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妆欢 > 第 76 章节

第 76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佛堂内突然响起一声凄厉的尖叫,随即伴随着几声悲鸣。    静贵妃道:“不好,快撞门!”    谁知谨言突然挡在门前,说道:“没有皇后的旨意,闲杂人等不能进去!”    静贵妃高声唤道:“储秀宫守卫何在?还不进殿!”    方才引路的那个为首的侍卫带着一班侍卫冲了进来。    静贵妃道:“把这个谨言给本宫绑起来!把门撞开!”    侍卫三下五除二就把谨言绑在一旁,协力拉了出去。    其余的人将门撞开。    屋内灯光昏黄,但仍能看得一清二楚。    皇后满身血污,拿着一把刀正插在甘棠身上。    静贵妃脱口而出:“棠姨!”    一群人涌了上去将二人分开。    皇后中刀在先,已咽了气。    静贵妃抱住甘棠,泪如雨下。    甘棠气若游丝,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你,清欢。”    静贵妃道:“棠姨,你说什么?”    甘棠一字一顿地道:“清……欢……”    说完眼睛睁大,瞳孔散开,溘然长逝。    静贵妃哭喊道:“棠姨!”    可是甘棠已再也不能开口回应她了。    风眠、雨落都吓得慌了神,跪倒在甘棠的尸身前。    静贵妃朗声道:“诸位都听好了,本宫奉圣旨前来储秀宫探望皇后娘娘,可谁料皇后娘娘疯病发作,欲刺杀本宫。景嬷嬷为保本宫性命挺身而出,最终与皇后同归于尽。从今往后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此事都只有这一个说法,若是本宫听到什么不该听到的,绝不轻饶!”    众侍卫道:“是,静贵妃娘娘。”    静贵妃道:“通报皇上,再去请齐太医前来验看。”    第一百五十五回 身处清凉世界 心归自在乾坤    齐太医先人一步到了储秀宫。    但无论是皇后还是甘棠都已经回天乏术。    皇上随后赶到,一来便问道:“静贵妃怎么样了?”    静贵妃从殿内迎了出来,早已哭肿了双眼,唤了一声:“皇上……”    皇上连忙走上前去,问道:“静欢,你没事?都是朕不好,不该让你来。”    静贵妃道:“臣妾无事,只是景嬷嬷为了保护臣妾,已经……”    皇上道:“朕都知道了,你刚生了六阿哥不久,切莫过于悲戚伤身。朕先陪你回永和宫,这里就交给高成和齐太医。”    静贵妃点了点头。    皇上陪着静贵妃先行回宫去了。    傍晚,养心殿。    皇上道:“今日之事,知情之人太多了。高成,你可有什么法子?”    高成道:“永和宫之人自然是口风紧的,而且也只有静贵妃娘娘和两个陪嫁宫女而已。太医院真正知晓原委的只有齐太医,也好办。最棘手的是那几个侍卫,恐怕皇上要传召温大人才行。”    皇上道:“去请温大人来养心殿回话。”    少顷,温宪求见皇上。    进了殿,温宪刚要跪拜,皇上就说道:“都免了,温宪,你上前来,离朕近些。”    温宪道:“微臣遵命。”    说罢上前几步。    皇上道:“你也听说了,皇后已然薨逝。朕追谥她为孝慎皇后。”    温宪道:“请皇上节哀顺变。”    皇上道:“你是朕的亲人,朕也不想瞒你,皇后之死大不寻常。今日朕派静贵妃去储秀宫探视,替朕送皇后一程。谁料皇后疯病发作,持利器袭击静贵妃,所幸静贵妃身边的宫人挺身而出,替静贵妃挡下了刀刃。在搏斗中,皇后才中刀身亡。朕已传下旨意,皇后乃是因病逝世。那几个知情的侍卫,你要替朕好好地封住他们的口。”    温宪道:“皇上放心,选入宫的侍卫大多都是宗亲后裔,懂得轻重。”    皇上道:“可朕还是不能放心,你务必要将此事办好。”    温宪道:“是,微臣遵命。”    皇上道:“听闻死去的那个嬷嬷是原来在府里就服侍过静贵妃的。如此一来,静贵妃免不了要伤心伤身。若你夫人身体不适不便进宫,你便抽空接纳喇氏老夫人入宫劝慰静贵妃。”    温宪道:“微臣遵命。”    皇上道:“下去,皇后新丧,朕稍后还要亲临奠酒。”    温宪道:“微臣告退。”    温宪走后,高成向皇上道:“皇上放心,温大人必能打点妥当。”    皇上道:“再妥帖也难掩悠悠众口,朕也明白。只不过,死者已矣,活人的事情才最是难办。”    高成道:“皇上是说太后娘娘那边?”    皇上道:“皇后在位一天,即使空有名头,也是制衡太后的利器。如今皇后故去,恐怕太后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高成道:“皇贵妃娘娘已然不再受制于太后,正与皇上一条心,皇上还担心什么?”    