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农门贵子 > 第92章 乡试(一)

第92章 乡试(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张小北一边扇扇子, 一边胡思乱想,不知什么时候, 扇子自然掉落,他人也睡着了。    醒来时,张小北才发现自己睡在寻音的铺位上,而她人不知去哪里了。    想起昨晚的胡思乱想,张小北忍不住敲敲脑袋。算了, 一切等乡试之后再挑明, 到时候他把自己的纠结和犹豫都告诉寻音, 让她自己决定。他可能给不了她纯粹的爱情, 但是他保证会对她忠贞不二,不会有花花肠子, 以后不会有通房小妾,也不会让她遵从那些三从四德之类的规矩。    张小北既已打定主意, 仍跟以前那样对待寻音, 只是他再不准她为自己整夜扇扇子了。好在,中途有客人下船,他们就多花些钱,换了个好些的仓房, 比以前凉快多了。而且, 寻音还了找个活儿干, 这是因为船上伙房里的一个伙计生病了,伙房里少一个人,那厨子就放出话来问有没有人愿意干, 每天有二十文工钱还管饭,寻音就前去应聘,她在潘家食肆做过杂工,切菜蒸饭一应杂活都会,而且力气又大,搬运重物也不在话下,同去应征的人没人能比上她,最后伙房的厨子定了寻音。    自从寻音在伙房当上伙计后,赵清海和王世虎可乐坏了。因为寻音负责给客人盛饭上菜,每次给他们三人的饭都比别人多好多。蒸饭是堆着尖儿的,馒头净挑大个的,要是有肉菜,那就更让人欣喜了。天天吃得多,动得少,王世虎肉眼见着又长了几斤膘。赵清海也跟着长了一点,唯有张小北还是那样。张小北还被两人嘲笑是吃了也白吃。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大家下了船,寻音也拿到了三百文的工资。伙房厨子挺喜欢寻音的,甚至还问她愿不愿意留下来。寻音说她还有事要去府城,等回来时如果还做这条船,她还愿意干这活。    寻音拿到了工钱,就说要请大家吃饭,三人本不想让她请,不过,她非坚持要请。大家就决定上岸寻找一个便宜实惠的馆子吃一顿。    他们选了一个离码头有些远的一家馆子。点菜时,张小北尽量挑本地的特色小吃点。    吃饭时,他还特意问寻音:“你知这些本地小吃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似曾相识的感觉?”    寻音摇摇头:“好像没有。”    王世虎和赵清海嘴里塞得满满的,不解地问道:“为啥这么问呀?”    张小北笑着跟他们解释道:“以前我听过一个传闻,一个小伙子吃了一顿带辣味的饭菜,他觉得好吃极了,好吃得想流泪,他转念又一想,自己家里一直都是清淡口味的,他二十年来从来没吃过这样的东西,为什么家里从来不吃辣的呢?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他便去衙门一查,原来自己真不是亲生的,他是被拐来的。他的家乡就在那个专门吃辣的地区。”    张小北一说完,一连问的疑问就冲他而来。    赵清海一脸怀疑地问道:“为什么他一到衙门就查清了呢?衙门有那么厉害吗?”    张小北擦了擦汗,他忘了古今差异了。    王世虎则问道:“我每次吃到好吃的,也是那种感觉,这是不是说明我也有可能不是我爹娘亲生的?”    张小北哭笑不得,道:“你肯定是你爹娘亲生的,你瞧你跟他们长得多像呀。”    寻音听到大家的调侃说笑,却是一脸若有所思。    隔天,张小北也请大家吃了一顿,接着是王世虎请,最后是赵清海。每次吃饭,寻音都是一边品尝一边细细思索。然而,并没有什么新的收获。大家也习惯了。    他们这么边吃边逛。四个人进城后先在一家客栈临时落脚,不过府城的客栈比县城贵多了。这还不是城区中间,每人每晚就要一百多文钱。长期下去,他们实在负担不起。    张小北算了算,现在才是七月中旬,他到八月中旬考试,考完再耽搁一阵,至少得九月初才能离开。这中间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们与其住客栈,还不如租间房子住。    其他人也都赞同这个提议。于是,四个人便一起去寻找房子。    找房子的同时,张小北还顺便去了一趟贡院,他们找房子要以贡院为中心,不能太远。    最后,他们在茶楼找到了合适的中人。这个中人不是专门干这个的,而是兼职,人家的正职是茶楼伙计。    他们四人进茶楼喝茶时,张小北想着茶楼人来人往,消息肯定灵通,就顺嘴一问,附近哪里有合适的房子出租,他们只租一个半月。    那伙计一脸便满脸笑容道:“几位客官,你们真问对人了,前些日子刚好有一个街坊托我把他家的房子给赁出去,长租短租都行,不过,短租要比长租贵些。”    张小北点头:“短租稍贵些是自然的,哪家有都是这么个规矩。小二哥,我们什么时候方便看看房子?”    伙计到茶楼外面叫了一个孩子,把钥匙交给他,让他领着四人去看房子。房子离茶楼约有三条街,离贡院也不太远,走路两刻钟左右就能到。    小孩打开院门,四人进去一看,见是个小院子,院子有些破,里面有口井,有棵葡萄树,此时葡萄藤上还有些没摘完的葡萄。一共有两间正房,一间厨房,一个放杂物的棚子。他们四个人也够住了。    他们进屋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东西还能凑和用,灶房里也有锅灶,只是看上去有段时间没用了。    