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小将军总是在撩我 > 第二十二章山人

第二十二章山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日一早,姜府的下人就忙里忙外,将自家夫人和姑娘远行的需要的物资打点妥当。光是马车就备了三辆,一辆置办衣服首饰,一辆是些吃食,陈氏担心寺中伙食不合姜沅口味,最后一辆才是用作载人。    缘是要去寺中,书烟为姜沅备下的皆是浅色素净的衣衫。这一日还不算太晒,姜沅身着月白底宝蓝印花绸面小褂,内衬白色襦裙,分外的清新雅致。头上的发饰也一律从简,可到底是少女,拈着月白团扇一出来,难免不是往她处瞧的。    陈氏自远处看到姜沅这一身打扮,也不觉暗叹到底是长大了些。    姜沅见准备得如此奢华靡丽,心下叹了口气。但是这习惯是积年累月攒下的,一时之间也难改,只得从长计议。    姜沅走进了,方才看到站在马车旁着白衣的少年。    姜沅停下脚步,有些迟疑:“为何……”为何你会在此。    “你阿衍哥哥约好与山人玄谈,是以会同我们一道去往寺中。”陈氏解释道,语气和称呼间多见对这位后生的喜爱。    姜沅有些不情不愿,只是碍于陈氏的面子,未将不满说出口。    王衍也是一早就在这里等着的,远远照见姜沅,也是眼前一亮。姜沅眉眼已长成,清丽妍秀,衬着浅色衣衫,越发得见明艳。    “阿沅。”王衍同她打了招呼。    姜沅不惯他叫得如此亲近,却也未说什么,笑了笑,便绕过他上了马车。    一路上,姜沅心神不宁。    好几次她掀起车帘,都能瞥见随行一旁的王衍。少年温润如玉,又生的唇红齿白一副好相貌,往来街市间,已引得不少瞩目。    姜沅担心的却是另外一事。    陈氏早有打量,却聪耳不闻,只等姜沅自己说出口。    终于,姜沅按捺不住了,道:“我听闻先生家的那位自幼身子便不大好。”    何止是不好。前世在太学中他与她们一道踏青,还未走到一半就乘着马车折返。    如今日头越盛,他就在外乘着马,姜沅担心他撑不过一刻。    “那位是哪位?”陈氏有意装糊涂。    姜沅实在叫不出口。    陈氏见状,也不为难她:“无妨,你王衍阿兄并不如你所想那般体弱。况且我一早叮嘱过他,若有什么不妥,后面马车备有空位。”    姜沅放下心来。    陈氏笑着摇头:“你自小即是如此,越在意什么,就表现得越讨厌。”    姜沅否认:“那是小时的事了。今时不同往日。阿娘莫要乱猜其他不相干的事。”    “那你同我说,为何自阿衍进府,就对他满怀敌意?”    姜沅自然不能将原因说出口,一时语塞。    陈氏以为姜沅是被她猜中了心意,不禁笑道:“我再开明不过,你若有什么心思,但说无妨。”    姜沅却是苦笑:“我是没那种心思的。”    陈氏只当她是害羞,自顾自道:“阿衍一表人才,品行兼备。我与你阿耶均是中意他。”    姜沅头痛:“越说越没边了。遑论我还小,即便到了年纪,也不会嫁于他。”    陈氏好奇:“为何?”    姜沅不欲多说,随意找了个理由搪塞:“一介布衣耳,焉能配得上我。”    陈氏知道姜沅这是烦她多言了,所以故意说得不堪。她笑笑,不再谈论此事。    日头正上,终于到了金觉寺。    有高僧来讲经,不少有名望的人家都携了女眷来旁听。    僧人出来相迎接,将陈氏一行人安排至后院上好禅房中。    “既是佛家净地,还分什么三六九等。”姜沅同陈氏说道,“佛不是尚言众生平等?”    这是在讽刺寺中众僧。    陈氏低声呵斥她:“慎言。”    倒是并行的王衍听到了,心下称赞姜沅倒真是敢想敢言。    这清净之地早已被达官贵人染得乌黑世俗。    王衍眼见着陈氏领着姜沅入住禅房,有意告辞,先一步往寺中后山去寻访道长。陈氏叮嘱他一二,方才让他离开。    姜沅这时才发现王衍随身佩戴着的,竟是她送与他的荷包,针脚歪歪扭扭,同他清隽风雅模样格格不入。    “哎……”姜沅不觉叫住了王衍。    王衍驻足回头,语气相当的温和:“还有何事?”    那边陈氏也看了过来,姜沅也不便在这时提起荷包之事。她只得闷闷道:“……无他。山里路滑,你且留意点。”    不过是客套话,王衍却有些羞赧地开心。他道了谢,方才离去。    一旁陈氏但笑不语。    她们整顿好不多时,就见有熟人来。姜芷已是许久不见姜沅,想念的很,颠颠跑过来,只是碍于她母亲在场,未敢再有过分逾矩的行为:“阿姐多日不见,变得好生漂亮。”    “阿芷也长高不少。”姜沅打量她。确实身量高了些。    二房的周氏也过来,看平日里爬上爬下没个正型的姜沅竟稳重不少,说道:“阿沅长成大姑娘了。”    姜沅规规矩矩问了安:“二叔母。”    周氏笑着点点头,很是满意。她同陈氏寒暄一二,便领着下人去打点禅房诸事,留下姜芷与姜沅叙旧。    “几月不见,阿姐还好吗?”姜芷很是关切她。    “好得很。你呢?”    “府中沉闷,早就想来找你,可惜天气太热,阿娘不准。”姜芷怏怏的。    姜沅看出她似有什么心事,寻了个由头,带着她去往寺院后山一处僻静的亭子里说话。    没有什么闲人,姜芷方才道:“我表哥进京了,阿娘让我同他见一面。”    姜沅惊诧:“你还这样小。”    姜芷有些难过:“阿娘不这样觉得。毕竟明年就要及笄了,早做打算才是。”    姜沅一时不知该怎么安慰她。    “我自小便羡慕阿姐,现在也是如此。”姜芷说道。    “……不如同叔父商议?”    “阿耶与阿娘想法一致。”    姜沅叹了口气。    其实这种事也难说是福是祸。前世姜芷虽然早早出嫁,所幸夫家是极好的人,虽有两房小妾,不过都是婚前通房,婚后再无二心,待她极好,夫妻二人感情一直不错。反倒是姜沅,陈氏和姜斯宠着她,任凭她为所欲为,不仅被王衍所负,最后更是被姜太后一纸诏书宣入宫中,潦草一生。    焉知祸福。    “阿姐,我怕。”姜芷怔怔的。    姜沅摸了摸姜芷的头发,柔声道:“不如见一面再做打算?”    “也只得如此。”    待一切安置好,二房周氏那边派了人过来寻她们回去。正巧寺中有僧人在讲经,陈氏周氏相携同去。    这年头人人皆爱玄谈清口,俨已蔚然成风,连讲习授经也受到些影响。姜沅本就对此不感兴趣,况且她以为佛法在心不在理,听得也不大用心,好几处险些睡着,幸得姜芷从旁照看,才没出洋相。    又待了片刻,实在熬不下去,姜沅遂请示了陈氏,独自一人外出透气。    金觉寺是本朝第一大寺,连年香火旺盛,绵延不绝。往年间云游于此的僧人道士多不胜数,并不拘泥于佛教道教,兼济包容,旨在以理思辨。    路上遇到着青灰衣衫的小沙弥,趁着众人都在前寺听经,围在一处斗蟋蟀。姜沅瞥见,不禁轻笑,觉得万分可爱,放缓了脚步,不欲打扰他们。    绕着寺后小树林散步,不出片刻,行至林中一清静小院。姜沅止了脚步,并无意拜访,正要折身而返,却看到身后王衍。    四目相对,一时有些尴尬。    “四姑娘。”没了外人,王衍对她的称呼又客客气气了。    姜沅问他:“不是一早就走了吗?何故现在才到。”    王衍听后,摇了摇头,笑容无奈,只是道:“四姑娘先下应当在寺中听经,又何故到此?”    姜沅也是笑笑,并不作答。    “不如与我一道去山人那边看看?”    姜沅还没来得及拒绝,王衍就将怀中的油纸布展开,里面竟放着一整只烧鸡。王衍就着油纸,将一条鸡腿扯下来,取了最外层的两张油纸,一张揉成团,一张用来将鸡腿和纸团包在一起。    姜沅看得目瞪口呆:“这是何意?”    王衍将其中一油纸包塞与姜沅:“一会儿你自然知道。”    姜沅跟在王衍身后,来到了方才的小院中。    王衍抬手敲了敲柴门。    里面有声音传来:“何人?”    “晚辈先前曾来拜访。”    那人“哦”了一声,才慢悠悠道:“烧鸡准备好了?”    “备好了。”    “整只?”    “整只。”    那人大喜,正要来开门,忽的察觉不对:“你身边还有一人?”    “是一位姑娘。”    “那要两只烧鸡。”那人得寸进尺。    姜沅这才明白王衍的用意,悄悄看他一眼。    王衍从容不迫:“一早就备好了。”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那人遂喜笑颜开。门扉自动打开,“进来。”    姜沅第一次见此奇景,很是惊奇。    王衍领着姜沅入门,将两包油纸放在一旁,遂才向着里间行礼:“山人。”    若水山人从帷幔中走出来。他的外貌看上去并不如他的声音那般年轻,像是已近古稀之年,不过体格倒是健壮,精神也很好。只是行事作风有点古怪,全然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稳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