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贵女天娇 > 第49章

第4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幼苓跟着仆从到了亭子那边, 已经知道仆从说高贺在等她, 只不过是方才见势不妙随口找的理由。真正在找她的是刘拂。    刘拂伸手握住她手里的扇子, 将人引到座位旁:“诗会要开始了, 刚跑哪里去了?”    赵幼苓抚平袍袖, 与在座诸人含笑行礼,这才入座。    “去附近转了转。”她说着,喝了口茶,眼角瞥见徐堪那人高马大的身影, 眉头皱了一瞬,旋即展平,“那几人看着,不像是文人,高兄怎么也请了他们来诗会?”    刘拂看了眼, 道:“都是些北方来的世家子弟, 兴许是攀上关系, 日后仕途各自方便一些。”    文人最好脸面,有些事你知我知大家皆知, 嘴上却怎么也不能说明。    就比方谁都知道科举前后, 人脉十分重要,如能与世家攀上关系,或者与比自己家世更好的人家有了往来,对日后的仕途都能广开便利。    可这事不能这么讲,一如寒门学子们虽不喜世家子弟,可往往也盼着能有机会认识认识。    看着高贺兄弟俩相携上前, 将赵臻一行人迎入席间,赵幼苓摸了摸下巴。    今日的诗会,总感觉还有些别的名堂。    至于是什么名堂,怕是刘拂压根不清楚。    “世子爷,徐兄,王兄,张兄。”    “世子爷,徐兄。”    当赵臻一行人经过时,原本已经入座的学子们纷纷起身,拱手问候。    说话间,有身着广袖道袍的中年男子走近,紧接着便又是一叠声的恭敬问候。    “先生。”    “谢先生。”    中年男子目长肤白,容貌清俊,颔下美髯轻摇,更显得风度翩翩。    赵幼苓不认得这人身份,刘拂倒是听说过他,忙低声解释。    “这位小谢先生是如今汴都最好的书院,青山书院的院长。虽然年轻,当年中过探花,之后不知为何辞官,就进了青山书院,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有谢先生珠玉在前,再看这位小谢先生,赵幼苓并未觉得如何。只是周围的学子显然都激动起来。    也是,青山书院每届科举都有不少学生能入三甲,自然成了天下学子眼中的求学圣地。哪怕不能入书院读书,能博得先生的青眼,也使得这些人恨不能使出浑身解数。    反观小谢先生,缓步入座主位,面上虽然带笑,言语间却多有疏离。    似乎有些不耐烦呐。    视线扫过诗会上的众人,赵幼苓心下微叹,跟着人落座。    “世子果然来了。”小谢先生突然道。    “听闻谢先生亲至,又有高兄诚邀,我自然要来凑一凑热闹。”赵臻拱手一笑。    小谢先生微微颔首,忽地又道:“徐堪,你来着又是做什么?你不是瞧不起满口只会之乎者也的南人么?”    小谢先生话音一落,赵幼苓便觉得身上多了道视线,她抬眼去看,那视线飞快扫过她,落到了一脸菜色的徐堪身上。    后者差点没拿稳手里的茶盏,狼狈地坐在席间。学子们一片哗然,再看徐堪,脸上就再难掩不喜和疏离,连先前的那一份客气都散得干干净净。    刘拂低呼:“小谢先生这么不给人脸么?”    这哪是不给人脸,分明就是把人脸皮撕下来,在地上结结实实踩了几脚,连人前的三分太平都不给了。    赵幼苓满脸惊奇地望向小谢先生,然后便听得赵臻善意的轻笑。    “谢先生,徐兄只是说了玩笑话。这世上,北人南人都是大胤子民,何来的瞧不起。”    “玩笑话。”小谢先生微微颔首,突然抬手指了指赵幼苓,便问,“可我怎么听得这小郎君将他驳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呢?”    他的手一指,诸人的视线就全都落到了赵幼苓的身上。    赵幼苓心下恼怒,面上惊诧道:“学生与徐兄私下说了些玩笑话,先生是如何知晓的?”    她形容尚幼,如今在胥府几日,稍稍养回了一身细皮嫩肉,瞪圆的眼睛瞧起来竟和幼犬相差无几,显出一团稚气。    在场众人家中谁无这个年纪的兄弟子侄,有的年纪大一些的,甚至连孩子也有她这般大,见她这么反应,一时不知该笑她娇憨,还是忧她心直口快。    她这话,分明是在问小谢先生是不是偷听了他们的对话。    不等小谢先生开口,赵幼苓挠了挠头:“定是底下人听见了同先生说的,先生可别信这些玩笑话。南人若是只会之乎者也,就成不了江南各地的繁华景象。北人,有能文能武,成就一方霸业的,也有学生这样手无缚鸡之力,连之乎者也也说不清楚的。”    