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节
六回 云蒸霞蔚双花结果 凤翥龙蟠两月团栾 春末夏初,眼看着酷暑将至。 虽说宁嫔滑胎一事让皇上大为伤感,仍决定早些赶到圆明园避暑。 因宁嫔滑胎一事被关到慎刑司里人从始至终没有吐露半句,皇上无奈,只得都放了。 至于被禁足的皇后、祥贵妃、静贵妃,皇上仍然没有解禁之意。 自从皇后被禁足,头痛之症愈发严重。 承乾宫的宫女每每拖托守卫宫禁的侍卫通报皇上,皇上都以为是皇后假意托病邀宠,并未理会。 而同在禁足的静贵妃对皇后生病之事却是茫然不知。 是日,皇上邀了彤妃和琳嫔一同到恬妃宫里品尝美食。 尚常在本就居于恬妃的咸福宫,因此也获邀作陪。 用膳既毕,众人在恬妃房中倾谈。 恬妃命人为众人呈上解暑消滞的白毫银针及几例茶点。 这白毫银针乃是白茶之中的上品,被誉为茶中美人。只因其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恬妃道:“眼看着京城的天儿越来越热了,臣妾特备下了这上好的白毫银针奉与陛下及各位妹妹。” 皇上道:“恬妃有心了。今日朕让你们几个过来也是为了去圆明园避暑一事。宁嫔滑胎之事还未水落石出,宫中毕竟失了一个孩子,朕还不便解皇后和二位贵妃的禁足。此番去圆明园只能由恬妃和彤妃你们二人多操点心了。” 恬妃、彤妃说道:“臣妾遵旨。” 皇上道:“朕想着今年不比往年,没有许多人同去,不至于太过糜费,便可以多停留些时候。” 恬妃道:“皇上说得是。只是这人选方面,皇上心里可有了主意?” 皇上道:“那便是你们在座的四位。宁嫔滑胎之后身子需要好好调养,就留她在宫里。” 尚常在喜出望外,说道:“臣妾也有份儿?” 皇上笑道:“你若不想去,真可以换别人。” 尚常在跪下说道:“臣妾谢皇上隆恩。” 皇上道:“你们各自好生准备着,朕打算三日之后便要启程。”.. 众人道:“臣妾遵旨。” 皇上微笑颔首,低头又饮了一口茶,连连称赞。 恬妃道:“请皇上和众位妹妹尝尝臣妾亲手做的点心,这蟹黄小娇儿着实费心一番功夫呢。” 皇上道:“品相甚好,名字也别致,恬妃有心了。” 坐在旁边的琳嫔今日一直少言寡语,面露不适之色,但听得众人齐声夸赞这茶点的美味,也只能勉力尝了一丁点儿。 这一尝不要紧,却不自觉地干呕了起来。 皇上道:“琳嫔,你怎么了?可是身体不适?” 恬妃道:“是不是着了暑气?还是请个太医来看看。” 琳嫔道:“回皇上和恬妃娘娘的话,臣妾这两日总是没有胃口,有时还会反胃,也许是中暑了,不打紧的。” 彤妃道:“皇上,臣妾看琳嫔妹妹的样子像是害喜了呢。” 皇上大喜道:“当真?” 彤妃道:“臣妾初怀七公主时也是这样。” 皇上向高成道:“快去太医院请齐太医来亲自为琳嫔诊脉。” 高成答应着下去了。 少顷,齐楚拎着医箱,带着一个小太监来到了咸福宫。 齐楚跪下道:“微臣叩见皇上,各位娘娘。” 皇上道:“免了免了,快为琳嫔诊脉。” 齐楚道:“是,皇上。” 琳嫔腕上早已搭了一方丝帕,齐楚切了半晌的脉,复又冲着皇上跪下。 皇上早已急不可耐,问道:“可是喜脉?” 齐楚道:“回皇上,琳嫔娘娘的确身怀有孕,只是时日尚浅,还不安慰,需要多多休息安养。” 