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娱乐圈之型男天师 > 第 36 章节

第 36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套又一套复杂的罡步。    而且越是困难的术法,对术者的身体素质也有严格的要求,这使得阮暮灯除了将本就不多的闲暇挤出来练习道术之外,还要重新捡起他每日炼体锻气的基本功来。    “怎么样,还看得懂吗?”    萧潇敲了敲门,大大咧咧地进了屋。    “唔,还行。”    阮暮灯抬起头来,朝萧潇轻轻颔首。    毕竟他接触的术法已然日趋深奥,不仅文字诘屈聱牙,而且内容晦涩难懂,但凡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阮暮灯都会逮着萧潇闲来无事的时候拿出来请教一番,有时候光用嘴上说的不一定就能立刻明白,萧潇还会亲身上阵,手把手演示给徒弟看。    最近这段时间里,做了许久甩手掌柜的萧大天师,也好歹算是尽了点为人师表的职责。    前两天这人甚至还在天台上演示了个落雷咒。当时看着那青天白日凭空贯下的一道惊雷,愣是将晾衣架劈成了两段焦木,差点没直接烧起来,尤是阮暮灯都给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来。    不过,以萧潇的性格,很少没事跑来主动关心他的学业问题,所以阮暮灯略一琢磨,搁下手里染着朱砂的画笔,笑着问道:“你是今晚有什么特别想吃的东西吗?”    “咳,不是。”    萧潇单手握拳,尴尬地咳嗽了一声。    他觉得自己在自家徒弟心目中的形象似乎有点儿不太妙。    “我是想告诉你,岳嘉鸿岳老板你还记得?”    他对青年说道:“他给你争取了个电影里的角色,我看过剧本觉得挺不错的,导演还是之前帮你拍广告的洪双发,也算是熟人了,所以就替你答应下来了。那片子下月底在香江开机,你的部分大概要拍两个月左右,到时候让弎子陪你一起过去,他会给你安排好的。”    “哦。”    阮暮灯点了点头,他根本没有问萧潇给他接的到底是个怎样的角色,也没问片酬多少待遇如何,他关心的是另外一个要紧事儿,“你呢,不和我们一起去香江吗?”    “我?”    萧潇笑了起来,“当然不去啊,我去干嘛啊!而且我还有别的事儿呢,你去拍戏的那段时间,我刚好也要出趟远门。”    阮暮灯一听,立刻睁大了眼睛,“你要去哪里?”    萧潇随意地摆摆手,“小孩子家不要管大人的事儿,等你拍完电影回来的时候,我早就回家了。”    青年蹙起眉,盯着自家师傅的表情看上去很是委屈。    不过他知道他这师傅的脾气,虽然总是笑眯眯的,这一年时间里几乎就没见过他生气着急的摸样,但阮暮灯却知道,这人主意正得很,但凡是他不愿意告诉别人的事儿,任凭他怎么问,都不可能探出一点儿口风来。    “对了,还有一个事儿。”    说完了新工作,萧潇话题一转,对阮暮灯说道,“你的生日是在十天后?”    他说的是阮暮灯的农历生日。    他们这些学道之人讲究生辰八字,算的也当然是农历。虽然萧潇平日里看起来四六不着调的,但对自家徒弟的生日,却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他说着伸手摸了摸青年柔软的头发,唇角笑意越发柔和,“那两天你腾出空来,我带你去个地方。”    第 50 章、七、游仙02    出发当日是个雨天。    萧潇和阮暮灯起了个大早, 冒着绵绵密密的雨丝, 天刚亮就去往机场,飞去了J省。    中午时, 两人在N市下了飞机, 在机场附近随便吃了点东西, 又在当地租了一辆车,萧潇也不用地图不用导航, 自己就开着车, 往东北方向开去。    车子一直开到天彻底黑下来,才从一个偏僻的路口拐下高速, 进了一座小镇。    “我们来这儿干什么?”    阮暮灯跟着萧潇进了一家民宿旅馆, 办了入住手续, 又在大堂里找了张桌子坐下,叫了盘炒饭和两个小炒。在等着上菜的时间,阮暮灯终于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    “今天太晚了,我们先在这儿住一晚, 明早再上山。”    萧潇尝了尝老板娘端上来的茶, 又涩又潮, 茶末子还浮在杯口,和平日里自家徒弟给他泡的毛尖没得比,他只抿了一口就回身将茶泼了,重新装了杯白开水。    “上山?”    阮暮灯疑惑道。    “唔,带你回师门看看。”    萧潇回答得一脸漫不经心,好像说的是明儿带青年去菜场买把菜心一般。    “什么?”    阮暮灯果然睁大了眼睛, 露出吃惊的表情,“你……还有师门?”    “对啊!”    正说着话的时候,老板娘端了他们要的炒饭和一荤一素两盘小炒上来,还多送了一小碟子霉豆腐。    