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妆欢 > 第 39 章节

第 39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真是上上的恩宠啊。可怜祥贵妃的二公主小小年纪就殁了,才得皇上封为端凝和硕公主。静妃肚子里的龙胎还未出生,皇上不但名字都想好了,连封号都拟定了。”    祥贵妃此时的脸色已是非常难看。    皇后道:“死者为大。全贵妃,二公主毕竟新丧,祥贵妃还在悲伤,你如此说怕是不妥。这样,你便起身给祥妃赔个不是。”    全贵妃起身道:“祥贵妃姐姐,本宫一时失言,千万别与本宫计较啊!”    皇后道:“全贵妃,祥贵妃这几日正在伤心,皇上多多陪伴也是理所当然,后宫之中都是姐妹,千万不可捻酸惹醋,如果最后惹得皇上不高兴,大家都没好处。静妃此胎来得正是时候,可以抚慰皇上丧女之痛。静妃,日常调养务必要经心,千万别出什么错漏。”    静妃点点头道:“多谢皇后娘娘关心,臣妾必定好好安养,确保龙胎无虞。”    皇后道:“听说你觉得太医院的御医齐楚不错,皇上念他一直为你安胎有功,已经将他擢拔为从五品左院判了。太医院难得有个得力的人,那便好生重用。若是将来差事不出差错,提升到正五品右院判乃是正四品的院使都是有可能的。太医院也许久没有新面孔了,每日看着那些老御医,厌食症都犯了。静妃是好福气呀,皇上下旨令齐御医专心伺候静妃腹中的龙胎,得了皇上这个恩典,静妃可安心了。怀胎十月甚是辛苦,你还有几个月的辛苦要受了。”    宫中御医多是太后的人,皇后一直想安插亲信进去,却屡屡受挫,想不到静妃却得了手。皇后此语也是为了提醒静妃小心太后在太医院的势力,卖她一个人情儿。    静妃道:“多谢皇上、皇后娘娘恩典,臣妾身为皇妃为皇家绵延后嗣是份内之事,不敢妄言辛苦。”    皇后点点头,说道:“你向来是懂事的,本宫很放心。”    第八十一回 皇后假意安慰 静妃出言怒怼    皇后停顿片刻,看向祥贵妃,对她说道:“祥贵妃,你如今的心情,众人之中只怕只有本宫最明白。好歹你的端凝还曾承欢膝下几年,本宫所生的大公主虽然追封了端悯固伦公主,但却是出生不久便殁了。儿女子息上的福气的确是求不来的,只有听天由命,你也想开些罢!毕竟你虽然曾经入侍潜邸,资历颇深,但是年纪仍算年轻,还有机会为皇上绵延后嗣,不若本宫,想再诞育皇嗣,怕是也不能了。”    祥贵妃道:“皇后娘娘训诫的是,臣妾受教了。”    恬嫔插了句话道:“臣妾还记得大公主原本名唤端敏,乃是取的端庄机敏之意。皇上许愿皇长女可以出落得亭亭玉立又聪慧伶俐。可惜事与愿违,这才在追封时将端敏改为了端悯,以表达皇上对早逝的爱女的怜爱之情。”    皇后看了看恬嫔,点了点头道:“恬嫔有心了,毕竟是潜邸的老人儿。如今大公主和二公主都已故去,三公主便是皇上的长女了。所幸全贵妃向来身体康泰,生出的两位公主也都无病无灾,惹人艳羡。”    静妃道:“皇后娘娘说的是,全贵妃娘娘这才是真正的福气,但愿此番臣妾能平安诞下公主,与三位公主做个伴儿。”    成嫔道:“静妃娘娘竟然不想生皇子,反而更想生公主?”    静妃笑道:“便如皇后娘娘所言,子嗣是命数所定,非人力所能更改。本宫一早也为皇上生下来了两个皇子,可惜这宫里的孩子难养活,皇子反而接连遭了害,不比公主,得以平平安安地长大。成嫔还年轻,不知为人母之心,并不图孩儿功成名就,只愿平安顺遂就罢了。”    