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节
笔也跌了下来,说道:“你说什么?” 高成道:“刚刚贝勒府派人前来通报,大阿哥独自跑去行围,惊了一只冬眠的熊,受了重伤,抬回府中,已是奄奄一息。” 皇上惊道:“还未开春,何以行围?还不是贪玩送命!” 高成道:“来人称大阿哥已在弥留之际,皇上可要去看看?” 皇上道:“快去!摆驾多罗贝勒府。” 皇上的銮驾还未到贝勒府,远远地便听到贝勒府上哀声震天。” 皇上在轿辇内顿觉五内如焚,哀恸不已。 皇上低声说了句:“高成,停。” 高成常年伴驾,凭的就是耳聪目明,立刻让銮驾停下。 皇上道:“回宫。” 高成道:“皇上,眼看就要到了。” 皇上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朕实在不忍心,也不愿面对。回宫。” 高成答应着,銮驾调转方向,回了宫。 皇上回宫之后便大病一场,全贵妃在养心殿日夜侍疾,终于盼到皇上病情好转。 一日,全贵妃扶着皇上用汤药。.. 饮毕,皇上道:“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全贵妃道:“皇上又思念大阿哥了。” 皇上叹了口气,说道:“奕纬是朕第一个儿子,他出生时朕还年轻,不懂得如何为君为父。奕纬的额娘出身不好,连累他也不受重视,朕总也不待见他。可他去了,仍是剜心之痛啊!虽说追封了多罗隐志郡王寄托哀思,可是……如今朕老了,二阿哥、三阿哥接连被人所害,竟然连大阿哥也离朕而去。朕真是愧对列祖列宗,这大清几百年的基业,朕要付与何人呢?” 全贵妃道:“皇上且先养病罢,养好了病,这宫中这么多姐妹,还怕不能为皇上再诞皇子吗?” 皇上突然紧紧握住全贵妃的手,说道:“磬笙,你一定要帮朕,为朕再诞皇子,一定要帮朕实现这个心愿。” 全贵妃深情地道:“皇上,这也是臣妾的心愿。臣妾日夜祝祷,希望能再怀身孕,为皇上诞育皇嗣。” 皇上道:“若你能生下皇子,朕必定立为储君,还会封你为后。” 全贵妃心中大喜,但仍强装镇定地道:“皇上糊涂了,皇后还在呢。” 皇上叹息道:“皇后的身体怕是不行了。朕不知是哪里触犯了上苍,竟然要如此惩罚朕!孝穆皇后庭芝原本怀着身孕,生产时薨逝了。朕如今还能想起她生产时的惨叫声,那么无助那么凄惨,朕却救不了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闭了眼。皇后生下大公主没多久,大公主就殁了,如今她陪嫁的知秋也死了。朕每次去储秀宫看她,觉得她只是勉强打起精神,内里精力已然耗尽,恐怕天不假年。朕除了派御医给她诊治,其余的则是无能为力。” 皇上握住全贵妃的手,说道:“贵妃,合宫都知道,朕宠爱你,朕也不避讳,若皇后崩逝,朕已属意于你为皇后。若你能再诞下皇子,一则可以堵住悠悠之口,二来也更是名正言顺。” 全贵妃道:“臣妾必当尽力而为。” 皇上道:“这些日子,你衣不解带在养心殿侍疾,真是辛苦了。端顺和寿安想必也思念母亲,待朕痊愈,便陪你回承乾宫陪伴她们,可好?” 全贵妃感动道:“皇上待臣妾之心,臣妾铭感五内。臣妾谢皇上隆恩。” 这边养心殿内温情脉脉,寿康宫中却是固阴冱寒。 太后虽在病中,听说了大阿哥的事情,便叫了祥贵妃到寿康宫来。 太后道:“皇上膝下已无皇子,如今谁为皇上生下皇子,谁就是未来的皇太后。如此情势,你可明白?” 祥贵妃道:“臣妾明白。” 太后道:“那你有何打算?” 祥贵妃道:“臣妾必定设法再怀龙胎。” 太后道:“如今全贵妃大权在握,皇上病着,只由她一人侍疾,你多久没见皇上的面儿了?” 祥贵妃羞愧无地,无话可说。 太后叹息道:“这些小事,还要哀家替你着想。” 说罢向淮秀使了个眼色。 淮秀拿出一个锦盒,一打开,露出几颗香珠。 太后道:“这是秘制的香料,只要皇上到你宫里,只需点燃一二,就会事半功倍。到时候哀家会再嘱咐雅贵人相助于你,剩下的便靠你自己的命数了。” 淮秀将锦盒扣好,递与祥贵妃。 祥贵妃两颗玉齿,咬住下唇,暗暗使力,良久之后,方才说道:“臣妾必不辜负太后的一番苦心。” 太后精力已快耗尽,勉力说一了句:“下去。” 淮秀送走了祥贵妃,回到寝殿,只见太后未阖眼,只是躺着怔怔地望着上方。 淮秀道:“太后这是对祥贵妃不放心?” 太后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子息是命数也是造化。” 