看完房子,四个人又返回茶楼,跟伙计商量价钱。伙计说没法租一个半月,最低也得两个月。两个月的房钱是二两银子。四人自然要会砍价,好说歹说,把价钱砍到了一千八百文。    为了安全起见,双方还签了租赁合同,各自签字画押。交完钱后,伙计就把钥匙交给了他们。赵清海又去买了两把新锁。    有了新窝,四个人就开始分工打扫院落屋子,分配房间。    在分房间时,四人起了争执。    主要是寻音与张小北争执,张小北想和赵清海王世虎挤一间,另一间给寻音。寻音怕张小北睡不好,影响考试,坚持要他自己住一间,她住厨房。张小北觉得不妥,她非得坚持。    赵清海和王世虎对视一眼,两人最后出来说道:“行啦行啦,你们都别争了。这样分:你们两人一人一间,我跟世虎呢就住那个倒座厅,晚上有穿堂风,凉快。”    这倒座厅就在一进院门那里,上面有顶棚遮盖,后面是敞开着的。    张小北说道:“那不行,蚊子太多。”    赵清海道:“你傻呀,不会弄顶蚊帐呀。”    反正两人是坚持要睡那地方,说既能看门,又凉快。    张小北和寻音没能拗过两人,赵清海和王世虎又了乐颠乐颠地去抬床,拆门板,本来屋里有个小竹床,但不够两人睡,于是,赵清海把厨房的门板给拆了,下面用三条凳子撑住,一张新床就成了。    收拾完屋子,三人又开始分头行动,采买各式东西。    米面粮油青菜都要买,另外还有还要买四顶蚊帐。    一应生活用品陆续买齐,四人在小院里开始开伙做饭。    虽然只是简单的米饭就青菜,但大家觉得就是美味无比。    厨房里的事很快就成了寻音和世虎的主场。其实张小北也会做,但大家都一致驱赶他去读书,到最后,他只能单负责吃了。    王世虎对吃饭一直怀有无限的热忱,这次,开始对做饭来了兴趣。他在家根本没机会练手,到这里,可再没人管束他。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买菜买肉,然后回来就变着花样做饭。因为他常逛菜市场,还认识了几个本地老太太。再后来,那帮老太太一去买菜就喊他。    王世虎脾气好,力气大,有耐心听这些老太太唠叨家长里短,还能帮他们扛米扛面拎菜。王世虎的人气越来越旺。没多久,张小北就吃到了东边邻居送来的腊肉,西边邻居送来的石榴。    张小北对这些琐事操心不多,马上就要乡试了,他得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张小北在认真读书,王世虎在用心琢磨吃,而赵清海则开始捣鼓他的生意。他从成新县带来了一批货物,在府地倒卖得差不多了,也赚了些差价。卖完东西,他又开始倒腾别的。最近,盯上了张小北这类的乡试学子。他跟寻音一起,先去批发了一百多顶蚊帐,在考生聚集区叫卖,小赚了一笔。卖完蚊帐,又开始卖各种考生用得着的小零碎,像是雨伞、清脑薄荷油、蜡烛、扇子、熏香、布巾等等。托两人的福,这些小东西,张小北每样都有了。    一天,赵清海和寻音出摊回来,神秘兮兮地拉着张小北说,王世虎走桃花运了。他们今日在西市看到他跟一个姑娘并肩而行。    张小北惊讶地张大嘴,然后问道:“那姑娘是不是很胖?”    这次轮到赵清海惊讶了:“什么?你也知道了?”    张小北笑道:“不是,我瞎蒙的。”    赵清海一脸不可思议:“真是神了,这就是人家说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张小北跟他解释说,王世虎曾跟他说过,他就喜欢那种白白胖胖的姑娘。    赵清海一脸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没过几天,张小北他们就知道了,王世虎的意中人就是西邻的姑娘,那位经常叫王世虎一起买菜的老太太的孙女。他们三人都见过,长得白白胖胖,圆圆乎乎,看着特别喜庆,跟王世虎走一起,还真有夫妻相。    三人都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说王世虎这人效率奇高。    半个多月过去了,乡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考试前,准备工作也不少,首先得去贡院登记报名。    接着,是准备考试用的各种东西。这次不比县试和府试,那时他们只在里面呆三天,这次可是九天九夜,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一旦进了考棚,无论任何人,有任何理由都不得出来。    考棚里面没有吃的,食物只能自带。这种天气,带点心容易坏,只能带些烤饼,干馒头,咸菜之类的。不过,里面也能自己做饭,官府每人给发个炉子,像贵族小姐公子用的那种暖手炉一样的炉子,不过,要比那个大些,可以用小锅煮东西吃。    得知能自己煮东西,张小北除了干粮外就带了一些米面、小锅、木耳、菜干之类的,当然腊肉和肉干也少不了。寻音还特意去给他买了一种油炸的面食,叫油绳。这东西放得煮,既可以干吃也可以和青菜一起煮着吃。另外还有干面条。吃的东西准备好,还有一些治疗头痛脑热的药丸,每样都准备些。另外还有厚衣服,再加两套换洗衣服。    一切准备妥当,后天凌晨,——八月初九张小北就要进场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