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节
窃笑起来。 恬妃道:“两位妹妹说笑了。这样的话,可不能让旁人听了去。本宫之上仍有两位贵妃在位,哪里就轮到本宫了呢?即便是皇上也不能逾越祖制啊。只不过皇贵妃位同副后,尊贵无比,虽然本宫无力企及,但看到并不是任何无德无能之辈都能忝居皇贵妃之位也算是心中安慰。” 雨落听她们一言一语奚落静妃心中气恼,上前一步,正欲发言,却被静妃拦住。 静妃笑着向雨落使了个眼色,示意她无需多言,然后对恬妃、成妃说道:“可是说来奇怪,既然恬妃姐姐资历如此之深,为何这么多年还只在妃位?竟然连比之后入宫若干年的彤贵妃和琳贵妃还不如?真是咄咄怪事。” 恬妃涨红了脸,成妃一时也答不上话。 静妃轻笑一声说道:“啊,差点忘了,还不是无宠无子的缘故吗?” 恬妃道:“静妃,你如此空出狂言还以为自己还是皇贵妃之尊吗?你已经降位,而本宫入宫比你早许多,你合该向本宫行礼才是!” 静妃道:“口出狂言的恐怕是你们两位!你们以为本宫降位了就能随意践踏了?要本宫向你行礼,要等你真的当上皇贵妃再说!” 成妃道:“恬妃姐姐跟她置什么气啊?只不过是一个被皇上抛诸脑后的深宫弃妇罢了。这么多日子以来,哪里听皇上再提起过她了?” 静妃笑道:“成妃,难不成风水轮流转,你们二人竟然也能见到皇上的面儿了?虽然孝全皇后宾天了,你也不要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岂不说本宫享用过的尊荣是你们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就说本宫膝下的这几个孩子,已经让本宫殚精竭虑,无暇他顾。比不得你们,终日清闲自在,无所事事。” 恬妃道:“静妃你别太得意了。日后中宫嫡出的四阿哥必会被皇上议储,等到新君即位,你也只不过和我们一样是个太妃罢了。” 静妃道:“太妃如何?太后又如何?本宫知道,你们今日前来必是太后在背后唆使。你们不妨回去告诉太后,本宫与她为敌,无需皇贵妃的名位,妃位就够了!” 成妃道:“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对太后不敬!” 第二百二十六回 日月如惊丸 人事似飞尘 恬妃道:“若是本宫告诉皇上,只怕你还有的罪受。” 静妃冷笑道:“你们不怕皇上反过来怪罪你们就只管去!本宫进宫这么多年,什么风浪都见过了,即便是孝慎皇后当前,本宫都从未畏惧,难道本宫还会怕你们?” 恬妃不依不饶仍要再言,成妃将她拦下,悄声说道:“恬妃姐姐消消气,不必与她逞一时口舌之快,会回去禀报太后再做计较。” 恬妃于是气鼓鼓地被成妃拉扯着走了。 她们二人刚刚离去,便听得殿外一个清亮的女声说道:“想不到姐姐威风八面,气势不减当年,倒是我们姐妹多虑了。” 静妃定睛一看,原来是彤贵妃和琳贵妃。 雨落道:“什么风把二位贵妃娘娘都吹来了呢?快,锦瑟,看茶!” 彤贵妃笑着走进来,坐下说道:“有劳雨落和锦瑟了。启禀姐姐,今日我听闻恬妃和琳妃要来找姐姐的晦气便赶紧赶过来救姐姐的驾。想不到半路遇到了琳贵妃,与我竟然是一样的心思。” 静妃道:“辛苦二位妹妹了,咱们内堂说话。” 众人于是纷纷起身步入内堂。 雨落打点好一应茶水点心之后便带着锦瑟到门外守着,屋里只剩下三位娘娘。 彤贵妃道:“我与琳贵妃方才在门口看到恬妃和成妃灰溜溜地走了,想必也没能讨到什么便宜。” 琳贵妃道:“原是我们多虑了。只是长公主曾经嘱咐我要多多照应姐姐,即使是皇上也在姐姐降位之后暗示我要提防有人对永和宫不利,我听到风声是必然要过来看看的。” 彤贵妃道:“皇上心里还是惦记姐姐的。” 琳贵妃道:“的确如此,可是身为九五至尊总有许多的不得已。姐姐可要体谅皇上啊!” 静妃道:“多谢两位妹妹不辞辛劳赶来照看的情谊,这些日子以来,虽然被降位削权,还被禁足于此,但是无论是本宫还是几个孩子都未曾缺衣少食,也是两位妹妹暗中照应的结果,可如今也只有记在心里了。” 琳贵妃道:“姐姐别灰心,皇上仍是时常在我面前提起姐姐。看得出来,皇上对姐姐情深意重,这么多年丝毫没有更改。” 彤贵妃道:“琳贵妃说的是。皇上对姐姐用情至深,旁人均不能及。我看用不了多久,皇上便会下旨恢复姐姐的位份了。” 静妃道:“位份已不是如今需要看重的。本宫担心的是和谈破裂,大清与洋人仍在交战,皇上此番怕是麻烦不断。” 彤贵妃道:“姐姐心里也是惦记皇上的。” 琳贵妃道:“那日姐姐究竟说了什么惹恼了皇上?