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难读人心
赵家一行人回了家,一路上的气氛沉闷得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一句话,大家都先跟着赵老爹回到了赵富家,赵老爹让鲁氏跪到了堂屋前。 毕竟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已经关系到赵家的名声和家风,整个院子的气氛异常凝重,平日里最喜欢耍嘴皮子的李氏也不敢说话了。许氏尽量安抚着赵老爹的情绪。 静默着等待了好大一会儿之后,赵老爹终于发话了,“虽说如今的情形不是你造成的,村长和大家也网开一面不惩罚你,但这毕竟关系到咱们赵家,我冷静地想了想,你若继续呆在咱家,对赵家、对小龙都不好。” 鲁氏抬头,唤了声“爹”。 赵老爹继续道“不是我无情,玉珍你也不是不懂道理之人,我相信你也能想清楚。” 鲁氏对着赵老爹磕了个头,“儿媳知错。” 这时候赵富突然走上前来,对着赵老爹跪下,“爹,我平时都听你的话,从来不违背你的意思,但这一次,我向你求个情,放过玉珍,这不是她的错,她只是个受害者,这样的惩罚不该由她来受!” 许氏瞪了赵富一眼,“富儿你……” 赵老爹依旧是冷静地道“你真想好了?以后你仍要与她朝夕相对,你能与她一如从前?” 赵富点头,“我想好了,我以后会好好保护玉珍,不让她再受到伤害。” 赵老爹兀自叹了一口气,“好,你想好了便成,你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可以自己做决定,别让自己后悔就成。” 许氏不知他会这么快就允了,惊讶过后跟着赵老爹进屋去了。 赵富扬起嘴角,去握起了鲁氏的手,“玉珍,放心,你不用再担心那些恶意,以后我一定好好保护你。” 鲁玉珍也扬起嘴角,靠到了赵富的肩膀上。 李氏见事情已经已经解决,已是一个大团圆的好结局,便拉着赵贵出门去,“走走,起这么早我都困了,回去睡回笼觉去!” 于是赵贵与赵勤和二兰打过招呼便跟着李氏走了。二兰瞧了瞧并排跪在地上的夫妻俩,没说一句话便转身离开了,赵勤跟了出去。 “娘子,如今事情得到解决,那王进财也受到惩罚,你为何还闷闷不乐的?” 二兰摇摇头,问赵勤道“相公,你觉得一个人真的完全是表面上的样子吗?会不会有些人,她想让别人看到什么样,她就能做出什么样。我们眼睛看到的真相,真的是事实吗?” 赵勤挠着头,“娘子,你一下子问这么多问题,我连问题都没听清,实在是不知如何回答你了……” “算了,”二兰牵起赵勤的手,“但愿只是我想得多!” 赵勤握紧二兰的手,“娘子你就别多想了,咱们还有小麦没种呢,耽误了一早上,得干活去了。” “嗯。” 于是两人回家去拿了被扔在院子里的工具,下地去了。 二兰想了想,又和赵勤回家去搬了些猪圈里的猪粪来均匀撒到地里,然后再用锄头翻一遍,将肥料都掺到泥土里去。终于处理完了土地,二兰拎着麻袋,将里面的麦粒舀出来,然后均匀地撒到平坦的地里,赵勤在后面用锄头轻轻地铲着土地表层的泥土,将麦粒埋到土里去。 播种好了麦子,再用水桶去河里挑水来灌溉一番,这种小麦的任务才算是完成了。看起来不是那么重的活儿,却将两人累得气喘吁吁,坐在地埂上歇了好大一会儿才收拾好工具回家去。今日天已晚,于是挖水窖的活儿又推迟到了明天。 晚上躺在床上,二兰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鲁氏在茶厂最后给她的那个眼神。她一遍遍回忆着鲁氏前后的变化,二兰始终没想明白她是变了,还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二兰看着窗外,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一切又回到了从前,以后的日子照原样过,不会与以前有什么不同。而二兰心里对鲁氏的定位,却已天翻地覆。 不知道今夜那王进财的媳妇可能睡得安稳,不知王老大夫可能睡得安稳,不知小庆那孩子可能睡得安稳……小庆应该睡得挺好的,毕竟是个孩子,从小也是由王老大夫养着。二兰再一次觉得孩提时候真是好哇! 二兰和赵勤用了一天的时间挖水窖,用两天的时间砌水窖。这水窖工序复杂,不仅需要挖坑,为防漏水还得将冷用石头和着黏土砌起来,一层接一层,需要等下面一层干之后才能接着砌上一层,这正是砌筑的费时之处。 砌好了水窖,趁着河里的水还没干涸,赶紧搬了些水来水窖里存着。水窖刚开始用的时候会有一部分水渗漏,属于正常现象,所以得每天都来观察一番,并且每天往里头添水。 幸运的是,一个月不下雨的丰梁村,在二兰种下小麦后的几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大雨将整个村子半空的扬尘都压了下去,让村里的空气重新变得清新起来,也让快要干涸的河床重新有了流动的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来将河里的水运回去自家的缸里储存起来。当然,这一场大雨最大的好处就是湿润了二兰的这一块小麦地,麦芽兴奋地,从地下探出头来,没过几日就长成了绿油油的麦苗。一场自然的降雨比再多的人工浇水都要有用得多,这一次让麦子喝个够,足够它撑上个十天半个月了。 二兰拜谢上天不忍心看她亏本。只是麦苗喝完了这一场雨之后,个个胃口变大,二兰还是得定时从水窖里打水来灌溉它们。 冬日枯败的景象里,二兰的麦子地是丰梁村里田地里的唯一一片绿,不论对种小麦感不感兴趣,但凡见到这一片绿色的人,都会停下脚步来看看,这干旱天里,到底如何能长出这勃勃生机来。二兰的水窖没过几天便在村里有了些名气。 这些日子来二兰曾向人打听过王家的情况,听说王进财的媳妇在那事儿发生后没几天便离开了王家,改嫁到别的村里去了。二兰又特意探问了王大夫的情况,他们说王大夫几乎没有什么异样,只是每天更加认真地读医术了,每天上午固定读书,下午便背上竹篮出门采药,没有病人时基本就是这个状态。小庆一如既往地跟着爷爷学习医术,爷孙俩相互照顾,一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