皇后道:“静妃心态平和,值得称道。不过皇上与本宫说,许是从前给皇子们取名字选的字不好,这才有损命数。就连大阿哥虽说是保住了,可也常常惹皇上生气。因此皇上说了,绞丝边儿的字儿不好,要改。今后皇子们取名一律改用言字边儿。若你诞下皇子,便起名为奕?。”    静妃道:“言为心声。皇上所虑,臣妾谢恩。”    皇后道:“常听皇上说静妃于诗书上颇通,也是一桩奇事。静妃的母家本来乃是出身蒙古的大族博尔济吉特氏,蒙古人向来不大爱看汉人的典籍,诗书上更是不通了。想当年顺治爷连娶了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都不得他老人家的喜欢,倒是自江南出生长成的皇贵妃董鄂氏与爱好汉学的顺治爷心意相通,宠冠后宫。哎,本宫真是糊涂了,应该尊称一声孝献皇后才是。虽然是死后才追封,毕竟也是升牌祔庙的正经皇后。不过静妃的家学渊源倒是与众不同啊。倒是全贵妃虽然出生于苏州汉地,却不得其精华。”    静妃瞬间便听出了皇后的挑拨之意。    静妃笑道:“皇后娘娘有所不知,自我满清入关以来,历任皇帝都兴汉学,推崇孔孟之道,教化臣民。而蒙古人也早已深受教化,早就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臣妾祖上虽然是蒙古贵族,但是臣妾母家早已被纳入满八旗,世受皇恩,自然要遵从皇命。也许不久之后蒙古人中还会出一个状元郎呢!”    静妃所言非虚,就在几十年之后,大清果然出现了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蒙古族的状元,那便是同治皇帝的原配皇后阿鲁特氏的阿玛——晚清名臣阿鲁特·崇绮。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全贵妃不屑地道:“我满人以弓马立国,汉人那些劳什子,本宫才不屑于花功夫。”    皇后道:“静妃说得有理,怪不得皇上爱与你说话,果然不同凡响。不知道本宫有生之年,是否可以得以一见蒙古状元的尊容呢。”    常嫔笑道:“是啊,我们姐妹都等着看呢!”    常嫔原名赫舍里·云漪,仗着父亲是体仁阁大学士,自然未将静妃所说放在心上,反而觉得蒙古人能得状元之言甚是可笑。..    英嫔道:“这又有何不可?咱们姐妹有生之年必能一见,即便不能,后世也能见了。”    常嫔道:“英嫔此话倒是有趣。众姐妹皆知英嫔是汉人,怎地也胸无点墨?竟然连本宫也不如。想必你府上双亲也无甚文墨功夫,不然怎地取名儿如此敷衍,只英儿、荣儿这般,比寻常女子还不如,真是难登大雅之堂。”    静妃本无意争辩,但眼见常嫔仗着有皇后撑腰异常嚣张,又连累英嫔受辱,便不得不出言回击了。    只见静妃十指如白玉般纤美,兀自交叠,安放在膝上,左右手后两指均戴着上好的羊脂白玉吉祥如意云纹镂雕护甲。    突然静妃突然抬起一只手,捋了捋耳边垂下的珠花流苏,说道:“自古教化之事便只有早晚之分,而无资质之别。况且天下万物,阴阳平衡,相辅相成,犹如太极八卦之象。汉人受孔孟之道教化已久,根基深厚,确非我满蒙可比。但他们眼见我满清以弓马立国横扫天下,所向披靡,必会生出仿效之心,熟习弓马者有之,钻研武艺者有之,并且人数日甚。英嫔母家本来出身西汉弘农杨氏,以四世三公著称于世,后代人才辈出,名声远播绵延千年而不断绝,不可谓不是诗书礼仪世家。