皇上道:“如今也唯有如此。静贵妃资历毕竟太浅,朕硬要抬举她,只怕会惹起太后与朝臣的非议。”    高成道:“皇上圣明。”    几日后,温宪亲驾车马将老夫人接进了宫。    永和宫的太监一早就在宫门口迎候,将老夫人迎进了后宫,又一路往永和宫行来。    静贵妃等候在永和宫门前,见老夫人驾到,连忙亲手扶着老夫人下了轿辇。    老夫人道:“恭喜娘娘又得贵子,真是多子多福的好命数啊。”    静贵妃扶着老夫人往内殿走去,边走边说道:“六阿哥仍在睡着,等他醒来便让雨落抱来给额娘看。”    老夫人道:“好,那敢情好。六公主都会叫人了?”    静贵妃笑道:“嘴皮子利索着呢。”    老夫人道:“那是随了娘娘了。”    正说着,已到了内殿,静贵妃扶着老夫人坐下,自己也坐在旁边,说道:“快上茶。”    又转头对老夫人道:“额娘,如今春茶正好,新进贡的洞庭碧螺春请额娘尝尝。”    雨落带着几个小丫头端来两个青花五彩仕女盖碗及几样茶点。    老夫人拨开盖,只见碗中白云翻滚,茶香醉人。轻噙一口,隐隐有回甘。    静贵妃屏退左右,与老夫人独处一室,悠悠地说道:“从前听额娘说过,当年本怀有双生胎,不知是否是本宫记错了。”    老夫人道:“娘娘说的不错。当年我本生下静欢与清欢两个女儿,可谁知清欢无故夭折,回天乏术,便只留下来静欢一个,从此视若珍宝。”    静贵妃道:“额娘可还记得,当年为额娘接生的嬷嬷是谁?”    老夫人道:“那时我早已痛得晕死过去,哪里还记得这许多?娘娘怎么想起来问这些?”    静贵妃笑道:“没什么,只是与额娘闲话两句罢了。”    老夫人道:“甘棠不在了,这些年她入宫照顾你也算是劳苦功高。只是她没有亲族儿女,当年是孤苦无依才入府做些粗使功夫的,我和你阿玛想要酬谢她家里人也无从下手啊。”    静贵妃道:“二十多年前,她是否就在府中做过工?”    老夫人道:“印象之中是没有。如今我已是老眼昏花,就算是有二十年前的故人入府,我也认不出来。娘娘问这些做什么?”    静贵妃道:“只是心怀有愧,总是想找到与景嬷嬷相关的人出来,尽一尽心。”    老夫人道:“娘娘仁慈。那便这样罢,待我回府问一问老爷,他或许能记得一些。”    静贵妃道:“那就有劳额娘了。还请额娘询问阿玛是否记得当年为额娘接生的嬷嬷姓谁名谁。”    老夫人道:“娘娘若有所请,莫不敢不从命。”    静贵妃道:“额娘言重了,只是宫中时日无聊,便爱花些心思在胡思乱想上罢了。”    老夫人道:“前些日子听说娘娘特意向皇上请旨,指派了齐太医去看顾清欢的病。真是有劳娘娘了。娘娘爱重清欢之心,我和你阿玛深感欣慰。”..    静贵妃道:“这都是应当应分的。”    此时雨落在门口小声禀报道:“娘娘、老夫人,六阿哥醒了,老夫人可要见见?”    静贵妃道:“进来。”    乳母抱着六阿哥进了殿。    静贵妃道:“额娘可要抱抱?”    老夫人道:“这是皇家血脉,金贵万分,我已年老体弱,若是摔着他可怎么好?看看也就罢了。”    静贵妃对乳母道:“抱近一些给老夫人看。”    老夫人细细端详一番,说道:“六阿哥长得与景行小时候一模一样,必是娘娘与清欢本就相像的缘故。”    静贵妃道:“小婴孩长得都差不多,长大了才能看出模样呢。”    老夫人道:“娘娘说的是。景行是越长越像他阿玛了。”    静贵妃道:“景行阿玛也是皇家血脉,景行长得像阿玛看来必是有福的。”    老夫人道:“全赖娘娘暗中照应。”    静贵妃道:“额娘哪里的话,是清欢的命好,本宫也只是顺水推舟罢了。”    突然,门口响起一个清脆的童声。    “玛嬷!”    众人回头一望,原来是六公主。    六公主自己走进殿,说道:“听乳母说,玛嬷来了,寿恩就过了看玛嬷了。玛嬷,怎么这么久都不来看寿恩呢?”    老夫人将六公主抱起,放在腿上坐下,说道:“寿恩喜欢玛嬷经常来吗?若是喜欢,玛嬷就常进宫看寿恩。”    六公主道:“好啊!好啊!玛嬷记得要常来!如果玛法能来就好了!”    老夫人道:“后宫重地,玛法进不来啊。”    六公主道:“不怕,等寿恩长大了就能自己出宫去看玛法了!”    老夫人道:“好啊,玛嬷回去告诉玛法,让他好好等着寿恩长大来看他。”    静贵妃看着祖孙二人相亲相爱的场景,眼中噙着的泪,不觉掉了下来。    第一百五十六回 混淆视听装悲戚 掩人耳目出毒谋    皇后骤然薨逝,帝后伉俪情深,皇上自然是悲伤难抑。    不但停棺于宫中良久,不葬入慕陵龙泉峪地宫,更是日日亲临祭奠。    皇上还亲手写就《大行皇后挽诗》,以寄哀思。    