皇上抚掌大笑,对琳嫔道:“棠棣,你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又对齐楚道:“朕命你随侍圆明园,为琳嫔娘娘安胎。” 齐楚道:“微臣遵旨。” 皇上又对高成道:“高成,命人将圆明园九州清晏西配殿乐安和收拾出来,给琳嫔娘娘居住。” 琳嫔道:“臣妾不敢,这让臣妾如何当得起。” 皇上道:“宁嫔之事不能再次发生了,你居住在身边,周围都是朕御前的人,朕才能安心。” 琳嫔感激涕零,轻声道:“谢皇上。” 三日后,圣驾启程前往圆明园,太后依然随行,恬妃、彤妃、琳嫔、尚常在也一并随行。 皇后与其余妃嫔则是被留在了宫中。 皇上临行之时嘱托成妃料理宫中琐事,而成妃一向对皇后害自己烫伤失宠之事心怀怨怼,因此借此机会向内务府施压,克扣皇后的份例,就连静贵妃也一并遭了殃,被好一顿作践。 承乾宫和永和宫已陷入茫茫无边的凄风苦雨之中。 而远在圆明园的彤妃被瞒了个严严实实,竟然对皇后和静贵妃的处境毫不知情。 盛夏,九州清晏。 皇上正与琳嫔一同下棋。 皇上道:“将军!” 琳嫔笑着求饶道:“臣妾看错了,皇上容许臣妾悔一步。” 皇上笑道:“落子无悔,岂能反悔呢?” 琳嫔将手中的棋子掷回,说道:“臣妾不玩了,怎么下也赢不了皇上,好没意思。” 皇上道:“好好好,朕看在你腹中龙胎的份儿上,让你悔一步。” 这时,高成禀报道:“皇上、琳嫔娘娘,彤妃娘娘来了,正在殿外候旨。彤妃娘娘说有要紧事必须立刻面见皇上。” 皇上停手问道:“是何要紧事?” 高成道:“彤妃娘娘没说。只是外面的日头正烈,奴才怕彤妃娘娘等久了身子受不住,皇上可要见一见彤妃娘娘?” 皇上道:“请她进来。” 高成答应着下去了。 琳嫔道:“皇上,既然彤妃娘娘有要紧事禀报皇上,臣妾还是回避一下比较好。” 皇上道:“不必了,想来也没有什么要紧事。彤妃向来恃美生骄,怕是朕近日太过宠爱你,心中不满。” 琳嫔道:“那臣妾就更要回避了。” 皇上道:“无妨,朕并不是单单宠爱你,而是爱惜子嗣,彤妃身为皇妃应当明白。” 这时彤妃已跟着高成进了殿,跪下道:“臣妾叩见皇上。” 皇上对彤妃道:“平身。” 琳嫔也起身轻轻施了个礼,说道:“臣妾见过彤妃娘娘。” 彤妃道:“谢皇上。” 说罢站起身,又对琳嫔道:“琳嫔妹妹有礼了。” 皇上道:“今日前来是有什么要事禀报?” 彤妃道:“启禀皇上,得蒙上天垂怜,臣妾再次怀有龙嗣了。” 皇上又惊又喜,站起身来,往彤妃身边走去,边走边说道:“当真?什么时候的事?” 彤妃道:“臣妾月信一直未至,今日一早请了齐太医替臣妾诊脉才发现原来是有孕了。” 皇上笑道:“齐太医的医术想必不会有错。” 高成在一旁笑着说道:“奴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后宫的娘娘们接连有孕,真是天佑我大清啊!” 琳嫔道:“恭喜皇上,恭喜彤妃娘娘,这真是上上之喜。” 皇上一手牵起彤妃,一手牵起琳嫔,将二人的手交叠在一起,说道:“不错,果然是上天垂怜。