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平儿(3)
元春封妃是大事,凤姐又赶紧叫人去给贾琏送消息。那边贾琏一听说家里的事, 就带着黛玉日夜兼程, 赶着在月底回了京城。船靠近码头的时候已经半下午了, 贾琏忖度着马车和轿子都得都慢,不比在船上, 就算晚上赶路,等赶到京城的时候也已经半夜关了城门了,于是就叫小厮先骑快马过去报信, 自己带着黛玉和剩下的仆从休整一晚。 这边凤姐晚上一接到消息, 就忙着四处去报信。先去了贾母房里, 刚好邢夫人、王夫人等都在贾母面前侍候,也就省了她再跑到大房那边的事了。待把这话一说, 别人也就罢了, 宝玉第一个就高兴起来, 忙着问黛玉怎么样了。 凤姐回房后还和柳五儿说这事, “宝兄弟心里就只想着林妹妹,我看就连娘娘那事, 他听了心里都不怎么高兴, 听说林姑娘回来了, 倒露出了笑模样。” 柳五儿想到之前自己经历过的宝玉和黛玉间的事,忍不住在心里唏嘘,但是面上却不方便说什么。 凤姐又叹了口气, “林妹妹也真是可怜,从今往后, 可要在咱们家长住了。”主仆两个又感叹了一会儿,这才安排起明日贾琏回来要布置准备的东西。 第二天中午,贾琏带着黛玉回府,先去各处拜见过一回,这才回到自己院子里。凤姐亲自服侍贾琏换了外袍,柳五儿投了湿手巾帮贾琏擦脸,又捧上茶让贾琏漱过口,贾琏就和凤姐上炕对坐着说话。 贾琏一回来,凤姐就像是有了主心骨似的,说话的语气也活泛了许多。夫妻两个说了一会子话,贾赦就派人过来把贾琏叫过去说话,一时回来,这才摆上酒馔,凤姐只服侍贾琏吃酒。正吃着,贾琏的奶娘赵嬷嬷又走了过来,凤姐又让柳五儿找厨房要炖烂了的大肘子过来请赵嬷嬷吃,又让她喝酒,说了一会子闲话,才问明了来意:原来赵嬷嬷是过来给她的两个儿子求差事的。 赵嬷嬷是贾琏的奶娘,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贾琏和凤姐的长辈,舍着脸面过来给贾琏的两个奶哥哥求差事,凤姐自然不能拒绝——宫里已经透出了口风,说是特许家在京城的宫妃回家省亲,据说已经有几家人开始在郊外丈地了,贾家也不甘心落后于人,贾琏一回来,贾赦和贾政就都说要把这件大事交给他和贾珍去办,再带带族里的小孩子们。 盖省亲别墅可是件打地动土的大事,需要不少人手,赵嬷嬷也是看准了这个机会,才在家里坐不下去,特意找了过来。 正说着,王夫人那边派了人过来,说叫凤姐过去说话。凤姐已经猜出来说的恐怕也是这省亲的事,正漱口准备要走,又见贾蓉和贾蔷联袂而来。 原来贾珍刚交代了两样差事让贾蔷去办,让他去南边置办府里准备小戏班子的事,聘请教习、采买会唱戏的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都着落在了贾蔷一个人身上。贾琏和凤姐对视一眼,都觉得这就是个正在眼前的好机会,刚好当着赵嬷嬷的面,把这个人情落实了。于是凤姐就直接道:“你第一次学着办差,纵然有些不足的地方也不碍事,下回就更老练了。只是这到底是家里的大事,外面那些人家也都盯着看呢,若是倒是出了差错,就算不怪罪你,外面人知道了也笑话咱们。不如这样,我这边有两个妥当人,你带了去,让他们帮衬着你些。” 贾蔷自然不敢不答应,问得了名字,就和贾蓉退出去了。 这说话的工夫,王夫人又派人过来催了三、四次,凤姐这才过去,直到三更方才回来。柳五儿服侍着她换过衣裳,拆了头发,就回去了自己屋里。 不过——虽说常言道“小别胜新婚”,但是这一天因为省亲的事这就要安排起来,所以贾琏和凤姐两人都累的不行,只闲话了几句就各自睡了。 第二天柳五儿早上过来的时候,堂屋外的回廊下面已经站了不少等着回事的人,其中有男有女,脸上神色都很匆忙焦急。 柳五儿连忙进去把贾琏和凤姐叫起来,又让小丫鬟们分别去打水、传饭。这样连轴转似的忙了一个月,才把省亲的事大体安排准备妥当,又熬过了元宵节,正月也过去大半了,凤姐才得空在家里躺了半日,和柳五儿坐着闲话。 “省亲这事虽说是天大的恩典,说出去也热闹有面子,但是也就是外面看着好看罢了,再有就是老太太、太太看着高兴。却不知咱们办事的人有多受累,还有前前后后,那样多的事没有准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歇歇。” 