妹妹不明就里,于是便难以在皇上面前替姐姐说话。” 静妃道:“本宫劝皇上开放东南口岸,与洋人通商,再向洋人学习建造技术,充实我大清的军备。可是皇上囿于列祖列宗的遗训,不但坚决不准,更说本宫进言乃是后宫干政。这些日子本宫也想明白了,皇上不能违背祖训,本宫获罪并不冤。琳贵妃妹妹也莫要在皇上面前替本宫说情,仍旧依皇命持中平衡才是长久之计啊!” 彤贵妃道:“姐姐说的是。琳贵妃妹妹千万不要轻举妄动,惹得皇上起了疑心。” 琳贵妃道:“妹妹记下了。可是即便无人说情,皇上也早晚都会恢复姐姐的位份。” 静妃道:“本宫如今幽居在此反而乐得清闲。倒是只能一心盼望水师提督关天培大人能够击败英军,为皇上赢得喘息的时机。” 彤贵妃与琳贵妃二人一向不懂朝政,闻言也只能面面相觑,都不解其中深意。 琳贵妃道:“妹妹不能在永和宫逗留太久,久了只怕皇上起疑,姐姐也要午休了,妹妹就先告退了。” 彤贵妃道:“姐姐好生歇着,妹妹改日再来探望。” 静妃道:“二位妹妹慢走,锦瑟,替本宫送送二位贵妃娘娘。” 锦瑟推开门引着二位贵妃娘娘离开了永和宫。 雨落服侍静妃在寝殿榻上歇了下来,然后转身走出寝殿在门外守着。 静妃却迟迟不能合眼。 她伸手摸出那枚玉镂雕香囊,轻轻打开,取出刻有“飘零”二字,又沾染过温宪血迹的那片碎玉,心中默默念道:“温宪,温宪,若你还在就好了。” 的确,若是温宪还在人世,皇上也不会身陷无将可用之境地。 道光二十年年底,皇上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前线指挥作战。 奕山其人乃是康熙帝第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的后代。胤禵因参与九王夺嫡,与后来即位的雍正不睦,于是被削爵。到了奕山这一代已无任何王爵可以承袭。奕山乃是侍卫出身,积功才获封将军。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英军先下手为强,发起虎门之战。 皇上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 二月,英军进攻虎门炮台,虽然大清官兵英勇抵抗,但终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 随后,英军又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 五月,在清军节节失利、英军势如破竹的背景下,清靖逆将军奕山被迫向英军乞和,并最终与英国商务监督义律签订了屈辱的中英《广州合约》。 《广州和约》不但规定三位钦差(奕山、隆文、杨芳)及所有外省军队限六日内退出广州城0里以外,更要求七日内交出00万银元供英方使用,并赔偿英国商馆30万元损失费。 奕山不敢如实向朝廷奏报这项和约,谎称英国人“向城作礼,乞还商欠”。 时至六月,皇上方才在养心殿接到奕山从前线发来的奏报。 皇上看着奏折,说道:“奕山果然不负朕心。” 高成道:“那是自然,这可是大将军王的后代啊!” 皇上道:“雍正爷对几个弟弟赶尽杀绝,唯独对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网开一面。而奕山一直以来算是对朕忠心不二,也有少许才干,这次的差使办的不错。” 高成道:“皇上说的是,那洋人可最是难缠啊!” 皇上道:“此事如此一来,应该算是了了。朕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高成道:“皇上今日可要去后宫?这些日子以来敬事房的差使可是难办得紧!后宫的小主们也都盼着皇上呢!” 皇上道:“算来朕对她降位、削权、幽禁已有一年了。” 高成道:“皇上是说静妃娘娘?” 皇上瞥了高成一眼,说道:“明知故问!” 高成道:“那今日皇上可要去永和宫看看静妃娘娘?” 皇上道:“朕心里一直记挂着她,可她一定是在怨朕。” 高成道:“怎么会呢?后宫里比静妃娘娘更大度的便再也找不出来了。” 皇上道:“可是朕已这么久没见她了,她竟能不怨不恨?” 高成道:“皇上操心国事,这一年来进后宫的次数屈指可数,静妃娘娘虽在禁足,想必也会有所耳闻的。若是皇上担心娘娘,不如给娘娘一份恩典之后再去看望娘娘,这样一来即便娘娘有气有怨也尽能消解了。” 第二百二十七回 觑破几多人情世态 发起一种冷趣幽思 皇上笑道:“你啊你啊!