淮秀道:“若是祥贵妃不成功,咱们又该怎么办?” 太后道:“若是注定皇上膝下无子,倒好办了。本宫可以趁势扶亲生的儿子上位。怕就怕被别人占得先机。” 淮秀心惊不已,说道:“太后有意要让三阿哥或者四阿哥取代皇上?” 太后道:“若是一直都无子嗣,江山无以为继,那兄位弟袭,有何不可?孝淑睿皇后就绵宁这个独苗,论尊卑论长幼轮也轮得到绵恺了。若论才干,则无人可越过绵忻。” 淮秀道:“太后的亲生子,自然是最优秀的。” 太后道:“可是就怕皇上正值盛年,还会再有皇子降生。若要有皇子降生,须得由祥贵妃诞下哀家方才放心。希望祥贵妃不负众望。” 淮秀道:“太后早些安置,想多了难免伤身,总要养好了身子再做计较。” 淮秀说着熄了灯,服侍太后歇下了。 新年伊始,后宫之中便暗潮涌动,酝酿着一场风云巨变。 第一百零八回 上言加餐食 下言长相忆 初春,养心殿。 高成进了殿,回禀道:“皇上,温大人来了。” 皇上道:“请进来。” 温宪进了殿,跪下叩首,说道:“恭请皇上圣安,皇上万岁万万岁。” 皇上笑道:“起来罢。” 温宪起身道:“不知道皇上这么急着传召微臣,所为何事?” 皇上道:“温宪,朕此次是有一件要事与你商量。” 温宪道:“皇上请吩咐。” 皇上撂下笔,沉吟片刻,说道:“料想你早已知道奕纬的事。朕早先失去了二阿哥和三阿哥,如今唯一成年的大阿哥也去了。朕已是无嗣可立。后宫之中,皇后年纪大了,身体三病九痛,一直都未能大好,于子嗣上已经不再指望。其他几位位份高的嫔妃所生皆是公主,虽然朕也一样喜欢,但毕竟无法继承皇位。而新入宫的嫔妃还不见有孕。朕不知是什么事见罪了上苍,竟然要这样惩罚朕。” 温宪道:“皇上春秋正盛,原本就不必急于立储。” 皇上道:“虽然底下的人都山呼万岁,但是,历朝历代哪个皇上有过万岁?竟连百岁的都没有。而乾隆爷已然是最为高寿的了。朕眼看已快近五旬,不得不早做准备啊!列祖列宗在朕这个年纪都有数位已成年的皇子了。” 皇上叹息一声,看向温宪,说道:“温宪,你是朕的亲人,这种事朕也无须像你避讳。 若朕百年之后,真的不能有皇子即位,恐怕皇太后不会善罢甘休,必会将绵恺和绵忻的儿子入继给朕。这是朕万万不愿看到的。可是朕嫡亲的皇额娘只有朕一个儿子,一母所出的只有一个姐姐,早年已被先帝封了固伦公主嫁去了蒙古。你额娘自小长在朕皇额娘膝下,已是与朕最亲的亲人。而且朕听闻你除了朕指婚的两位夫人之外,近日又纳了一房侧室。你与静妃的妹妹鹣鲽情深,日后一定会再诞子嗣,另外两房侧室想必也都是花容月貌,贤良淑德,你于子息上是不用愁的了。所以朕有一不情之请……” 皇上犹豫半晌,起身走向温宪,缓缓地道:“朕想让景行入继,不知你肯不肯?” 温宪大惊,说道:“景行乃是异性旁人,恐怕言官那关过不了啊。” 皇上道:“这一点朕已考虑过,朕想先将景行入继于宗室之中,入了玉碟。而先帝也有的是亲兄弟,他们也乐得如此。然后过两年再送进宫来,由宫中的皇妃抚养。你额娘是朕的骨肉至亲,她一向深明大义。朕担心的是你和你夫人不舍得。这样罢,若你首肯,有什么条件都尽管提出来,朕一定满足。” 温宪跪倒在地,说道:“皇上,微臣不敢。只是若真如皇上所言,微臣只有一个请求。” 皇上道:“你讲。” 温宪道:“请将景行交托于静妃娘娘抚养。” 皇上笑道:“原来是这个。朕知道你夫人与静妃是姐妹,早已想到了这一层。如此一来你夫人可长留宫中陪伴静妃、亲自看顾景行。朕准了。” 温宪道:“谢皇上。” 皇上道:“温宪,如此一来,日后你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 温宪道:“微臣明白,江山为重。必要之时微臣可以放弃功名利禄,假死脱身而去。” 皇上刚刚要再说些什么,只听得高成在门外道:“皇上奴才有要事禀报。” 皇上高声道:“进来说。” 高成进了殿,禀报道:“皇上,恬妃娘娘派人来说,今日亲手做了皇上最爱吃的绣球干贝,请皇上去品尝。彤妃娘娘也邀皇上一起去御花园赏春。另外雅贵人宫里人说雅贵人近日身子不适,请皇上去看看。” 温宪道:“各位娘娘如此进取,想必皇上方才所提之事不会成真,微臣就先告退了。” 皇上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说道:“那便下去忙。记住,君无戏言。” 温宪应声告退了。 高成还等在殿里,皇上却半晌都不发话。 高成道:“奴才斗胆,皇上到底去看哪个娘娘?来人都还等着呢。” 皇上叹息道:“朕其实想去的是永和宫。” 高成道:“静妃娘娘自从生了那场病,便一直都没好利索,太医也说了不便侍驾。” 