柳五儿就趁机道:“我看着,依现在外面花钱的架势,这一次省亲岂不是要把咱们家里给掏空了?前几年的进项都填进去了不说,后几年的恐怕也得搭进去呢。” “何止。”凤姐动了动脖子,柳五儿连忙过去帮她捶着,“寅吃卯粮这样的事也是顾不得了,官中是必然要亏空了,我也不知道拿什么去补——反正是他们外面男人们拿的主意,只要还发得出月钱,就与咱们没什么相干。”她摆了摆手,又指着对面的位置让柳五儿坐下,“你之前和我说的那些话,没想到现在竟然就应了。还好咱们提前也准备了一些,万一日后真的闹了饥荒,也不至于苦到大姐儿身上。” 凤姐听了柳五儿的话,前些日子就托人在南方金陵附近收田土,已经看好了几块了,只等着付银子买卖交接。她叹了口气,“确实要早做打算了。” 这一次元春省亲,虽然省亲别墅还没盖完,但是官中已经没有什么存项了。虽然在凤姐的预计中,这几年荣国府内也不会有什么别的大事:几位主子,大的大、小的小,贾母身体还健朗,就算真的有事,东西都是齐的,另外她自己也有钱,在屋里搜罗搜罗就能把那件事给妥当地圆过去。 剩下几个年纪都还小呢,而且除了宝玉之外,出身也都有限——黛玉虽然暂时住在贾家,但是她又使不着贾家的东西,不说林如海、贾敏留给她的那些东西,就算她到了年纪要成亲了,现在看着也是说给宝玉,一娶一嫁,贾母那边自然有体己银子拿出来,而且两人都住在贾家,就无形中省了许多需要破费的事。其余几个也都不至于花费太过,顶多七、八千两银子也就能应付过去了。 但是,贾家的下一代却暂时没出什么好苗子,宝玉看着很有灵气,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好好读书,也不知道日后能不能真的考出来。眼看着除了一个世袭的爵位,就没人能出去做官了,家里进项一年比一年少,各项惯例不能消减不说,还总是恨不得比以前花得更多…… 这样下来,万一中间又生出几件突如其来的大事,等到了大姐儿准备嫁妆的时候,府里恐怕就真的拿不出钱来了。 想通了这一层之后,在未雨绸缪之余,凤姐对柳五儿也更亲热了些,“等娘娘省亲这事过了,咱们还是得想些俭省的法子才行。” 凤姐可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这样的话才是她这种管家奶奶应该说出来的。但是柳五儿却知道,俭省这事说来容易,甚至探春还曾经推行过一套改革俭省的法子,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引发出不少纷争。这固然是因为探春年纪轻,行事不够老练,但是人性本贪,就算换了别人来推行,失败的可能性也同样存在。 不过,凤姐有心想着俭省,也是件好事,柳五儿又趁机劝她,“这件是府里的大事,但是等这件大事完了,奶奶您也该好好休息休息才是,养好了身子,添个哥儿,这才是喜上加喜呢!” 凤姐自己又何尝不盼着这事?若真能怀上儿子,她就哪里需要紧紧撰着这管家的权利不放?她低头沉吟了一会儿,又有小丫鬟过来,说贾母那边找她,这才顾不得这些,忙起身过去了。 *** 在这样的忙碌中,展眼就过了一年,元春回家省亲的日子已经定了是正月十五,从正月初八那日起,就有太监过来巡视,又沿路查看,又要叫贾府上下接驾礼仪。招待这些大小太监的事也都一应着落到了凤姐一人身上,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晚上三更才回到自己屋里,只累得连话都不想说。 柳五儿身为凤姐身边的管事大丫鬟,自然也不得清闲,有些管事婆子找不到凤姐,索性就过来让柳五儿帮着拿主意,柳五儿都猜度着凤姐的意思办了,若有大事就等凤姐回来和她说一声,若不是什么大事,也就不告诉凤姐知道了。 待到了十四日,诸事全部料理妥当,皇城通往贾府的这一路两侧皆布好围幕,到了晚上凤姐又带着柳五儿亲自检查了一遍各屋的情况,确定当值的人没有偷懒的,这一晚贾府上下更是都不能睡。 这般枕戈待旦地撑到了十五日晚上,元春的銮驾才终于从远处缓缓行来……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么么哒~~ 明天上夹子,留言发红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