但杨老将军的先祖为报效国家,投笔从戎,自宋代起便威赫一方,令敌人闻风丧胆。此等胸襟气度也令本宫钦佩不已。常嫔,就算你孤陋寡闻,不曾听得西汉名相杨敞的大名,也不曾仰慕到大才子杨修的华彩,也听说过北宋杨家将的戏文?而我满清入关之后,治下多是汉人,为贯彻先祖满汉一家亲的遗志,历任皇帝都爱好文墨、大兴汉学,鼓励满蒙亲贵后代读书上进,报效朝廷。因而才有了常嫔母家之荣耀。而蒙古亲贵们远离京畿,游牧维生,虽然未能为大清贡献大量通晓文墨的人才,但是却出人出力出钱替大清拱卫河山,数次帮助大清平定准格尔的叛乱,可算是居功至伟。而且本宫相信,以皇上之仁德,必能将汉学推广到蒙古亲贵大臣之中,假以时日,必有成效。而常嫔父亲虽然文武双全,深受陛下倚重,但是家教却平平,否则常嫔怎会无论文武,无一样拿得出手?依本宫看,荣贵妃与英嫔的闺名正合了大俗即大雅的理儿,不懂欣赏便不要置喙,免得贻笑大方。便是蔓贵人,虽是汉人也懂得剑舞的奥妙,为他人所不能及。有时间在此处耍嘴皮儿,莫不如回自己宫中去钻研一二。即便是多多练习簪花画眉也能提升容色,引来皇上的眷顾,不用像现在这样,日日在自己宫里坐冷板凳,反倒跑到外面来乱逞威风!”    第八十二回 鱼蛇海间笑 羊虎桃桑隔    静妃话音刚落,殿外响起一阵哈哈大笑之声,随后只见皇上一边鼓掌一边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储秀宫正殿。    众人全部一惊,万没想到皇上会来。    皇上龙颜大悦,笑道:“好一个伶牙俐齿的静妃娘娘啊!”    众嫔妃尽皆跪下,向皇上行礼。    皇上径直走到静妃身边,扶起她,说道:“朕早就来了,可在外面远远地便听见爱妃在高谈阔论,真是让朕刮目相看啊!想当年太宗皇太极曾经赞誉顺治爷的生母,当时的庄妃娘娘,后来的孝庄文皇太后为宫中第一智囊、天下第一女夫子!而如今朕的静妃与孝庄文皇太后同出自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太后曾居住于盛京皇城的永福宫,而爱妃居于紫禁城的永和宫,这方方面面都是一脉相承啊!”    皇上说完又放声大笑,喜不自禁。    片刻才向众人道:“都起来罢!”    皇后起了身,连忙请皇上上座。    皇上手握住静妃的手,轻轻拍打两下,又想亲自扶她坐下。    皇后道:“皇上您不坐,静妃怎么敢坐啊?”    皇上又哈哈大笑几声,快迈了几步,转身坐下,然后说道:“你们也都坐。”    众嫔妃谢了恩,纷纷入座。    皇上突然变了脸,怒视着常嫔道:“常嫔,你跪下!”    常嫔刚才早已被静妃羞辱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如今听皇上这一怒喝更是吓破了胆。    静妃所言不可谓不毒。不仅羞辱常嫔无甚家教,更羞辱她貌不如人。这宫里的女人哪个放在民间都是个顶个儿的美人儿,从小奉承话听惯了,哪里受得了这种折辱。    只听得“扑通”一声,常嫔已跪倒在地,瑟瑟发抖。    皇上道:“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平白地怎地惹静妃动了气?若是静妃因此着了恼,伤了身,你担当得起吗?”    常嫔瑟缩成一团,磕头如捣蒜,说道:“臣妾有罪,请皇上恕罪。”    