小谢先生眯起眼睛:“你年纪虽小,说话却有一套。听口音,你是北人?”    赵幼苓起身,恭谨地回答:“回先生,学生祖籍京城,论南北,确实是北人。”    她的口音是京城的口音,哪怕前世今生都在戎迂过了那几年,口音仍旧还是京城的。    这一点,她瞒不住任何人。    尤其,照刘拂说的,小谢先生是在京城做过官的,单凭这一点,瞒什么别瞒出身。    “你姓胥,与胥九辞是什么关系?”小谢先生问。    赵幼苓蓦地抬首。    她是跟着刘拂来的。    在座的学子有部分与刘拂略有来往,自然知晓他的出身,前户部刘侍郎的庶子。据说京城城破后,他流落在外,吃了不少苦头,侥幸跟着师父过了几年,辗转到汴都落脚。    刘拂说他们是表兄弟,众人自然以为她也姓刘。她不愿处处提义父的名号,自然也就顺势应承下来。这些人初时还在想她一个少年,年纪虽小,却谈吐大方举止得体,实在不得了,言语间多有夸赞,有真心也有随口的吹捧。    等听到“胥九辞”的名字,果不其然,众人的目光登时都变了变。    不等众人表态,小谢先生又接着问道:“那胥九辞身边记得曾有一义子,可就是你?”    赵幼苓微顿,继而淡笑:“的确是学生。学生少时得义父救护,天禄十一年,与义父意外分离,如今方得团聚。”    她知因为天子的缘故,胥九辞如今在汴都的名声算不上多好。他是天子近在手边的刀,沾着的血有红有黑,分不清好坏。有人畏惧他,自然也有人想要攀附他。    小谢先生问到这些,得了回应后似乎便兴趣缺缺,不再多问。    高贺擦了满头冷汗,赶忙主持诗会。满场气氛到这时才缓缓恢复正常。只赵幼苓身边,除刘拂外,竟是走了不少人。    “你别气,人不乐意和我们来往,我们就当是来吃吃喝喝的。只是有些对不住,我要不带你来,你也不会被人这么冷待。”刘拂内疚的用手掌轻轻拍了拍赵幼苓的脑袋。    赵幼苓摇头,面上并无不悦:“这不是在见识见识诗会么。”    她说完,还真就心安理得地低头吃起点心来。    不说别的,满芳园这次备的点心,的确味道不错。不比从前义父在宫里偷偷攒下带给她的难吃。    她吃得认真,倒是没再往赵臻那边看。    徐堪被小谢先生一番奚落,憋红的脸好一会儿平复下来,这会儿气鼓鼓的,正牛嚼牡丹,把上好的茶水一杯一杯往肚子里倒。    赵臻没去理睬他,只看着那头的赵幼苓,眸色微黯。    少时得义父救护……    天禄十一年意外和义父分离……    十二岁……    这些讯息听着寻常,但聚在一起,似乎又有那么一丝不寻常。    赵臻不留痕迹地往赵幼苓脸上看。    女扮男装的小少女方才负手而立,镇定自若的模样,真的叫他不由地深思。    高贺兄弟俩在满芳园办这一次诗会,费了好些功夫才请来小谢先生。在座诸人,无一不想在先生面前崭露头角,若是来年科举不成,能得先生青眼,入青山书院多读一年两年,也是件难得的好事。    如此,尽管先前有赵幼苓一事,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众人又得乐淘淘地在谢先生面前论起诗文来。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在表现自己,连赵臻身边的几个世家子弟,也跃跃欲试,和学子们就一首现作的赏雪赏梅的诗作激辩起来。    唯独赵幼苓,就着耳畔的嘈杂,提起茶壶,自斟自饮了一杯。    茶是好茶,吃多了便有些不便。    赵幼苓寻了仆从往净房去,等回来还没走近,便听得刘拂一声大吼:“休得侮辱我先生!”    话音才落,就见那莽撞的小子,整个人扑了过去,顷刻间就将站在面前的小谢先生压倒在地,骑在了身上。    刘拂是个好脾气的,虽然莽撞冲动,可有谢先生从旁教导,性子已经改了不少。    赵幼苓已经好久没见他发这么打的脾气,见状赶忙跑过去,挤进人群,紧紧抓住他胳膊喊他名字。    刘拂手劲大一些,一使劲,手肘撞上什么东西,就听见一声呼痛,他后知后觉回头,恍然发觉身后的少女低头捂住了脸。    “云雀儿!”    刘拂手忙脚乱地从小谢先生身上爬下来,伸手要去碰赵幼苓,被人一把推开。    赵臻不知何时走到了一旁,拿开赵幼苓的手,抬起她脸,望着她脸上发青的一块,脸色发沉。    “我没事。”赵幼苓避开,蹙眉望向刘拂,“为什么打人?”    刘拂微微低头,握拳不语。    赵幼苓又问一遍:“刘拂,为什么打人?”    “他侮辱先生!”刘拂蓦地抬头,怒指小谢先生,“他说先生是不忠不孝的畜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