也罢,便传旨恢复她皇贵妃的位份,重新赐予执掌后宫的大权,禁足也一并解除。” 高成道:“皇上圣明,如此一来皇贵妃娘娘与皇上之间的嫌隙便可尽解了。” 皇上道:“可是朕觉得仍是不足够。依你看,可要再送些珍稀的物件儿?” 高成道:“奴才觉得皇贵妃娘娘是性情中人,不一定会喜欢什么珍稀的物件儿,而且皇贵妃娘娘执掌后宫多年,再好的东西都见多了。但是皇上只要用心,皇贵妃必能感觉到。” 皇上道:“那便将朕去年让御窑着意打造的青花诗瓶送去给皇贵妃。” 高成道:“皇上如此恩宠,皇贵妃娘娘这回又能扬眉吐气了。” 皇上浓眉一挑,问道:“扬眉吐气?皇贵妃即使被贬降位也是妃位之尊,怎么,这些日子以来,竟然有人为难过皇贵妃么?” 高成道:“奴才听说恬妃娘娘以入侍潜邸,资历最深为由折辱过皇贵妃娘娘。成妃娘娘当时也在场,偏帮着恬妃娘娘。可是奇的是皇贵妃娘娘不但没有屈服,以一敌二竟然未落下风,宫中早就传遍了。至此宫中妃嫔再也无人敢去永和宫造次。” 皇上道:“竟有此事?为何朕从未听彤贵妃和琳贵妃提及?既然宫中早已传遍了,为何旁人也未告知朕?” 高成道:“彤贵妃娘娘雷厉风行,知晓此事之后已多次弹压过恬妃娘娘和成妃娘娘。琳贵妃娘娘向来心慈,不跟皇上说也属寻常。至于宫中其他人碍着太后的面子,又有谁敢在皇上面前提及此事呢?况且皇上这一年来忙于政务,本就少去后宫,寻常妃嫔怕是许久都未得见圣颜了。” 皇上点了点头,说道:“那便晓谕六宫,恬妃、成妃骄纵失德,着降为嫔,罚扣一年的份例,于宫室中静思己过,无事不得再外出招摇。朕这样做,不知静欢是否能满意。” 高成道:“其实此等小事,皇贵妃娘娘如今也可自行料理。” 皇上道:“那是她自己的本事,而朕摆明了要偏心她,却是朕的一片心意。” 高成道:“能得皇上如此宠爱,皇贵妃娘娘真是好福气,不知又要令多少小主羡慕得紧了!” 皇上道:“快去!皇贵妃的神情话语都要一一记下,回来细细禀报朕。” 高成道:“奴才遵旨,那奴才就先告退了。” 高成施了个礼,默默退下。 少顷,永和宫中。 高成进殿向皇贵妃施礼请安道:“奴才给皇贵妃娘娘请安。” 皇贵妃道:“免礼赐座。方才已有传旨的太监来过,本宫还以为今日高公公不会亲自前来了。” 高成将一锦盒托在手中,说道:“奴才是去找这个宝贝了。皇上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妥妥当当地交到皇贵妃娘娘的手里。” 高成将锦盒双手呈给皇贵妃,雨落接了过去,高成方才坐下。 皇贵妃拿过锦盒,打开一瞧,原来是一尊青花诗瓶,奇的是瓶中写有“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几个字。 皇贵妃道:“皇上有心了。有劳高公公为此跑一趟。” 高成道:“皇上本想亲自来,可是却情怯了,于是嘱咐奴才先将此物送来讨皇贵妃娘娘的欢喜。娘娘有所不知,此物是皇上去年就命御窑特意打造的,但后面出了事便一直没机会送给娘娘。” 皇贵妃未接话,反而问道:“皇上今日怎么有心思琢磨起儿女之情了?家国大事都搁下了?” 高成道:“奴才也知道得不真切,只是听皇上说了两句,似乎是奕山将军已与洋人签订了合约,战祸尽解了。” 皇贵妃道:“洋人岂会这么容易就善罢甘休?高公公,本宫想见皇上。” 高成道:“娘娘,皇上也心系娘娘。可是再见可千万不能提及政事,否则只怕又会生出事端。” 皇贵妃道:“高公公,国家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本宫身为天下女人之首,一定要襄助皇上平息战祸。” 高成道:“娘娘,奴才方才已经说了,奕山将军不负众望已然与洋人签订合约,大清不会再有战祸了。” 皇贵妃道:“不对,洋人所求绝不是奕山可以满足的,一定还有什么不妥之处。” 高成道:“对了,那日皇上说了会采纳皇贵妃娘娘当初提出的开埠通商的建议。如此一来,想必洋人便会退兵了。” 皇贵妃道:“当初的确是本宫建议皇上开埠通商,这也是洋人的请求。但是如今洋人已知道我大清国力空虚,军备不足,特别不善海战,又岂会满足于此?高公公,请您一定要替本宫在皇上面前陈情。” 高成无奈地道:“皇贵妃但有所需,奴才莫不从命。只是奴才怕又惹得皇上生了气,浪费了长公主维护皇贵妃的一番心思。” 皇贵妃道:“国难当头,本宫不能怜惜一己之身而置江山社稷、天下万民于不顾。” 高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