皇上道:“无关侍驾,也无关子嗣,朕只想去看看她,同她说说话,可是总不能如愿。” 高成道:“不然摆驾永和宫?” 皇上道:“罢了,她既然病着,无谓让她因迎驾伴驾而伤神。只是朕总是想,为何她不像其他人那样盼着朕?千方百计地留住朕?挖空心思地想诞育皇嗣?” 高成道:“皇上,静妃娘娘已替您生下两位阿哥了,您忘了?” 皇上幽幽地道:“是朕忘了……二阿哥,三阿哥都不在了。难怪她于恩宠上子嗣上都不再上心。这说到底也是朕的错,朕没有保护好我们的孩子。” 高成道:“奴才没有记错的话,静妃娘娘是道光五年入宫的,今年还不满二十岁。皇上还愁静妃娘娘日后不能再替您生下皇子么?” 皇上道:“真可以便好了。” 皇上又沉吟片刻,才对高成吩咐道:“既然雅贵人身体有恙,就摆驾钟粹宫。” 高成道:“那其他两位娘娘那边?” 皇上道:“告诉恬妃,明日午膳朕去她宫里用。午后再与彤妃赏春。” 高成答应着下去向各位小主的宫人回话了。 皇上坐在龙椅上,拿起御笔,在奏折上写朱批。 那猩红色的颜色刺在他眼里,让他神游天外,无法专心。 皇上于是起身往养心殿的西套间——三希堂走去。 三希堂是历代清朝皇帝读书写字和休息的地方。 皇上走到三希堂,只见那门上悬着乾隆皇帝亲手御书的“三希堂”匾额。匾额两侧的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清朝中期,乾隆皇帝得到了王珣的“泊远帖”,连同他已经得到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件稀世珍宝。从此这处珍藏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就被称为三希堂。 “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三希堂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御用文房用具。 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低炕墙壁上有五颜六色的瓷壁瓶。 皇上缓缓地走到瓷壁瓶附近,从瓷壁瓶下方拿起一个楠木匣子。 高成慌慌张张地走进三希堂大门,见皇上正拿着一个楠木匣子发呆,说道:“皇上,您在这儿啊?让奴才好一顿找!銮驾已经准备停当,请皇上起驾。” 皇上并不答话,只是自顾自地走到高炕上缓缓坐下。 高成轻生说了声:“皇上?” 皇上拿起楠木匣子,抽开横档,里面一个长条锦盒,盒内装有一枚压金刺锦的香囊,下缘有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并悬着双鱼红玉坠。 皇上默默拾起香囊放在一旁,只见香囊下还压着一个纸条,纸质因年久而略略发黄。 轻轻展开,上面写着“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正是静妃的笔迹。 第一百零九回 巧施连环计 夜读牡丹亭 京城,和硕长公主府。 温宪刚刚回府,便被长公主叫进了房里。 长公主道:“回来了?” 温宪道:“额娘这么急着唤我来,不知有什么要紧的事。” 长公主道:“方盈嫁进来也有些日子了,毕竟是皇上赐婚,总要说得过去。而且姚大人在朝中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能做得太过了。” 温宪沉默不语。 长公主道:“青芜入府后,一切都还满意吗?” 温宪道:“青芜与我说,额娘对她很好。清欢和方盈也算是和气。” 长公主笑道:“额娘是问你满不满意。” 温宪道:“我,没什么不满意的。” 长公主道:“满意就好。你是皇亲国戚,有官职,又有爵位,实在不适宜长期流连在那种地方,若是传出去,对你对公主府的声誉都会有损害。额娘成全那个丫头对你的情谊,也是为了成全你对那个女人的一丝留恋。额娘的苦心,你要明白。” 温宪道:“多谢额娘多番筹谋,儿子感念于心。” 长公主道:“那便听额娘一句劝,好歹进方盈房里一次,哪怕是做做样子,别让人家的脸面太挂不住了。本宫治下虽然没有见风使舵的奴才,可也挡不住悠悠众口啊。” 温宪道:“额娘思虑周全,是我平日里太过随性了。” 长公主道:“既然如此,就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