皇上道:“常嫔言语冲撞,以下犯上,若不重重惩戒,恐后人争相效仿,这宫里就没有规矩了!即日起贬为贵人,禁足携芳殿,朕不想再看见这个人!”    皇后道:“皇上,宫中姐妹开开玩笑无伤大雅,不必如此动气。”    皇上道:“无伤大雅?皇后,你就是这么替朕打理后宫的?怪不得宫里的人都越发没有规矩了!”    全贵妃也添油加醋,火上浇油地道:“皇上圣明!常嫔数次以下犯上折辱臣妾,都得到了皇后的回护,毫发无伤。倒是臣妾,又没有静妃那么伶俐的口齿,又不像祥贵妃、恬嫔那样忍得住气性,只能呀暗暗生气,头发都白了好几根呢!”    皇上惊讶道:“常贵人连全贵妃也敢折辱?还数次?朕这些年,只见到全贵妃折辱别人,还未见全贵妃受别人的委屈。可是全贵妃贵为贵妃,你是什么东西?常贵人,你嚣张太过了!看来朕今日所罚已是开恩了!皇后不必再劝,朕没有治你治宫不严的罪过已是看在你我夫妻情份上了!”..    皇后也不得不跪下道:“谢皇上开恩,臣妾知罪。”    皇上对皇后道:“你先起来!”    转眼看到常贵人已是吓得哆哆嗦嗦,连领旨都忘了,更是气不打一出来,对高成道:“她怎么还在这儿?还不把她带下去!朕说过不想再见到她!再贬为答应,不,贬为官女子,这个德行连给静妃做宫女都不配,没有贬你为庶人已是看在你母家的面子上了。还愣着干什么?快点拉下去!”    高成连忙答应着,指挥两个身强体壮的太监像拎小鸡一样把官女子赫舍里氏拎下去了。    皇上发作了这一会儿,终于平息怒气,笑着向静妃道:“爱妃,朕如此安排,你可满意?”    静妃道:“臣妾本意只是想替荣贵妃和英嫔妹妹出一口气,未曾想要把赫舍里氏怎么样。”    皇上道:“姑息养奸啊!皇后此番就是太过心慈手软,才助长了赫舍里氏的气焰!朕若不小惩大戒难保她以后不会干出什么事儿来,到时候就悔之晚矣。”    静妃道:“皇上圣明,臣妾谢恩。”    皇上转头对皇后道:“治宫要恩威并举,宽严相济,这样简单的道理皇后竟然不知?竟然屡次三番纵容赫舍里氏出言不逊!看来皇后的确精力不济,需要有人帮扶一二了。全贵妃,你之前行事鲁莽,被朕削去了协理六宫之权,但近日朕见你行事愈发谨慎稳重,两位公主也教养得颇为出色,朕心甚慰。如今,朕便重新赐予你协理六宫之权,希望你凡事勤勉,莫负朕心。”    全贵妃拜了一拜,说道:“臣妾谢皇上恩典。”    皇上长出一口,说道:“朕今日朝堂上受了累,本想早早地来后宫清净清净,不曾想这里风涌云动,比前朝还让朕伤身。”    皇后道:“是臣妾的错,臣妾愿领责罚。”    皇上叹道:“责罚就不必了,只是皇后,你要记得朕同你说过的话,莫要忘怀。”    皇后道:“臣妾日日默诵,时刻不敢忘怀。”    皇上笑道:“那便是最好的了。要有惜福惜命之心,才能常保福泽绵延不绝啊。”    皇后身居次坐,位于皇上身边。皇上微笑着捏着她的手,虽带笑意,却暗含警告之意。    皇上对众位嫔妃道:“今日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最好的时节,朕看诸位爱妃也都鲜艳夺目,可与宫花争妍,不如午后在畅音阁点几出戏,与众位爱妃同赏,可好?”    众嫔妃一齐说道:“谢皇上恩典。”    皇上对高成道:“朕先点一出《早春朝贺》,其余的请太后点。”    皇上突然又转头对静妃说:“爱妃有孕辛苦,难得看戏,便也点一出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