朕已经许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高成,今晚朕要在九州清晏设宴,与两位爱妃一同庆祝这大喜的事。” 高成道:“是,奴才这就去传旨。” 皇上拉着彤妃和琳嫔的手,分别扶着她们二人落了座,自己方才坐了下来。 第一百八十七回 既得门楣荣耀 难忘过往恩德 皇上道:“鸾音、棠棣,你们二人同时有孕,真是令朕格外地开怀。圆明园不可不谓之福地,龙气蒸蔚。而你们为我大清开枝散叶、绵延后嗣更是有功之人。朕此番要厚赏你们,你们说说可要向朕求什么恩典么?” 彤妃道:“臣妾在同时入宫的嫔妃里位份已是最高,实在不敢再诸多要求,只愿皇上日后多来看看我们母女就心满意足了。” 皇上道:“你阿玛外放做官时间已经不短了,他如今年岁渐长,朕便下旨接他回京于六部任职,安养天年,也方便你额娘随时进宫与你相聚。” 彤妃道:“谢皇上隆恩,臣妾感激涕零。” 皇上道:“你接连为皇家开枝散叶,你阿玛也与有荣焉,这官位也要升一升。前段日子总督仓场侍郎出缺,朕一时还未拟定接任人选。不如就让你阿玛领了这总督仓场侍郎一职,虽说只是正二品,但这可是掌握京城内外米粮漕运的要职啊!” 彤妃道:“臣妾阿玛年迈体弱恐怕难以担此重责。” 皇上道:“无妨,你阿玛这些年在任上一向恪尽职守,朕又岂会不知呢。” 彤妃道:“那臣妾便代阿玛多谢皇上圣恩。” 皇上又对琳嫔道:“棠棣你呢?” 琳嫔道:“臣妾刚刚晋封了嫔位,又深得皇上眷顾,实在已无所求。” 皇上道:“妃位仍有一角悬空,你不为自己求了来么?” 琳嫔道:“臣妾才进宫,如此恩宠只怕会惹人非议,于养胎也未必有益。” 皇上笑道:“那么朕便也赐你母家一个恩典。” 琳嫔道:“臣妾谢皇上恩典。” 皇上沉吟片刻说道:“你阿玛虽然只是小吏,但他世出名门,又教养出你这样聪慧灵秀的女儿也算是对大清有功,以他的年纪和地位实在不宜再屈居末流的官职任人驱驰,朕就赐你阿玛为三等轻车都尉,每年朝廷自会拨银子奉养,无需再多劳碌奔波了。” 琳嫔道:“臣妾替阿玛谢过皇上隆恩。” 皇上道:“对于母家,你二人无需过多牵挂,只要好生安养,平安诞下皇嗣即可。你们母家算起来也是朕的亲人,朕都会好生关照。” 彤妃道:“皇上,臣妾母家世受皇恩,倒没什么可让臣妾挂心的。只是臣妾斗胆想为腹中之子向皇上求一个恩典。” 皇上道:“你讲。” 彤妃道:“自从臣妾与恬妃姐姐领了协理六宫之权,常常夙兴夜寐,寝食难安。一则臣妾与恬妃姐姐从前位份低微,甚少过问宫中琐事,不甚熟练;二则臣妾资质平庸,实在不比皇后和静贵妃娘娘那般冰雪聪明,实在难当大任;三则臣妾此番又有了身孕,今后恐怕精力不济。所以臣妾恳请皇上解了皇后与两位贵妃娘娘的禁足。宁嫔滑胎之事这么久都查无结果,中宫无端被疑许久,只怕徒惹朝臣和天下百姓的非议啊!” 琳嫔道:“皇上,彤妃娘娘所言甚是有理,臣妾附议。” 皇上向琳嫔道:“你也觉得朕应该解了她们三人的禁足?” 琳嫔道:“臣妾的确做此想。眼下彤妃娘娘和臣妾都身怀有孕,也许上天垂怜皇上会再得皇子。可是四阿哥乃是中宫嫡出,其地位在阿哥里独一无二,若是皇上长久地禁足皇后,冷落四阿哥,外面的人恐怕会说彤妃娘娘和臣妾妖媚惑主,动摇大清正统。臣妾身为人母,日夜都为腹中之子担忧,生怕他一出生就被置于众矢之的,背着这些无谓的骂名。” 