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贵女天娇 > 第120章

第12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魏家的人自那日登门之后, 再没出现在眼前, 赵幼苓虽心有怀疑, 却也没直接冲到人前, 张嘴就问“你是不是认识呼延多兰公主”。    尽管……    赵幼苓心里明白, 呼延骓的生父,多半就出自魏家了。    她犹豫要不要往安庆送信,告知呼延骓自己的怀疑,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得过, 到放榜那天,赵幼苓还是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呼延骓回来,再处理这一桩陈年旧事。    刘拂不敢去看榜,谢先生拿戒尺抽他, 他都不敢。赵幼苓索性让人去看, 许是看榜的人太多, 去的下人直到晌午这才满头是汗的回来禀报——    小郎君榜上有名,考上了。    这省试过了, 就该殿试。    刘拂过了省试, 再看殿试,就没了之前的紧张。    赵幼苓也未托人在宫中帮衬,只在王府等着他的消息。反倒是她身边几个常与刘拂有些来往的仆从有些坐不住,见她不拦着,便告假去外头等着看热闹。    这一看,的确看出了不少热闹。    茯苓也跟着人一起去了, 去了半天,回来时兴高采烈,张口便道喜:“刘小郎君中了榜眼,皇上钦点的榜眼!”    她说完自己先忍不住笑了:“皇榜刚一贴出来,我就想着要回来告诉小娘子。也不知小郎君游街会是个什么模样。”    赵幼苓手里的笔往前一转,笔杆敲了敲茯苓的脑袋。    “这么想看热闹?连你家小娘子都不要了?”    茯苓嘿嘿一笑:“哪能呀,这不是就回来陪小娘子了吗。”    “是啊是啊。”    主仆二人说笑间,有婆子来传话,说是有位大人求见公主。    赵幼苓有些诧异。    这些日子不断有人登门,来见韶王的,来见顾氏的,还是头次有人指名道姓是来见她的。    她往前头去,一眼就见到了与魏氏站在一处的男人。    来人一身锦衣,神情略显疲惫,竟是她如今还心存怀疑的魏泓韬。    赵幼苓站定,飞快敛去面上的诧异,看了看魏氏,这才不慌不忙行礼:“魏大人。”    魏泓韬回礼,礼罢他的目光仍旧还在赵幼苓的脸上打转。    “公主,我爹是……只是来……”    魏氏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却似乎不知该如何言语。犹犹豫豫,她只能赔礼。    “我爹有个不情之请,想劳烦公主帮个忙……”    赵幼苓笑了笑,看向魏泓韬,道:“魏大人?”    她没和这人有过接触,只听说是位刚正不阿的人物,又精通各国语言。是鸿胪寺必不可少的人物。    魏泓韬未开口。    魏氏咬唇:“公主,这事说来有些难以启齿……”    魏氏的话还没说完,赵幼苓脸上已经挂不住笑了。    “难以启齿?”赵幼苓漠然,“既然是难以启齿的事,魏侧妃和魏大人何必到我面前来说。”    魏氏愣住。    不等魏氏给出什么回应,赵幼苓就听到了一声叹息。    “殿下是已经猜到了是不是?”魏泓韬问。    “猜到什么?难以启齿的事?”丫鬟斟茶,赵幼苓喝了口,问道。    魏泓韬答:“确实是件难以启齿的事。”    赵幼苓唔了一声。    算是承认自己的确猜到了一些。    魏氏有些不甘看到她这样的态度,朝魏泓韬看了过去。    见魏泓韬摇头,她又不得不咽下气,抓着茶杯盖子的手有些用力,“嗒”一声,磕在了杯盏上。    “前朝的越窑杯盏,王爷费了不少功夫才淘到的,不舍得藏起来就拿出来用顺带显摆,磕碎了就不好了。”    赵幼苓不轻不重一句话,叫魏氏脸上一阵青一阵红,好不精彩。    她也难得抬起眼皮,仔细将魏氏打量了一番。    她不止一次觉得,她爹韶王赵檀是个眼光不大好的人。韶王府的后院,从过去到现在,天姿国色有,小家碧玉有,相貌平平者也有,颇有些来者不拒,似乎压根不会精挑细选。    三个侧妃,由天子赐婚的魏氏算是长相最好的一个,余下的文氏和甄氏就显得寻常了些。    只是现下看来,魏氏不如呼延骓生得好。    同父异母的兄妹,到底生母的容貌有不同。她爹韶王的眼光,不如她。    赵幼苓没将魏氏的反应放在眼里,魏泓韬知晓原因,只能叹息。    “那位……呼延郎君的生母……可是戎迂的公主?”    “如果魏大人说的是那位乌仑大可汗的爱女,后来迫于无奈嫁给叱利大可汗,几年后过世的呼延多兰公主。那么,是的。”    赵幼苓将杯盏放下,说道。    呼延骓的身份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他生母的也同样。    “公主是何时……去世的?”魏泓韬看了看赵幼苓,情不自禁上前一步,紧张地追问,“她……去世之前,过得好吗?”    赵幼苓抿唇,直视他道:“过的好与不好,大人很关心吗?”    魏泓韬苦笑两声:“是臣没资格关心……只是身为故人,仍是想知道,公主她……过得如何。”    赵幼苓一笑:“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殿下……”魏泓韬叹息,“殿下明知道臣是为了什么,何必这么折磨臣。臣是对不住公主,的的确确犯了错,可臣……”    赵幼苓目光一沉,语调平平道:“当年,大胤曾派遣了一支使臣队伍,出事关外诸国。其中就有戎迂。”    “使臣在戎迂王庭暂住,大可汗的爱女呼延多兰公主青春少艾,偷偷喜欢上了队伍里的一个汉人青年。”    “那青年也喜欢公主,两情相悦,戎迂又崇尚自由奔放,因此公主与青年私定了终身,有了不一样的夜晚。”    “使臣不会永远留在戎迂。离开之前,青年发誓会很快回来迎娶公主,带公主去大胤,看天清水绿,花好月圆。不巧的是,青年走后不久,公主发现了身孕。”    魏泓韬的脸色已经变了,赵幼苓垂下眼帘,继续说。    “大可汗要公主抛弃肚子里的孩子,养好身子,嫁给族中的勇士。公主不肯,恳求大可汗让她等,等青年回来。”    “大可汗应允了。这一等,就是一个月,两个月……渐渐的,肚子大了,全戎迂都知道,他们的公主怀上了汉人的孩子。又过几个月,公主生下了一个男孩。”    “青年始终没有回来接公主,大可汗大怒,派人去大胤寻访未果,叱利阿克墩趁机求娶。大可汗答应了,至此,公主嫁给了日后屠戮整个呼延一族的男人。”    看着魏泓韬和魏氏同样难看的脸色,赵幼苓一字一句道:“公主这一生,生了四个孩子,除长子外,余下三子都是杀父仇人的儿子。直到死,公主始终记着曾经喜欢过的人抛弃了她,不得已嫁之的男人杀害她全族。”    “如今,叱利大可汗已经死了,而那个青年则成了大胤的重臣,现在就在我眼前,用一句‘难以启齿’概括了一个女人曾经全部的情意。”    人在说话时,会因为情绪,带上各种不同的语调。    可赵幼苓,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平平静静,不起波澜,脸上的神情也寻常得很,似乎只是在阐述一件街头听来的故事。    魏泓韬听罢,眼眶发红。    “我……没想到公主会有……孩子。”魏泓韬懊悔地看着赵幼苓,“我真的没想到会有孩子。”    赵幼苓:“哦,所以呢?因为没想到公主会怀上孩子,所以心安理得地背弃了两个人之间的山盟海誓,回到大胤,娶妻生子,一路步步高升,成了如今的大人。然后陡然间发现自己还有个儿子,想要认祖归宗?”    魏家的情况她不清楚,可赵幼苓记得,魏氏的兄长比呼延骓小了一两岁。那么,要么就是魏泓韬当年欺骗了公主,隐瞒自己早有妻室的事实,要么就是回到大胤后背弃承诺,另娶他人。    总之,赵幼苓不愿让这样的人,和呼延骓扯上什么关系。    “这事本就不是我们的错……”魏氏反驳。    赵幼苓抬眼道:“难道是公主错了?”    魏氏想说是,可话到嘴边,又有些说不出口。    赵幼苓看向魏泓韬:“大人当年出使戎迂时,可有婚配?”    “没有……但那时候,的确早有婚约。”    大胤有定亲的婚俗,也并非是所有人家,会让未婚夫妻在成亲前就有来往。多的是盲婚哑嫁。魏泓韬的妻子是崔氏女,虽然庶出,可出身崔氏本家,父辈定下的亲事,他再不喜欢,也只能认了这个婚约。    “我回大胤后,有心提起公主,但……家里已认定了崔氏,崔氏她……是个好姑娘,我若是退婚,只会害苦了她,所以……”    赵幼苓极快道:“所以,你娶了妻,生了子。多年来说不定甚至没有和第二个人提起过戎迂的事。甚至可能,你早忘记了公主。”    魏泓韬噎了一下,顿觉苦涩。    确实,和崔氏成亲后的日子虽显得平淡,可未尝没有举案齐眉。渐渐的,他们有了长子,又生了次子,隔了几年,还有了幺女。    他一心一意待崔氏好,没有纳妾,没有蓄婢,如果不是天子赐婚,他甚至不愿意让女儿嫁进皇室做侧妃。    说好听是侧妃,可实际上,还不就是妾。    “我爹只是想要让大哥认祖归宗,难道就连着公主也要管?”魏氏问。    赵幼苓若无其事地笑了笑:“魏侧妃,魏大人,你们想要让谁认祖归宗是你们的事,如果你们说得动他,你们自去说服。但我不会插手帮忙。”    “殿下……”    “他自幼无父,少年丧母,他从没因为身上的血脉得到过父系的帮助,难道现在父系一句‘对不起’,一声‘难以启齿’就必须要他低头,改名换姓,进你魏家祖祠?”    赵幼苓冷笑。    “魏大人,别闹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