贵妃诞下的又不是长子, 因此那两位皇子的洗三宴还不如皇长女的洗三宴来得盛大。    皇帝自己倒是颇为喜爱这个女儿,元宵宴后, 还特意绕到凤藻宫, 陪着元春坐了片刻, 又逗了逗女儿,才离开。    而元宵当天贤德妃未能出席宫内宴会、皇上在宴后特意绕到凤藻宫探望贤德妃及大公主的事,又很快就传遍了后宫的每一个角落, 让刚刚省亲归来的宫妃们瞬间就忘却了归宁的幸福与满足。    而两个月之后大公主的百日宴,更是近日内宫里少有的热闹盛事, 无言地向天下昭示着贤德妃的得宠。不过,元春自己最近却有些不踏实,时常叫青芸柳五儿过来陪着自己不说,还打算往娘家送了一百多两银子,让娘家人帮自己去打平安醮祈福,所求不过是让大公主平安长大,又许愿自己能够早日生个皇子罢了。    不过时近端午,元春又要往娘家赏下端午节礼,不知怎的又有些烦难,难免又要叫丫鬟们进来商量,帮她排忧解难。不过,就算她不说,柳五儿也知道这时发生了什么——她也是经历过的,知道元春赏下的端午节礼中,宝玉和宝钗的一色一样,比赏给黛玉和三春的多了几样东西,她之前难免也有些疑惑,这到底是得了王夫人私下里的嘱咐,还是元春已经自己拿定主意,要和母亲统一立场。    此时元春叫她进去商量端午节礼的事,柳五儿才终于确定,元春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认同王夫人想要把宝玉和宝钗凑成一对的决定。    “太太前几天过来看我,特意嘱咐我,让我往下赏节礼的时候做出些暗示,好让老太太死了撮合宝玉和林妹妹的心思,又说选秀在即,薛妹妹丢了名额,让我安抚一二。可是老太太那边……”元春脸上现出不容错认的难色,“我从小是在老太太屋里长起来的,让我就这么逆着祖母的意思,我也有些不大忍心。”    柳五儿撇了撇唇角,元春的左右为难她也看在眼里,对王夫人的那一番话却十分不以为然:宝钗不能参加采选,那是更合了王夫人的心思才对,她可忘不了上一世王夫人怎么处心积虑想着截断宝钗的青云路的,如果不是柳湘莲——那人帮了她两次,她和宝钗又早就拿准了主意,把住了薛王氏,宝钗能不能采选上进入北静王府,那还是说不准的事。上一世宝钗名额在身都这样了,这一世又充什么老好人?    再说,宝钗丢失名额,不能参加采选的事责任又不在元春身上,不过是个寄住在家里的表亲罢了,元春贵为宫妃,无论如何都没有非得安抚她的道理。    更何况……    柳五儿是真心觉得宝玉配不上宝钗或是黛玉,不过她陪在元春身边,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劝说元春,让她不要掺和进那三人的事里面。“依我说,娘娘还是赏下一样的东西就好,无需特别表示什么,能在老太太和太太间一手抹平那是最好。”    元春听了,却不置可否,但是纠结了几日之后,到底还是采纳了柳五儿的建议,“唉,我也真的是不愿意管这事,可是宝玉到底是我兄弟……要是依我说,我这一辈子已经没的选择了,宝玉还是选一个自己可心的过一辈子最好。”    柳五儿见元春的态度松动了,就也趁机劝她,“这事到底最后还是老爷发话了才算呢,老太太、太太自己的想头,都做不得主。”    “就因为这事最终是父亲说了才算,母亲才一直让我出头往家里暗示呢。”元春点拨柳五儿,“父亲那个性子,最是守礼……”    柳五儿倒是忘了贾政的性子,她就把这份恍然直接摆在了脸上,“奴婢倒是没想到这一点,只想着这事最后是老爷拿主意,娘娘您也不好插手了。”    “父亲也难。”元春摇着头叹息,难得为贾政说了句好话,“依我看,薛妹妹和林妹妹各有各的好,若是宝玉日后不打算走萌荫的路子去参加科举,那就还是林妹妹更好了——林家姑父虽然去了,但是昔日的人脉却并没有消散,只要借着林姑父的名头打上一、两条线,宝玉的前程就不用愁了。”    这样看起来,元春自己倒是更看好黛玉。    “说起来,林姑父身为先皇的心腹,在陛下这里也是挂了名号的——之前陛下还问起过林家的事呢,我说了两句林家的现状,陛下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柳五儿微一扬眉,却觉得皇帝的关注也就是如此了,想起来问上一句,听过也就算了,没有丝毫体恤旧臣遗孤的意思。    “娘娘若是想撮合宝二爷和林姑娘,只要把这话同太太一说,兴许太太就转了念头了呢。”    元春却一脸无奈地摇头,“母亲当年同姑姑之间就说不上和睦,虽然也算不上多大的龃龉,但是让母亲对林妹妹摒弃成见,也不太可能了。”元春说得很含糊,或许是碍于贾敏是逝者,王夫人又是她亲生母亲的缘故,不好随意臧否,也没有告诉柳五儿这里面的缘由,“母亲当年就不赞同贾家和林家的亲事,若是没有别的选择也就罢了,薛家又生生送上了门来……虽然说不上是更好的选择,但是母亲更加情愿,那也就够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不能用简单的孰是孰非来判断,特别是在涉及到“喜欢”或是“厌恶”的时候。王夫人对黛玉的厌恶,或许由来已久,或许在她还没见到黛玉本人的时候这份成见就已然存在,如今说起来,因为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王夫人就是看不上黛玉、不想让黛玉做自己的儿媳妇,连元春这个王夫人的亲生女儿都无法改变母亲的成见,别人又能想出什么法子?    而且,有着这样的成见在,黛玉就算真嫁给了宝玉,也是日夜受婆婆磨搓,到时候有苦也只能自己吞了……    柳五儿之前虽然觉得宝玉配不上黛玉,但是两人两情相悦,若能终成眷属也不失为一件幸事。但是,在知道了王夫人对黛玉的偏见及厌恶不可能消除之后,她对劝元春撮合宝黛两个的事就也意兴阑珊起来。    既然元春主意已定,也就不再多加葳蕤,叫来下面的宫女太监,让他们去库房挑出节礼,分别放在匣子里,贴上签子。另有用锦袋装好的一百二十两银子,封着放在最上面,叫来夏守忠吩咐:“让人把这些都送去荣国公府上,特别是这一百二十两银子,是祈福用的,可不要耽搁了。”    在元春面前,夏守忠向来进退有度。在元春诞下大公主,眼看着短时间内没有失宠的可能之后,夏守忠对凤藻宫的态度又更加恭敬了些,当着元春的面,更是连眼皮都不敢擅抬,像移宫那天那样,胆大妄为地盯着元春的脸的事,是再也没有出现过。    “是。”夏守忠恭恭敬敬地接过锦袋,又让小太监们把节礼放到车上装好,“娘娘可还有别的吩咐?”    “就这些。”元春漫声打发走了夏守忠,又吩咐柳五儿让奶娘把大公主抱过来给她看看,“我想着,夏天还是多给孩子做几件小肚兜,能一直穿到七月,选些软和的布料,上面绣上时灵瓜果也好、花草也好、虫鸟也好,做得精细些,又活泼又应景。”    这几个月来,凤藻宫中众人的注意力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大公主来的,元春现在虽然已经恢复了侍寝,但是皇帝新登基还不到两年,正是最有雄心壮志的时候,日常心思大多用在朝政上,对女色也就没那么上心了。    而且选秀在即,后宫诸人虽然在心里暗暗使劲,但是表面上却都要做出贤良淑德的模样,不能在这档口坏了后宫的风气。争奇斗艳、拈酸吃醋,也都收了。特别是位份高,又育有儿女的几位,更是已经超脱出来——就像元春现在,只要照顾好了大公主,就不愁见不到皇上的面。    柳五儿脆生生地答应一声,扭身出了屋子,一抬头,却见夏守忠正站在殿门边上,盯着她看呢。柳五儿回头看了一眼,确定元春没跟在自己身后出来,才正对上夏守忠的目光,“夏总管,怎么站在这里?”    “抱琴姑娘。”夏守忠客套地一点头,“我在这里,就是特意等着姑娘的。”    柳五儿怔了一下,她和夏守忠虽然同在元春身边当差也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了,但是元春一直都没能习惯太监们的贴身侍候,又觉得夏守忠这人城府太深,向来不叫他进内殿侍候。夏守忠虽说名义上是凤藻宫的大管事,事实上和元春这位凤藻宫的女主人并不熟悉,柳五儿和他之间更谈不上什么交情。    夏守忠有什么事,需要特意跟自己说的?    夏守忠微微勾起唇角,“这几次去荣国府……”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这篇里也只是提出一种可能,不是真的想些宫斗之类的~    不过以后可能会写,哈哈    谢谢大家,么么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