诗曰:潜邸十三载,中宫复十三。一朝悲逝水,永诀痛何堪。其奈哀风起,空余泪眼含。袆褕尘竟掩,继配又虚谈。    皇上也因皇后之事哀伤过度,决意夏季不去圆明园避暑,而是留在宫中陪伴皇后的梓宫。    盛夏,寿康宫。    祥贵妃刚刚进入太后的寝殿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    满室皆是硕大的托盘,满满盛着冰块。..    更有十数个风轮不停地吹风纳凉。    太后半躺在贵妃椅上,两三个小宫女站在身后摇扇。    太后见祥贵妃进了殿,慢悠悠地说道:“来了?”    祥贵妃道:“臣妾叩见太后娘娘。”    太后道:“起来,你来为哀家摇扇。”    然后对身后的小宫女们说:“你们都下去。”    祥贵妃从小宫女手中接过扇子,走到太后身后默默地摇了一会儿,忍不住问道:“太后近日可是身子不适?”    太后道:“这冰阵吓着你了?”    祥贵妃道:“那倒是没有,臣妾只是担心太后的身体。”    太后道:“《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早有记载,七七任脉虛,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七七就是四十九岁,哀家如今这个岁数才绝了信期已经算是晚的了。”    祥贵妃道:“太后娘娘身份尊贵,又善于保养,自然与旁人不同。”    太后道:“可惜皇上今年因皇后之事决定不去圆明园避暑,否则哀家也不必如此辛苦。”    祥贵妃道:“太后若是身体有恙,何不自行前去圆明园?”    太后冷笑道:“自行前去圆明园?那宫中的大事小情岂不是尽数落入皇贵妃和静贵妃之手?”    祥贵妃道:“臣妾无用,不能替太后分忧。”    太后叹了一口气道:“不是你无用,是她们太厉害。”    祥贵妃道:“太后您打算如何对付她们?”    太后道:“哀家早就跟你说过,要沉住气,宫中时日还长,咱们走着瞧。近日宁贵人恩宠如何?”    祥贵妃道:“自从彤妃有孕,宁贵人的恩宠比之前多了不少。可是这彤妃是怎么怀上龙胎的?”    太后道:“还不是你屡次三番地借子嗣之事奚落她,让她起了疑心!”    祥贵妃跪倒在地,说道:“臣妾知错了,请太后饶恕。”    太后道:“罢了!起来。皇上春秋正盛,只怕今后还会有皇嗣,只是一味地阻隔嫔妃生产之路也不是长久之计。一来容易引起皇上的疑心,更添戒心。二来咱们已有了五阿哥,只要五阿哥争气,再多的皇子也不怕。”    祥贵妃道:“太后说的是。臣妾一定会悉心教导五阿哥,使之成才。”    太后道:“最重要的是要得皇上的喜欢。你看皇上爱屋及乌,多宠爱四阿哥和六阿哥。你的五阿哥落了下风了。”    祥贵妃道:“皇上太过于偏心了。”    太后道:“可也难怪。皇贵妃、静贵妃毕竟年轻些,人又娇俏,争宠你是争不过她们了。但是皇子比的可不是这些。当年为乾隆爷生下五阿哥的愉妃一点都不得宠,可是五阿哥却英武不凡,甚像乾隆爷年轻的时候。愉妃母凭子贵,中年之后才颇得了些恩宠。依哀家看,皇上自幼习武,体质强健,年少时就有乾隆爷的风范,至少还能在位十几二十年。若是你的五阿哥长成之后文武双全,得了皇上的喜欢,你的后福就来了。如今是急不得的,你不要看皇贵妃、静贵妃得宠就慌了神,恩宠是一时的,哀家要扶你当一个正正经经的太后。”    祥贵妃道:“可是皇贵妃眼看就要当上皇后,皇上百年之后她无论如何都是母后皇太后啊。”    太后道:“你又犯糊涂了!她活着是母后皇太后,若是人不在了,又如何说?岂不就是你一个太后了?”    祥贵妃道:“太后说得是,臣妾糊涂了。”    太后道:“至于彤妃之流更是不足为惧。一来皇上没有那么上心,二来无论智谋还是家世都差了一些。除此之外,更有宁贵人分宠。”    祥贵妃道:“可是皇上仿佛对宁贵人也不太上心,她入宫就是贵人了,这么许久还只是一个贵人。”    太后道:“皇上防人之心太重了。近日恬妃怎么样了?”    祥贵妃道:“恬妃还不是老样子,一辈子不声不响的,临老了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不过是日日精研厨艺,只盼着皇上略略回顾罢了。”    太后道:“哀家倒是觉得恬妃其人可用。她多年无宠,对得宠之人,如皇贵妃、静贵妃、彤妃必定全无好感。而且她曾经入侍潜邸,与你相识日久,素无太多防范。这些年来,无论宫中是谁在斗,她都一直持中寡言,未曾偏向于任何一方,皇上对她也是信任的。否则她怎么可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