在这种小镇的民宿里,当然不能指望能吃上多么精致美味的饭菜。不过胜在分量扎实,材料新鲜,浓油赤酱加上村野风情,看上去也让人很有食欲。    萧潇开了一天的车,早就饿了,取了筷子,又舀了冒尖儿的一碗饭,埋头苦吃起来。    一边吃一边含含糊糊地继续刚才没说完的话题,“你都跟着我学了大半年了,结果还没正式拜过师,感觉这说不过去啊……”    “嗯。”    阮暮灯应了声,也给自己盛了饭,心说他以为自家师傅早忘了这茬,又或者是故意不愿提起呢。    在青年的家乡,“拜师”是很严肃的事情,需择良辰吉日,请神烧香,磕头敬茶,过程庄重得很。而且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若是做师傅的无后,那待老人家百年之时,徒弟还要充当孝子贤孙,给他扶棺摔盆,烧纸扫墓的。    哪有像萧潇那样,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成了他家师傅了。    “所以,你生日刚好也到了。”    萧潇咽下一块酱香煨鸡,语气十分淡然,“我就想趁着这个机会,带你认认师门呗。”    第二日两人依然起了个大早,没有开车,找老板娘租了两辆自行车,一路骑着就往小镇后山里去了。    骑车骑了三个小时,等山势渐渐陡峭起来,连自行车也不好通过的时候,两人就换成了步行,沿着一条隐没在葱郁绿意之间的石板小径往上走。    “这儿地方真偏。”    不知不觉之时,天空又下起了雨,细细的雨丝夹着山风的凉意落在脸上,冰冰凉凉的,很是舒服。    阮暮灯边走边打量四周的环境,看着路旁已经没过了脚背的杂草,以及脚下很有些年头且缺乏管护,显得破碎不堪的石板路,轻声说道。    “是啊。”    萧潇回头朝青年笑笑,“我这些年已经很少回来,而且山上也不剩什么人了。”    两人在高高低低、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又走了个把小时,终于在午饭前,到了萧潇的“师门”。    那是一间道观,建在山腰的一处洼地里,周围长满了茂盛的竹子、泡桐和香樟树。    从青瓦围墙的长度看,这道观约莫也有个三进的大小,虽然算不上破落,但显然这么一间坐落在山林里的隐秘道观,当然不可能有什么香火供奉,此时黑木大门紧闭,门楣、柱子上的红漆已然斑驳脱落,屋顶上的瓦片也长着斑斑苔藓。    等他们走得近了,阮暮灯才看清门上牌匾的字——“知了观”。    萧潇上前叩门,敲了好一阵子,才听到院里头传来了有人跑动的声息。片刻之后,乌漆门板从里头拉开了一条缝,探出个小脑袋来。    “谁啊?”    开门的是个男孩子,大约十二三的年纪,圆头圆脑,头发剪得很短,只剩一层灰绒绒的毛茬儿,看起来就跟个球似的,粉面桃腮、淡眉小嘴,唯有一对眼睛圆溜溜亮晶晶的,模样看起来很是机灵讨喜。    “你是拾壹?”    萧潇笑着回答,“是我,萧潇。”    “啊呀!萧大大,你回来了!”    男孩儿一听,立刻将门一把拉开,兴奋地蹦了出来。    听萧潇对他的称呼,阮暮灯已经明白了这男孩的身份——他也是白家人里的一位,在一众得道的刺猬“仙家”里头,约莫年纪尚小,而且道行又浅,所以看上去也还是个孩子的模样。    不过阮暮灯注意到,这孩子虽然伶俐,但右手似乎天生残疾。    他袖口里露出来的一截小臂细瘦,肌肉萎缩,看起来只剩一层薄薄的皮儿裹住骨头,无力地垂在身侧,随着他跑跳的动作上下晃动,仿佛就跟挂在他身上的一截木棍儿似的,和他的身体完全没有一点儿关系。    拾壹将两人迎进道观,院里已经等了一对上了年纪的男女,看上去六十岁上下的年纪,皆慈眉善目,衣着简朴,对萧潇很是恭敬,上来就叫了声“萧仙师”。    萧潇微笑着和两位老人打了招呼,又向他们介绍过阮暮灯的身份,也不用谁领路,自己就带着徒弟往屋里走去。    &amp;&amp;&amp; &amp;&amp;&amp; &amp;&amp;&amp;    “这么大一座道观,只有三个人吗?”    阮暮灯跟萧潇进了东面的厢房,听说了这是他住的房间之后,将只装几件衣服的行李袋搁在靠墙的矮榻上,转头问自家师傅。    “这道观是我师傅早年主持建造的,后来他老人家仙逝之后就交给我了,现在是我名下的产业。风风雨雨的折腾到现在,前前后后都翻修重建过有两遍了。”    萧潇回头朝阮暮灯笑道,“黄伯和他夫人都只是原本住在镇里的普通人,二老无儿无女的,也没什么牵挂。大概七八年前,我聘请他们来给我看房子,原本只是让他们每个月来看顾一两次,后来他们反而更喜欢山上安静的生活,就干脆常住在这里了。”    说着萧潇开了窗,向窗外指了指。    青年顺着萧潇手指的方向朝外看去,果然看到后院里几块料理的很是整齐的田地,里面长了些花生、番薯、油菜、通菜一类的农作物,田头还爬了一栅栏的丝瓜。    “现在他们自己种点蔬菜瓜果,再隔段时间让山下店铺送点儿米面鱼肉上来,过得也算很是悠闲了。”    阮暮灯点点头,想了想又问道:“那……拾壹呢?”    “那小子啊,听名字就知道了,是弎子的弟弟咯!”    萧潇肯定了拾壹白家人的身份,“他情况比较特殊,生下来就是个残疾的。”    他说着比了比自己的右手,“右侧的前肢不能动,而且身体也弱,半个月了才堪堪刚能睁开眼。当时白家奶奶以为那孩子八成没办法化形,已经打定主意把它当普通刺猬那样好吃好喝养大就算了。”    “不过他现在化形成功了。”阮暮灯说道。    “是啊,小拾壹他自己挺争气的。”    萧潇回答,“而且他天分也高,在兄弟姐妹里面,算是感悟和化形都挺早的了。但他身体始终还是弱,而且白家奶奶那儿一大家子,每天访客也多,人来人往的,真算不上是个静心修行的好地儿。”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在窗旁圆凳坐下,随手给自己倒了杯凉白开,很不讲究地就仰头一饮而尽了。    “所以三年前,白家奶奶就把拾壹送到我这道观里来了。这儿虽然比不上那些名山大川,但景色好、灵气足,而且足够安静,对拾壹来说,环境可比在家里时好多了。”    阮暮灯也在一张小圆凳上坐下,和萧潇中间隔了一张茶几,他抬眼瞥了瞥自家师傅,那人手里还端着个空杯子,嘴唇因为沾了水的缘故,显得湿润绯红,似乎是因为回到了舒心的环境里,眼睫低垂,红唇含笑,表情显得很是放松。    “那么,拾壹也算我师兄咯?”    他向萧潇问道,语气里带了丝丝缕缕难以察觉的酸意。    “哪能呢!”    萧潇想也不想地否认道。    “白家有他们自己的传承,做什么要认我这个外人当师傅?”    他侧头看向自家徒弟,似是看透了对方那点儿小小的醋味一般,眼里笑意更浓。    “虽然像小拾壹这样,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寄养在我的产业里的孩子,这些年也有过一些,不过和我一起生活过的,也就小时候的白意鸣,还有你了。至于带到师门,还准备拜祖师爷的弟子,就确确实实就你一个了。”    听了这话,阮暮灯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他知道自家师傅肯定早就看穿了自个儿那点儿小心思,才会专门解释这么一长段给他听。    但即使如此,能听到萧潇亲口承认,自己是他唯一的弟子,还是有种难以描述的激动,似有什么又烫又暖的东西塞满心脏,令他整个人都仿若置身云端之中。    第 51 章、七、游仙03    两人又随意聊了一阵, 很快就到了饭点儿, 黄伯敲门进来,说是午饭已经准备好了, 请两人到正厅去。    午餐菜色很是简朴, 两肉三菜一汤, 味道也只是寻常。道观里的五人坐在一起,没分什么主客位次, 热热闹闹在一起吃了顿饭。    下午三点的时候, 萧潇带着阮暮灯去了正殿,先给三清天尊上过香, 又来到配殿里, 让阮暮灯给祖师爷和萧潇的师傅牌位磕头。    “我们这一支, 是从上清北茅山派里分出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了。”    等阮暮灯磕完头起身之后,萧潇朝他挥挥手,让他站到自己身边。    他当着阮暮灯的面, 打开一本谱牒, 右手持笔, 饱沾浓墨,郑重地在自己名字下面,写上了 “阮暮灯”三个字,自此,青年就算真正拜入了自家门下,成为他的记名弟子了。    阮暮灯注意到, 萧潇名字那一列,在他名字前头,还有一个名叫“萧宁”的人,只是那两个字却被朱砂红批划去了。    “这个……怎么回事?”    阮暮灯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那两个字。    “……他啊……”    萧潇放下笔,长长叹了一口气,语气比平日里来的更加柔和,带了点怀念,又隐约透出深深的遗憾,“这是我师兄,只是他……后来做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惹恼了师傅,已经被逐出师门了。”    “什么?”    阮暮灯惊讶地睁大眼睛。    要知道,“逐出师门”这事儿,无论在哪门哪派里,都是很严厉的惩罚,能让师祖做出这等决定的,想来这位“师伯”犯的事儿一定十分严重。    “这些事,现在告诉你也应该无妨了……”    萧潇抬头看向供桌上自家师傅的牌位,大约是因为沉浸在回忆之中一般,眼神有些放空。    “师兄比我大了整整十岁,从我六岁被师傅捡回来以后,一直都是他在照顾我,真要说起来,我几乎可以算是被他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