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姑娘我年轻,却不傻!
钧哥将锅里还剩下的一小撮菜放下嘴里,眉开眼笑地嚼了又嚼,然后冲珍娘竖起大拇指来:“香!真香!” 珍娘嗔他:“光别说好听的,青椒熟了没?” 钧哥咕嘟一声咽下肚去:“熟!怎么没熟!” 珍娘笑了。 再烧个菠菜豆腐汤,雪白的豆腐,碧绿的菠菜,看着就觉得十分清爽。 酥鱼也从罐子里取出来,腊肉切成一封书的形状,一切就绪,放进篮子里, 珍娘洗把脸,用块干净的头巾包住头脸,挽起竹篮,出门前不忘吩咐钧哥:“各样菜我都留下些给你了,你卷饼吃!别忘了,吃完得自己收拾碗筷!” 钧哥早塞得一嘴菜食,呜呜呀呀地,哪里说得出话来? 珍娘才走到小道尽头,就见农人们对她指指点点的,见她看过来,又都堆出笑脸来: “出去啊?” “去尖馆?” 珍娘心里叹了口气。自己出头太快,又招惹了四大恶人,想必他们不会放过自己,不知又在庄上散了些什么风? 不过自己身正不怕影斜,他们要说,凭他们去说好了,眼下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将茶楼打理好了,将钧哥和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了,这才是正经大事。 “是啊,程大人的护卫还在尖馆呢,我去给他送饭。”珍娘笑着回道,声音平淡自如,既不显得特意着重,以免让人觉得她骄傲,也不自轻,以免显得此事无关紧要。 农人们煞有其事地重重点头,又故意当了珍娘的面,相互交换个古古怪怪的眼神。 珍娘装作没看见,跟他们擦身而过,脸上带着笑,一言不发。 农人们见她走过,立刻又开始窃窃私语。 “看她得意成什么样了?” “听说下午回来,连长辈都不放在眼里了!” “让她狂去!自以为攀上高枝了?哪还看得起咱们这些人?” “本来我还觉得她不错,现在看看,真是瞎了眼!” 这些人的心理大约如此,珍娘比他们过得差时,他们愿意同情她,不过却不愿伸出援手。 不过一旦见珍娘有机会过上比他们好的日子时,他们心里又变了,嫉妒羡慕恨开始发作,恨不能她就此跌个大跟头,再回到原来的窘境就好了。 珍娘对此心知肚明。 “大伙儿散了,”走了几步后,珍娘忽然回头,冲说闲话的人嫣然一笑:“各忙各的去!有说话这工夫,家里饭也早做好了!庄家人时间也宝贵的,何必浪费在些无用的口舌上?” 农人们呆了一下,忽然觉得和那个神采熠熠的小丫头相比,自己会不会太无聊了些? 趁他们无话可说之际,珍娘早翩然远去了。 走到尖馆时,珍娘看见护卫正若有所思地站在门口,扬首向上看去。 “大人,”珍娘走近后问候了一声:“大人在看什么?” 护卫回头,见是她来,一直没有表情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闻见面香我就知道,一定是送饭的来了。我只当是那个壮实的小哥儿,没想到姑娘你亲自来了。” 珍娘没想到,这护卫会如此有礼貌,本以为是个冷冰冰的人呢。 “我家田里还有活计要做,钧哥下地回来的晚,我就没叫他过来。”珍娘回道,又看看护卫的脸色,怕他不高兴。 护卫见她如此小心翼翼,脸上的笑意愈发浓厚:“姑娘别怕,我不吃人。” 珍娘扑哧一声笑了,心里的畏惧之情略散了些去。 护卫指着门首处,空空如也的匾额,问道:“姑娘既要开茶楼,不知可想好个名儿了?” 珍娘摇头:“不瞒大人说,我也是中午听程大人提起,临时起意,一应具体事物,都还没想好呢。” 护卫点点头:“我猜也是,”放眼四处,打量着道:“听说这里一切都是你建议布置的?看不出来,你挺有眼光。” 珍娘略有些得色,不过没有接话。 护卫看她一眼,眼中若有所思的闪出一道光芒:“听你中午的话,你既不是米县令的人,何故他会让你主持这次程大人午膳?” 珍娘有些意外。 好好的,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大人,”珍娘斟酌着回应的词句:“米县令自然希望能给程大人最好的接待,是不是他的人,想必并不重要?” 她不知护卫用意,不敢直言所有。 护卫眼里笑意愈浓:“姑娘不是宦海中人,有些事想必并不清楚。什么最好的接待,都比不过自己人来得安全。要不然米县令为什么不用隆平居的人?据我所知,隆平居可是此地出了名的老字号,他家的秋师傅,我家大人在京里也曾闻名已久的。” 珍娘看了护卫一眼,眼中颇有深意。 你既知道,何必问我? 给我下套么? 姑娘我虽年轻,却不傻! 珍娘将嘴闭得比珠蚌还紧。 护卫看出她的意思来,笑了笑,自顾自说了下去:“开始我也以为你是米县令那边的,不过看看后来,似乎又不像,思来想去,似乎是米县令上了你的当?” 当然这是玩笑话,可听在珍娘耳中,却不太舒服。 “当初我本意是替里长解难,他说不知程大人喜好,不知如此应对,因此我给他出了些主意,”珍娘边说,边环顾四周:“因建议不坏,里长说县令也十分满意,我才又提议,让我来伺候程大人的酒席,后来的事,大人都知道了。” 护卫点头又摇头:“米县令一定当你是个没主见的农女,以为好糊弄的,谁知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珍娘想想中午米县令几回窘态,突然想笑。 护卫注意地看了她一眼,突然问她:“雅平居的米掌柜,是县令家的人?“ 珍娘回视他一眼:“大人眼神犀利,想必也看出来了。” 护卫又问:“米县令平日为人如何?” 珍娘心里抽了一下,这话该如何回答? 俗话说官官相护,程大人虽看着不太满意米县令,可自己也不能一时糊涂,谁知他们是不是面上一套,心里又有一套呢? 说真话有时是要付出极高的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