皇上沉吟片刻,说道:“你们二人所言朕会仔细思量。今日是大喜之事,先不说这些,可好?” 彤妃悄悄与琳嫔对望一眼,二人同声说道:“臣妾遵旨。” 是日傍晚,皇上在九州清晏殿设晚宴,与彤妃、琳嫔一同庆祝她二人同有身孕之喜。 宴席既毕,彤妃自行回了碧桐书院歇息。 是夜,乐安和。 皇上斜倚在罗汉榻上,琳嫔隔着一张方正的紫檀木小方桌坐在一旁。 皇上慢悠悠地说道:“今日你与彤妃异口同声请求朕解了皇后与两位贵妃的禁足。彤妃有此请求朕从不意外,自孝慎皇后过世,她一直依附于皇后和静贵妃。可你却为何突然与她们同气连枝?” 琳嫔连忙起身跪下,说道:“皇上,臣妾一心忠于皇上,绝无攀附他人之念。” 皇上道:“有身子的人别动不动就跪,起来,坐下回话。如今这里就你和朕两个人,不必拘礼。” 琳嫔道:“谢皇上。”.. 说罢缓缓起身又在一旁坐下。 皇上道:“朕倒不是疑心你对朕起了二心,只是朕想知道你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琳嫔道:“臣妾今日所言字字发自肺腑,都是臣妾平日所思所想。” 皇上道:“你果真觉得朕应该解了她们的禁足?” 琳嫔道:“启禀皇上,不瞒皇上说,宫中已经谣言四起,说臣妾妄图取代皇后。更有甚者说宁嫔滑胎之事乃是臣妾暗中筹谋,用的是一石二鸟之计,不但令宁嫔没了孩子再不得皇上宠爱,更是令三位娘娘禁足于宫室之中,方便独得皇上宠爱。臣妾真是百口莫辩啊!” 皇上道:“朕当初晋封你为琳嫔之时就曾经告诉过你,此番你必定要承受诸多流言与非议,这才多久就受不住了?” 琳嫔听闻皇上此言,羞惭无地,说道:“臣妾有罪,有负皇上嘱托。” 皇上道:“也不能都怪你,你毕竟年轻,又刚刚进宫,承受不住也是寻常事。只是宁嫔之事朕不得不做出些样子来给太后看,否则以太后的性子也不会善罢甘休。” 琳嫔道:“臣妾知道了,是臣妾多言了。” 皇上道:“无妨。朕向来准许你在朕面前畅所欲言。只是今日你与彤妃所言虽然句句在理,但话里话外仍旧是为皇后和静贵妃求情。朕想知道,彤妃是否有私下联系过你?” 琳嫔道:“臣妾绝未与其他妃嫔暗自勾连,请皇上明鉴。自从臣妾随皇上来了圆明园,一直住在这个偏殿,日日都与皇上在一处,皇上更指派了沛宜姑姑亲自照顾臣妾饮食起居,臣妾有无见过外人,皇上向沛宜姑姑一问便知。” 皇上道:“朕自然是相信你的。只是怕彤妃为了救皇后和静贵妃打你的主意。这沛宜是朕御前积年的老嬷嬷了,伺候了朕许久,早在朕的皇额娘在世时就照顾朕,行事俱是妥帖。宫中的事你可以多向她请教。” 琳嫔挤出一丝微笑说道:“正是呢。沛宜姑姑德高望重,乃是宫人的典范。臣妾好奇,经常央告沛宜姑姑讲一些孝淑睿太后泽被后宫的旧事。臣妾入宫时日尚浅,德行欠缺,虽然不敢期望有朝一日可以与孝淑睿太后比肩,但也想以此勉励自己,早日以德配位,不辜负皇上苦心栽培的深情厚谊。” 皇上点点头道:“皇额娘德著伣天,懿行常昭,树母仪而作则,怀慈范而摅诚,朕之后宫无出其右者。你若以皇额娘为典范必能修得个贤良淑德的好品性。” 皇上突然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